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热线(最新修订本0-3岁宝宝家长的经典育儿指南)》由美国儿科学会组编,是育儿读物权威品牌的最新修订本。作者唐娅·雷默·阿尔特曼不仅是一位美国知名作家,还是一位医学博士,持证家庭儿科医生,育儿专家,美国儿科学会指定发言人,一位两个孩子母亲。在本书中她提炼出了最有用的育儿信息,配以亲切有趣的语言平复你初为父母(甚至是第二次、第三次当父母的人)的慌乱。当让你纠结要不要带孩子去医院的时候,请先听一听美国儿科学会权威专家的靠谱意见吧,她会随时解答你的育儿难题,无论你身在何处,什么时间。这本书还让作者成为全国广播公司《今日秀》节目的当红嘉宾。
这是一本非常“亲切”的育儿科普书。作者唐娅·雷默·阿尔特曼是一位妈妈,同时也是第一线的权威儿科医生。这两个身份的叠加让她非常了解0~3岁孩子父母的疑惑。《妈妈育儿热线(最新修订本0-3岁宝宝家长的经典育儿指南)》作者对于美国婴幼儿父母最常咨询的101个问题给予了最详细的解答,这些也同样都是中国的爸爸妈妈最常问到的问题。特别提醒要注意书中的“小电话”图标,这些建议可以解决新手甚至老手婴幼儿爸爸妈妈最大一个困惑:“到底什么时候,我需要带家里那个不舒服的小朋友去看医生?”
第1章 婴儿基础护理
“宝宝生下来了……我该怎么办?”
当你翻开这本书,就意味着要恭喜你的宝宝出生了!育儿之路漫漫,也许你开了个好头,满心欢喜地期待未来;也许你已经成功地度过住院的日子,带着你那喜悦的小包裹回到家了。不可否认,有了孩子以后,还是有一些快乐或至少是平静的日子的。但是,当你绞尽脑汁想搞清楚宝宝为什么哭的时候(饿了、尿了、累了……天呐),当你给宝宝穿戴整齐,第一次去医院复诊时(千万别忘了带上妈咪包),可能会突然醒悟——你的生活已经变了,永远地变了。
在过去的9个月里(如无延迟),你迫切地期待着,做好一切准备迎接这奇妙的改变。即使如此,当宝宝真真切切降临后,当你已为人父母时,你可能仍然会在心中呐喊——谁还能再教教我?在医院里,护士、哺乳顾问和医生随叫随到,可以提供许多帮助。你可能已经把所有“育儿必读”看了个遍,还和妈妈、闺蜜煲了很多次睡前“电话粥”讨教经验,你满以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但是,无论什么都无法帮你做好足够的准备,去应对这让人抓狂但又令人激动的育儿之路。宝宝回到家的头几天里,大多数父母都会遇到问题——而且是很多很多!这里有些答案可以帮到你们。
注:关于新生儿的重要问题,如睡眠、喂养、排便、发烧或皮肤等,都另设有独立章节解答。
外出篇
1.何时带宝宝去做检查?
通常,最好在出院后2天内带宝宝去复诊。几十年前,产后住院时间比较长,新生儿在出生后可以在医院观察1周左右,这也给父母更多时间去积累照顾新生儿的实践经验。现在,第一次检查通常安排在出院后不久(宝宝出生后1周内),以确保新生儿的喂养、排尿以及排便正常,黄疸消退(参见90~91页,问题71)以及没有异常减重。所有宝宝在出生后,体重都会下降,但在2周时会恢复到出生体重。这次早期检查特别有帮助,因为大部分新生儿只在医院住2~3天。父母在短期内要掌握的东西太多了。宝宝的喂养方式、排便情况和行为表现将决定他在出生后前几周内接受检查的频率。
需要知道的是,新妈妈在三天三夜没睡觉后,恐怕连自己叫什么都记不住,更别说记住三更半夜才想起的问题,所以一想到什么问题就写下来吧。留足时间准备随身物品(参见以下“唐娅医生来支招:妈咪包里的必备物品”),出发,准时赴约——带着新生儿出门这件事是需要花时间去适应的!
去医院复诊后,第一年常规儿科保健体检(以下简称儿保)时间为:第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当然,不同医生可能有不同的时间安排。在这一年里,虽然要一趟趟地带着宝宝去见儿科医生,但每一次儿保都很重要。医生会从头到脚仔细地检查宝宝,看看他的生长情况,评估他发育是否达标,是否有病症,为宝宝健康、快乐、安全地长大提供相关建议。此外,根据宝宝的月龄,医生还会建议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检测和疫苗接种。
在两次儿保之间,如果出现特殊问题或有疑虑,一定要约医生做检查。
2.何时才能带新生儿外出?
无论你想带着宝宝出门去户外还是室内场所,又或是搭乘飞机,黄金原则是:在宝宝6—8周前,尽可能远离人员密集场所。因为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健全,容易感冒,患病后病情会迅速加重。不要带宝宝去密闭场所,比如超市、商场、电影院、各类聚会或乘坐飞机,因为这些地方可能有人在生病。特别是在冬季,最好假设所有人都是传染源,因为有些人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他会传播病菌!绝不要让有明显病症的人靠近宝宝,也不要让幼儿接近宝宝,因为小孩子更容易通过手传播病菌。此外,尽量避免他人摸宝宝、对着宝宝呼气和咳嗽。
好了,知道该避免什么情况,出门就没问题了。给宝宝适当穿衣(参见“育儿小常识:宝宝热了还是冷了?”),然后出门享受悠闲的户外时光吧。
P1-4
“一小时爸爸”这个项目创立于2014年初,我们创建这个号的主要目的,是想尽自己的微薄力量,让中国爸爸妈妈的育儿变得更轻松愉快一些。在近2年的时间中,我们一直努力多给大家带来一些科学并且有趣的育儿知识,祛除一些由不科学的以及伪科学的资讯或产品带来的阴影,让中国本已很辛苦的家长们不会因为这些本不该存在的问题而变得更加困扰,让陪宝宝一起成长的宝贵时间恢复本来快乐的面貌。
中国育儿生活的许多方面都需要改进,比如更安全的食品,更有趣的玩具,更丰富的户外活动等等。但最缺少的,仍然是靠谱的科学育儿知识。出于种种原因,中国在儿童健康发育、儿科医学等方面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例如无意义的过度补钙、滥用抗生素等等问题。很无奈的是,这些问题往往不只是家长犯错,因为知识更新不及时,很多医务工作者给出的建议也经常会出现错误。
解决这种问题只有一种方法,就是不断学习,向那些全球权威性的机构学习,学习他们基于科学研究总结的育儿生活相关的指导和建议。在过去的2年中,我们参考和翻译过大量例如世界卫生组织、各国防疫机构的相关资料。其中我们参考最多的,则是美国儿科协会(AAP)。
美国儿科协会是美国64000多名儿科医生的协会组织,也是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儿科医学专业组织之一。这个协会的工作之一,是向儿科医生和普通家长提供相关资讯,包括出版一系列的专业期刊和书籍。美国儿科协会面向家长出版的系列育儿知识书籍,一直是美国乃至全球各国的畅销品,陪伴着数以千万的宝宝健康成长。
将美国儿科协会的系列出版物介绍给国内的父母一直是我们努力在做的事情,这次和北京日报出版社合作引进这本《妈妈育儿热线》也是我们的一种新尝试:尽我们的力量,让市场上给中国父母的真正科学育儿书籍更多一些。
《妈妈育儿热线》很适合中国父母,这本书所包含的101个问题,都是我们经常被读者问到的。针对这些问题,作者给出了科学而又简单的回答,包括根据不同年龄段提供了相对应的答案。对于育儿中遇到困惑的家长而言,这种快速有效的“热线答疑”其实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这是“一小时爸爸”组织翻译的第一本科学育儿书籍,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我们同样也学到了不少有趣又有用的知识。也希望每位读到这本书的爸爸妈妈,也都能得到和我们一样的收获。我们会继续和出版社的同事一起努力,寻找、翻译、出版更多的可以改善中国育儿环境、让每一位父母和宝宝都更加健康快乐的书籍。
最后再次感谢本书翻译小组的各位同事,翻译:周利敏、洪月、任伟、王丽娟,校译:廖玮,以及整个翻译项目的组织协调者卢婷婷。你们的辛勤认真工作,将帮助成千上万中国宝宝的健康成长。
一小时爸爸
2015年12月
当宝宝生病时,很多父母都会纠结要不要带孩子去看医生。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要对宝宝的皮疹、感冒、睡眠或进食习惯采取措施,那么就请教唐娅医生吧!这本书应该是所有父母床头柜上必备的读物!
——詹妮弗·舒,医学博士,美国儿科学会会员,《食物大战》和《带着新生宝宝回家》作者
在宝宝还很小时,我时常感到焦虑,当时有这本书就好了。新手爸妈(甚至是第二次、第三次当父母的人)真的很需要这样的书一一它提炼出最有用的育儿信息,文字易懂,让父母们读后充满信心。本书对新手爸妈的用途之大完全不亚于一辆好用的婴儿车和一晚好觉!
——丹尼斯·斯奇巴尼,《美国宝贝》杂志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