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陈履真传/雨花台烈士传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郭照东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2014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省考察时指出:“在大革命时期,江苏是我们党活动的重要区域,在南京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们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江苏省委要求,铭记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文化建设上新台阶,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等单位联合编纂《雨花台烈士传丛书》。郭照东著的《陈履真传》是其中的一部。

内容推荐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包括《李得钊传》《骆何民传》《许金元传》《蒋云传》《张应春传》《陈履真传》《刘重民传》《程履绎传》八本,丛书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写党史人物传记的手法客观真实地记述了八位雨花台烈士的人生轨迹和革命事迹,再现了雨花台烈士光辉的革命的一生,充分展示他们的崇高精神。郭照东著的《陈履真传》是其中的一部。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山区少年

第二章 七师立志

第三章 投身革命

第四章 求索上海

第五章 喜结良缘

第六章 受命徐州

第七章 擎旗蚌埠

第八章 长淮党建

第九章 创办《红旗》

第十章 长淮工运

第十一章 旌旗猎猎

第十二章 盱眙暴动

第十三章 铁路工运

第十四章 初步纠“左”

第十五章 黄浦江畔

第十六章 沪上诀别

第十七章 长淮巡视

第十八章 巡视报告

第十九章 亲人背叛

第二十章 内奸出卖

第二十一章 彭城被捕

第二十二章 金陵狱中

第二十三章 雨花泣血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二章 七师立志

徐州是淮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萧县为徐州府所属八县——丰县、沛县、萧县(今属安徽省)、砀山(今属安徽省)和铜山(今徐州市铜山区)、邳县(今邳州市)、睢宁、宿迁(时为县,1996年撤县建市)之一,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

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其历史可追溯到1721年创建的云龙书院,历经铜山县学堂、徐州中学堂、徐州官立初级师范学堂的演变。1912年1月,在原徐州官立初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前曾一度停办)基础上建立的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开学,首任校长为刘仁航。开办之初学生共96人,教职员工19人。江苏在试行大学区制过程中,1927年7月,位于徐州的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与江苏省立第十中学合并为第四中山大学区立徐州中学,翌年改称江苏省立徐州中学(今徐州市第一中学)。

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简称“省立七师”)还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津浦铁路、陇海铁路相继开通运营后,不仅凸显了位于苏鲁豫皖交界的徐州区位优势,更给徐州打开了了解世界的窗口。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在徐州的影响所及,使得马列主义在这里得到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在省立七师应运而生。

省立七师部分学生公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引起了徐州反动势力的恼怒和嫉恨。徐州镇守使陈调元下令撤换七师校长,惩治进步学生。陆裕柟继任校长后,禁止学生阅读进步书刊、开展进步活动,相继开除了25名“赤潮社”学生(大部分是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成员),引起学生强烈不满,一场声势浩大的学潮由此爆发。为此,徐州社会各界向省教育厅请愿,公开要求让被开除学生继续返校就读。上海《民国日报》公开披露事件真相后,此事进一步得到了徐州地区各县进步学生、部分学生家长与一些具有新思想的社会人士的广泛同情与支持。斗争坚持了几个月,最终校长被撤换,被开除的学生得以复学,学生要求全部得到满足,学潮取得完全胜利。这对徐州的进步学生运动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

在徐州省立七师,陈雪尘老师是陈履真的班主任。陈雪尘,萧县人,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理科、文学皆出众,其诗清新,尤为人称道。在陈履真入学后的首篇作文上,陈雪尘老师毫不犹豫地批注了“横扫千军”四个字,这也许是对同乡的相惜,但更多是对陈履真的非同一般文字功力的肯定,同学们对陈履真称赞不已。

在徐州求学期间,正是陈履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受到省立七师进步学生运动的影响,他广泛阅读《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深受马列主义熏陶,开始接受革命思想。

1927年夏,北伐军到达徐州,陈履真和同学们深受鼓舞,结伴前往南京,但因北伐军退却而被阻于“江北避难同乡会”暂住。此间,他巧遇萧县籍共产党员刘亚民,这些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很快结为知己。不久,他们以江北避难同乡会的名义先后栖身于南京鼓楼北新新旅馆、丹凤街高岗里。这批人员共约20人,除来自徐州所属八县外,还有从武汉撤离的共产党员。刘亚民将他们组织起来成立读书会,引导大家学习革命理论、分析当前时局、揭露蒋介石反革命本质。

经国民党元老、萧县籍人士刘汉川介绍,1927年秋后,刘亚民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干事。嗣后,经刘亚民举荐,陈履真到国民党江苏省监委会工作,挣得一份微薄薪水。时令转冬,天气渐寒,在江北避难同乡会中,鲜有稳定收入来源者,众人连糊口都成难题,根本无钱置办冬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陈履真,便把夹衣改成棉袄送给比自己更困难的人。在他的影响下,大家同舟共济,相濡以沫,在南京共同度过了一段精神上富有而生活上窘迫的日子。P10-12

后记

2014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省考察时指出:“在大革命时期,江苏是我们党活动的重要区域,在南京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们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江苏省委要求,铭记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文化建设上新台阶,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等单位联合编纂《雨花台烈士传丛书》。《陈履真传》是其中的一部。

2016年初,接到编纂任务后,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殷光临、副主任施昌旺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确定一处处长刘延年、副处长顾永俊组织实施,蚌埠市史志办公室副主任、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郭照东承担《陈履真传》的撰写任务。

在撰写该书的过程中,陈履真烈士的女儿陈文嫂和其他亲属陈新、陈明昆、陈明知,接受了采访、提供了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并审读了全部书稿;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蚌埠市史志办公室、徐州市史志办公室、中共萧县县委党史研究室、凤阳县党史方志办公室和徐州市作协主席薛友津、市史志办公室原处长刘兵等提供了珍贵史料;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殷光临、副主任施昌旺、处长刘延年和中共来安县委常委、副县长顾永俊,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一处处长徐树法、宣传联络处处长刘晓东,蚌埠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胡德新,市史志办公室老领导夏玉林、周维恒和副调研员朱渝军、科长孙沂凤,审读了全部书稿并提出了宝贵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年代久远和资料匮乏,疏漏和偏颇之处在所难免,恳请烈士亲属、党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7年12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