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九月我从三江平原走过/晚华文萃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军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九月我从三江平原走过》为“晚华文萃”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作者李军从事文学创作六十余年来的散文诗精品百余篇。文字优美流畅,情感真挚热烈,歌颂了激情时代的火热生活,描述了家乡山川自然,表达了作者对成长工作生活于斯的故乡和人生深沉隽永的爱恋和歌咏。

内容推荐

《九月我从三江平原走过》是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李军著的一本散文诗集。全书共收散文诗141则,包括《感受大兴安岭》、《桃山,那一片古老的森林》、《我从三江平原走过》、《创业庄在收获》、《西山观爬地松》、《一个雪后的早晨》等。

目录

雪松的气质 迟子建

诗学,琢磨不透

感受大兴安岭

夏,中国北极的江

呼玛尔河

绿

李金镛的故事

桃山,那一片古老的森林

五大连池火山景观

五月的药泉

边关行

登石龙背

连池雾

雅尔赛

北方,辽远辽远的海

九月,乌苏里在静静地流

我从三江平原走过

车行松嫩路

萨尔图小镇在哪里

油田大都一隅

卡尔加里

创业庄在收获

小白房

碣石篇

礁石·浪花·大海

西山观爬地松

冷清了的角落

中滩,南楼一号

咏煤

雪,飘飘洒洒

啊,小河

灯火

我头有一颗属于自己的太阳

哈尔滨情思

燥热的夏天

乔迁之喜

落雪的北方

一个雪后的早晨

彩色的人流之河

夜市,大楂子粥

都市,无题的冬天

鸽子和草坪

走出楼的峡谷

我仍然骑着自行车

都市随想

在远离北京的山上

火红的城

深深的矿井里

我们在采掘着

风镐手

喷泉

夜扎花一·

庆丰收

奏起来了,这是我们的乐队

崭新的劳动

掌子里的歌

沿着矿井的小路

雪,好大的雪啊

不断的锣鼓声

洗煤厂一瞥

姑娘为什么这样欢畅

瑞雪

希望

致一位总工程师

纪念章

向远方

野菊花开了

矿山喜事(说唱诗)

矿工老侯(说唱诗)

赞老刘(说唱诗)

三个话务员(说唱诗)

致故乡

黑色的河

母亲

晨雾中

矿工的儿子

年轻的老截煤机手

黄昏路上

回矿山

矿山一条街

当我从井底的巷道爬过

煤穴里的音波

黑色的煤粒

矿区在我的心里

不是浪漫主义的矿长

矿工啊,我爱你们

我的歌

萨尔图草原沿途

雄鸡啼落了黄沙雾

达斡尔一青年

轻纱雾散后

沿着密山的公路

战士在这里

一架白色的帐篷

黄昏,拖拉机开过去了

荣誉

给一位女农艺师

等待

夹着红包的姑娘

秋雨

兴旺的农场,欢腾的城镇

在友谊农场

队长从国外考察归来

这儿田野里静悄悄

乌苏里江上

农工人家

太阳出来了

赶车人

新麦

山花

蜜的摇篮

伏雨

路宽了,心儿更亮了

胡伦达

给西莫露老妈妈

迷途

站在大顶子山上唱

春雨

红褐色的土地

桂林

胶林里的星星

高高的椰子树

在广州参观一座烈士墓

红豆

春望

我有一只小鸽子

海的梦

初试

鸟儿和树

远山

微笑

试读章节

感受大兴安岭

2000年夏,天气异常的炎热,据说这是因为太阳正发生什么问题。于是我登上高高的大兴安岭……

七月,大兴安岭裹在深深的绿荫里,显得这般清幽、深邃而辽远。你这岭上高原青青的林子,你这岭上高原寂静的山峦,你这岭上高原蜿蜒的河流,你这岭上高原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似乎都在亲亲地向我诉说着,关于这里所特有的故事,那被久远的绿色染成的久远久远的故事。

于是,走近她我也被绿化成了林子里的一株无忧无虑的树!

岭上的夏风,总是多有几分高原上的野性。在大自然纯真的环抱中,我不再是属于都市里的无奈和孤独。

风,不断轻轻地从我的面前拂过,抖动着我的衣襟,也清新了我的并非十分清新的视野和思绪,使得久违了的童真似乎又在这里复苏起来。

美的属性该是回归到自然中去,也许智能超越了物化的极限,腐朽和虚伪便会泛滥成淹没纯真和良知的海洋。

自然和美永远是一对割舍不断的情侣。

我发现。北中国一切天然的美丽,似乎都汇集在这片茫茫苍苍的岭上高原,因为她包容了太多太多原始生命的延续,因此,伊勒呼里大山才会站立得这般雄伟壮观。

也许这远离中原的大兴安岭同中国历史上有过某种过密的情缘,所以岭上的林木花草才显得格外的苍翠葱茏。

大兴安岭是一部不轻易让人读懂的大书,那是因为她含有文化的历史底蕴,很深很深……

采金。仍然还是岭上的一大景观。不过不是手工,而是现代机械化的船。

那个曾被大清国慈禧太后老佛爷日夜牵挂着的“胭脂沟”,就在这里。据说那是她宫里胭粉的私房钱,所以还专门特设了一条秘密的黄金大通道,长长的古驿路自北京直通达到黑龙江边。

如今,驿站的故址有的尚在,而周边的景物竟早已是人事皆非了。

历史匆匆从这里走过,几乎没有留下多少值得追寻的痕迹,可是古老的故事还是活着的,而且很健壮。

在胭脂沟这条泥沙混浊水泽遍布的、曾被称作为东方加利福尼亚的大峡谷,我停立了许久。仿佛在脚下听到一种无声的呐喊、在无声地呼唤着,使你不得不向失落在谷底里的那些中国或外国的淘金者们地下不死的灵魂,由衷的发出一种无声的感叹!

我的凭吊不仅是为了我的冲动,还在于逝者们的胆气和他们的悲壮。我想埋藏在这里的故事,也许会远远超过黄金本身,因为那是用黄金无法买到的一笔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能有效地开发它将会是岭上的一大文化盛事!

那一边坡地上,据说还留有当年浪迹在这里的妓女们的坟,很想去看一看,但是没有去成,因为被一片沼泽挡住了。

人类渴望回归自然。不仅仅视为一种时尚,还是对于都市伪文化或丑文化的一种逆反心理的表露。大自然一直在默默供养奉献着我们这些贫血而又不安分的人类。

可是我们还时不时地想方设法伸出手来,要去“修理”恩惠于我们的地球,然而到头来被修理的往往正是我们自己。

该是开口说声“不”的时候了!大自然如同我们的母亲,对于她,爱的主题,应该是我们的永恒……

谢谢了,你使我欣赏到这样淳厚朴实而又富有大山灵性的鄂伦春族古文化;让我品尝到这样鲜美的岭上野菜、山茶和香甜的果汁。

谢谢了,你让我领略到大兴安岭上夏日的清爽,夜晚的白昼和早上浓如雪的晨雾;让我认识了率真聪慧而又奋进不息的岭上人。

谢谢了,你的豪放你的宽容你的智慧你的爱,又为我们塑造出近代的一位岭上不朽的金王李金镛,还有古雅克萨战争中那些宁死不屈的士兵……

轻轻一声谢意,似乎对大兴安岭显得太轻太轻了。

其实远在四世纪末,大兴安岭就为中国的历史上奉献出誉满中原的北魏王朝。

它的诞生,对于促进融合华夏文化的发展,实现中国早期北方的统一,推进中国历史上大唐康明盛世的出现,其历史功绩有史可鉴。

为了怀念龙兴之地的故土,他的第三代皇帝拓跋焘,于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大约公元440至450年间)七月,还专程派特使携带祭品,回归大兴安岭来拜山祭祖,同时在岩壁上留下了石刻的祝文。

当尘封了千年的石刻祝文终于在岭上一座石室的岩壁上被发现,当人们以崇敬的心情一起将目光投向这里的时候,大兴安岭依旧还是那样静静的不露声色地面对这人类。

这就是高高的兴安岭!

发现古祝文的那个石室,就是今天的“嘎仙洞”,嘎仙洞就是北魏王朝皇帝先祖们世代居住的地方。于是在中国史学和文物考古学家的心目中,嘎仙洞变为一轮耀眼的太阳。  面对着岩壁上依稀可辨的北魏皇家的古祝文,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呢?

徘徊在空荡而又略显潮湿的石室里,我的思绪纷纷繁繁,欲禁而不止。我想我们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北方——想起称雄东北的辽国契丹,想起阿什河畔崛起的大金国女真人的入主中原,想起了大漠上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可是屈指算来,最初称霸中原的依然还是从大兴安岭这里出发的鲜卑拓跋,大约要比辽早上521年,比金要早729年,比元要早820年,也就是说五至八个多漫长的世纪啊!

走出嘎仙洞,我情不自禁地转回身来向着大山深深一礼,其实这不仅仅是为了一种崇高,而更是为了一种惭愧,一种贪婪人类的惭愧。

哦,北方,高高的大兴安岭!

2000年夏

P5-9

序言

雪松的气质——《晚华文萃》总序

迟子建

从年轻的时候起,我就喜欢看夕阳。夕阳里有诗,有画,有音乐。

那北方的夕阳,无论是在森林、原野还是江河之上,西沉时分,总是高昂着头,将金色的余晖,涂抹在山水之间。让山披上彩衣,让河扎上金腰带,让树成为燃烧的蜡烛,让江河中往来的船只,成为水上的华丽宫殿。

当我开始写作的时候,收入此辑《晚华文萃》的黑龙江作家,正值盛年,他们根植黑土,聆听雪花的声音,以蓬勃的创作力,写出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者。当我年过半百之后,这些为黑龙江文学做出卓越贡献的作家们,已是晚年。我做作协主席这几年,最愉悦的时光,就是每年夏天和老作家们,在碧草蓝天下的一次相聚。在哈尔滨近郊远离尘嚣之地,听他们朗诵诗句,也听他们歌唱,让我再一次接受文学的洗礼。春节前冒着严寒去老作家家中走访时,他们总会早早备下热茶、水果,为我们祛除寒意。那些关切的话语,每每忆起,总是心生暖意!

编辑出版一套老作家的丛书,一直是我们作协领导班子成员的心中所愿。我们要将最美的夕阳,做永久的镶嵌!这套文萃题材不一,体裁不同,由老作家自编自选,他们的作品体现出的民族使命感、家国情怀,他们的文字散发的独特艺术气息,是这个商业化的文学时代,永不褪色的珍宝,闪烁着水晶般的光泽,散发着高贵的气质!我们按老作家的年龄,由长及“幼”来排序,共十卷。最年长者虚岁九十,最年“幼”者,也虚岁八十了!黑龙江文坛后人,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

黄益庸以其富有真知灼见的文字,始终关注文坛思潮和龙江作家的成长;王忠瑜的《鹰击长空》和《赵尚志》深深感染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读者;中流富有激情的诗作,是一杯文学的醇酒,芬芳四溢;郭先红在《征途》过后,依然在文学之路上,留下坚实的脚印;赤叶富有哲思的诗文,是一束免于心灵饥荒的沉甸甸的稻穗;陈碧芳大气沉实的文字,不让须眉;刘畅园是不老的诗歌女神,她一生徜徉在自己的诗园中,以其清新隽永的文字,为读者所爱;鲁秀珍饱含深情的散文,典雅秀丽,自成一家,如她漂亮的白发,散发着月光般的光泽;屈兴岐到了晚年,创作力旺盛,笔锋尤健;门瑞瑜写出《雪国绿》《漠河白夜》等散文名篇后,依然笔耕不辍,文思飞扬。

黑龙江这些老作家,有几位曾在《北方文学》做过编辑和领导,如鲁秀珍,黄益庸,陈碧芳,门瑞瑜,他们甘愿为人做嫁衣,其实以他们的才华和笔力,如果当年少为作者付出一份心血,他们的文学收成,将会更加丰硕,他们也因此赢得了作家们永久的尊敬!  为我所敬仰的作家老师的书做总序,我心怀忐忑。一是觉得自己资历太浅,不配;二是觉得笔力不够,怕辜负了他们。好在老作家们都很支持我这个在他们眼里还年轻的作协主席,我相信以他们的胸怀和品德,一定会宽宥我文中的不足之处。我权且把此文,当做写给老作家们的一篇习作吧——给我及格就行。

我非常喜欢俄罗斯著名画家希施金的《在遥远的北方》,这幅画是这位伟大的风景画家,为莱蒙托夫的诗作《在荒野的北国》所作的插图。在北方的山崖上,在苍穹之下,屹立着一棵雪松,它披挂着珍珠一样的白雪,也披挂着银色的月光,庄严大气,沉凝雄厚,就像一支不屈的笔,在天地之间,书写着历史、现实和未来。“晚华文萃”中的黑龙江老作家,他们沧桑的经历,不老的情怀,不倦的笔,恰似这棵雪松,傲然挺立,光华永远!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