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气得瞪了大儿子一眼,让他住口。于是又叫来二儿子答题。二儿子皱着眉说:“真是捋不出来,恐怕我死了也捋不完。”
父亲失望地摇了摇头,骂道:“你们都是没有用的东西,遇事不肯动脑子,就会叫苦,枉我对你们费了那么多的心血啊!”
父亲感到非常失望,连问也不问小儿子,就把那团乱麻扔在了一旁。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小儿子忽然冲出了书房,一溜烟儿跑得没影了。父亲和两个哥哥都吃了一惊,不知他要干什么。
过了一会儿,小儿子跑了回来,只见手里拿着一把菜刀,不等父亲回过神儿来,就对着那团乱麻“咔咔”一连砍了几刀,把乱麻斩成了数段。两个哥哥在旁大喊:“你又在这里瞎捣乱,还不快把刀放下!”
父亲见了却十分惊喜,心想:我儿真聪明,快刀斩乱麻,我曹家有望了。于是,他把小儿子叫到身旁,语重心长地说:“儿啊,当今朝廷腐败,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天下必将大乱,汉家必将灭亡,乱世出英雄,我儿切记,非常年代宜采取非常手段,犹如快刀斩乱麻,切不可循规蹈矩,如此方能成就大事呀。”
小儿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决心按照父亲说的去做,在乱世之中干一番大事业。
这户曹姓人家,祖上曹参曾是西汉开国功臣,继萧何为丞相后,他后代的家道就逐渐中落了。曹参的后人有个叫曹节的,字元伟,后来成了平民。但是,他在地方上素有仁厚礼让的名声,为人们所称赞。
有一次,邻居家丢了一头猪,这猪与曹节家的猪很相似,邻居就找上门来,认为曹节家的猪就是自己家丢的猪,不分青红皂白就把猪给领走了。
曹节明知邻居这种做法不合适,对自家的名声影响也不好,却不同邻居争辩。后来,邻居家的猪自己跑回来了,邻居感到非常惭愧,赶忙把猪送回了曹家,并连连向曹节致以歉意。而曹节并没说任何埋怨的话,只是笑着把猪收下了。为此,曹节更是博得了乡邻的敬重和钦佩。
曹节共有四个儿子,长子伯兴、次子仲兴、三子叔兴、四子季兴。季兴名腾。曹节家里很穷,没有条件供孩子们读书识字,小儿子曹腾既聪明又可爱,曹节很为他的前途伤脑筋。得知邓太后挑选少年人宫做宦官并陪伴皇太子读书的消息后,曹节就把小曹腾送人宫中去了。后来,曹腾被选中了。
小曹腾做事认真,性情温顺,当了伴读之后,深得皇太子的喜欢。小曹腾因此得到了长期学习的机会,而且他的进步也很快。顺帝刘保继位后,曹腾升任小黄门,迁为中常侍,就是皇帝的近侍官。
曹腾在宫中做了三十多年的宦官,先后侍奉了四位帝王,即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和桓帝刘志。 身为宦官的曹腾,自然要维护宦官的利益。早在桓帝刘志继位前,他就是硬直派官僚的代表。太尉李固想立年长有德、聪慧严明的清河王刘蒜为帝,大将军梁冀却想立蠡吾侯刘志为帝。
曹腾也想立刘志,便去见梁冀,对他说:“大将军总摄朝政,手下宾客很多,所犯过失不少,清河王严明,如果让他当上了皇帝,大将军很快就会大祸临头的,不如立蠡吾侯,可以长保富贵。”
有了曹腾的支持,梁冀的态度就更加强硬了。第二天上朝,梁冀便用高压手段慑服了众人,罢免了李固的官职,将蠡吾侯立为皇帝,这就是桓帝刘志。
刘志继位后,曹腾因参与立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迁为皇后的近侍官。曹腾同那些专横跋扈、胡作非为、排斥名士的宦官相比,还有些不同。他很注重推荐一些贤能之人到朝中做官,如边韶、张温和张奐等人。
曹腾气度不凡,很懂得用人之道。蜀郡太守想同他拉关系,趁本郡官吏进京的机会,就给他送去了书信和礼物。益州刺史种嵩得知情况后,上书检举曹腾接受贿赂,请求皇帝将其免官。
P3-4
浩浩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涌现出了许多帝王,他们曾经煊赫一时,有的是历史长河中的顺风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总之,浩浩历史千百载,滚滚红尘万古名,史海钩沉,各领风骚,承继着悠久的中华历史。
在我国,帝王是皇帝和君王的统称,是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周朝之前,“帝”与“王”字义相近。而在秦朝以前,帝王是至尊君主,等同“天子”。自秦赢政称“皇帝”后,“王”与“皇”有了区别,“王”成为地位仅次天子而掌控一方之诸侯的称呼了。
在我国历史上,“皇帝”这个名称是由秦赢政最先确定的,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秦赢政创建了皇帝制度,并自称第一个皇帝,称为“始皇帝”。皇帝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自此,我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皇帝制度。
我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1911年宣统帝退位止,在2100多年的时间里,共产生了230位皇帝。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最末一个皇帝是清朝宣统帝。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朝康熙帝,在位61年;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明朝明光宗,在位仅1个月。当然,关于皇帝数量还存在多种说法。
这么多帝王,我们细细思量他们在历史上的价值和分量,还是有轻有重的。他们有的文韬武略兼备,建有盖世奇功,开创了辉煌历史,书写了宏伟的英雄史诗,成为民族的自豪,千古赞颂;有的奸猾狡诈,就是混世枭雄,糟蹋了乾坤历史,留下了千古骂名,永远被人们口诛笔伐;有的资质平平,没有任何建树,在历史上暗淡无光,如过眼云烟,不值一提……
但是,无论怎样,帝王是我国古代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最高的当权者,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作为历史的重要角色之一,帝王是当时左右和影响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人物。因此,有人忠从,有人利用,有人艳羡,有人嫉妒,有人觊觎,有人怒斥。他们充满了谜一般的神奇诱惑力,我们能够从他们身上,集中感受到历史的丰富内涵与时代的沧桑变化。特别是历朝皇帝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乃至帝王本人的成长修养、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等,我们都可以从中受到震撼,获得巨大的启示。
为此,我们根据最新研究资料,在有关专家指导下,特别推出了本套书系,向读者介绍我国历史上多位著名帝王——他们都有运筹帷幄的雄才伟略,曾经叱咤风云,纵横天地,创造着辉煌,书写着历史,不断开创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不断推动我国历史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当然,这些帝王作为历史杰出人物也难免具有历史局限性,在他们身上也有许多封建、腐朽、落后、残酷等糟粕,这些都需要广大读者摒弃。而我们在讲述他们的人生事迹时,综合参考了大量史料,尽量挖掘他们优秀、积极、阳光、励志的正能量。因此,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难免会出现挂一漏万等现象,也请广大读者理解。
总之,我们主要以这些帝王的人生轨迹为线索,并以真实历史事件贯穿,尽量避免对日常琐事的冗长叙述和演绎戏说,而是采用富于启发性的历史故事来讲述他们的人生与时代,尤其着重描写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并有所启迪。
魏武帝曹操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精兵法,善诗歌,是杰小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又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追尊为武帝。
《魏武帝曹操传》由文轩编著。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由文轩编著的《魏武帝曹操传》的编写以史实为主,其材料源自于正史,内容以魏武帝曹操政史为主,兼顾其轶闻生活等。语言生动风趣,视角独特,极具知识性与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