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著孙法理编译萨尼编绘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步印彩色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是一部溢满童真童趣的小说。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小顽童汤姆·索亚厌恶枯燥的功课和刻板庸俗的生活环境,他古灵精怪,喜欢调皮捣蛋,经常打架逃学、出风头、谈恋爱,梦想着过海盗式的刺激、冒险生活。他和镇上特立独行的一个流浪儿哈克贝里·芬结成了好朋友。他们在一次意外中目击了一桩杀人命案,并最终战胜了恐惧和自私,勇敢地站出来揭发了凶残的犯罪人,保护了无辜遭殃的镇民们。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凭自己的聪明机智破解了强盗们的藏宝之谜,找到了宝藏,赢得了镇民的赞赏与敬佩。
马克·吐温著孙法理编译萨尼编绘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步印彩色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是一个男孩单纯快乐的往事,它“是一首赞美诗,不过写成了散文的形式,以融于尘世的情调”。它具有真正的诚实感——它反映的事物和人的感情从没有过偏差,它永远是那么恰当、优美。这部小说是一部真正的杰作,它已成为美国怀旧理想主义的使者,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汤姆!”
没人回答。
“这孩子是怎么啦,我真不知道。我叫你呢,汤姆!”
没人回答。
老太太把眼镜往下一拉,越过镜片打量了一下房间,又往上一拉。从镜片底下望了出去。孩子是很小的东西,她很少通过镜片望他,甚至从来没有望过他。眼镜是她的门面,她心中的骄傲,只在社交场合使用——她配眼镜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神气”。她呀,哪怕戴上一对火炉盖儿,也是能看穿一切的。一时间她似乎给弄糊涂了,好一会儿才说出话来,声音不凶狠,却非常高亢,就是木头做的家具也能听见。
“哼,只要我抓住你,就……”
她这话没说完,因为说时她正弯下腰,用扫帚在床下捣,她需要喘气给动作打打标点。她唤醒的只有一只猫。
“比那孩子更淘气的我还没见过!”
她来到门口站住了。门开着,她向番茄藤和曼陀罗草组成的菜园望去,汤姆不在。于是她以自认为能把声音送得很远的角度,放开喉咙大吼:
“叫你呢——汤姆!”
她身后出现了轻微的响动。她及时转过身来,一把抓住了一个小孩儿的紧身装裤子。汤姆溜不掉了。
“哼,我早该想到你在储藏室里的,你去那儿干吗了?”
“没干吗。”
“没干吗?看看你那手,看看你那嘴,是些什么东西?”
“我不知道。姨妈。”
“哼,可我知道,是果酱——是果酱道道。我跟你说过四十遍了,你要是再碰果酱,我就扒了你的皮。把鞭子给我送上来。”
鞭子挥到了空中,大祸临头了。
“哇,看看你后面,姨妈!”
老太太转过身来,一揽裙子,要避开危险,孩子却跑掉了。转瞬之间他已爬上高高的木板围墙,翻过去,消失了。
波丽姨妈大吃了一惊,愣怔了一会儿,却温和地笑了。
“这该死的孩子。我怎么就没有学会点本领呢?这种花样他对我还玩得少么?可现在我却没想到防防他这一手。不过。老傻瓜才是头号大傻瓜。俗话说得好,哪能让老狗学新花招?但是,天呀,两天来他的花招就没有两回是相同的。回头他还会玩出什么花招来,谁又知道?他似乎知道要折磨我多久我就会发脾气,也知道想法子让我一时发不起脾气来,或是逗得我一笑,打不下手,于是放过他去。我对这孩子没尽到责任,天知道呀。正如《善行书》上所说,省了棍子惯了孩子。我这是在造孽呀,是在给娘儿俩造孽呀,我明白。这孩子满肚子鬼花样,但是,我主保佑!他是我死去的姐姐的孩子。可怜的小家伙!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狠不下心来揍他!每一回饶了他,我良心上就很不安,可每打一回他,我这老太婆的心又差不多要碎了。是呀,是呀,正如经书所说,男人是女人生的,命虽短,烦恼多。我看这话不错。他今儿下午又要逃学了。为了惩罚他,我明天非得让他干点活不可。星期六男娃娃全在玩,要他干活实在为难。他不喜欢的东西很多,最不喜欢的就是干活,可我非得在他身上尽到责任不可,否则我怕会毁了这孩子。”
汤姆的确是逃了学。他玩得非常快活,回家时刚好赶上帮助黑人小孩吉姆锯出明天用的柴火,在晚饭前劈完发火柴——至少他及时赶到了那地方,给吉姆讲了自己的种种冒险,于是吉姆干了四分之三的活儿。汤姆的弟弟西德(确切地说是不同父亲的弟弟)也已干完了他那份拾木屑碎条的工作。西德文静,不玩冒险、闯祸惹麻烦的花头。
晚饭时汤姆一有机会就偷偷加糖。而这时波丽姨妈正暗藏玄机,向他提出些深沉的问题,因为她正想抓住他,狠狠地揭露一下他的花招。姨妈跟好多善良的灵魂一样,有点小小的虚荣,认为自己具有处理棘手的外交问题的才能,喜欢把自己那点明显不过的计谋看作是深沉巧妙的绝招。她说:
“汤姆,在学校里有点热,是吧?”
“对,姨妈。”
“热得很厉害,是吧?”
“对,姨妈。”
“你想过去游泳的,是吧,汤姆?”
汤姆暗自心惊,产生了几分不愉快的怀疑。他搜查波丽姨妈的面孔,可那面孔没给他透露什么消息,于是他说:
“没有,姨妈,我不怎么想游泳。”
老太太伸出手摸了摸汤姆的衬衫,说:
“可现在你身上冷冰冰的呢。”姨妈扬扬得意,因为不出她所料,她发现那衬衫是干的,而这发现谁也不知道。但是她尽管精明,汤姆早已明白了她那话的风向,于是事先布防,对付着她下一步的棋。
“有人对我们头上喷过水,我头上还是湿的,看见了么?”
波丽姨妈发现自己忽略了这个反击证明。因为妙计落了空,她有几分懊丧,可她随即产生了新的灵感。
“汤姆,你那衬衫领子我缝得好好的,脑袋冲水是不用拆领子的,可你却拆掉了,是吧?解开衬衫扣子让我看看!”
汤姆脸上的烦恼消失了,他解开了衬衫,衬衫领子缝得好好的。
“真调皮!好了,玩你的去吧。你逃了学,而且游了水,我早就看出来了。但是我原谅你,汤姆,我看你是个俗话所说的烫了爪子的猫,比外表要好看一些。这一回就饶了你吧。”
可她的聪明这回落了空,她心里有一半是遗憾,却也有一半是高兴,因为汤姆居然也守了一回规矩。
但是西德说话了:
“是呀,可我要是不记得你是用自线给他缝的领子就好了,现在他那里却是黑线。”
“是呀,我确实是用白线缝的呢!汤姆!”
可是汤姆不等他下面的文章做出就已来到门边,说:
“西德,为你这话我会收拾你的。”
汤姆跑到了安全区域,检查了插在他夹克翻领上的两枚大针,针上还缠了线。一枚穿着黑线,一枚穿着白线。他说:“要不是西德,她是绝对看不出来的。倒霉!她有时缝白线,有时缝黑线。我真希望她坚持用一种就好了,要么就是白的,要么就是黑的,我就是找不出规律来。但是我可以保证,一定要为这事抽他娘的西德一顿鞭子。”
汤姆在村里不是模范儿童,虽然他很懂得模范儿童是什么,但他厌恶那种家伙。
不到两分钟,甚至更短,他已忘光了烦恼。不是因为他的烦恼比一般男子汉少些或轻微些,而是因为一种更强烈更新鲜的兴趣压倒了烦恼,把它从心里暂时赶走了。正如受到新事业的激励,一个男子汉往往能忘掉不幸一样。这新的兴趣是一种可贵的新游戏:吹口哨。那是他刚从一个黑人那里学来的。他正急于寻找机会练习,且不受干扰。那口哨是一种流畅的叫声,由一种独特的鸟鸣组成,在曲调中途用舌头轻轻贴住上腭一吹,声音就出来了。读者如果当年也是男孩,说不定还记得那吹法。勤奋与专注使他很快就摸到了门径。于是他在街上大摇大摆地走了起来,嘴里发出和谐的音乐,灵魂里洋溢着满足的情绪。就其欢乐之强烈、深沉与纯粹而言,他觉得自己毫无疑问像个发现了新星球的天文学家,而且,占优势的无疑是他,而不是那学者。
夏季的黄昏漫长,天还没全黑。汤姆突然停止了口哨:他面前出现了一个新人,一个比他略显高大的男孩。在可怜巴巴的圣彼德堡小村,来了陌生人的话,不管年龄大小。是男是女,都很引人注目。而这个孩子又还穿戴得那么整齐——不是礼拜天也那么整齐,这简直叫人想不通。他的帽子那么精致,他那新的紧身蓝上衣是那么帅气、清爽,加上同样颜色的马裤,而且穿了鞋(那天才星期五呢),甚至打了领结——一种色彩鲜明的缎带。那人有一种城里人派头,叫汤姆的肚子憋得难受。
P1-6
孩子对故事有着与生俱来的渴望,他们通过故事触碰更广大世界的酸甜苦辣,如同当初他们迫切地伸出小手触碰周遭世界一样。一个好故事给孩子心灵的触动,大人永远无法想象,它们是不经意问落在孩子心中的种籽,在他们漫长人生阅历的浇灌中,这种籽会生根发芽,愈长愈丰盛。
这套《步印彩色世界儿童文学名著》,为孩子们挑选了25个故事,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名著,是因为其不受时代所拘,不被地域所限,写故事的人早已作古,故事却仍像刚脱纸砚一般,穿越漫漫时空,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为筛选这套书的文本,我们精挑细选、慎之又慎,以期给孩子一套译文精良的全译本。一部外国文学名著是否好看,要看译者是不是能把原作的情韵和语气传神地再现出来,即是否做到了所谓的“信、达、雅”。我们搜罗每一种书能找到的所有译本,反复比对斟酌,最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译者名单中有了一串闪闪发光的名字:已故的民国老人张友松,古稀之年的老一代翻译家陈筱卿、孙法理、刘月樵,还有功力沉厚的当代翻译家方华文、王之光……我们相信文字是有情感的,那些饱蘸译者情感的文本,更是蕴含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为文配图古来有之,中国历来“图”“书”并称,“图书”者,有书必有图之谓也。优秀的插图一方面能更好地阐释文字的意义,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一方面则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提高阅读者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而对美的鉴赏力,是儿童人格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爱因斯坦甚至认为,它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心理动力,并能启迪创造而成为发现科学真理的动因。
引进自意大利老牌出版机构Fahbri的这套插图本文学名著,有2500余幅精美手绘插图,它们制作精良、规模宏大,足以弥补时下名著插图良莠不齐之弊。这些插图出自意大利著名插画家萨尼、皮诺、朱塞佩·巴尔托利等人之手,大多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以写实风格为主。整套书的插图风格统一,与内容非常契合。这些插图,无论是在趣味性、创造性和艺术性上,都是上乘之作,既能恰当地阐释名著的内容,又能培养孩子的审美鉴赏力。
需要说明的是,这套书成书时间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原画作已经遗失,图片只能从意大利原版书翻拍,虽尽全力修复,因时间所限,能力所囿,部分图片尚不能尽如人意,敬请读者诸君谅解。在文本校订上,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讹误仍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赐教,以期日后能不断完善。
步印文化
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