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尤哈/芬兰文学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芬)尤哈尼·阿霍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1章

一座高山的山坡上,一个长长脊背的男人,身着一件麻纱衬衣,脚穿一双桦树皮鞋,正在树林里伐木开垦。一棵桦树刚倒下,他就砍向另一棵桦树,树上的叶子开始唰唰地颤动,接着破碎的木片就向四处飞扬。他砍伐腿肚子粗的树木就同砍伐矮小的树丛那样利索,而且从不直起腰来。

他在山坡上辛苦劳作的那座小山坐落在广袤无垠的荒原上,那里到处耸立着这样的山丘,宛如水洼地里的小土包。所有别的山头上,树林一直覆盖到山顶,而只有这座山头,向阳的山坡已经开始被开垦了,从山下正在往山顶挺进,不过完成了还不到一半儿。尽管如此,在这片一望无际的荒原上,一小块空地已经出现了,这是原始森林中的一个凹痕。放眼望去,坡上一片黑麦地泛起绿波,往下是青草地,再往下是沟壑,沟壑后面有一幢农合,它坐落在一块长长的岬角的尽头,环抱着岬角的是小小的湖泊、弯弯扭扭的水道和急流。

从他砍伐树木的地方,他可以看见这幢房子。他停了一会儿,眼睛往下看了看。他看见了那块麦地、自己的房子、岬角以及急流。他举起斧头,好像要把斧头砍在树桩上准备喘口气,但他却又砍向另一棵大树,并且又开始摆动起来——他就是这个长长脊背,身着麻纱衬衣,脚穿桦树皮鞋的人。

斧头举起来,又砍下去,从树干上拔出来,又插进去。当一棵树哗啦一声倒下,另—棵树就已经开始颤动。这个人的思绪也随着劳动的节奏而起伏。一会儿这样想,一会儿又那样想。但是不管怎么样,思绪总是从刚终止的地方继续,又在刚开始的地方结束,因为要摆脱那些想法或者接受那些想法总会遇到同样的困难。

“难道我们又非得怒气冲冲地分手吗?——难道她一定要说这样刻毒的话吗?她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呢?尽管她说的是事实——她说我是‘驼背老头儿——罗圈腿——尖下巴’,我有什么办法呢?先天的缺陷我是无能为力的。你嫁我的时候,你是看见的。你到我家时,你是知道的。你知道我的左腿是瘸的——然而你怎么能这样说呢?”

他停止砍树,把斧头放在地上,并且坐了下来。

“没错儿,我是老了。我从来也没有吹嘘过我的外貌。但是,难道她的眼睛就非得像凶暴的恶狗那样闪动吗?即使我抚摸一下她的肩膀,难道她非得对我大发雷霆吗?说什么‘滚开!别碰我!’她险些用长柄勺子揍我。我只是想抚慰她一下,让她不要再生气——这样我们就可以和解——我总是对她让步,我什么时候对她使用过暴力啦?!”

“以往,当她说了几句刻薄的话,她很快就会后悔,并且会跟我和解。这次,我真希望她现在能把饭送来,这样一切都会重归于好。当我听到她走来时,我会老远就向她表示,我已经把一切都忘掉了。如果今天她能像从前一样边走边唱,让歌声在林子里回荡,那么我在这儿就会像公牛一样吼叫,像灰熊一样咆哮,以此表示我已经把一切都忘掉了,希望她也是如此。”

他是相信她会来的。暖洋洋的阵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片刻的歇息使他平静了下来。即使她说了这些话,那也是气头上说的话,或者是别的什么东西惹怒了她,但不是我。就像从前她还是个小姑娘时那样,我会把她抱起来,让她坐在桦树中间的树权上。她会坐在布谷鸟啼叫的那棵树上,而我就坐在这儿的树墩上,我管她叫布谷鸟,我称她为林中女神——这些东西她很愿意听,尽管装作没有听见似的,而且,当她沿着牛车行驶的小道走时,还会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然后她会大声喊道:“帮我一下,尤哈。除非你帮我,否则我下不来了!”——她会像小孩一样紧紧抱住我的脖子,让我把她抱起来,穿过林中空地,一直抱到柔软平滑的青草地上。P1-3

目录

正文

序言

尤哈尼·阿霍(。luhani Aho,原名Johannes Brofeldt),1861年出生于芬兰东部萨伏省的一个牧师家庭。1880年至1884年他在赫尔辛基大学学习4年,但没有获得学位。他在大学时就显示了他的文学才能。1883年他的早期作品短篇小说《当父亲买灯的时候》就在萨伏一卡累利亚地区大学生写作比赛中获奖,这也标志着阿霍写作生涯的开始。

《铁路》(1884)是阿霍在1883年发表的成功之作。火车在当时是一种新事物。阿霍通过农村一对老年夫妻第一次坐火车的故事,描绘了与现代文明隔绝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生活,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阿霍还写了一些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品。《牧师的女儿》(1885)和《牧师之妻》(1895)则是描写妇女的不幸婚姻。这两部著作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明确且带有忧郁的色彩,他对自然的描写是很抒情的。《海尔曼老爷》(1884)是一部讽刺庄园主生活的中篇小说,这部作品的发表曾引起争议,阿霍在该作品的第二版中做了某些删减。阿霍着重描写人物思想和心理活动的作品有《到赫尔辛基去))(1889)、《孤独》(1890)和《忠实》(1891)。从1890年起,阿霍作品的题材和风格都开始发生变化。历史小说《巴奴》(1897)和《春天和残冬》表明阿霍已转向了浪漫主义。阿霍最成功的小说是《尤哈》(1911),题材和风格都有革新的色彩。故事情节有点像《牧师之妻))中的三角恋,只是故事的发生地点放到了芬兰东部卡累利亚地区。主人公尤哈娶了年轻的妻子玛丽亚,通过玛丽亚与人私奔,反映出她的贪婪和尤哈的保守和忠厚。这部作品至今仍受人们喜爱,曾两次改编成歌剧,四次拍成电影。

阿霍还创作了许多幽默、讽刺短篇小说,共有8集,称为《刨花集》(1889-1921),这些短篇小说在他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描写芬兰普通入的生活,所以他被誉为“芬兰人民形象”的塑造者。阿霍是芬兰19世纪80年代文坛上的中心人物,既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一位很有创造性的散文大师,在芬兰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基维。

在翻译阿霍作品的过程中,译者得到了芬兰专家RistoKoivisto和Pirkko Luoma的大力帮助。另外,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和芬兰FILI(Finnish Literature Exchange)的帮助。谨此向他们一并致谢。

余志远

2015年5月于北京

内容推荐

《尤哈》发表于1911年,是尤哈尼·阿霍最成功的的小说之一。故事发生在芬兰东部卡累利亚地区,年老的尤哈不顾母亲的反对,娶了年轻的妻子玛丽亚,而玛丽亚却同借宿的商人谢美噶私奔。善良憨厚的尤哈始终坚信玛丽亚是被掳走的,不顾艰难,寻找玛丽亚。谢美噶是一个情场浪子,欺骗了玛丽亚的感情。玛丽亚为了重新回到尤哈身边,编了她被掳走的谎言。当玛丽亚带尤哈接她和谢美噶的孩子时,谎言被揭穿了,尤哈纠结万分,一方面痛恨玛丽亚的欺骗,另一方面又对把谢美噶打成残废而心怀愧疚;一方面耿耿于怀玛丽亚不愿意给自己生孩子,痛恨玛丽亚和那个私生子,另一方面又担心他们的安危,拼尽全力想送他们回家……在激流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无论善良憨厚的尤哈还是跟谢美噶私奔了的玛丽亚,无不被命运捉弄。他们也抗争,也逃离,但终究还是回到命运原点,极具悲剧色彩。

编辑推荐

《尤哈》为“芬兰文学丛书”一种。作者尤是尤哈尼·阿霍(1861-1921)属于现代。他是芬兰近代一位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牧师家庭,1880年到1884年在赫尔辛基大学学习。他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相结合,描写芬兰普通人的生活,被誉为“芬兰人民形象”的塑造者,在芬兰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基维。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