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闹日记》系列故事的主人公胡小闹是一个调皮捣蛋、古灵精怪的小孩,他贪玩、懒散、爱出风头、不爱学习……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大多数小学生都存在的问题。可就是这样一个全身到处都是毛病的人,在经历一系列挫折、打击之后,慢慢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开始思考,想方设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竟然一步步变得完美了起来。
乐多多著的《爸妈听我说说心里话(升级经典版)》就是该系列故事之一。
| 书名 | 爸妈听我说说心里话(升级经典版)/胡小闹日记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乐多多 |
| 出版社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胡小闹日记》系列故事的主人公胡小闹是一个调皮捣蛋、古灵精怪的小孩,他贪玩、懒散、爱出风头、不爱学习……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大多数小学生都存在的问题。可就是这样一个全身到处都是毛病的人,在经历一系列挫折、打击之后,慢慢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开始思考,想方设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竟然一步步变得完美了起来。 乐多多著的《爸妈听我说说心里话(升级经典版)》就是该系列故事之一。 内容推荐 胡小闹的爸爸妈妈非常非常爱胡小闹,但胡小闹却觉得爸妈只爱工作不爱他! 吴乐乐家的情况也是如此。吴老师那么爱吴乐乐,但吴乐乐只给这位称职的老爸打85分。 问题出在哪里? 对,问题就出在——沟通上。 沟通就像一座连接父母和孩子的心与心之间的桥梁。这一次,胡小闹、吴乐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之桥能否被修好呢? 请看由乐多多著的儿童长篇小说《爸妈听我说说心里话(升级经典版)》。 目录 第一章 父子“危机” 1 令人失望的星期五 2 不给力的老爸 3 完善老爸俱乐部 4 一好爸爸 第二章 “喊爸妈来参加”吧 1 一场闹剧 2 传说中的“大事” 3 你的爸妈多少分 4 一次特别的沟通 第三章 哎呀,出大事啦 1 哎呀,出大事啦 2 打开心结吧 3 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4 给吴老师100一个吻 第四章 说说我们的心里话 1 呀,真的变了 2 吴老师“叛变”了 3 和老爸老妈说说心里话 4 沟通,也是有技巧的 第五章 加油,亲子运动会 1 老爸呀,老爸 2 一个绝妙的主意 3 加油,亲子运动会 尾声 一切,都变了呢 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请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吧 试读章节 “各位家长,感谢你们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个家长会。大家还记得一个月前,学校组织的‘亲子阅读’活动吗?我相信大多数家长都是尽职尽责的,但部分家长却抱着敷衍的态度……” 吴老师竹筒倒豆子一般,噼里啪啦地开始总结,前有表扬,后有批评,中间还时不时加入一些“善意的提醒”。 家长们也很给力,一个个专注而又认真地听着,小樱桃的妈妈还时不时在记事本上写写画画。总之,教室里的气氛非常和谐,一切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咚咚咚,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种“和谐”。 随后,教室门被推开了,一个满头大汗、喘着粗气的中年男子出现在门口。 “噢耶!”胡小闹的眼睛就像突然通了电的灯泡,哗的一下亮了,整个人也变得精神起来。 没错,来人正是胡小闹那姗姗来迟的老爸。 “对不起,我来晚了!”胡爸爸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珠,微屈着身子向众人抱歉道。 “这岂止是晚了一点啊,家长会已经过去三分之二了。”胡小闹暗暗抱怨着,有点替老爸脸红。 不过很快,喜悦取代了抱怨,毕竟老爸最终还是来了,虽然晚了那么一点点。 想着想着,胡小闹那颗高悬着的小心脏终于安全着陆了。原本笼罩着他的失落和沮丧也像阳光下的残雪,瞬间消融了。 “沟通,是世间最美的花,带着清香,把爱散播向四方。所以,只要你能用心去了解孩子,真心去理解孩子,就能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搭建一条畅通无阻的沟通纽带……” 零零——零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爆炸似的响了起来。 胡爸爸站起来,满脸堆笑地解释道:“不好意思,我接个电话!”之后,在众人诧异和不满的眼神中,他急匆匆地“飘”了出去。 胡小闹尴尬地低下头,脸上迅速升腾起一朵红云。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家长会上的一个小插曲,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在剩下三分之一的时间里,类似这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好多次。胡爸爸一直重复着接电话、挂电话,进教室和出教室的动作…… 吴老师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频繁地向上推着眼镜(这是他生气时的标准动作)。家长们也像看“怪物”似的看着胡小闹父子,那谴责的目光,就像一支支削尖了的铅笔,在胡小闹的心里扎了一下又一下。 “胡小闹,能不能让你爸别这么频繁地接电话了?多影响家长会的秩序啊!”小樱桃终于忍无可忍,横眉冷目地向胡小闹建议道。 “就是,有什么事不能推后一下吗?” 一石激起干层浪,终于,在胡爸爸又一次出去接电话时,教室里掀起了一场针对胡小闹父子的“批判大会”。 此刻,胡小闹羞愧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吱呀一声,接完电话的胡爸爸再一次推门而入。 胡小闹气愤极了,眼睛就像燃烧的煤炭一般通红,他猛地站起来,大声冲老爸吼道:“你能不能别老接电话,你是来开家长会,不是来工作的!”吼完,他一把夺过老爸手里的手机关掉,狠狠地摔进了桌兜里。 “你……”被儿子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大吼,胡爸爸尴尬极了,脸憋得通红通红。他生气地瞪着胡小闹,手微微颤抖着。 “哼!”也许是自知理亏,大约10秒之后,胡爸爸一甩手,气鼓鼓地坐了下来。 “哼!”胡小闹也转过头,不理老爸。 “唉!”看着这对“冤家”父子,吴老师长叹一口气,轻轻地摇了摇头。 家长会继续进行,但这短短的十几分钟对胡小闹来说,却犹如一个世纪那么漫长,他甚至开始幻想:假如老爸自始至终都没来,那该多好啊! P13-15 序言 嘘,先别急着回答,让多多姐来猜一猜: 你很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有时,你又有点“讨厌”他们,因为他们总是催促你学习,还不理解你,经常逼迫你做不喜欢做的事情……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多多姐就要告诉你一个关于父母的秘密了,这个秘密就是——爸爸妈妈无论说什么、做什么,其实都是源于爱,源于那颗始终爱你的心。 就像本书中的爸爸妈妈和孩子们: 胡小闹的爸爸妈妈非常非常爱胡小闹,为了给他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他们非常努力地工作着,但胡小闹却觉得爸妈只爱工作不爱他! 吴乐乐家的情况也是如此。吴老师那么爱吴乐乐,生怕他受一点点伤,下雨天会亲自把他背到车里去……但吴乐乐却只给自己的老爸打85分。 问题出在哪里? 对,问题就出在——沟通上。 沟通就像一座连接父母和孩子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桥梁不通,矛盾和误会自然会层出不穷! 那,我们的小主人公胡小闹、吴乐乐等,他们与父母之间的那座沟通的“桥”修好了吗? 他们又是用什么方法修补的呢? 翻开手中的这本书,一睹为快吧! 让我们跟随胡小闹一起,去做那个最先架起沟通桥梁的人吧! 乐多多于北京 后记 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请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吧 亲爱的家长朋友: 一段有趣的故事结束了,您是不是也迫不及待,想要找孩子去谈谈心了? 一周的繁忙工作已经结束,周末的放松消遣还未到来,借着最美妙的周五夜晚,主动邀请孩子来一场“周五谈谈心”吧。 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仅仅只有动画片、游乐园和美食,他们的心灵世界里,还住着“担忧”“徘徊”“犹豫”“矛盾”等这些小捣蛋、小调皮……这些小烦恼、小心事,在不经意间吞噬着孩子们的快乐,必须赶快“清除”! 怎么清除呢? 沟通,听孩子说说心里话,就是最好的方式。 “可是,如果孩子嫌我唠叨、嫌我烦,怎么办呢?” “可是,如果孩子不愿意和我说心里话,又该怎么办呢?” 现在,多多就和您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吧! 首先,在和孩子沟通之前,一定要明确以下三种观念: 1、平等、尊重是沟通的基础。 父母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时,最忌讳的就是——训I斥或居高临下的态度。这种不平等的方式,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从而使孩子不敢、不愿和父母沟通。 和孩子像朋友一样聊天,真的很简单,无论孩子说什么,都请在心里先对自己说上一句“我们是朋友”,再对孩子说上一句“我理解你”吧! 这样做,就足够了! 2、在“听”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说”。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认真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帮助。 因此,当孩子在向你诉说时,父母不妨先停下手边的工作,耐心倾听,然后给予最贴心的反馈。 例如当孩子向你诉说高兴的事时,你也应当由衷地为孩子感到高兴。如果孩子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可以称赞说:“哇,真棒,妈妈也替你感到很开心。” 即便孩子诉说的话题你不感兴趣,你也应该表现出足够的关注,表示你在认真地倾听,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 如果孩子说出了一些令你反感的事情,切记要“不动声色”——声调平常、假装毫不在意。在尚未明白事情真相或尚未想出如何应对时,先保持朋友般的倾听,是很重要的! 3、沟通不等于说教,要学会放大孩子的闪光点。 沟通不等于说教,试想,有谁会愿意和一个总给自己“找茬”的人交谈呢? 调查发现,与孩子“谈不来”的家长,十有八九都说不出自己孩子的长处,但数落孩子的“不是”却能滔滔不绝。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是因为,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在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其实,如果我们换个角度,降低标准,就会发现,其实孩子身上还是有许多闪光点的。 比起批评和指责,孩子们更需要也更喜欢的往往是鼓励和表扬。 因此,与孩子交谈时,请多挖掘、赞扬孩子的闪光点吧,少评论、多询问……孩子得到了认可和肯定,自然就会更喜欢和家长谈心了。 其次,在具体沟通时,还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沟通技巧: 1、问“小”不问“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样,他们很难理解并回答大而抽象的问题。因此,要想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就一定要尽量避开“抽象”“大范围”的问题。 例如你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就不要总问孩子:“你今天在学校过得如何?”“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 这样的问题太宽泛了,孩子们很难回答。因此,他们往往会简单敷衍道:“还好!”“没做什么!”这样,聊天就很难继续下去。 我们不妨从细节开始,改问一些更简单、更细致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一位妈妈就做得很好: 女儿放学回到家,妈妈笑眯眯地问她:“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你今天在学校上了哪些课呀?” “我们还上了音乐、体育、自然课……”孩子回答道。 “那体育课上。你们都干了些什么呀?”妈妈继续问。 “老师教我们打篮球呢,可是我一点都不喜欢篮球,真没劲!” “哦。那音乐课有没有好一点儿?” 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母女俩每次都能聊好长时间呢! 2、注意说话的语气,多说“我”,少说“你”。 据美国人类学家得出的结论,在所有的影响沟通的因素中,语言占7%,语气语调占23%,表情及肢体动作各占35%,足见语气对沟通的影响力。 因此,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父母一定要多说“我”,少说“你”,尽可能不用命令、责备等具有负面意义的说话口气,不要总说“你不要……”“你必须……”等,而应常说“我会很担心,如果……”。 另外父母还一定要注意,如果当时你很生气,那么,一定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再去和孩子进行交谈。否则,不理智的语气语调,很可能会伤了孩子的心。 3、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很多时候,家长总喜欢站在对立面,否定孩子的感受。例如有这样一对母子: 有一天,儿子对妈妈说:“数学真没劲啊!我一上数学课就想睡觉。” 看着儿子头疼的样子,妈妈微笑着说:“怎么会呢?数学其实很有意思啊,你想想,数字能帮助我们计算,几何也很好玩啊……” 可是,妈妈的话还没说完,儿子就愤愤地大喊道:“我不想跟你说话,你一点都不了解我!” 之后,儿子留下一脸愕然的老妈,甩手就离开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妈妈是站在儿子的对立面上说这些话的,这样,儿子就觉得妈妈不认同他说的话,那么,他自然就不会再说下去了。 事实上,孩子当下需要的不是“否定”,而是“了解”“体谅”他心情的对话。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时,你不妨这样回答:“哦,那你可以告诉我,是什么让你觉得数学很没劲吗?” 保持中立的态度,设身处地感受孩子的感受,往往可以让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进而帮助他走出困境或误区。 掌握以上几个技巧,我想,孩子不但会愿意与你沟通,还会把心里话都说给你听哦。 乐多多于北京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