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3卷)》共收12篇传记。王稼祥、张云逸、戴克敏、张文彬、卢冬生、许晓轩、李源、沈剑华、赖若愚、黄火星、张曙时、赵品三。传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真实地反映了人物一生的本质特点;写作方法符合历史人物传记体例要求;语言朴实、通顺、感人。充实和补充了党史,成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部党史教科书。
| 书名 |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3卷)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3卷)》共收12篇传记。王稼祥、张云逸、戴克敏、张文彬、卢冬生、许晓轩、李源、沈剑华、赖若愚、黄火星、张曙时、赵品三。传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真实地反映了人物一生的本质特点;写作方法符合历史人物传记体例要求;语言朴实、通顺、感人。充实和补充了党史,成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部党史教科书。 内容推荐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3卷)》收录的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每个传主都是按人物一生经历的时间顺序,抓住重点写。秉笔直书,功过分明,实事求是,不溢美,不掩盖重大历史过失。作者在忠于事实的基础上,对传主进行了艺术创造,使得传记生动感人。它对研究中国革命史、党史、军史,教育后代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目录 王稼祥 张云逸 李 源 沈剑华 戴克敏 张文彬 卢冬生 许晓轩 赖若愚 黄火星 张曙时 赵品三 试读章节 王稼祥到莫斯科后,首先拜会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商谈中国大使向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呈递国书事宜,并派曾涌泉、戈宝权去苏联外交部礼宾司,了解呈递国书的仪式和程序。王稼祥非常重视这一工作,为呈递国书做了充分准备。11月3日上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什维尔尼克在克里姆林宫接见呈递国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特命全权大使王稼祥。呈递国书仪式完毕后,全体合影。什维尔尼克还单独接见了王稼祥,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王稼祥任职不久,大使馆接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相继出访苏联的通知。他立即动员全馆人员,为迎接两位领导人的到来,做好一切准备。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在苏联驻华大使罗申陪同下由北京到达莫斯科,受到苏联政府高级官员的隆重欢迎,王稼祥也率领使馆全体人员到车站迎接。当天下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毛泽东。中苏两国首脑的会见,表明中苏两国人民友谊进入到新阶段。 毛泽东在苏访问期间,王稼祥一直在毛泽东身边,协助他工作,并竭尽全力做好,甚至毛泽东送给斯大林的祝寿礼品,王稼祥也都亲自检查。 12月21日,为庆祝斯大林七十寿辰,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盛大的祝寿大会。晚上,毛泽东参加了祝寿大会,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祝斯大林健康、长寿。王稼祥和使馆人员也应邀参加。 1月11日,毛泽东在王稼祥和使馆人员陪同下,拜谒了列宁墓,敬献了“献给列宁——革命的伟大导师”的花圈,瞻仰了列宁的遗容。 1月15日,毛泽东在王稼祥的陪同下去列宁格勒游览参观,访问了基洛夫机器制造厂,参观了列宁格勒战线防御工事,晚上在基洛夫歌剧院观看了芭蕾舞。第二天返回莫斯科。 根据参加此次中苏会谈的伍修权、师哲等回忆,毛泽东这次访苏,还希望苏联宣布废除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原中苏同盟条约,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新的同盟互助条约,但未马上向苏方直接表明此意图。而苏方特别是斯大林,鉴于过去过多地干涉我党内部事务,造成强加于人的错误,也未主动提出签订新约,以致双方一度在互打哑谜。王稼祥在了解了上述情况后,作为大使首先向苏联外长维辛斯基透露了毛泽东的意图,促使苏方积极行动起来,着手准备与我国政府签订新的条约,并公开宣布此事。毛泽东也决定由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至莫斯科参加这一工作。在中苏两国这一历史性事件中,王稼祥为沟通双方意图并促成两国进一步友好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1月21日,周恩来奉毛泽东的指示,率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王稼祥除陪同毛泽东和周恩来参加拜会和参观活动外,还要为中苏两国领袖和政府会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2月初,中苏谈判基本结束,王稼祥又亲自参与指导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以及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大连的协定的起草、定稿等工作。 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订。在斯大林和毛泽东参加下,周恩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全权代表,维辛斯基作为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全权代表,分别在条约上签了字。这一划时代事件震动了全世界,从此,中苏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和巩固进入了新的纪元。 毛泽东归国前,我驻苏使馆在“大都会”饭店为毛泽东举行盛大的告别宴会。王稼祥考虑到毛泽东赴苏与斯大林会见,是世界共运史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全世界都在关注;同时也考虑新中国和毛泽东的威望,于是,他亲自拿着请帖到克里姆林宫会见莫洛托夫,请他转呈斯大林,务请出席宴会,以象征中苏之间兄弟般的牢不可破的友谊。 2月14日晚上八时半,王稼祥大使夫妇在宴会厅门口迎接来宾。参加宴会的有苏联党政机关最高的领导人和各部门的负责人,有与我国建交国家的外交使节,总数达五百余人。 P34-35 序言 《中共党史人物传》是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主持编纂的大型历史丛书。从1979年至2015年,在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会的主持下,陆续编辑出版89卷包括1000余位党史人物的传记,总计2500余万字。该套丛书由陈云同志题写书名,收录的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 承担此项工作的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是1979年成立的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主要致力于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和传记的编纂与出版工作。现主管单位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会员由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教学研究机构和学者组成。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成为了解和研究各位传主生平和党的历史的重要参考。近年来,仍有许多读者不断来信要求购买;但由于该书是陆续出版的,且发行多年,早已脱销。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决定再版《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再版时,我们对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邓小平的传记做了全面修订。同时请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学者,审看了比较重要的100位党史人物传记。由于《中共党史人物传》出版时间跨度很大,陆续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收入此套丛书的部分完成较早的传记已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本次再版时,党史人物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对稿件进行了细致的审定和编辑加工:吸收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原版体例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尽可能做了规范化处理;校正了原版传记中的一些错漏之处;特别是在人名、地名、名词术语的核实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一些难以核查的问题仍维持原貌,留待以后考证。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编校质量方面,都较此前有所充实和提高。尽管如此,仍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将来的进一步修订,也有利于在今后的人物传记的续编工作中改进。 我们希望,本套大型传记丛书的再版对于推动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党史知识、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今年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献上一份厚礼!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2017年5月30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