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本教练模式/人本教练系列图书
分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作者 黄荣华//梁立邦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由黄荣华和梁立邦所合著的《人本教练模式》一书为经济学类图书。在我们创作“人本教练模式”的过程中,获益于一群不同时期的良师益友的帮助。首先是我们诚挚的好友华路迪亚·苏斌。这位优秀的原戈尔巴乔夫智囊团成员,也是一位多才博学的管理学博士。当初他不辞劳苦地多次从莫斯科来华协助我们共同策划这套“人本教练模式”的初稿。其后,我们得到恩师隆纳·海菲兹(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领导力研究中心创始人之一)的启蒙,他的“调适性领导力”更为这套工具的创立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这套工具的体系更为完善。另外,企业教练界元老添·高威(TimothvGaI lwey)先生亦贡献了不少宝贵的意见。还有睿智的孙天伦博士,以其渊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诠释了这一套工具的框架。《人本教练模式》不只是一本书,也是一件有感情、会说话的艺术品。

内容推荐

由黄荣华和梁立邦所合著的《人本教练模式》一书是以中华传统传统文化中以人本的概念为基础,融合了传统文化的深邃思想智慧,对于实际的教练过程非常有帮助,使更多人可以通过此书对教练行业得到更多了解和学习。

《人本教练模式》包含九点领导力、四步教练技巧、四种教练能力、九种领导技巧,对于人的内在进行深入挖掘,使我们更明白追求卓越的出发点。作者依据其对教练行业的精准把控和实战经验带领我们深入探讨人本教练的经典模式。

目录

第一章 人本概念

 第一节 “人”的起源

 第二节 人本教练模式

 第三节 生命计划

 第四节 教练之“道”

 第五节 领导力模型

第二章 九点领导力

 第一节 激情

 第二节 承诺

 第三节 负责任

 第四节 欣赏

 第五节 付出

 第六节 信任

 第七节 共赢

 第八节 感召

 第九节 可能性

第三章 四步教练技巧

 第一节 厘清目标

 第二节 反映真相

 第三节 心态迁善

 第四节 行动计划

第四章 四种教练能力

 第一节 聆听

 第二节 发问

 第三节 区分

 第四节 回应

第五章 九种领导技巧

 第一节 挖掘愿景

 第二节 设定目标

 第三节 制定策略

 第四节 资源整合

 第五节 贯彻执行

 第六节 有效授权

 第七节 团队建设

 第八节 积极沟通

 第九节 创新思维

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五版访谈录

《人本教练模式》即将第五次出版,这本书见证了教练业22年的发展,每一次再版黄荣华女士都会增加一篇序言,叙述教练业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历程。本次再版适逢“教练技术变革工程”启动,自从2016年9月18日黄荣华女士在上海宣布这项举足轻重的工程启动之后,在她的推动下,“教练技术变革工程”的足迹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厦门、长春、西安、太原、遵义等地展开,未来还将会进入江浙一带、齐鲁大地,以及东北三省。各地对于这项工程反响之热烈、市场口碑之好让人始料不及,为此,我们对黄荣华女士进行了采访。

1.什么是“教练技术变革工程”?

我发现曾经学过教练技术的同学都很渴望有新的进步,却苦于找不到方向。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教练技术逐渐被各类型的培训同质化而导致大部分人在理解上有偏差。他们都想从我身上追溯源头——究竟教练技术是什么?他们也很希望从我这里了解到接下来教练技术的发展方向。在第三代教练技术的基础上,我提出了“修行”这个方向,很多同学犹如醍醐灌顶。

有些上过教练技术课的同学往往不能有效地使用教练技术,因为他们缺乏个人内在的修为,只把教练技术作为工具,而忽略了使用工具的人。在“教练技术变革工程”中,我们提出让自己先成为被教练的对象,把矛头转向自己。无论是企业人、专业教练,抑或培训师,都必须要有所修行,因为你会影响很多人。

我认为修行并非做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行为;当然有些人会与宗教式的修行结缘,但大部分人都是尘世中的凡人,生活是很实际的,无非是衣食住行,行住坐卧。教练技术的产生本身就来自于日常生活,现在我们把教练技术作为修行的工具,这套法门再适合现代人不过了,或者说更适合在凡尘中的生活。这对于教练技术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说也更为实际。

2.“教练技术变革工程”有什么具体内容?

“教练技术变革工程”是一套完整的终身修行系统,借助人本教练模式作为修行工具,培养学生福德气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量身定做的修行计划,成就其富贵人生。

第一堂课是“心觉知”,从科学的角度理性与感性并重地认识“人生即是一场修炼”。“修行”从抽象的两个字变成了立体而丰富的日常。行住坐卧,起心动念,说话做事,待人接物,处处皆可修行。

所有我们在事业上、感情上、家庭上、财政上、健康上遇到的问题,都是自我意识的产物,其根本归咎于“心念”。人本教练模式一贯是从整体把握事物,从更高层面理解并解决问题的。因此在第一堂课,我们让大家了解“心”为何物,其力量究竟有多大,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此谓“理”入。  第二堂课是“身觉知”,是在第一堂课了解“心”之力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体验“心”的能量,将意识从肉身扩大到身外,放下对于“自我”的执着,破除限制心性光明的桎梏。这堂课将会加深同学们修行的信念,帮助同学们扫除心性上的沟坎和屏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心念通了,生活和工作中碰到的困局,自会峰回路转,迎刃而解。此谓“体”入。

第三堂课,我们把它叫作“善觉知”。将自己的所学所知所行分享给更多人。“天道好还,无往不复。”舍与得,施与受,同为天道循环,本自平等,无贵无贱,无尊无卑。我们从天地之间学习,也反哺天下,这才构成往复循环,达成阴阳平衡。虽然我们称之为“善”,但更应不计其“名”,而计其“实”。这是一堂非常重要的人生课。

第四堂课,我们把它叫作“恩觉知”。从“恩”字的结构上看,其从“因”从“心”。第四堂课是关于“心性、因果”的总结。从心觉知、身觉知、善觉知到恩觉知,基本上是一个季度的历程,在这段时间内,同学们从了解心性到体验心性,再到磨砺修行心性,整个人都会有所改变。心地改变了,气质改变了,人际关系改变了,人生局面改变了,气色也改变了。

“恩觉知”也是终身修行的关键一步。前面几堂课只是一段有限的时间,课程会结束,人生还要继续,故修行需要伴随一生。“恩觉知”将会推同学们一把,使之终身修行不懈怠。我们非常希望同学们在掌握了这套修行的方法后,成为终身修行的“人本行者”。

3.为什么要将此修行系统称为“人本教练尊贵传承”?

其实光有“富贵”并不能代表一个圆满的人生。圆满的人生是“功成名就身退”。取得到功名,守得住品性,退得起得失。能攻能守能退,这样的人生何以有败?不正是我们想要追求的吗?不正是我们想传承给子孙的吗?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非常重视对于后代的教育和培养。身教大于言传,多说无益,只有修行好自己,自然而然就会树立起榜样,建立起良性场域,那么财富、健康、福荫便会顺应传承下去。

4.这次再版的《人本教练模式》会有新的内容吗?

《人本教练模式》总发行量超过百万册,被中国99%以上的教练机构作为教材使用,堪称教练业的经典教科书。《人本教练模式》教授了一套教练过程的基本步骤及教练的核心能力。打一个比方来说,《人本教练模式》如同一套功夫,它教会了教练的基本套路和手法;《人本教练模式》也好似一个罗盘,它指引着教练的前进方向,如大海航行,只要跟着罗盘的方向,就不会迷航。

同学们想熟练掌握这套教练的功夫必须勤加练习,然而要发挥出非凡的效用,则要重视自身的内功和修行。我和外子将《人本教练模式》的研究再次深入,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版新作,将教练的视界由外转向内,离相入心,全心即境,全境即心。在传承中国文化、恢复文化自信、彰显华夏之风的今天,教练技术也要走出以术示人的窄巷,成为现代人的修行方法,达人达己,担荷如来。(P1-4)

序言

推荐序

我与黄荣华女士相识已经十多年。我们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美国、中国香港、俄罗斯、中国内地)共同学习和工作过。我们同时作为教练和学员,彼此从对方身上学到了许多。在我眼里,她非常专业,有创意、关爱精神和深邃思想,对别人的成长和成功很有帮助。在这么多年的教练与训练工作中,她曾经帮助过很多企业和个人将自己的潜力最大化,并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我很高兴,黄荣华融合了全部培训与教练经验,以及理论和哲学的探索成就写成了这本书。

尽管近年来教练行业发展迅速,对许多人来说,这仍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我想感谢本书的作者,与我们分享其实一直就存在于人们的文化之中而我们现在称之为“教练”的事物,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此书对教练这一行业得到更多了解和学习。“人本教练模式”建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而对自我的积极探索是中华文化中的关键部分。我们中国人的祖先也许并未使用过“教练”这个词,但是他们通过探索儒、释、道思想很自然地做着同样的事。

作者不仅告诉了我们教练的起源,而且还设计了一些极具价值的独特的教练技巧,并把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多年在各国实践的教练经验全都融入了极其有效的“人本教练模式”里面。这种极具创造性的结合,让“人本教练模式”对于实际的教练过程非常有帮助。

“人本教练模式”对于人的内在的深入挖掘,使我们更明白追求卓越的出发点。我相信本书能帮助从事教练行业的人士进一步加强教练过程的深度和效果,挖掘发展教练技术的更多可能性,从而使整个教练行业的视野和影响力也为之拓宽。

华路迪亚·苏斌(Volodya Shubin)

华路迪亚·苏斌:俄罗斯著名的培训公司Training&CoachingInternational(TCI)创办者之一及总裁,俄罗斯国际培训及教练中心主席,东欧地区知名的专业培训主讲者及总裁教练,原戈尔巴乔夫智囊团成员。

曾出版过两本管理方面的著作,并发表三十多篇管理类的文章。

后记

后记

随着教练业在中国20多年的发展,《人本教练模式》也在2017年第五次出版。教练技术从1995年的第一代版本,到今天,当中经历了不少故事,这些故事不止展现了教练业在中国发展的历程,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让热爱教练技术的朋友从中领悟教练精神,更进一步地将教练精神生活化,扩大积极生态圈,造福社会群体,这就是我接受出版商邀请写这篇后记的目的。同时,在此介绍在中国教练业发展的路上做出不同贡献的人士和他们的成就,以此作为一份敬礼。

教练业在中国的缘起

穷诸玄辩,若一亳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人本教练从第一代开始就行走在不断提升的路上,从没歇息,到了如今亦复如是,以后也一样……

2011年《人本教练模式》第三次出版,我写了一篇再版序言,介绍了我的成长经历及从商界切换到教育培训行业的原因。这个原因很简单:让中国人做得更好。这也是中国教练业的缘起。

1991年我离开加拿大商务官的职位,目的就是想成为一名导师,通过个人成长培训(Personal Growth Training)帮助中国同胞开发更多的个人潜能。因缘际会,我被邀请到美国学习,成为体验式培训导师。当时这种体验式培训在美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对于亚洲人来说,这还是一门很新颖的个人成长训练。在没有工资、也没有任何条件能保证我会成功学会这门训练的前提下,我背起行囊,踏上一条未知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我看到很多体验式培训的弊病,也是这些原因更坚定了我走这条路的决心。这些故事都会收集在我日后出版的自传当中。这段旅程也帮助了五年之后的我思考如何创造一门适合华人文化的教练技术培训课程。

从美国学成归来,我兢兢业业帮助一家亚洲体验式培训公司在香港发展壮大个人成长培训业务,希望有一天这家公司会把业务发展到中国内地,可惜公司的步伐却朝着亚洲其他国家走。心系神州,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于1995年秋天决定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在加拿大成立汇才人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才”),和几位同样有中国梦的香港朋友一起,开始实现我们的理想。

如果你阅读过复旦大学创业学的教材,你会从书中的案例了解到汇才这家公司成立的时候只有60万港币的资金,员工只有一个,那就是本人。我既要承担导师的工作,还要研发课程、培养义工和员工,每天就在那不到35平方米的办公室努力创造,情况不至于焦头烂额,但也绝对是晨昏颠倒。尽管当时我和我的伙伴们都有一致的理想,就是要通过培训支持祖国的发展,但是如何做、做什么都还没有清晰的定位。那个时候我有足够的体验式个人成长培训经验,但是我也清楚体验式培训的不足之处。学生往往在学习期间热情高涨,但是培训期过后,就会慢慢泄气,有些甚至打回原形。我希望学生的学习能够持续,并且可以有效应用在生活当中。课堂的虚拟体验并非最终的目的,生活中的提升才是根本。带着这样的信念,我终于寻找到一条可行的路径。

当年互联网刚刚兴起,不过已经足够有效传递世界不同角落的信息。汇才的伙伴当中有一位高科技的专业人士,有一天他兴高采烈地让我在网上看一些资料,他认为这些理念跟我想要的相通,那就是Coaching(教练)。当时在香港乃至整个亚洲都没有“教练培训”这个概念,在北美带头推广教练的机构以托马斯·伦纳德(ThomasJ·Leonard)为首,不过那时也只不过是二十几个教练在努力普及教练培训。当时在亚洲可以寻找到有关教练的书籍不超过5本,都来自于海外,可参考的只有伦纳德的理念和英国约翰·惠特默(JohnWhitmore)的GRow模型(个人教练的基本模型)。这些教练培训的理念都比较着重Doing(如何做),即通过行动去改善人的行为模式。基于我对体验式训练的理解,我认为内外兼修会更为有效。但是无论是体验式训练也好,北美的教练培训也好,都扎根于西方文化,而教练本身关注的是人,如果不能跟本土文化接轨,就会影响对话的效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造一套适合华人文化的教练……

为教练摇篮里的你播着这首歌,

为你在黑暗中偷偷地随着哼唱。

“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

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一刹那恍惚/

若有所失的感觉/

不知不觉已变淡/

心里爱(谁明白我)”。

那一幕,

孟晓骏宣告:

我要成为No.1。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站在纳斯达克的舞台上。

不期而遇,

多少年难以妥协外国的月亮分外圆,

华人有太多可以贡献给这个世界,

华人教练要成为这舞台上的第一个,

即便事与愿违。

那一幕,

成东青自信地说:

The playing field has never been even。

总有一些事情更重要。

是的,

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公平,

天平上一面是梦想,  一面是恐惧.

总有一些事情更重要。

心中继续哼唱着: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背弃了理想/

谁人都可以/

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黄荣华

书评(媒体评论)

人本教练模式是由一群全情投入、极具洞察力的人设计和创造出来的。他们代表了诚信和高效的标准。他们既有对成果的激情,又有对人们的学习和改变能力的深切关心。他们是教练技术这个新兴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添·高威,企业教练之父(《工作的内在诀窍》作者)

在近二十年的经营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发现、提升和激发员工的潜能,是领导者应该做而且是极其有价值的工作,这比单纯的奖金和期权更能令员工同心同德,更容易形成有激情、有效率和有战斗力的团队。本书系统地告诉我们这方面的技术,总结出一套模式,令这一很有难度的技能应用起来清晰和简单多了。——何伯权,今日投资创始人兼董事长(乐百氏集团原总裁)

《人本教练模式》一书不仅是一个人修身立命,也是企业实施教练技术的重要理念工具。至少对导入该方法获得成功的华帝而言,该书是不可多得的智慧之作。——黄启均,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

《人本教练模式》一书把西方的教练管理技术和东方文化的儒、释、道思想溶为一炉。书中提出的九点领导力更是新一代儒商修身和正心的指南。该书要言不烦,深入浅出,读后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是现代企业人案头必备的读物。——任志鸿,志鸿教育集团总裁(2006年山东十大财经人物)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