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斯诺登档案(世界头号通缉犯的内幕故事修订版)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作者 (英)卢克·哈丁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1:2016年9月16日,《斯诺登档案》改编电影《斯诺登》将于北美震撼上映!这是一部“高智商惊悚片”,由奥斯卡获奖导演奥利弗·斯通历经“九死一生”才拍完;约瑟夫·高登-莱维特(《盗梦空间》)、谢琳·伍德蕾(《分歧者》)、尼古拉斯·凯奇(《灵魂战车》)、扎克瑞·昆图(《星际迷航》)、汤姆·威尔金森(《布达佩斯大饭店》)等担纲主演。

  编辑推荐2:《斯诺登档案》中文修订版同步重装上市!书中情节堪比谍战小说,比改编电影细节更丰满、视野更宏大。《卫报》国际团队倾情打造,《卫报》总编辑作序推荐;《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等世界大媒体高度好评!

  编辑推荐3:反监控第yi斗士的快意人生,棱镜门事件台前幕后全追踪;200小时深度访谈,20万份机密文件,200万字相关资料……本书堪称“斯诺登事件”的首部权wei著作,也是这位反全民监控斗士的另类传记。

  编辑推荐4:20岁,参军;22岁,加入中情局;26岁,加入国安局;29岁,遭通缉;30岁,避难俄罗斯;31岁,被二度提名诺奖……监听、阴谋、真相、亡命天涯……爱国者、叛徒、间谍、黑客、英雄、通缉犯……反全民监控斗士的真实写照,一部现实版的《谍影重重》!

内容推荐

 一切皆始于一封电邮,没有名字,没有职务,没有细节。

  就这样,《卫报》开始了与这位神秘线人的联系。

  2013年,6月3日,《卫报》记者按照加密指令,在香港与线人悄然接头;6月4日,他们对线人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度采访;6月5日,《卫报》顶住美国政府的压力,报道了美国国安局秘密监控电信用户通话记录的新闻;6月10日,这位线人主动向全世界亮明身份——爱德华·斯诺登。他,身材瘦小、书生气十足,却敢于背叛强大的美国情报机构;他,一个狂热的IT极客,却从坚定的反泄密者变成zui大的泄密者;他,和善内向、不善言辞,却秉持是非观念不做沉默的大多数;他,拥有舒适的生活、优厚的工作,却毅然放弃一切涉险曝光惊天丑闻……

  此后,斯诺登又接连曝出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秘密:五大英语国家组成“五只眼”联盟,编织全球情报网;“棱镜”计划让我们在互联网上的一举一动无所遁形;“星风”项目专盯外国人的通信记录;你时时离不开的iPhone、黑莓以及安卓手机,成为zui便捷的泄密利器;英美掌控了地球上绝大多数的通信光缆数据流……一切的目的就是,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监控任何人!

  《卫报》是斯诺登首xuan的消息发布平台,是唯一全程参与该事件的媒体。它派出采访团队对斯诺登做了数天面对面采访,完成大量采访笔记,收集了数十万份机密文件。经过精心策划,该报指定哈丁根据资料撰写《斯诺登档案》,总编辑作序推荐,并收录多幅独jia图片。全书详细记述了整个事件紧张刺激的幕后故事,曝光了美英等国的种种监控行动,还首次全面勾画出斯诺登的成长和心路历程。本书堪称“斯诺登事件”的首部权wei著作,也是这位反全民监控斗士的另类传记。

目录

开场 接头

1“真实的呼哈”

2 公民抗命

3 线人

4 “迷宫”

5 屋中人

6 独jia新闻!

7 世界头号通缉犯

8 无时无处不监控

9 你们都玩够了

10不作恶

11航班

12狗屎风暴!

13储物间

14迁怒信使

尾声 流亡

致谢

英汉词语对照

试读章节

  开场:接头

  香港弥敦道

  美丽华酒店

  2013年6月3日 周一

  “我不想生活在这样的世界:我说的每句话,我做的每件事,跟我谈话的每一个人,我的一切创意,我的爱情和友谊的表达,这所有一切都被记录。”

  ——爱德华?斯诺登

  一切皆始于一封邮件:“我是情报界的一名资深成员……”

  没有名字,没有职务,没有细节。就这样,《卫报》驻巴西分社的专栏作家格伦?格林沃尔德,开始了与这位神秘线人的通信。他是谁?这位线人对自己讳莫如深。他是一个无形的存在、一位在线的幽灵,甚或仅仅是个虚构的人物。

  不管怎么说,这怎么可能是真的呢?在此之前,国家安全局从未发生过如此重大的泄密事件。谁都知道,位于华盛顿特区附近米德堡军营 的国家安全局,这个美国zui大的情报搜集机构,可是个密不透风的地方。国家安全局的职能本身就是个秘密。这里从没走漏过消息。正如华盛顿官场的俏皮话所称,“NSA嘛,那不就是‘无此机构’(No Such Agency)的简称吗?”

  然而,这位奇怪的线人似乎真能接触一些绝密的文件。他给格林沃尔德发来了一些高密级的国家安全局文件样本,这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格林沃尔德。这位幽灵如何这么轻松地窃得这些机密,人们不得而知。假如这些文件是真的,那它们似乎会揭开一个可能对全球造成重大影响的秘密。这些文件表明,白宫不仅在监听它的敌人(如坏人、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和俄罗斯人),也不仅监听其所谓盟友(如德国和法国),还监听着千千万万美国公民的私人通讯。

  和美国沆瀣一气,开展这一大规模窥探行动的,还有英国。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英国同行,政府通信总部的基地深藏在英国偏远的乡间。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美之间紧密的情报共享关系就已经起步。在那些刻薄一点的人看来,英国就是美国的一条可靠的哈巴狗。让人惊讶的是,这些文件表明,美国国家安全局一直在为英国耗费上千万美元的监控行动买单。

  于是,格林沃尔德决定,要见见这位“深喉” 一样的线人。后者答应会提供更多曝料,但要求格林沃尔德从他在里约热内卢的家,飞往万里之遥处于共产主义中国管理下的香港。对这个接头地点,格林沃尔德有些困惑:难道这位线人是资深驻外官员吗?

  接头地点被安排在九龙的美丽华酒店,那是一座位于旅游区中心地带的、高雅的现代建筑,去往那里需要先从香港岛乘一小段出租车到达天星码头。陪同格林沃尔德前往的是劳拉?珀特阿斯。她也是美国公民,是一名纪录片制作人,还是一位出了名让美国军方非常棘手的人物。她一直在扮演“红娘”的角色,是第yi个促使格林沃尔德关注这位“幽灵”的人。

  线人小心翼翼地给两位记者指示行动。他们要在酒店的一个车辆行人较少但也不完全隐蔽的地方碰头,旁边有一个大大的塑料鳄鱼。他们之前约定了接头暗号,线人手里会拿着一个魔方。哦,他的名字叫爱德华?斯诺登。

  这位神秘的谈话人,看起来是位经验老到的间谍,而且可能还很有点演戏的天分。格林沃尔德对他的全部认知,都指到了一个方向:他是一位满头白发的情报界“老兵”。格林沃尔德说,“我当时认为,他一定是一位很上了点年纪的官员”。他极有可能60岁开外,穿亮金色扣子的蓝色运动上衣,头发花白且有些脱发,着一双实用的黑皮鞋,戴眼镜,系一条社团领带……格林沃尔德头脑中已经有了这样的形象。或许他是中央情报局驻香港的情报站头目。眼看着,他们的任务就要开始了。

  尽管想象压根就是错误的,但它却来源于两条线索:一是线人似乎能够接触到只有特权人物才能接触的绝密等级文件;二是他的政治分析显得非常老练。在发送第yi批秘密文件的同时,他一起发来了他的个人声明,交代了他做这件事的动机:他要揭露此种“未经怀疑就监听”状态都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声明认为,监听人民的技术已经远远脱离了法律的制约,有意义的监督已经不再可能。

  这位线人指出,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野心之大非同寻常。在过去10年间,来往于各大洲的数字信息大为增长,甚至可用“爆炸式”增长来形容。在此背景下,国家安全局偏离了其原本负责搜集外国情报的任务。现在,它在搜集每个人的数据,并加以储存。其中既包括美国国内数据,也包括国外数据。线人说,国家安全局在秘密开展“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大规模电子监控,或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类似行动。

  两人提前来到了指定的那只塑料鳄鱼旁边。他们坐下来,开始等待。一时间,格林沃尔德脑海里想的都是,在中国文化中,鳄鱼是不是有什么特别意义。他对此并不确定。但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线人没有现身。真是奇怪。

  如果初次会面未能成功,那么按计划,他们要在同一天早上晚些时候,再次回到这个不知名的走廊,其间需要往返于美丽华酒店内陈设华丽的商场和一家餐厅之间。格林沃尔德和珀特阿斯回到那里,开始了第二次等待。

  随后,他们见到了他……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7: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