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贤治评注的《鲁迅选集(散文散文诗诗书信)(精)》选自《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野草》等等,收录的一百多篇文章,是鲁迅作品中最具魅力的部分,大多短小而又精悍,触及了小说创作所没有或者不可能接触的问题,这不仅是鲁迅的战斗武器,也具有高度的艺术魅力,是阅读和理解鲁迅不可不涉及的领域。作者选取这些他认为读者们应该细细品味的篇章,将此集为一册,注释全面,点评极具现代性。
| 书名 | 鲁迅选集(散文散文诗诗书信)(精) |
| 分类 |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林贤治评注的《鲁迅选集(散文散文诗诗书信)(精)》选自《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野草》等等,收录的一百多篇文章,是鲁迅作品中最具魅力的部分,大多短小而又精悍,触及了小说创作所没有或者不可能接触的问题,这不仅是鲁迅的战斗武器,也具有高度的艺术魅力,是阅读和理解鲁迅不可不涉及的领域。作者选取这些他认为读者们应该细细品味的篇章,将此集为一册,注释全面,点评极具现代性。 内容推荐 林贤治评注的《鲁迅选集(散文散文诗诗书信)(精)》为林贤治评注《鲁迅选集》系列之一,选自《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野草》等等。如编者所言,鲁迅的散文特别富于抒情气质,偏于绵长、凝重和深沉,“显示了精神渊深的方面”,给人精神上的滋养自不待言。编者选取这些他认为读者们应该细细品味的篇章,注释全面,点评极具现代性。他不仅对鲁迅在当时所处的时代语境下的话语做了解释性的分析,帮助读者能够更真实地来看待鲁迅,也让读者能跳出这个时代,品味鲁迅的当代意义,从而期待读者从一种新的视角和高度来理解鲁迅。 目录 关于本书的说明 散文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范爱农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忆韦素园君 忆刘半农君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这也是生活”…… 女吊 我要骗人 死 散文诗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雪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诗 莲蓬人 别诸弟三首(辛丑二月并跋) 自题小像 哀范君三章 他们的花园 赠邬其山 无题二首(大江日夜向东流) 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送O.E.君携兰归国 无题(大野多钩棘) 湘灵歌 送增田涉君归国 好东西歌 公民科歌 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 偶成 自嘲 答客诮 所闻 无题二首(故乡黯黯锁玄云) 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 赠画师 题《呐喊》 题《彷徨》 悼杨铨 题三义塔 无题(禹域多飞将) 悼丁君 赠人 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 无题(烟水寻常事)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报载患脑炎戏作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秋夜有感 亥年残秋偶作 书信 致钱玄同(1封) 致宋崇义(1封) 致胡适(1封) 致孙伏园(1封) 致李秉中(5封) 致许广平(5封) 致赵其文(1封) 致台静农(5封) 致章廷谦(1封) 致韦素园(1封) 致黎烈文(4封) 致王志之(1封) 致曹聚仁(8封) 致林语堂(1封) 致榴花艺社(1封) 致胡今虚(1封) 致陶亢德(2封) 致魏猛克(2封) 致杨霁云(10封) 致郑振铎(4封) 致徐懋庸(2封) 致刘炜明(2封) 致萧军、萧红(7封) 致萧军(4封) 致赵家璧(1封) 致曹靖华(10封) 致李桦(1封) 致胡风(2封) 致唐英伟(2封) 致曹白(2封) 致李霁野(1封) 致王冶秋(2封) 致时玳(2封) 致山本初枝(4封) 致增田涉(1封) 试读章节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日“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P32-34 序言 鲁迅是现代中国的首席思想家和文学家。作为新文学运动的灵魂式人物,他一生独立不倚,坚韧不拔地同权力者及其文化代表势力作战,致力传播西方进步的思想观念,瓦解横亘数千年的专制主义意识形态;并以富于个人风格的语言形式,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本书精选鲁迅文字遗产中的个人撰述部分,力求体现鲁迅思想的现代性,以及其表现的野性之美。 一、鲁迅生前喜欢按写作时间的先后编集,以便于“知人论世”;他的文集,实际上是一部相当完整的个人的精神传记。本书换一种编法,按文体分为四卷,计七辑;复以问题、主题、不同的思想范畴划界,居间分为若干组,每组之内,则仍按时间顺序排列。 二、鲁迅著作以“杂感”为最丰,其实,他的杂感包容了多种体裁。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除保留杂感的名目之外,另脱出散文部分,独立成组。在这里,杂感仅取狭义的内容,当代文体概念中的随笔和杂文,庶几近之。 三、编选者附加的文字有三种:一为导读,分述正文中不同文体的思想内容、艺术形态及成就;二为断片式评论,关注的是局部和细部,问或有所生发;三为注释,除文字上的实证主义工作以外,尽可能提供更多一点的背景材料。 四、前言取断片形式,概述鲁迅的人格、思想、艺术、地位和影响。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