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类书籍都会建议在家里应该有一个急救包。这是常规,我家也有。我想补充的是家里至少还应该增加3样东西。
1.灭火器
我周边的朋友,家庭急救包普及率已经相当高了,但好像没有一个家庭有一个灭火器的。其实,切菜割了手或者感冒并不会致命,但或许是大多数人认为火灾发生的几率比感冒低得多,所以几乎没有人在意这个更加严重的问题。
好了,那就买一个。接下来的问题是,灭火器应该放在哪里?
家庭里最容易发生火灾的位置应该是厨房,那么灶台下煤气管道的柜子好像比较合适。如果上面的油锅着火了,伸手就能拿到?错!如果上面的油锅着火,并且溅了出来,那个位置正是你极力想要避开的位置,等你再想回去,可能已经来不及伸手打开柜子了。
正确的位置应该在厨房门口,你本能地退出来,伸手就能拿到。如果房间其他部位着火,这里也是最快可以取得的位置。
2.逃生绳
这东西算是个“新鲜玩意儿”,随着高层住宅的普及,有些城市的街道已经开始发放“逃生包”了。
其实,逃生绳高层、多层最好都配备。就算是住2楼,一旦发生意外(例如火灾),你或许可以跳楼自保,但你的老婆孩子,的确需要一根确保安全的绳子。
逃生绳选购以“静力绳”为主,户外用品店会帮你选择。淘宝也有专业的组合包,里面包括安全带和缓降器(8字环),并附有说明。
这些装备绝对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看说明就能学会,而且也不贵。但我不建议你选最便宜的,因为这毕竟不像手机壳那么无关紧要。
选择长度的时候建议比你的实际楼层高度长出5米,因为使用时,你很可能在阳台上找不到合适的固定点,需要延长固定在室内的家具上。
逃生绳的保管是个问题。因为长时间不用,可能受潮或者被虫蛀,那会严重影响原有的承重指标。找一个塑料袋,尽量排出空气,然后密封,避免阳光直射,放在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比如书橱的上层,或者当个装饰品挂在墙上也挺好看。记住,至少每半年取出来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表面的纤维破损,如果有,就别用来逃生,剪断了捆扎个东西没问题。
3.一件趁手的自卫武器
当家庭遭遇不法入侵时,多数你还在床上。但我并不建议你没事放一把菜刀在床头柜上,那太危险了。
如果你喜欢看美剧,你会发现棒球棍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个人强烈推荐。
首先,这东西放家里一般没什么危险,即便孩子玩,最多也就是敲疼自己的小脑袋,但不会致命。其次,放在房间里不那么扎眼,也显得你玩的东西挺有品位的。最后,万一用于自卫,这东西比较粗壮,有一定的威慑感。
别用这东西去教训你的熊孩子,这种棍子,夯轻了不疼,打重了受伤。
特别提示:如果你不够强壮,也没经过任何训练。我建议你“对峙”,而不要主动攻击,不要怕时间长,面对不法入侵,耗时间,对你有利。
P2-4
数字太抽象,无法传递生命的温度。翻看遇难乘客和船员名单,那些姓名、身份证号码,更像是墓碑上一个个苍凉的代号。……“头七”的纪念,不仅是为了哀悼,更是提醒我们,需要记取这用生命代价换来的教训。
——《人民日报》
很多案件的发生有概率性,甚至有些人事先也没有预谋,但当他们发现有机会时,就会临时起意实施犯罪,所以女性最重要的是在社会生活中能有一种“警觉意识”。年轻女性应避免单身夜行,若必须如此,随时联系家人或同学,告知自己的位置;打车尽量选后排,一旦发现不对劲,就拨打110。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
王大伟说,“一个人这一生就要准备接受至少三次的犯罪侵害,或者多至30次。”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根据一项调查数据表明,39%的孩子遭遇过盗窃,80%的女性遭遇性骚扰,气温每上升2摄氏度强奸案就上升1%。而恰当有效的防范是减少受到侵害的主要办法。
——北方网
我太太曾建议我增加有关儿童安全防护的相关内容,的确,目前儿童安全是个大问题。我考虑了很久,毕竟我的女儿才两岁,我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积累完成这一部分。或许等她长到12岁,我就可以补充了。
眼前的建议是,游泳是一个所有孩子必须掌握的技能,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将此列入体育课了。如果你不会,也最好学学,多带孩子一起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游泳技能。
你是不是也想知道我太太是如何每天面对我这么一个“暴力分子”的,尤其是我们发生矛盾的时候?哈哈,其实你想错了(或许对了),在家里,“受伤的总是我”。
本书在校对过程中,恰逢2014年国庆长假。10月5日,同一天的《扬子晚报》中有三篇报道与本书有关:“伊拉克英国人质被斩首”,“浙江一个售楼小姐被骗至山区杀害”,“安徽3个驴友被困19小时”,整个长假,还有两起户外探险旅行被困事故,已经死亡3人了……我想,本书出版后,能否挽救一些宝贵的生命?
好了,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可能面对的灾害、危险以及暴力行为本书基本都概述到了。你看完以后,把你觉得能够掌握的教给你的太太或者超过16岁的孩子,这或许某一天真的会用上。
但我希望你永远也没有必要用上。
你缺乏“安全感”吗?如果你感觉缺乏安全感,我猜,多数是因为工作不稳定、医疗保险没落实之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那些事。
“9·11”以后,美国人体会到了“恐怖主义”原来就在身边;昆明“3·1暴恐事件”和招远“5·28血案”之后,中国人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不安全”。
工作丢了可以再找,医疗保险总有一天能续上,但有些事,一旦发生了,如果处理不好,绝对没有弥补或者重新来过的可能。
当我们为了追求所谓的“安全感”而努力时,会有一些真正“不安全”的因素围绕在身边。例如,每天搭乘拥挤的交通工具、进入人头密集的写字楼、拜访你不认识的陌生人甚至一个人走夜路上班或者下班。而当我们获得所谓的“安全感”而开始追求“幸福感”之际,随着你活动半径的增大,又会有一些新的“危险”会在某个地方窥视着你,例如:在高速公路上飞驰、去更远的地方旅行、体验有点儿刺激的户外运动或者买辆豪车享受你的成就……
我本人从来没有感觉这个世界充满着危险。但无法质疑的是,从我们由父母的细胞结合成胚胎时起,风险就左右相伴。好在,你已经幸运地成长到能看懂这本书的时候了,现在开始,你,和你家人的安全,由你负责。
普通人如何活出安全感?特种兵大叔尚武根据多年实战经验,详细讲述当今生活中的安全问题……面对暴恐、火灾、非法入侵、陌生拜访、黑车、电梯遇险、车祸等紧急情况,普通人如何自救逃生?《安全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案例,重点分析,指出身边潜藏的诸多安全隐患。每个人都需要安全感,平时多关注安全知识,危急时刻才能多一分希望……
2015年来各大事故频发,记取生命换来的教训,掌握一定的安全常识关系到每一个人。
人生如船行,难免遇风浪。《安全感》作者特种兵大叔尚武重拳出击日常安全隐患,提高大众自主安全防范意识。
面对天灾,落水遇险,地震求生,非法入侵,公交火灾,电梯特殊故障,陌生拜访,“无奈”的黑车,车祸逃生,走出国门,野外求救,面对暴恐,自卫术的基本要领……特种兵大叔总结多年实战经验,专业视角,美式幽默,教你规避天灾、车祸、暴恐等安全隐患,降低各种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