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高飞虎旗(1941上高会战影像全纪录)/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长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萧瑶编著的《上高飞虎旗(1941上高会战影像全纪录)》记述了1941年上高会战的全过程。

上高,一个不起眼的赣北小城,在72年前经历了一场战争风雨的洗礼。由于中国军队的胜利,而被人们经常提起。1941年,是中国抗战相持阶段中最艰难的岁月。日军总部为加强华北作战力量,决定将驻江西安义地区的第33师团调往山西,并利用调动之前对驻江西上高地区的中国守军第9战区部队发动一次进攻,以巩固华中战略要地南昌外围据点。1941年3~4月,日军调集第33、第34两个师团及第20混成旅团计4万余人,在第11军司令官圆部和一郎指挥下,分北、中、南三路于3月15日起对上高实行分进合击。中国军队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指挥,集中了第49、第70、第72、第74共4个军约11个师计12万余人的兵力参加作战。中国军队在中共地下党和支前民众的积极配合下,在数百里的战线上,以上高为核心阵地,包括安义、奉新、靖安、南昌、新建、高安、丰城、樟树、新余、宜丰等10多个县市在内的广大地区,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大规模会战。

内容推荐

萧瑶编著的《上高飞虎旗(1941上高会战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记述了1941年上高会战的全过程。上高会战是继台儿庄大捷之后,中国军队在抗击日军的战役中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大量历史资料图片,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本书兼具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目录

引子 忠魂千古

第一章 回望上高

 一、上蔡古地

 二、上高的战争岁月

 三、革命火种

第二章 赣地起风云

 一、危急,日军入赣

 二、南昌会战

 三、第19集团军简历

 四、罗卓英其人

第三章 上高,攻守的焦点

 一、“罗总部”未雨绸缪

 二、作战方案敲定

 三、第30集团军总司令是王陵基

 四、上高人民大力支前

 五、改变侵华方针

 六、大贺茂的建议获得批准

第四章 截击北路日军

 一、日军发动攻击

 二、樱井师团长被打懵了

 三、不用冲锋枪的日军

第五章 南路日军遭伏击

 一、赣江边上的枪声

 二、曲江伏击

 三、奔腾部队吓坏了赣江支队

第六章 中路日军长驱直入

 一、放弃高安

 二、第74军备战充分

 三、调整作战部署

 四、击毙木下少佐

第七章 血战仍在继续

 一、争夺猪头山

 二、鸡公岭上的血战

 三、坂本支队长的电报

第八章 上高告急

 一、白茅山失而复得

 二、抢占华阳

 三、据守石洪桥

 四、罗卓英亲拟《当前胜利保障十则》

第九章 军民同心抗敌

 一、镜山口抗击

 二、肃清锦江南岸残敌

 三、上高县政府慰问第74军

第十章 形势在扭转

 一、疯狂的轰炸

 二、川军及时赶到

 三、日军参谋长出山

第十一章 包围之战

 一、预备第9师腹背受敌

 二、再次紧缩包围圈

 三、大贺茂逃出包围圈

 四、夜袭西山万寿宫

第十二章 乘胜追击

 一、收复官桥

 二、追击

 三、血染高邮

 四、追击路上的恐怖场景

第十三章 最后的胜利

 一、收复失地

 二、欢庆胜利的爆竹声响彻云霄

 三、胜利背后的累累伤痕

 四、日军的总结

第十四章 上高会战简析

 一、罗卓英训词

 二、王耀武的感想

 三、回首胜利

附录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一、上蔡古地

相传古时有一位王侯想在九峰山兴建金銮殿,因平地太少,就请杨二郎把香炉峰赶走。杨二郎第一次用赶山鞭轻轻敲了一下,将香炉峰赶出了100多里,可是过了一天一夜,香炉峰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第二次,杨二郎重重地抽了两下,将之赶出200多里,过了。两天两夜,香炉峰又回到了原处。第三次,杨二郎狠狠地打了三下,将之赶出300多里,过了三天三夜,香炉峰不仅又回到了原位,而且还把被杨二郎鞭鞘甩走的木鱼垴也带了回来。玉皇大帝被香炉峰热爱故土的精神所感动,遂命令杨二郎不要再驱赶,让它永远供奉于九峰崇福寺前。

这个九峰崇福寺在哪里?它在江西省上高县。这个寺院,曾是唐代的佛教圣地之一。

上高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锦江中游,北连宜丰,东接高安,南界渝水、分宜,西邻袁州、万载,县城东距省会南昌市112公里。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曾记录上高形胜:“上高城周五里,蜀水中亘,为关者四分,峙水南北,所以严内外谨出入也。上高治北而市南,一溪自万载发源,合新昌水下走高安。山川独秀,带麓如染,负敖峰,迎锦水,林壑深窈,左右拱揖。前则诸峦战列,后则叠障屏张,桂峰卓于左螺山,踞于右,盘溪合月湾而东,环东溪合北流而达,南屏翰苑,北枕石门,桂岭螺山,东西对峙,监溪一洼,曲折于福波硕渊之间。郡在会宾西南,山纤水回,虽属上游,势渐险隘。此高安上高之名所由起也。上高又在高安上游,南滨万载,地势陡绝,新昌本割两高地为县,形胜在季孟间,西接皂山,北接入叠,则亦骏骏淳楚而悛矣。”

由于上高扼湘赣公路(南昌至长沙)要冲,东临鄱阳平原,背靠九岭山与罗霄山,既便于东出南昌,也便于西进长沙,是一处战略要地。全县国土面积1350平方公里,人口34万。如今,320国道横贯县境59公里,沪瑞高速公路擦肩而过,浙赣铁路接轨境内,有锦江直达赣江,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县100%的乡镇、70%以上的村通了水泥路或油路,构建了县内半小时经济圈。

上高的历史悠久。春秋属吴、越、楚。秦时属九江郡。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建城县,属豫章郡。东汉灵帝中平年间(184—189年),汝南(今河南)上蔡百姓迁到上高,始建上蔡县,为上高县之始。上高初建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故有“千年古邑”之称。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以蔡人怀土,上蔡县改名为望蔡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望蔡县并入建城县,属洪州。唐中和年间(881—884年)初置上高镇。南唐升元初(937年),废上高镇改置上高场。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升场为县,始名上高县,沿用至今。  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提到:“上高在洪州高安县界,宋置上高县,属筠州。在州西南九十五里。宋白日,上高县本高安之上镇,以地形高上,故称上高。南唐升元中立上高场,保大十年升为县。”

保大是南唐元宗李璟的年号。李璟被称南唐中主,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因为他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民不聊生。他的千古留名,不是因为政绩,而是因为诗词,“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就是他的名句。他和其子南唐后主李煜并立于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上。

1949年7月14日上高解放后,属袁州专区,1952年9月属南昌专区,1958年12月属宜春专区,1968年2月属宜春地区,2001年属宜春市。

上高有许多古迹,比如狮子垴遗址文物,证明4000多年前上高就有人类居住;唐代瓷器遗址文物,说明当时上高陶瓷生产具备先进水平;蒙山银矿遗址文物,对研究我国古代矿冶业的发展具有很大价值。锦江南岸的大观塔,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九峰林园,历来为避暑游览之佳境。葫芦石因刘伯温在此求教于曾义生,辅佐朱元璋得天下,而成为明朝的一方“圣地”。另外,还有敖峰叠翠、末岭晴云、镜山夜月、山湖夕照、蒙顶积雪、斜口秋风、锦水归航、鸬河罢钩等“上高八景”,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上高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钴的储量占江西省的70%,石灰石储量居江西省首位,硅灰石储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上高素有“赣中粮仓”之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瘦肉型生猪基地县、全国优质苎麻基地县、全国“三辣”(辣椒、大蒜、生姜)之乡。

P4-5

序言

爆发于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成功抵御外来侵略,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战例,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屡遭外辱、屡战屡败之后取得的唯一一次伟大胜利。然而,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也都为此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记住这段历史,颂扬抗战英雄,并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代代相传下去,对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乃至对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大陆尚没有一套系统、全面介绍抗日战争,特别是包括国民党军队在抗日前线正面战场的全景丛书。在海峡两岸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今天,编辑这样一套丛书在大陆出版,已经到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时候。

由长城出版社组织、策划、撰写的《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丛书》,集海峡两岸抗战研究成果,以纪实文学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地描绘了自1931年至1945年间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

丛书作者均是当今军史、战史、军事文学及军事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文学大家,参与创作及编辑。该套丛书通过不同渠道征集了反映中国抗战的万余幅历史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那场铭刻于史的战争,直观、真实地呈现于读者眼前。

本套丛书经过专家充分论证,并且得到了台湾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及国民党党史馆等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这套丛书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正面战场

涵盖了长城抗战影像全纪录、平津抗战影像全纪录、一二八淞沪抗战影像全纪录、淞沪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太原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南京保卫战影像全纪录、徐州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武汉大会战影像全纪录、长沙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桂南会战影像全纪录、枣宜会战影像全纪录、中原抗战影像全纪录、中条山会战影像全纪录、滇缅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滇西反攻战影像全纪录、缅北反攻战影像全纪录、浙赣会战影像全纪录、常德保卫战影像全纪录、衡阳保卫战影像全纪录、桂柳会战影像全纪录、湘西会战影像全纪录、上高会战影像全纪录、南昌会战影像全纪录、随枣会战影像全纪录、美国援华空军抗日影像全纪录、东北义勇军抗日影像全纪录、绥远抗战影像全纪录、中国空军抗战影像全纪录、苏军出兵东北抗日影像全纪录、侵华日军投降影像全纪录、审判日本战犯影像全纪录,计31册。

第二部分:敌后战场

涵盖了平型关抗战影像全纪录、百团大战影像全纪录、东北抗联抗日影像全纪录、八路军抗战影像全纪录、新四军抗战影像全纪录,计5册。

全书共36册,单册15-20万字左右,每册均配有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  此套丛书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反映国共两党共同抗战的丛书,以报告文学形式全景式反映国共两党共同抗战的图书尚属首次。这是一项具有传承和警示意义的浩大工程。它将昭示后人:中华民族是不能分裂的,中华民族是有能力抵御任何外来侵略的,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比什么都重要!

编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6: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