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向同一个方向
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来看这样一个例子:1910年,有两个青年人在纽约合租了一间公寓。他们中一个名叫戴尔·卡耐基,就读于美国戏剧艺术学院,是个来自密苏里州玉米栽种区的不谙世事的幻想家;另一个名叫惠特利,来自马萨诸塞州,是个乡下孩子。
惠特利虽然出身贫寒,但和其他乡下孩子不同的是,他决心要成为一个拥有自己公司的大老板。
最初,惠特利的工作是在一家大型食品连锁店当零售员。他对这份工作干劲十足,而且为了更加熟悉业务,他还常常利用午餐时间到批发部帮忙,这并没有使他得到额外的薪水或别人的感谢。但批发部主任很快知道了这件事,不久,当一个更好的职位空缺时,这位主任就把机会留给了惠特利。
通过自己的努力,惠特利一步步地获得晋升——从零售店员到业务员,然后是部门主管,再就是地区业务经理(当然其中也难免有些失败和挫折)。后来,在这家公司工作很多年后,惠特利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上升空间,因为公司总裁的一派人在公司势力强大,他很快就被排挤出来了。在其后的一家公司里,他发现晋升的条件是凭资格,这样一来他到死都没法进入最高决策层。
但是,惠特利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奋斗目标。他最终实现了这个目标,成为了橘子包装公司的总裁并创办了自己的“蓝月乳酪公司”。
在那间狭小的公寓里,这个乡下孩子曾经对他的室友、我的丈夫卡耐基说:“总有一天,我将是大公司的老板。”如今可见,这句话并非痴心妄想,而是他的一个坚定信念,是他为自己立下的一个实现自我的目标,以此激励他人生的每一步。
为什么许多人都失败了,而他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呢?他勤奋工作,可是其他人也一样努力;从学历中也找不到问题的答案,因为他只是在工作之余进行自修。可见,关键在于他有个明确的目标。不论是义务加班,还是更换工作,或者因为业务需要学习新技术——他进行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
生活散漫的人是不会成功的。这些人很随便地找份工作,稀里糊涂地结了婚,无所用心地过日子,心里却没有一点进取心和愿望,还梦想着事情会朝好的方向改变。
恩·约特女士是纽约新温斯顿饭店“职业咨询处”的创办人,同时也是一名人生指导师——给那些对自己工作不满意的人提出意见,以供他们参考。关于失业的问题,我们讨论了好几个下午。她对我说,在上门咨询的人中,大部分都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因此,她首先就是帮他们找出自己内心的愿望和意图。这正是妻子应当协助丈夫的事情,那就是帮他找到生活的目标,然后帮助他向这一目标前进。
赛门和伊瑟格琳曾经合著《婚姻指南》一书,她们指出,美满的婚姻要有共同的生活愿望,而这个愿望是什么却不重要——无论是一幢新房子,一个大家庭,或是到欧洲旅行……有一个可以共同分享生活的愿望才是重要的。
她们说:“重要的是先有一个目标,然后尽力去实现它。生活的快乐、趣味和参与感来自对生活的幻想、设计和期许,来自对生活中的希望与失望、成功与失败的共享。”
威廉·葛理翰夫妇住在堪萨斯州威基塔市,他们人生的成功就是这个道理的最好证明。
威廉·葛理翰是威基塔威廉·葛理翰石油公司的决策人,这是一家盈利丰厚的公司。他和夫人玛丽拥有的人生财富令许多人羡慕不已:健康、富有、六个聪明的孩子、豪华的住宅、成功的事业,而且在他们未来的岁月还将享受这一切。(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