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牛棚杂忆/季羡林经典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季羡林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作品。本书记录了季羡林先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遭遇和经历,用他的话说是“一本用血换来的,和泪写成的小书”。这本书的思想性、可读性极强,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良知在书写历史,用极为真切、理智的笔触去描写发生他和他身边一群知识分子身上的事,同时对于这段经历有这深刻和理性的思考,是一本非常可贵的书稿。

内容推荐

季羡林著的《牛棚杂忆》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牛棚杂忆”,即《牛棚杂忆》全书,辅以季老的手稿,和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第二部分“阅尽沧桑”,选取了季老先生每个人生阶段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字,如《我的心是一面镜子》《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赋得永久的悔》等,并辅以季老的书法作品等图片。全书内容详实,编排精心巧妙,是集阅读与收藏为一体的经典佳作。

目录

牛棚杂忆

 祝词

 自序

 缘起

 从社教运动谈起

 一九六六年六月四日

 对号入座

 快活半年

 自己跳出来

 抄家

 在“自绝于人民”的边缘上

 千钧一发

 劳改的初级阶段

 大批斗

 太平庄

 自己亲手搭起牛棚

 牛棚生活

 牛棚转移

 半解放

 完全解放

 余思或反思

 后记

阅尽沧桑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北京忆旧

 老猫

 二月兰

 怀念西府海棠

 回忆陈寅恪先生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晚节善终大节不亏——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

 赋得永久的悔

 寸草心

试读章节

我非常佩服老百姓的幻想力,非常欣赏他们对地狱的描绘。我原以为这些幻想力和这些描绘已经是至矣尽矣,蔑以复加矣。然而,我在牛棚里待过以后,才恍然大悟,“革命小将”在东胜神州大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建造起来的牛棚,以及对牛棚的管理措施,还有在牛棚里制造的恐怖气氛,同佛教的地狱比较起来,远远超过印度的原版。西方的地狱更是瞠乎后矣,有如小巫见大巫了。

我怀疑,造牛棚的小将中有跟我学习佛教的学生。我怀疑,他们不但学习了佛教史和佛教教义,也学习了地狱学。而且理论联系实际,他们在建造北大的黑帮大院时,由远及近,由里及表,加以应用,一时成为全国各大学学习的样板。他们真正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我在北大四十年的教学活动,没有白费力量。我虽然自己被请人瓮中,但衷心欣慰,不能自已了。

犹有进者,这一群革命小将还充分发挥了创新能力。在这个牛棚里确实没有刀山、油锅、牛头、马面等等。可是,在没有这样的必需的道具下而能制造出远远超过佛教地狱的恐怖气氛,谁还能吝惜自己的赞赏呢?在旧地狱里,牛头马面不过根据阎罗王的命令把罪犯用钢叉叉入油锅,叉上刀山而已。这最多只能折磨犯人的肉体.绝没有“触及灵魂”的措施。绝没有“斗私批修”、“狠斗活思想”等等的办法。我们北大的“革命(?)小将”,却在他们的“老佛爷”的领导下在大院中开展了背语录的活动。这是崭新的创造,从来也没有听说牛头、马面会让犯人背诵什么佛典,什么“揭谛,揭谛,波罗揭谛”,背错一个字,立即一记耳光。在每天晚上的训话,也是旧地狱中决不会有的。每当夜幕降临,犯人们列队候训。恶狠狠的训斥声,清脆的耳光声,互相应答,融入夜空。院外小土山上,在薄暗中,人影晃动。我低头斜眼一瞥,知道是“自由人”在欣赏院内这难得的景观,宛如英国白金汉宫前面广场上欣赏御林军换岗的盛况。此时我的心情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

简短截说,牛棚中有很多新的创造发明。里面的生活既丰富多彩,又阴森刺骨。我们住在里面的人,日日夜夜,分分秒秒,都让神经紧张到最高限度,让五官的本能发挥到最高限度,处处有荆棘坑坎,时时有横祸飞来。这种生活,对我来说,是绝对空前的。对门外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当时在全国进入牛棚的人虽然没有确切统计,但一定是成千累万。可是同全国人口一比,仍然相形见绌,只不过是小数一端而已。换句话说,能进入牛棚并不容易,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人们不是常常号召作家在创作之前要深入生活吗?但是有哪一个作家心甘情愿地到黑帮大院里来呢?成为黑帮一员,也并不容易,需要具备的条件还是非常苛刻的。

P16-17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8: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