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夏目漱石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心》——“我”与“老师”在海滨浴场结识、交往,“老师”早年父母双亡,临终前将“老师”托付给叔父照料,叔父心怀不轨,侵吞“老师”的财产。后来,“老师”与好友K同时爱上房东的女儿,“老师”玩弄手段,抱得美人归;而K却在理想挫败、恋爱失败的双重打击下自杀身亡。“老师”从此背负着沉重的忏悔生活,最终也自杀身亡……

《少爷》——来自东京的少爷性格洒脱率真,自学校毕业后因接受偏远小镇的教职而远赴他乡。面对顽劣的学生、势力的房东、道貌岸然的校长以及趋炎附势的同僚,少爷选择挺身对抗,惩奸除恶。故事诙谐,易读,广受欢迎与称道,读者可以通过此书欣赏到夏目漱石诙谐、幽默的写作风格。

本书译文流畅,通俗易懂,夏目漱石经典小说《心》《少爷》完整收录。装帧设计沉静优雅,传递出浓郁的日本风情,是日本文学爱好者的最佳阅读、收藏选择。

内容推荐

我与老师在海滨浴场结识、交往,老师早年父母双亡,临终前将老师托付给叔父照料,叔父心怀不轨,侵吞老师的财产。后来,老师与好友K同时爱上房东的女儿,老师玩弄手段,抱得美人归;而K却在理想挫败、恋爱失败的双重打击下白杀身亡。老师从此背负着沉重的忏悔生活,最终也自杀身亡……

灰暗的基调贯穿小说《心》的始末,并借由老师遭遇的他人背叛及背叛他人引发读者对罪与悔、生与死的思考,剖析了利己主义给人带来的怀疑、孤独和不安,展现了深厚而广阔的精神世界。

夏目漱石经典小说《心》《少爷》完整收录。

目录

序言

少爷

夏目漱石生平年谱

试读章节

幸好老师的预言没有实现。当时毫无经验的我,无法了解预言之中隐含的确实意义,还是照样去找老师。在那段期间里,不知不觉已和老师在同一张餐桌上吃饭,自然而然地和师母说话。

一般而言,我对女性并不冷淡。然而,若从年轻的我先前的经历来看,几乎不曾与女性有过类似交往的经验。是不是因为这样我不清楚,我的兴趣大多只专注在街上擦肩而过的陌生女性身上。对于师母,上次在玄关见面时已留下美丽的印象。后来每回见面,也都维持着相同的印象。除此之外,我也不晓得可以用什么来形容师母。

与其说师母没有特色,不如说她没有机会展现特色来得恰当。我总是抱着她是附属于老师的心态来对待她,师母也似乎以接待学生的心情热情地款待我。一旦挪开居中的老师,两人就毫无联系了。除了美丽,对初识时的师母我实在没有其他感觉。

有一回我在老师家喝酒,师母坐在旁边斟酒;老师看起来比平常愉快地对师母说:

“你也来一杯。”然后将自己的杯子递过去。

“我……”师母推辞一番后,为难地接过杯子。师母蹙着美丽的眉,将我为她斟了半满的酒杯贴近唇边。师母与老师之间,也展开了以下的对话。

“真难得,你很少叫我喝的。”

“因为你不喜欢哪!不过,偶尔喝喝也不错,心情会变得很愉快。”

“才不呢,太苦了。可是,看你好像很开心的样子,尤其喝了一点酒之后。”

“有时候真的很快活,不过,也不是每一次都这样。”

“今晚觉得如何?”

“今晚心情很好呀!”

“那以后每天晚上都喝一点吧!”

“那不行。”

“喝吧!那样就不会那么寂寞了。”

老师家只有夫妻两人和女佣,每次去都是寂静无声,不曾听过开怀大笑之类的声响。有时甚至觉得待在家中的只有老师与我似的。

“如果有个孩子就好了!”师母对我说。

“是呀!”我答道,心中却没半点同情。当时没有孩子的我,认为孩子只是个吵闹的东西。

“要领养一个吗?”老师问。

“我可不要别人的孩子,你说是吧。”师母又看向我这边。

“我们永远都不会有孩子啦!”老师说。

师母沉默着。

“为什么?”我问。

“报应啊!”老师说完,放声大笑。

我所知道的老师与师母是一对恩爱的夫妻。  虽然我不曾以家庭成员的身份与他们生活,内幕情况自然不清楚,但老师和我坐在客厅时,常常有事都是叫师母处理,而不叫女佣。老师总是转头对着隔门叫唤着:“喂,静(师母的名字叫静)!”那一种叫法在我听来感觉很温柔,而应声走出来的师母,模样也是温婉自然。

偶尔老师留我吃饭,师母也同桌用餐时,二人间的这份关系便被烘托得更加明显。老师时常带师母去欣赏音乐会或戏剧之类的表演。就我记忆所及,夫妻曾经参加为期一周的旅行就有两三次;而且我还留着他们从箱根寄来的明信片,去日光的时候也寄过一封夹着枫叶的信。在当时我的眼里,老师与师母的感情就是这样。后来只有一件事例外。

某天,我照例从老师家的玄关走进去,想请人通报的时候,听见客厅里有人说话的声音。仔细一听,并非寻常的谈话,像是在争吵。老师家的玄关后面就是客厅,所以站在门棂前面的我听见争吵的大致情况。

从不时高亢的男声可得知其中一人是老师。至于对方的声音,比老师低切,听不清楚是谁,总觉得很像师母,好像在哭泣的样子。我在玄关前犹豫着该如何是好,但很快就决定回去宿舍。

焦躁不安的情绪向我扑袭而来,看不下书。大约一个小时后,老师来到窗下唤我的名,我吃惊地打开窗户,老师说想散步,站在下面邀我同去。我掏起刚才塞在腰带问的手表一看,已经八点多了。身上还穿着外出的和服裤裙,于是就这样直接出门。

那晚,我和老师一块喝着啤酒。老师的酒量原本就不大,是那种喝到某个程度就适可而止,不会冒险喝到醉的人。

“今天真是糟透了。”老师苦笑地说。

“不开心吗?”我担心地问。

我心里始终惦记着刚才的事,就像鱼刺鲠在喉咙一样叫人难过;想挑明着问清楚,又觉得别提比较好,不安的情绪让我看起来格外的心神不宁。

“你今晚怎么啦?”老师开口说,“其实我也有一点不对劲,你晓得吗?”我无言以对。

“事实上,刚才我和师母有一些争执,争执得让无聊的神经变得很兴奋。”老师又说。

P13-15

序言

提起夏目漱石,读者多半会联想到《我是猫》这部脍炙人口的大作,至于未曾读过其作品的人,往往可以在坊间的日本书籍或刊物中发现夏目漱石的大名或是著作,笔者最初就是在日本的推理小说及漫画书中得知夏目漱石的,当时对于日本人信手拈来夏目漱石作品中的文句、思想,运用在日常生活的口语或行文中,曾感到十分好奇,这个问号在脑中盘旋多时,直到阅读《少爷》《三四郎》后沉浸于其魅力,也借机了解夏目漱石的生平及其在日本文坛的地位。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生于一八六七年(庆历三年)二月九日,金之助身为家中幺子(排行第八)。夏目家在江户地方势力庞大,但在他出生前家道已逐渐没落,因此不受期待的幺儿出生后,一度寄养在别人家,两岁时便被过继为严原家的养子,此后因为养父母情感不睦以及养父的工作而经常迁居。十岁时才总算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然而这样的幸福日子极其短暂,父兄一向与他不睦,并对他浓厚的文学志向不以为然;母亲则在他十五岁时因病去世,于是金之助在十九岁时就离家开始外宿生涯。童年的遭遇对于金之助的心境及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从几部带着浓厚自传色彩的著作《少爷》《三四郎》《之后》《道草》等都可见其端倪。故事里的主人公多半有着良好的家世,却不受父兄重视,因此他们的心境往往孤独,很早就意识到要自力更生,但内心则无不渴求亲情的温暖。有人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作家因自身遭遇或基于悲天悯人的情怀而意识到真实世界的不完满,呕心沥血发而为文,才有感人的作品问世,但这份感动人心的力量往往来自于苦痛与不幸。回顾夏目漱石的生平,便知此言不虚。

青年时期的夏目漱石发奋向学,并洞悉英学为时代潮流,唯有精通英语才能跻身社会精英阶层。二十三岁时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英文科就读,成绩斐然,并不时发表学术论文,因此大学一毕业,他就在校长的推荐下,顺利进入东京高等师范任教,此后便一直担任教职,三十三岁奉教育部之命前往英国留学两年。

夏目漱石不以在英文方面的优异表现而自满,相较于明治维新之后,时人竞以西学为尚的举动,夏目漱石却以他原有的汉学及日文基础,积极创作,发表许多的诗歌、俳句。二十二岁那年,便以汉文来评论正冈子规的《七草集》诗文集,并以汉诗体作游记《木屑录》。就在这年,首次使用“漱石”为笔名。这个颇具汉学意涵的名字据说其典故取自于中国的《晋书·孙楚传》,相传孙楚年少欲隐,与王武子曰“当枕石漱流”,却误曰“漱石枕流”,于是王对曰:“流非可枕,石非可漱。”孙辩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却砺其齿.”故以“漱石”的典故自喻其坚强的意志。

若说文学是作家心灵的出口,这无非意味着创作不辍的夏目漱石在生活或心灵上的困顿,不愉快的童年往事成了他创作灵感的泉源。但是反映在他性情上的,却是近乎神经质的多愁善感,苦读的生涯自然也影响身心健康。

二十七岁罹患肺结核,为了养病,赴镰仓圆觉寺参禅,参禅的生活丰富了日后创作的题材,但他的病情并未十分好转,再加上神经衰弱,厌世的心情由是萌发。回到东京后,不久即与中根镜子结婚并于同年升任教授,但镜子后来因歇斯底里而企图自杀,平静的家庭生活也蒙上了阴影。

留学时期,夏目漱石体认到所谓的英国文学和他以前所认识的英文有着极大差异,精通英文不足以增强国势,这使夏目漱石赖以生存的理想几乎幻灭,再加上留学经费不足,妻子又因怀孕而极少来信,他的神经衰弱因此更为加剧。一直到回国后他始终为神经衰弱所苦,但也刺激他更专注于写作。

漱石的文学生涯开始甚晚,三十八岁发表的短篇小说《我是猫》为其第一本小说,佳评如潮。深受鼓舞的漱石因而有了创作的力量,陆续发表的作品均深获读者喜爱。

从初期的浪漫主义,到创新的漱石式自然主义,如《坑夫》《梦十夜》,渐渐朝深层意识的内省方向转化,从《三四郎》到《心》的时期达到真正近代文学的巅峰。短短十年写作生涯,却创造了一部部不朽的佳作,不分时空感动世人,这也是漱石的不平凡之处。

漱石是日本文坛中其个人的内在气质与作品风格紧密结合而无人能出其右的文学家。借着写作纾解心情,也因极度的专注和热情,将近五十年的短暂岁月大多为病痛所苦。然而透过对人生的观察、自省与苦痛的升华,他笔下一个个奇想缤纷、充满逸趣的世界孕育而生,不但为日本的国民文学屡添佳作,更获国际文坛的重视。日本研究漱石文学的学者不胜枚举,其影响力不可言喻,漱石也因此荣获“国民作家”的赞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5: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