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郭祖荣,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教授蒲芳,著名诗人、学者赵野,联袂推荐!
张奕明是留美钢琴演奏博士,在钢琴演奏和中国音乐史研究领域,均有极大的建树,而《民国钢琴志(张奕明作品)(精)》则是张奕明博士历时两年创作而成,在音乐史方面独树一帜。
中国近现代的音乐大师们的群体雕像,生动,鲜活,动人!
民国是中国钢琴的启蒙阶段,但无论是在演奏界,还是在研究界,都没有相关介绍,本书弥补了这一空白,帮助读者了解民国时期钢琴音乐史的发展脉络。
| 书名 | 民国钢琴志(张奕明作品)(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 作者 | 张奕明 |
| 出版社 | 海南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郭祖荣,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教授蒲芳,著名诗人、学者赵野,联袂推荐! 张奕明是留美钢琴演奏博士,在钢琴演奏和中国音乐史研究领域,均有极大的建树,而《民国钢琴志(张奕明作品)(精)》则是张奕明博士历时两年创作而成,在音乐史方面独树一帜。 中国近现代的音乐大师们的群体雕像,生动,鲜活,动人! 民国是中国钢琴的启蒙阶段,但无论是在演奏界,还是在研究界,都没有相关介绍,本书弥补了这一空白,帮助读者了解民国时期钢琴音乐史的发展脉络。 内容推荐 《民国钢琴志(张奕明作品)(精)》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42位钢琴作曲家的音乐生活,并从音乐史的角度阐述他们的钢琴作品。民国是华人钢琴创作的“童年期”,这一阶段的钢琴作曲家自由奔放,风格差异极大,作品与之后30余年相比,稍显天真,即使是模仿之作,也透着童年期的“蒙昧”,但这个童年期却对中国钢琴史的发展至关重要,是中国钢琴的启蒙阶段,然而,无论是在演奏界,还是在研究界,都没有相关介绍,本书便弥补了这一空白,帮助读者了解民国时期钢琴音乐史的发展脉络。 目录 郭祖荣序 自序 赵元任 李荣寿/ 沈仰田 (北大音乐研究会《音乐杂志》) 萧友梅/ 黄自(早期国立音专) 吴伯超(从北大音乐传习所到青木关国立音乐院) 韩权华 应尚能 贺绿汀/ 刘雪庵/ 江定仙/ 陈田鹤(黄自四大弟子) 黄廷贵/ 钱仁康/ 陆仲任/ 邓尔敬[国立音专其他学生(一)] 丁善德/ 桑桐/ 秦西炫[国立音专其他学生(二)] 唐学咏/ 李树化/ 陈德义(里昂音乐学院) 老志诚 江文也 陈泗治/ 陈清银(台湾) 黄桢茂(菲律宾) 陈洪/ 马思聪/ 王义平/ 赵行道 陆华柏 冼星海/ 瞿维/ 寄明(延安) 张文纲/ 黎英海/ 段平泰(国立音乐院) 蔡继琨/ 李嘉禄(福建音专) 郭祖荣/ 张肖虎 参考文献 后记 大文化中的民国钢琴作品——从编年的角度 附录 1912年到1949年10月1日华人钢琴作品总表 (含钢琴协奏曲与四手联弹) 试读章节 赵元任(1892—1982)是目前所知的第一位写键盘作品以及钢琴作品的华人,这是一种幸运。他的音乐特别干净,他一开始就站在很高的规格上。赵元任是业余作曲家,但他的业余和俄罗斯的“强力集团”很不同。“强力集团”的五位作曲家早年虽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但后来都成了真正的作曲家,而赵元任直到最后也不是专业作曲家。众所周知,赵元任是一个语言学家。1909年,他获得“庚子赔款”的研究生奖学金后留学美国,在康奈尔大学学数学和物理,1914年毕业后去哈佛大学读哲学,1918年拿到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康奈尔短期教物理。1921年,他又回哈佛教哲学和中国语,就是这个时候他开始出于兴趣研究语言学,后来语言学成了他的主业。此外他还是个翻译家和科普积极分子。 音乐只是赵元任在一段时间里搞的一项副业,这段时间大致从1913年持续到1940年。尽管只是副业,他仍写出了极好、极有影响力的音乐。贺绿汀曾说“他对音乐的爱好是业余的,但下了功夫”;20世纪30年代,黄自在国立音专教和声的时候,也总以这位业余爱好者的作品为例。 然而说赵元任纯业余,其实也不确切。在康奈尔大学读数学和物理时,他上过正式的和声课、对位课和作曲课,不过仅限于选修课而已。又,早在1911年,他曾买得一部旧钢琴,经常与同学合奏。他还用了好几年时间学钢琴和声乐,并且一有机会就去听交响乐。为了买票,他可以通宵排队。 《和平进行曲》是赵元任1915年1月发表在《科学》杂志第一卷第一期的一部作品。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这是中国第一部公开发表的钢琴作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赵元任在哈佛读哲学。他曾在当年7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欧战迫近,何等荒谬”,所以《和平进行曲》可能表现的是他对和平的渴望。 《和平进行曲》虽然是钢琴独奏作品,实际上却更像一首没有歌词的“群众歌曲”(masssong)。和许多民国时期的歌曲作曲家一样,赵元任的歌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阳春白雪的艺术歌曲;另一类是面对大众的。前一类歌曲,别人多用古诗词或者古代的民谣作词,赵元任则喜用刘半农、胡适,还有他自己的词儿。第二类歌曲,赵元任写有《云南大学校歌》《厦门大学校歌》《南京逸仙桥小学校歌》和《儿童进行曲》等。 在赵元任的6首短小的钢琴作品中,也可分成相似的两类。“阳春白雪”只有两首——《偶成》(1917)和《八板湘江浪合调》(1915);“大众”音乐有三首——《和平进行曲》(1915)、《小朋友进行曲》(1919)和《结婚进行曲》(1928)。还有一首《二部创意曲》写于1930年,这只能算是习作了。 《八板湘江浪合调》发表于1915年7月的《科学》杂志第一卷第七期。此曲由两个不同的乐段构成,先是“老八板”,再是“湘江浪”,最后又在高八度的音域上演奏“老八板”。《科学》杂志的版本写的是赵元任“谐音”,即用键盘模仿唱腔,或者模拟民乐对于这两首民歌的奏法。所以在“老八板”乐段中,我们发现了颇为新奇的装饰音,让人想到“咿咿呀呀”的唱腔。季羡林曾说,赵元任“是一个天生的语言天才。他的审音辨音的能力远远超过常人。他学说各地方言的能力……学什么像什么,连相声大师也望尘莫及”。 P7-9 序言 在人类音乐历史的长河中,诸位大师在进行多声部音乐的写作与研究时,必然要从两行钢琴谱入手,寻觅其发展的可能性。然而专门针对钢琴作品的研究却较少,且往往被音乐家和历史学家所忽略;这种情况在中国也不例外,尤其以战乱频仍的民国时期为甚。张奕明先生从历史的尘埃中发现这些几乎失传的作品,连同其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经历,经收集、整理、编撰而成这本《民国钢琴志》,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 本书翔实地展现了中国钢琴在那段历史时期的面貌,可以说是填补了中国钢琴史的一段空白。张奕明先生作为钢琴演奏家,对于学术研究的兴趣与热情令人瞩目;在写作本书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张先生都侨居海外,这种对祖国钢琴文化历史的关注,也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张先生不久前对我说,他认为我是民国时期最后一个写作钢琴曲的人(1949年5月的《随想曲》与6月的《春风荡漾》),又是新中国最早写作交响音乐、到目前为止作品数量最多的人;因此希望我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为本书写序。本书中提到的作曲家,许多是我所仰慕的前辈、老师,因此我感到诚惶诚恐;但为了让这段历史、这些作品得到更多的关注与研究,也只好勉强答应。毕竟,在艺术水准之外,它们更是时代的见证,代表了前辈们走过的路,值得被我们所有人铭记。 感谢张奕明先生的邀约。希望他未来的音乐道路越走越宽,也诚挚祝愿中华民族的严肃音乐事业蓬勃发展。 郭祖荣口述 林见南整理 后记 大文化中的民国钢琴作品——从编年的角度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布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民国时代开始。两天后,孙中山聘请了蔡元培做教育总长。4月,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其中非常强调美育的作用,而蔡元培的这个思想对于民国早期的音乐界,起过很大的作用。就在蔡元培发表“意见”之前的一个月,孙中山就下台了,让位于袁世凯。孙下台以后,他的班子也就作了鸟兽散。当时在他的总统府秘书中,有一位28岁的同乡,名叫萧友梅。作鸟兽散之后,萧友梅去了德国,留学十年学音乐。而此前,他已经在日本留学8载,学的也是音乐。后来萧友梅成了中国音乐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同年9月,浙江两级师范创设了音乐图画手工专修科,聘请李叔同为音乐和美术教师。其中的音乐课程包括乐典、和声学、练声、视唱、独唱、合唱、钢琴、风琴、作曲、作词等。据说李叔同任教期间,音乐和美术这两门原本无足轻重的课程变成了全校最热门的课。每天下午四点以后,学校都会被琴声和歌声充满。在李叔同当时的学生中,有吴梦非、刘质平、丰子恺三人,他们后来创办了私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培养了一些音乐和美术方面的人才。同一年,刘海粟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图画美术院,该校后又增设音乐教育科。 从这两个在民国刚开始时就创立的艺术方面的机构看,再参考一下蔡元培的“美育”构想,我们发现音乐与美术办在一起,甚至不分家,从民国元年开始就已是模式。后来的很多学校比如林风眠与李树化任教的杭州艺专,比如唐学咏、马思聪与徐悲鸿任教的中央大学艺术系,比如瞿维曾就读的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都是音乐与美术一起办的,而且两者能做到真正打通。我觉得这种情况可能与我国古代文人画、文人音乐的遗风有一些关系。观察民国时期的作曲家,他们的音乐往往很文人音乐化。比如李树化的音乐作品就与绘画、诗词歌赋相通,赵元任本人就是一位语言学家,又是文艺复兴式的通才,而江文也则是一位真正的诗人。 至于李叔同,则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式杂家。他虽然没有写过钢琴独奏作品,不是我的研究对象,但我还是可以用他作为例子来谈谈文人艺术家的情况。李叔同在绘画、音乐、书法、戏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而他才能的顶峰是在佛学,特别是对律宗的研究。在当代人看来,李叔同在音乐和戏剧方面的造诣,当然不算很深,基本属于启蒙级别。绘画与书法方面,要好一点。其中,书法是他仔细学过并且真的花了功夫研究的。在他皈依佛门以后,艺术方面的音乐、戏剧和绘画就都放下了,只留了一门书法还在研习。这也符合我对于文人艺术的判断,即,对于一门艺术,他们往往是说放下就放下了,因为他们还会其他的艺术。赵元任、李树化后半辈子几乎完全停止了作曲,在我看来就是这样的情况。而李叔同之独独保留书法一项,其实也可以解释。因为比起其他艺术种类来说,书法是相对抽象的一门,类似符号学。而从具象到抽象,写实到写意,是很多真正执着追求的艺术家所走的路。佛学就是高度抽象、经过高度提炼的思想,所以李叔同晚年独独钟情于佛学,而又研习书法,我认为就是这个逻辑。 …… 那一年,闻一多遇刺,陈歌辛作歌曲《夜上海》,陈田鹤作清唱剧《河梁话别》,谭小麟回国任教于国立音专,江文也出狱后,作66首天主教宗教作品——多为中国调式,作品号为40、45、46、49和50号。 1947年,陈泗治写了《回忆》,而陈清银——台湾另一位主要写流行歌曲的作曲家和钢琴家——写了他唯一的钢琴作品《狩猎之歌》。在国立音专,弗兰克尔的两位学生桑桐与秦西炫各写了一部比较先锋学院派的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以及《赋格》。同一年,桑桐还作了小提琴与钢琴的《夜景》。在杭州,李树化在浙江大学教法语与音乐,他写了三首钢琴小品《短曲》《四景》与《浪漫曲》,不过都遗失了。那一年,陆华柏来到了江西九江,用《春江花月夜》的古曲写了钢琴独奏《浔阳古调》。这部作品与江文也1943年的《浔阳月夜》以及1945年的《第三钢琴奏鸣曲“江南风光”》风格类似,因为都采用了同样的素材,但根据音乐学家梁茂春的考证,江文也与陆华柏是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创作的。 1948年,钢琴独奏方面,在法国留学的丁善德写了《三首序曲》以及《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燕京大学的学生赵行道写了《小河淌水》和《纺车》,黎英海完成了第二首《摇篮曲》,陆华柏写了《农作物变奏曲》,在清华大学主持音乐室的张肖虎写了《阳关三叠》,李嘉禄在美国写了《前奏曲》。那一年,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相继打完,谭小麟在上海病逝,马可作了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 1949年,平津战役结束。钢琴独奏方面,在渡江战役的前后,远在国统区福建的郭祖荣写了两部钢琴独奏《Capriccio》以及《春风荡漾》。黎英海完成了《高楼万丈平地起》,江文也写了《第四钢琴奏鸣曲“狂欢日”》以及《中国风土诗》,邓尔敬完成了《小人物的狂想》。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