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进美丽的京剧(京剧知识)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吴钢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一场京剧艺术的豪华盛宴,一部值得京剧爱好者收藏的普及读本。最地道的行家讲解,收藏级的珍贵剧照。梅葆玖大师亲自写序,倾情推荐。

这本《走进美丽的京剧(京剧知识)》,是吴钢先生继他的戏曲舞台摄影画册《美丽的京剧》之后,又一本普及京剧知识的读本。本书从京剧的历史开始,讲到了京剧的程式化的表演形式,介绍了京剧的服装、音乐、舞美、行当划分、基本功训练等基本知识。书中所有的照片,都是吴钢先生在四十年的戏曲摄影生涯中拍摄的,其中有几张是吴钢的父亲吴祖光先生拍摄的。这些照片很多是来自京剧的重要演出、重要的演员。

内容推荐

吴钢所著的《走进美丽的京剧(京剧知识)》以通俗的笔法和图文并茂的方式,用13个章节介绍了京剧的艺术特色。首先,从京剧的起源、发展、传承等历史知识开始,介绍京剧的乐队、音乐、声腔、念白等内容,然后介绍京剧的行当、舞台装置、服饰、化妆等基本知识,并引导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京剧表演的基本方法,如唱念做打、手眼身发步以及程式化和虚拟化的表演形式,最后介绍京剧的教育机构和一些著名京剧演员,对初次接触京剧的观众起到启发和帮助的作用。书中收录了近200张极具历史价值和珍藏价值的艺术大师的舞台剧照,是吴钢先生几十年来的心血之作。其中许多著名京剧演员的珍贵演出剧照,大多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此外,书中内容注重图片与文字的紧密结合,通过现场演出的剧照,配以生动的文字释义,使读者更直观地领悟到京剧艺术以歌舞表现故事的艺术精髓。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图片考究,适合研究京剧艺术的读者和各大院校相关专业学生选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京剧的历史

 京剧的形成

 第一代京剧演员

 音乐和演唱形式

1. 声腔

2. 唱腔

 京剧的声韵

第二章 京剧的行当

 生

 旦

 净

 丑

 反串

 “两门抱”

第三章 京剧的舞台设置

 守旧

 出将入相

 一桌两椅

 桌围椅披

 帐

 布城

 景片

 灯光

第四章 舞台道具

 刀枪把子

 马鞭

 船桨

 旗

 云帚

 扇子

 伞

 枷锁

 灯笼

 火把

第五章 京剧的服饰

 蟒袍

 官衣

 大靠

 改良靠

 褶子

 帔

 裤袄

 裙

 旗袍

 箭衣

 马褂

 英雄衣

 快衣

 战衣战裙

 盔帽

 靴鞋

 髯口

第六章 京剧的化妆

 俊扮

 吊眉

 丑扮

 花脸

 旦角

第七章 基本功的训练

 毯子功

 把子功

 水袖功

 彩绸功

 翎子功

 髯口功

 扇子功

 甩发功

 手绢功

 椅子功

 跷功

第八章 以歌舞和武打表演故事

 舞蹈性和音乐性

 武打与武术的区别

 对打

 翻扑

 下高

 摔打

 出手

第九章 唱念做打

 唱

 念

 做

 打

第十章 手眼身发步

 手

 眼

 身

 发

 步

第十一章 程式化的表演

 亮相

 台步

 圆场

 起霸

 走边

 趟马

 云手

 上楼下楼

 开门关门

 乘船

 龙套

第十二章 虚拟性的表演形式

 演员的艺术修养

 虚拟写意的表演方法

 美化生活、高于生活

 突破时空的限制

 自报家门

第十三章 演员与流派的传承

 清末后期到新中国建国后的京剧演员

 1. 生行

 2. 旦行

 3. 净行

 4. 丑行

 戏曲教育

 1. 小荣椿班

 2. 富连成社

 3. 荣春社

 4.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5. 上海戏曲学校

 6. 中国戏曲学院

 7.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

试读章节

中国传统戏曲源远流长,从先泰时期的“俳优”戏开始,历经南宋时代的“南戏”,到元朝的元代“杂剧”和明朝的“传奇”,逐步孕育成形。清朝乾隆五十五午(1790年),以安徽省艺人为主的徽戏班社: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进京为皇帝贺寿演出,称力四大徽班进京。之后四大徽班留在此京,在民间戏园子里继续献艺,逐渐发展起来。后又干嘉庆、道光午间,同来自湖此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及秦腔的部分剧目、音乐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成为一个足以代表中国戏剧的剧种——京剧。

京剧的形成

从四大徽班进京算起,至今京剧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京剧除保留了徽调班社自身的戏曲特色,在北京演出时,又受到来自湖北的汉调的影响,并吸收了昆曲及秦腔的曲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在北京这个艺术大熔炉里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熟起来。

有戏曲活化石之称的福建泉州、仙游一代的莆仙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唐,形成于宋元,兴盛于明清,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宋朝时,莆田(古称兴化)民间优戏演出的形成多种多样,有杂剧、傀儡戏(提线木偶)、歌舞和杂技等。至今莆仙戏在表演当中还继承了许多提线木偶的动作,举手投足都很像是提线木偶,这也是受宋元傀儡戏的影响。如《双鞭回两锏》中秦叔宝与尉迟恭在互相激烈对打时,秦持双锏,尉迟拿单鞭,运用双打、双钩、双上、双下傀儡的打法,与傀儡戏的表演形式、动作和身段一模一样。莆仙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南戏,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称为百戏之祖。它在角色、音乐、剧本、曲牌、声腔、鼓板、表演身段、动作程式及舞台上的一桌两椅、脸谱、化妆、服装和盔帽等,都对后来的戏曲剧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而泉州傀儡戏,则历史更为久远,古称“悬丝傀儡”,现在叫做提线木偶戏。提线木偶起源于秦汉,兴盛于唐朝。在公元550—577年的北齐时代,中国已正式形成了由人直接操纵、木偶装扮具体人物、当众表演简单故事的木偶戏。木偶在唐朝时随中原士族南迁人闽,唐末五代已在泉州地区流行,历经宋元、明、清、民国各代至今,深受各个阶层人士的喜爱。至今保存700余出传统剧目,部分剧目与现在的戏曲剧目相关联。

就表演来说,京剧的许多身段动作,也是间接从莆仙戏等古老剧种中,吸收和借鉴过来的。而莆仙戏的许多舞台演出动作,却是从提线木偶中模仿和学习的。如抬腿、勾腿、踢腿、手臂高抬起平伸等,这都是用提线牵扯下产生的动作形式。我们在观看京剧表演的时候也会发现,这些木偶的动作,很像京剧演员在舞蹈中的抬腿、踢腿、云手、亮相等动作。  19世纪初是京剧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期。京剧形成之后得以迅速发展至辉煌完美,在受到广大群众喜爱之外,亦得益于当时中国的统治者、清朝皇家的扶持与倡导。清朝不但皇室成员喜爱京剧,下面的王公大臣也都喜欢听戏看戏,甚至学演京剧。因为皇家贵族们的喜爱,宫廷内优越的物质条件也为京剧的表演做派、穿戴规制、脸谱化妆、舞台布景等方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统治阶层的推崇和爱好,也推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和提高。宫廷与民间的戏曲相互影响,使京剧获得空前发展。

至今还保存完好的皇家戏楼有好几处,其中最具规模气派的当数北京故宫的宁寿宫畅音阁大戏楼。这座大戏楼建于1771年,戏楼高达20.71米,有1.2米的基座,总面积685.94平方米。楼分三层,从上往下依次是福台、禄台和寿台。畅音阁大戏台有活动的天花板和地板,台底有水井和水池,可演鬼怪戏,上下有机关,并能引真水上台。寿台是主要表演区,福台和禄台用处不大,只在一些神怪戏中才会使用。戏台对面的阅是楼是看戏的地方,分为上下两层,皇帝和后妃在此看戏。东西北三面都用两层圈楼围绕,宫女和大臣可以在两侧楼的廊下看戏,楼后则是庆寿堂。

P2-5

序言

看传统京剧与看电影、看话剧不同,需要懂一点京剧的基础知识。或者说电影、话剧是写实的,是直白的,而京剧是写意的、抽象的,因此我们欣赏京剧就像观赏抽象画作,不能像欣赏写实绘画作品那样,要有想象力、理解力,甚至要了解一点从写实到抽象的演变过程。

我看戏的历史很长,从小就跟着父母看戏。开始的时候,喜欢看热闹、看武戏,后来逐渐喜欢看文戏。看文戏也是从喜欢花脸唱腔开始,之后逐渐入门,喜欢上老生和青衣唱腔,开始懂得欣赏流派。“文革”结束后,我到刚刚复刊的《人民戏剧》(后来改名为《中国戏剧》)杂志任摄影记者,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到剧场看戏、拍摄戏曲照片,十多年的时间拍摄了大量的戏曲照片。之后到法国巴黎,叉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工作了十多年,主要工作是组织和拍摄戏曲的演出或讲座等活动。可以说,我从儿时起的生活环境,以及之后几十午的工作经历,都是与中国戏曲联系在一起的。

在长期的看戏、拍戏和组织戏曲演出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观众,特别是一些第一次接触传统戏曲的国内观众和西方观众,我时常向他们解释,中国的地方戏曲有三百多种,现在还有二百多种地方戏曲在中国各个地方演出,它们有共同的表演手法:譬如都有行当的划分,都有武场和文场组成的乐队,都是用歌舞和武打的表演来表现故事,都是采用虚拟和写意的表现手法……但是各个地方剧种又都有自己各自的不同之处和强烈的地方特色,正如都是中国菜,但是四川菜和淮扬菜、东北菜是绝不雷同的。

我们在法国已经坚持举办了72午的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吸引了大量的法国观众前来买票看戏,很多法国人成了戏迷,他们每场都来看,很多人看过后不走,聚在前厅里热烈地讨论剧情、抒发意见、等着演员出来合影与签名。每届戏曲节我们都会邀请不同的地方剧种集中到巴黎演出传统戏,每一届的地方剧种都不相同,但是每一届我们一定邀请一个京剧团来。我把巴黎戏曲节此喻力请客吃饭,我们摆上一桌菜,有很多精美的菜肴,但是当中一定有一道最重要的主菜,那么戏曲节的这道主菜就是京剧。只有京剧在各个地方戏曲中是最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是唯一称得起“博大精深”的。因此我们这本书里介绍的是京剧,实际上掌握了京剧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地方戏曲的一些问题也就了解得差不多了。

在我接触的许多初次观看京剧和中国传统戏曲的观众中,有中国观众,也有外国观众。他们在欣赏中国戏曲这一独具魅力的艺术表演形式时,常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他们对演员表演的最初感受:譬如简单的桌椅和道具来表现生活中的所有物件,演员的两臂平伸上身不动的急促的台步,先勾起腿来再迈步或者踢腿的动作,一连串激烈的动作后突然的停顿(亮相)等,这都是他们感觉有趣和需要了解的。  本书正是从京剧形成的历史讲起,依次介绍京剧最具特色的行当、服装、舞台装置、基本功训练以及唱念做打、手眼身发步等表现形式,最后介绍京剧程式化的表演和它的抽象性与虚拟性。这些京剧艺术的基本特色和基础知识,正是我们欣赏京剧时所需要了解的和知道的。

当今的社会并不是20世纪30年代京戏的全盛时期,现在是电视、电影、流行音乐、互联网的世界。但是在新事物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人们又开始反恩、怀念起传统的文化。正如人们看多了电脑和电视屏幕后,开始回归到电影院、回归到剧场里……

这本书中的照片,都是我近四十年来拍摄的,其中有一些老艺术家已经不在了,这些照片也是对这些老艺术家最好的怀念。

父亲吴祖光是《梅兰芳舞台艺术》彩色纪录片的电影导演,也是程砚秋《荒山泪》电影的导演,书中选用了几幅父亲拍摄的梅兰芳、周信芳的彩色照片,这些照片是第一次面世。

吴钢

2015年6月2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0: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