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近代名人与上海孙中山故居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刘金驰主编的《近代名人与上海孙中山故居》介绍了,上海市思南路东侧幽静的香山路上,坐落着一幢美丽的欧洲乡村式小洋房,这里就是著名的令人向往的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香山路7号。这座小洋房,曾经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和夫人宋庆龄女士的寓所。正是由于这座小洋房过往主人的特殊身份,和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崇高地位,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和杰出人物。

内容推荐

刘金驰主编的《近代名人与上海孙中山故居》讲述了,上海香山路7号上海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宋庆龄曾经共同居住地。1925年孙中山病逝后,宋庆龄独自在此生活。这期间,许多中共人士、民国政要、文化名人、国际友人等造访于此,发生了和流传着许多与此相关的历史故事。这里不仅是孙中山宋庆龄的私人寓所,更是孙中山宋庆龄与各方人士筹划中国革命的见证地。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赵永峰

 亲人亲属

宋庆龄——精诚笃爱岁月如歌

孙科——承父遗训革命读书

倪硅贞——慈母之爱生死之约

宋美龄——姐妹亲情政治殊途

宋子文——两朝“国舅”追回文物

宋子良宋子安——姐弟情深天涯各方

孔祥熙——民国“财神”执掌金融

 中共人士

李大钊——中华才俊兼容并蓄

毛泽东——木秀于林独步群英

周恩来——国共合作深厚友谊

向警予——女中豪杰妇运先驱

林伯渠——农运领袖力推合作

蔡畅——赴法留学领导妇运

潘汉年——红色特工受命统战

李汉俊——上海代表光荣牺牲

董健吾——红色牧师特派信使

 民国政要

蒋介石——黄埔校长走向独裁

廖仲恺——左派旗帜献身革命

胡汉民——肱骨心腹得力助手

戴季陶——鼓吹革命自成主义

唐绍仪——民国总理香山县长

谭延问——三卸湘督沪上革命

于右任——西北奇才一笔当先

李烈钧——一代儒将南征北战

王正廷——接办鲁案交涉中苏

伍廷芳——同心匡扶维护共和

居正——投笔从戎失之桑榆

张继——倒孙护孙莫衷一是

邵力子——和平老人不负寄望

叶楚伧——文坛小凤党宣部长

杨庶堪——秀句丰功辉映同盟

 文化名人

萧伯纳——文学巨匠闪电访沪

鲁迅——笔尖风骨民族之魂

蔡元培——学界泰斗教育楷模

何香凝——唯菊与石品质高洁

杨杏佛——杏开佛诞喋血江南

黄炎培——潜心职教爱国民主

史量才——报业巨子支援抗战

 国际友人

越飞——驻华代表开启联俄

维经斯基——苏俄特使默默无闻

路易·艾黎——患难与共风雨同舟

马海德——留在苏区加入中共

伊罗生——致力“同盟”重访故居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复始之旅

史沫特莱——革命作家中国之友

史事编年

后记

试读章节

宋庆龄——精诚笃爱 岁月如歌

1918年5月,由于西南军阀极力排挤孙中山和护法军政府,孙中山愤然辞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之职,经夫人宋庆龄在沪奔走与交涉,在获悉上海安全的消息后返回上海。6月26日,孙中山宋庆龄夫妇人住上海法租界莫利爱路29号。这是他们第一次住进这栋欧洲乡村式小洋房,从此这里成为他们的家。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宋庆龄在北京料理完丧事后回到上海继续居住于此,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

宋庆龄,1893年出生于上海。她的父亲宋耀如一直追随并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宋庆龄从小就从父亲那里得知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和高尚品德,深怀仰慕之情。1907年宋庆龄赴美留学,1913年5月毕业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8月,大学刚毕业的宋庆龄由美抵日与亲人相聚,当时孙中山、宋耀如等因二次革命失败而避走日本。1914年9月,宋庆龄接替姐姐宋蔼龄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协助孙中山进行各项革命工作,并且完成得很出色,逐步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上离不开的助手。在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离婚后,宋庆龄于1915年10月25日在日本东京与孙中山结婚。从此,他们相濡以沫,共同走过了风雨十年。

从1918年至1924年,孙中山宋庆龄共同居住在莫利爱路29号寓所,过上了相对稳定的家庭生活。在这里宋庆龄不仅在生活上精心照料孙中山,更是孙中山开展各项革命工作的重要助手。在这里,经历多次失败后的孙中山,一方面加紧整理党务,扩充实力准备再战;一方面对过去革命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潜心著述,完成了他的哲学代表作《孙文学说》以及如何发展和建设中国未来经济的《实业计划》。其间,宋庆龄付诸极大的热情和心血。她协助孙中山抄稿译文、搜集资料;切磋思想、探讨革命;处理各种重要文件、往来信函。还细心照料孙中山的日常生活起居,他们一起散步、打球、锻炼身体,使得患有严重胃病的孙中山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孙中山酷爱读书,宋庆龄陪同他去书店选购书籍,并进行分类整理;时常陪伴孙中山读书、写作到深夜。宋庆龄回忆道:“我的丈夫有许多书,他的室内四壁挂满了各种地图。每晚他最喜爱的事,是铺开巨幅中国山水、运河图,弯腰勾出渠道、港口、铁路等等。”孙中山在1918年10月17日写给康德黎夫人的信中说:“我现在过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生活:一种真正的家庭生活,拥有一位伴侣兼助手。”

1919年5月4日,北京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当北洋军阀逮捕学生的消息传来,宋庆龄立即代孙中山起草“学生无罪”的电报援救学生。在此后的两个多月里,还多次陪同孙中山在莫利爱路29号寓所接见学生代表,声援和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1920年11月至1923年1月,为寻求革命的出路,宋庆龄积极协助孙中山与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马林等探讨中国革命和国共合作问题;与中国共产党代表李大钊磋商合作,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等问题。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11月,为实现国家自由、独立和统一,宋庆龄毅然跟随孙中山从广州北上。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长年奔波积劳成疾,罹患肝病在北京溘然长逝,享年59岁。逝世前,孙中山留下《家事遗嘱》:“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3月16日,宋庆龄随即致电上海莫利爱路寓所:“勿移动孙先生在日书案坐椅等原位”,保持孙中山生前的原状。宋庆龄强忍悲痛料理完孙中山的丧事回到上海,继续居住在上海莫利爱路29号寓所。为继承和捍卫孙中山的遗志,完成先生未竟的事业,宋庆龄初心依旧,砥砺前行。P3-5

序言

写在前面的话

赵永峰

在远东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市思南路东侧幽静的香山路上,坐落着一幢美丽的欧洲乡村式小洋房,这里就是著名的令人向往的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今香山路7号,原莫利爱路29号)。这座小洋房,曾经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和夫人宋庆龄女士的寓所。正是由于这座小洋房过往主人的特殊身份,再加上他们夫妇二人在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崇高地位,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和杰出人物。或许,此乃这座小洋房不断吸引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慕名前来参观瞻仰的根本原由。

众所周知,以革命为终身追求的孙中山先生一生四海为家,其大多数时间内居无定所,更谈不上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家,即使在他和宋庆龄女士结婚初期亦是如此。这一点从其1925年3月11日所立《家事遗嘱》“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的详细内容中即可求得验证。事实上,就是这座小洋房,也非孙中山先生自行购置得来,而是当时旅居加拿大从事化妆品买卖的几位华侨念及先生一直“无家可归”,通过集资购买后赠予中山先生的。

据考证,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女士首次人住这座小洋房的确切时间,是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的1918年6月26日。自此,这里就成了这对伉俪生前唯一的家。此后的数年时间内,他们在这座小洋房内共同生活、学习、工作,图谋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业。正是在这座小洋房内,孙中山先生奋笔直书写就了《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两部宏篇巨著,形成了其系统的实业救国思想;在这座小洋房内,孙中山先生酝酿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其革命思想和救国实践的伟大飞跃;在这座小洋房内,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女士频繁广泛接见各路代表,积极商讨革命道路和救国方略。所以,历史注定了这座小洋房是酝酿故事、承载故事的地方,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一座极其重要的站点,这里不仅是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女士的爱巢,而且留下了许多中共早期领导人、军政要人、文化名人、达官显贵、社会名流和国际友人的历史足迹,见证了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女士领导和推动中国民主革命、匡正中国前途的风风雨雨。一如宋庆龄女士在《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册》序言中曾经写下的:“从这个故居的会客室可以想见孙逸仙时代的政治。客人们川流不息地来到这里,他们当中有普通老百姓,有外国大使和政治家,也有少数流氓恶棍;他们到这里来讨论问题、制订计划,或者进行威胁,各以自己的观点来看中国的前途。也正是在这问会客室里,孙逸仙第一次会见了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从而使他对中国革命问题采取了新的、唯一正确的看法。”或许正是基于对这座小洋房在中国历史进程中重要性的坚定认知,早在1925年3月16日,即孙中山先生逝世第五天后,宋庆龄女士就亲自致电当时的孙中山寓所,反复叮嘱勿移动孙中山在世时书案、座椅等之位置,保持孙中山在世时之原状。是年4月11日,宋庆龄女士一俟料理完毕孙中山先生的丧事,就马上重新回到了这座小洋房寓所,并一直在此居住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足以显见,上海莫利爱路寓所这座小洋房在宋庆龄女士心目中所具有的崇高地位。正如宋庆龄女士曾经说过的那样:“中国人民曾经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道路取得胜利,而为建设富强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基础。在这条道路上,中山故居象征着重要的里程碑。”

2016年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为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协的相关要求,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文史工作者,精心组织编写了《近代名人与上海孙中山故居》一书。参与此书撰写编辑的广大文博工作者,广泛收集资料、挖掘史料、慎密选取45位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女士居住期间曾经造访过中山寓所的近代知名人物,并以亲人亲属、中共人士、民国政要、文化名人、国际友人列目区分,力求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地再现这些近代知名人士与孙中山先生、宋庆龄女士以及这座小洋房之间曾经发生过的动人故事,希冀广大读者睹物思人、以史为鉴,不忘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救亡图存所进行艰苦抗争的峥嵘岁月,牢记中山先生“天下为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大力弘扬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女士的伟大爱国主义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由于我们才疏学浅,再加上占有史料的局限,书中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希广大读者不吝批评赐教。

(作者系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后记

今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为缅怀他为中国革命做出的不朽功勋,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特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此书,回顾和梳理孙中山宋庆龄居住在原上海莫利爱路29号寓所期间的人际交往和革命活动。

在编辑此书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孙中山年谱长编》《宋庆龄年谱》、相关历史人物的日记、年谱、回忆文章、书信及其他民国史研究学者的有关文章和著作等,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馆外孙中山、宋庆龄相关研究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我们自身水平有限,加之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错讹疏漏之处,敬请专家斧正、读者谅解。

编者

2016年9月6日

书评(媒体评论)

从这个故居的会客室可以想见孙逸仙时代的政治。客人们川流不息地来到这里。他们当中有普通老百姓,有外国大使和政治家,也有少数流氓恶棍;他们到这里来讨论问题、制订计划,或者进行威胁,各以自己的观点来看中国的前途。也正是在这间会客室里,孙逸仙第一次会见了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从而使他对中国革命问题采取了新的、唯一正确的看法……

中国人民曾经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道路取得胜利,而为建设富强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基础。在这条道路上,中山故居象征着重要的里程碑。

——宋庆龄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5: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