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尤其是南宋时期海上贸易非常繁荣。据统计,“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收入曾达到国家收入的一半左右,这对于对抗蒙元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萨苏:在“丝绸之路”方面,宋朝应该是一个贡献非常大的王朝。它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条件就是造船技术大大提高。宋朝造船技术在当时的东亚地区是领先的,以至于它的王朝受到北方入侵的时候,经常跑到海上去,形成所谓海上的行朝。能把一个朝廷搬到海上去,它的船舶无论是舒适性,还是航行及抗风浪方面的能力,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另一个条件是宋朝得到了大批航海人才,一方面是宋朝自己培养航海人才,另一方面就是当时有很多外国的贸易人才到达中国。比如一些阿拉伯人来到宋朝的泉州、明州等地,现在还可以看到他们的留下带有宗教色彩的祭祀寺庙。在欧洲有一个基督教的分支景教受到迫害,整个动迁;后来也在东南沿海发现了景教最后的踪迹。很多从欧洲过来的人到达中国后,发现宋朝这么富饶,而且它的很多物品非常适合于与欧洲贸易。宋朝在地理上出现一个局限,始终没有控制西北,也就是没有控制“丝绸之路”陆上这一段,于是只能从事海贸。到南宋时候,当时它的收入差不多一半都来自于海贸税收。这时候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规定商人要是出去做贸易的话,可以一年之内不用登记户籍;如果一年之内回来还是宋朝的子民,当然要是一年之内不回来,回来要重新注册等一系列政策。
当时,南宋和蒙元进行了激烈的战争,需要大量战争经费,来自海上的一半的收入对于王朝的支撑非常重要。当时南宋一年的年入超过一亿贯,但是明朝时的收入大概只有两三千万贯,也就是说南宋海贸这“半壁江山”的收入能达到明朝的3~4倍。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说明当时“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给宋朝带来相当繁荣的经济。
李杰:偏安一隅的宋朝特别是南宋朝廷,它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南部,但却得天独厚,东部毗连海洋,具有实施大规模海上贸易的先天条件。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南部地区处于热带、亚热带,这里的人们更熟悉海洋,更倾向于走向海洋,利用海洋,贸易于海洋。这也是广东、福建和江浙这一带地区的华侨华人比较多,渔业海产比较发达的原因。这些先天条件应该说极大地促进了宋朝,特别是南宋朝廷海上贸易的繁荣与发展,刚才说到其海贸占了国家收入的一半左右,就是最好的例证。尽管南宋时期的军事力量要比蒙元差很多,但是其经济实力却是数一数二的。这就形成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奇葩现象:经济强大,但军事实力比较弱,遇到外敌入侵时常常不堪一击。
有新的理论认为,由于十字军东征的破坏,导致南宋海上贸易失去了西方的市场;蒙古军西征,东线巴格达摧毁了阿巴斯哈里发帝国,也使得南宋的海上贸易受损。这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了南宋王朝走向了衰亡。“海上丝绸之路”对于当时的东方王朝的荣辱兴衰起到了哪些作用?
萨苏:应该说南宋王朝的衰亡是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说,尽管最后它灭亡了,但是它抵抗蒙古元军50多年,超过了当时周围任何一个国家的抵抗时间。在当时的那种装备情况之下,也是“文明抵不过野蛮”。它的经济遭到破坏也是很明显的事情。贸易额下降,主要是它的贸易伙伴先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当时南宋真正交易的对象是欧洲。当时欧洲需要大量的中国产品,一件丝绸衣服的价格与黄金是等同的,利润非常高。但是,如果想到达欧洲必须通过地中海东岸,也就是耶路撒冷一带和小亚细亚,而这些地区当时均陷入了战乱之中。一方面是从西方来的十字军连续发动多次东征,对当时的东亚地区特别是近东地区破坏非常严重。很有意思的是,十字军东征明明说的是要去打异教徒,结果却打了同样信仰基督教的东罗马帝国,而东罗马帝国正是南宋重要的合作伙伴,所以对南宋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来自东方游牧民族王朝也对世界贸易的枢纽地区进行了掠劫性的攻击,这就是当时拔都的三次西征:第一次和第二次没有打到地中海岸边,第三次却一直打到地中海岸边,把叙利亚灭亡了,差一点也把埃及打掉了。打到这种程度,南宋与欧洲的贸易全都失去了,这显然对其衰亡起一定作用。
李杰:南宋灭亡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刚才说到十字军东征,还有蒙古人的西征。十字军东征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在近200年的历史上进行了多次,对当时的民生、对当时的贸易、对当时政权的稳固,肯定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南宋王朝的灭亡,归根到底还是它腐朽的制度以及用人不当,当然与经济也有很大的关系,多少有一点釜底抽薪的意思。
萨苏:时间上可以看出来,1260年第三次西征,耶路撒冷被攻占,而南宋灭亡于1279年,前后相差约20年。这中间可以说存在一定的联系。
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