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林那些树/校园文化丛书
分类
作者 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主编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一株伟岸的白杨树

提起北林的树,每位老师和同学都会如数家珍地罗列出许多,有满树“白鸽”的白玉兰、冠如华盖的悬铃木、叶黄胜金的银杏、凌寒傲雪的蜡梅……不胜枚举。而我首先想到的则是校园中心那株曾经最高的树,那株伟岸的白杨树。

记得是在1993年春季,也就是通过染色体镜检证明我国已经育成三倍体毛白杨的第二年,遵从导师朱之悌先生的指示,从河北基地取回的一大批毛白杨杂种优良无性系插穗,在原林学系温室前的苗圃地里扦插育苗,为系统检查哪些无性系是三倍体准备材料。通过染色体制片观察,发现其中有27个优良无性系为三倍体,包括后来获得林木新品种权证书的三倍体毛白杨1~11号。

此后,这批无性系材料就一直保存在圃地中。直到有一年春天,由于染色体加倍育苗需要圃地,所有无性系都被移走了,圃地栽满了新的杂种苗。一天出差回来去温室,突然看到在温室前杂种苗畦埂之外,长出一株半人高的毛白杨杂种苗。问管温室的彭师傅,不是她栽种的,推测应该是那批无性系的根萌苗。由于萌生的位置无碍温室开窗和杂种苗生长,才得以幸存。

不知不觉之中,这株小苗一天天长大,又由小树长成近20米高的大树。检测其倍性证明为三倍体,但却不知是27个三倍体毛白杨中的哪一个。2011年,学校加大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力度,开始老温室搬迁和绿地改造工程。建于1952年的老温室,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等成果的诞生地,终于完成了其辉煌的历史使命。而这株三倍体毛白杨,以及澳大利亚Lindsay Pryor教授赠送给朱之悌先生的一株摩洛哥银白杨等则被作为学校历史景观保存下来。

综合楼和博物馆之间的老温室原址上建成了一处雅致而实用的公共绿化带,那株三倍体毛白杨矗立其中,分外醒目。料峭春寒中,它早早地展开绿叶;秋风扫落叶的季节,它依然郁郁葱葱;寒冬腊月里,它不屈不挠、挺拔向上;尤其是夏季,它就像一把张开的巨伞,为树下读书的学生或嬉闹的儿童撑出一片阴凉。对于这株三倍体毛白杨,曾经与学校有关部门商量在树下刻碑纪事,但最后不了了之,只是还记得我为之撰写文字中的一句:黄河纸业业未竟,白杨精神神永存。

在这白杨精神里,有朱之悌先生长期坚持在基地蹲点,亲自动手测量数据,掌握第一手资料,甚至为不影响试验布置而和学生一起拉犁耕地的实干;有为了保住试验林不被砍伐,整整一天孤零零地坐在林业局办公楼外等待与局长见面,以便劝说其改变决定,或一次次为事业强作欢颜而委曲求全的坚忍;有在课题研究遇到困难时,或遭受学术界的故意刁难时,总能通过努力巧妙地加以解决的智慧;有与科研基地的领导和群众融洽相处、亲密无间的率真;有组织来源于十个省、数十人的课题组持续十几年开展毛白杨良种选育攻关,此后又领导“百万吨三倍体毛白杨纸浆原料林产业化集团协作组”进行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而指挥若定的大气;更有他为了推动“黄河纸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以及一位老一辈知识分子追求报国事业的拳拳之心。

2016年12月,为满足正在建设的学生宿舍和食堂供热需求,学校准备利用这株三倍体毛白杨生长的公共绿化带建设地下锅炉房,较为矮小的摩洛哥银白杨被移栽到森工楼南侧的绿地,而三倍体毛白杨由于过于高大而只能伐除。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学校博物馆的张志翔、张勇两位馆长独具慧眼,将这株三倍体毛白杨锯为数段标本收为馆藏,使我们仍有机会感受它的伟岸,以及镌刻在那一圈圈年轮里的故事。

一株伟岸的白杨树,一段值得永远珍藏的记忆。

(康向阳)(P20-22)

后记

每年的秋天,都会让北林人想起校园里的银杏——金灿灿的叶子铺满了银杏大道,熙熙攘攘的师生乐此不疲地拍照。这是北林人独有的故事,更是心中那份绿色情怀的寄托。

半个多世纪以来,北林校园里的树木就这样随着岁月的变迁,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北林人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2017年,恰逢北京林业大学建校65周年,学校党委宣传部首先推出了校园文化系列丛书中的《北林那些树》,讲述校园里树木的故事,抒发北林人对树的特殊情感,同时希望读者能从这些文章里,进一步了解北林的文化,感受北林人的家国情怀。

《北林那些树》通过调查整理,最终确定了31个树种。全书分为记忆、缘分、情怀三个篇章。有银杏、玉兰、国槐等20种树的生长故事,有梅花、合欢、花楸、刺槐等11种树的情感故事;还有一些学校师生和员工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有关树的散文、诗歌等优秀文章。

此书的编写得到了诸多北林人的帮助和支持。沈国舫院士推迟了去医院体检的安排,专门讲述他了解的北林有关树木的故事;陈世枢、俞玖两位老先生在炎热的夏天带着编写组去校园里确认树木的位置;冯梓豪及部分文章的作者为本书的配图提供了彩色图片;常在春、百奥生物学会的学生等为本书的文字整理提供了帮助……在此,感谢所有为此书做出贡献和付出努力的人们。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校园里还有许多树的故事来不及收集整理,如有纰漏,希望读者谅解。

谨以此书献给我们亲爱的北京林业大学,以及那些爱这所学府的人们。

《北林那些树》编写组

2017年9月

目录

序言

第一篇 记忆

 银杏

也谈两行银杏树

两排银杏树

银杏先生与银杏小姐

 毛白杨

一株伟岸的白杨树

加拿大杨与毛白杨

“雄大”“雄二”诞生记

 白玉兰

满树“白鸽”满院香

两棵玉兰树

 国槐

绿色槐荫路

 馒头柳

体育场上的片片浓荫

 枫杨

校园“独苗”枫杨树

 杜仲

老校友深情种下杜仲树

 水曲柳&黄波罗

而立之年的它们

 雪松

生物楼前的雪松

 金叶榆

校园里的彩叶姑娘

 地锦&凌霄

垂直绿化的样板

 巨柏

来自西藏的林芝巨柏

 栎属

校园里和林场的橡栎类

 英桐

雨天梧桐

 白蜡

@那一片金色的叶子

 木香

跨越时光的芳香

 欧洲赤松

鹫峰实验林场的欧洲赤松

 白皮松

记忆中的白皮松

毛主席纪念堂有棵白皮松来自北林大校园

第二篇 缘分

 梅花

北京鹫峰国际梅园建设纪事

梅花院士梅花魂

 花楸

从“山楂树之恋”说起

 红花玉兰

观红花玉兰发展,悟花匠精神

 刺槐

刺槐花香与林学情怀’

 合欢

永远的合欢树

 硅化木

亿年古木育新苗

 阴沉木

黑衣使者

 古夷苏木

有一位这样的”老人”

 十姊妹&白玉堂

贝海失珠

 珙桐

有缘的”鸽子树”

第三篇 情怀

记忆中的那些树

从“针叶树阔叶树先生”说起

北林的秋

十年,那不变的银杏黄

雨中树

树·花·情

校园的树

关爱校园每棵树

成长如树

又到秋叶飘落时

知山知水树木树人

绿色不了情

山诺之歌

甘替山河妆锦绣

我们成长

绿满家园看今朝

在银杏大道上

绿色之歌

我是一棵树

后记

序言

大学是汇聚大师、培育大家、孕育大学问的殿堂,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圣地。校园文化是大学的血脉和灵魂,充分利用大学丰富的文化资源,努力构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校园文化体系,不断增强全体师生的文化自信,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环节。

从传承京师大学堂的百年积淀,到建校初期创业西山的风雨洗礼;从“文革”时期辗转西南办学,到改革开放返京复校发展;从大步跨入“211”工程,到正式跻身“双一流”行列,砥砺奋进的北京林业大学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65年来,学校在特色发展中不断传承创新,逐渐形成了“把精彩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传统,凝练了“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校训,并始终坚持以“传播绿色文化引领生态文明”为己任,践行“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汇成丹青”的誓言,着力打造独具北林风格、北林特色和北林品味的大学文化。

值此北京林业大学建校65周年之际,为更好地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我们计划出版“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文化丛书”,并从《北林那些树》讲起,之后还将陆续推出《北林那些事》《北林那些人》等,结集出版学校师生、校友关于学校人、事、物等方面的专题文章,抒发北林人对学校的感念之情、展示师生员工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及助力学校发展建设的决心意志,并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的林业大学添砖加瓦。

“让校园里处处散发着文化的气息”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打造全体北林人的精神家园。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文化丛书编委会

2017年10月

内容推荐

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孙信丽主编的《北林那些树/校园文化丛书》通过调查整理,确定了31个树种。全书分为记忆、缘分、情怀三个篇章。有银杏、玉兰、国槐等20种树的生长故事,有梅花、合欢、花楸、刺槐等11种树的情感故事;还有一些学校师生和员工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有关树的散文、诗歌等优秀文章。

编辑推荐

2017年10月,恰逢北京林业大学建校65周年,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孙信丽主编了校园文化系列丛书之一——《北林那些树/校园文化丛书》,讲述校园里树木的故事,抒发北林人对树的特殊情感,同时希望读者能从这些文章里,进一步了解北林的文化,感受北林人的家国情怀。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6 6: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