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当关爱成为天使的羽翼--汾阳苑天使细语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李华、迟放鲁、席淑新、张琼主编的《当关爱成为天使的羽翼》是一本护士们撰写的有关护理工作和生活的书。

在复杂的医疗环境中,她(他)们是医疗行为的执行者和配合者,是病情变化的观察者和急救者,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还是病人最耐心的倾听者、情绪疏导者,以及各种问题、矛盾的化解者……写作可能本不是她(他)们的强项,但她(他)们用质朴的语句记录了工作中点点滴滴真实的小事小情。

内容推荐

李华、迟放鲁、席淑新、张琼主编的《当关爱成为天使的羽翼--汾阳苑天使细语》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护士们撰写的一本有关护理工作和生活的书,共分为六篇,分别是关爱病人篇、关爱集体篇、关爱自我篇、主动求知篇、专科技术篇和灵活变通处置矛盾篇。书中用朴实的语言记录了她们在护理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对“关爱,乃护理之本”护理人员核心价值理念的感悟,有在实践这一核心价值观的体会,有对护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的反思,还有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形式下护理人员获得病人及家属认可的欣慰和感叹。本书中的事例体现了护士们用天使般纯真的心为病人着想,默默付出的精神,为医患和谐关系作出了贡献。

目录

关爱病人篇

 你是我的眼

 当关爱不再贴标签

 吸痰不仅是技术活

 守护“折翼”的天使

 亲爱的,愿你也被世界温柔以待

 温柔天使

 多一点,少一点

 熊二和翠花

 在“smile家园”实习

 或许我也能创造奇迹

 天使暖人心

 循循善诱,体现关爱

 温暖的臂膀

 点滴护理

 生命因你们而感动

 一个电话带来的帮助

 像爱护亲人一样爱护病人

 用心呵护,守护光明

 术前访视

 折腰不仅只为五斗米

 你来教我拼拼音吧

 优质护理无国界

 些许小细节、些许感动

 关注细节,服务从心开始

 做个小标记

 光明驿站的守护者

 护理也要“对症施药”

 冬夜里的温情

 小创意,大用处

 眼神

 你从未用过的润唇膏

 让病区更加安全

 半夜血糖

 用心去工作,用爱去体会

 家长的定心针

 “我把那堵墙推倒了”

 久违了的笑容

 手术室“暖心天使”第一站——大队长

 无声的感动

 怀抱中的温暖

 不说再见

 关爱在您身边

 快递服务

 从细节人手,为病人多做一些改变

 将心比心

 平凡的小事

 小事情

 赞美性语言也是一种力量

 想你所想,急你所急

 与无声世界的沟通

 小组长的大作用

 天使的眼泪

 感恩

 一颗枣核引发的意外

 善举如初

 珍贵的一票

 换位思考

 值与不值,你觉得呢

 做一名“侦探”

 入文关怀,温馨服务

 感悟优质护理理念

 从细节处体现优质服务

 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

 不寻常的儿童节

 勿忘初心

 无影灯下的卫士

 笔尖上的沟通

 发掘快乐的源泉

关爱集体篇

 感恩,来自“男丁格尔”的关爱

 生命有痛,感谢有你们

 爱·源于大家

 有关爱的团队

 急诊科之关爱互助。

 春色满园

关爱自我篇

 减压各招式

 学会给自己减压

 巧用“同理心”,缓解工作压力

 美腿“保卫战”

 关爱自己

 秘密花园——我的减压利器

 养精蓄锐,时刻备战

 爱自己,从足底开始

 我们都是“匹诺曹”

主动求知篇

 开拓新天地

 学在病人需要之前

 跟医生查房

 小儿耳科包扎法初探

 “主动求知”点滴

 “炸碉堡”的病人

 让我成长的“新鲜感”

 特殊的病人

 我们的“高级定制”

 识破“伪过敏”

专科技术篇

 眼药水滴进去了吗

 心理特殊的病人

 巡视病房

 这个医嘱可以停吗

 白大褂高血压引发的小小波澜

 平凡之处体现价值

 你包扎得真好

 护理是一种技术性服务

 到底你们是专业的

 护士的学问——观察

 我要放弃手术治疗

 你的技术真好

 天使在人间

 授人以果不如授人以苗

 血糖

 意外的发现

 速度与激情

 胃管深度知多少

灵活变通处置矛盾篇

 我要睡觉

 护理工作三十六计之以柔克刚

 原来是这样的呀

 小办法解决大问题

 转移话题,化解矛盾

 我不要戴手腕带

 全麻手术小病人的禁食

 “难缠的”病人

试读章节

你是我的眼

曾经觉得失去光明是一件离我们很遥远的事,但在工作之后,我每天面对太多失明的病人,无论是由于“三高”引起的眼部病变,还是外伤导致的视网膜脱离,抑或是小儿先天性视网膜疾病……

曾有一位病人对我说:“你知道吗,要是我没有了喉咙,我还可以用手写字或者用眼神与别人交流;要是我没有了双手,我还可以锻炼用双脚干活。可我现在失去的却是光明啊!没有光明就如同一个废人,手脚都不知道要往哪里放了。”我记得他说话时那焦虑又恐惧的神情。

那是4月的一天,天气好得出奇。跟随着阳光的脚步,我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我管的床位来了一位年龄与我相仿的小伙子,我带他来到床位上便开始仔细地询问起他的病情。他是在过年燃放烟花时被炸伤右眼的,在当地经过简单处理后便来到我院进行眼内手术。医生说最好的情况下他的视力也只能恢复到0.05左右。虽然他心中早有准备,但是一个正值23岁、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才刚刚开始熟悉和享受这个世界,却由于一次意外,以后就只能用一只眼来生活,这对他来说是多么残酷的事啊!

出于职业的敏感,更是出于同龄人的同情,我对他多了一份关心。接触中,觉得他是那样的不爱说话,看见陌生人靠近就会把头偏向一侧。为了帮助他尽快地面对疾病,我主动与陪护他的妈妈和弟弟交流。通过交谈了解到,在事发前他是一个乐观积极的人,还是一个文艺青年,但由于炸伤后的眼睛畏光而反射性合眼让他觉得很丢人,因此变得沉默寡言。

一次我在巡回病房时听到有个病人在放萧煌奇演唱的《你是我的眼》,不经意中看到他原本面对窗户的身体转了过来,虽然患眼被纱布遮盖,但那只大大的健眼闪烁着难得一见的光芒,这不由得让我惊喜,我便从这首歌开始打开与他交流的壁垒。后来我知道他也很喜欢唱歌,于是我给他推荐了几首非常有正能量的歌曲,看得出他很喜欢!

眼科的周转是非常快的,入院的第3天他就出院了。过了1周他来我院复诊,出乎意料的是他居然来住院部找到我并表示感谢。他说:“感谢你在我住院期间没有把我当成病人来看待,而是像一个老友一般开导我。我才23岁,以后的路还长着呢,虽然只有一只眼睛,但这也不能阻止我将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看清楚。人们不是常说要用心感受世界吗?我现在是一心一眼看世界呢,嘿嘿。我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一定会加油的!”

关爱并不一定是做多么伟大的事。失落时,一句感同身受的鼓励、一段默默地陪伴都会如同冬日里温暖的阳光。那天阳光明媚,而他的笑容也是那么的灿烂!

(顾颖颜)  当关爱不再贴标签

一条望得到头的长廊,数十问并排的房间,这大概就是病人初入手术室的基本印象。走廊上穿梭着医生、护士、麻醉师忙碌而有序的身影,严肃静谧的气氛中透露着舒适与和谐。然而,这条走廊也是病人通往手术房间的必经之路,无数张陌生、恐惧、好奇或是焦虑的面孔在走廊中的短短数分钟内匆匆而过。每一天,巡回护士在核对好病人手圈及各项信息后,便带领病人走进手术房间。这一路虽短,却给了我不少启发。

刚刚开始带病人的时候,除了自我介绍和与病人核对身份及各项信息之外,一路上我与病人很少交流,拿着病历卡和补液,带领他们默默地走过短短的走廊,走进手术房问。有时候,手术房间在走廊的尽头,路程虽不长,却总隐隐觉得有些地方不太舒心。难道是太沉默带来的尴尬?不至于吧,毕竟我们只是护患关系。出于条件反射,我安慰病人说“别紧张”“一会儿做全麻手术,一点都不疼的”“放轻松”之类的言语,比先前的一路空白好了许多。

可是效果依旧不太令人满意,原来这种单方面的告知,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沟通效果。换位思考,“别紧张”传到病人耳中,可能他都没有听进去或者缓释了数秒后接下来便会更加紧张。有一次,牵着一个9岁的小男孩,他十分灵活开朗,讨人喜欢。一路上,我很自然地问他上几年级了,最喜欢哪科,在班级里是不是小干部之类的话题。他滔滔不绝地与我讲着学校里的事情,手舞足蹈。我们似乎都忘记了最初的手术,沉浸在欢乐的聊天当中。那一刻,我明白了,之前的“别紧张”“放轻松”只是一项贴标签的工作,并无实质意义。而与病人进行稍稍的聊天,便能轻轻松松地达到转移病人注意力的目的。

于是,面对着不同年龄层次的病人,我选择不一样的话题与之交流。对于小孩子,话题总是最多的,动画片、洋娃娃、冰激凌之类的,总能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对于年纪相仿的年轻人,随意地问问他们来自哪里;对于年长的病人,他们会比较关注手术,简单地与他们描绘一下手术流程,问问有无不适等。这一路从原先的空白到简单的问候,再到孩子们的笑语与成年人舒展的眉头,我体会到了“关爱”的含义。

关爱不是口号,也不是贴标签,它就是我们平时工作中行为、言语、态度的化身,立足于关爱还远远不够,在工作中应该灵活变通;关爱不是一股脑儿地倾泻,而是点点滴滴的滋润。关爱也不是单方面的,不是你付出了,对方就能接受。我们要选择一种恰当的方式去表达。路虽短,关爱之路却很长。既然走上了,就用心去照亮它。

P2-5

序言

《当关爱成为天使的羽翼》是一本护士们撰写的有关护理工作和生活的书。虽然徙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仅半年余,对这里的人、事在渐次的熟悉过程中,但自恃在医院30余载与护士们工作上的合作,以及10多年分管护理和担任中国医院协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经历,无论是作为医生还是管理者,一直觉得自己是了解护士的。她(他)们像兄弟姐妹一样亲切,善解人意;她(他)们工作细致,是医院里执行力最强的群体之一。及至在护理部主任的推荐下阅览了本书的样稿,我对护士有了新的理解。她(他)们记述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病人、各种故事,琐碎却真实,表达了心灵深处的所思、所想,单纯而真诚。她(他)们饮食着人间烟火,甚至饱尝委屈,却仍然用天使般纯真的心为病人着想,让人体味到人世间爱的温馨与和谐。

护理作为一门年轻的一级学科,除了自有的专业特性外,还包含着社会、人文、心理、信息等诸多学科的内涵。年轻的护士们在家里是父母、家人的掌上之珠;而在医院,她(他)们却用柔弱的双肩承受着照护生老病死的重担。在复杂的医疗环境中,她(他)们是医疗行为的执行者和配合者,是病情变化的观察者和急救者,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还是病人最耐心的倾听者、情绪疏导者,以及各种问题、矛盾的化解者……写作可能本不是她(他)们的强项,但她(他)们用质朴的语句记录了工作中点点滴滴真实的小事小情。书中的文字不浮华,简单清爽,却分明让我感觉到直达心灵的力量,就像有一股温暖的清泉在心中流淌,让我感动。她(他)们的故事使我想起诗句“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是的,在战胜病魔的这一径长途上,病人因为天使的关爱才让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灿烂。身为院长,我很欣慰身边有这样的一群护理天使,写下这些感想聊作本书之序,以表达对她(他)们的敬意与支持。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 任志明

2017年5月12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