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同史话/中国史话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姚斌//刘艾珍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姚斌、刘艾珍编著的《大同史话》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图书。

大同曾有骄人的辉煌,从远古碧波荡漾、森林环抱的一方火山盆地,经世历时,因绵延的历史而绚烂,因璀璨的文化而闻名。许家窑人的出现,点燃了旧石器时代人类文明最初的火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创了变革图强的历史先河;拓跋鲜卑的定都,造就了民族融合空前的盛况;声名远播的云冈石窟,开启了宗教艺术的殿堂之门。古老神奇的华夏文明和人文品质深深地沉淀、蕴藉于大同的每一寸热土之上,渗透、传承于一代又一代大同人的精神潜质之中。沧海桑田,乾旋坤转。这座起转沉浮的典型资源型城市,正迎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曙光,以“五都”为基石,以“五宜”为品质,以“五城”为标度,坚韧地走向崛起!

内容推荐

姚斌、刘艾珍编著的《大同史话》是浓缩了古城大同2300多年发展变化历史的通俗读本。本书引言高屋建瓴,引发共鸣,开宗明义地介绍了大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发生在大同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全书深入浅出,以叙事结合引述典籍的方法分别展示了大同古城的历史沿革、史海钩沉、地方文化、名胜景观以及现代风貌,使人感到了巨观、锁钥、古都、名城特有的精神风貌,使人感到了巨观、锁钥、古都、名城特有的精神风貌:大同就像一位雄浑巨壮的历史伟人,一路黄钟大吕,向现代的人们走来……

目录

引言

一 高原胜地名垂青史

 1.许家窑人

 2.大同立郡

 3.秦汉平城

 4.北魏京都

 5.隋唐云中

 6.辽金西京

 7.元代商埠

 8.明清重镇

 9.民国立县

 10.共和国建市

二 塞上明珠千古留馨

 1.武灵王开疆拓土

 2.汉刘邦白登被围

 3.拓跋珪平城建都

 4.冯太后临朝称制

 5.孝文帝太和改制

 6.反残虐六镇之变

 7.独孤氏二圣同辇

 8.李靖定襄袭击战

 9.薛仁贵云州解围

 10.郭子仪云中平叛

 11.割燕云吴峦拒城

 12.杨业战死陈家峪

 13.毕士安举贤为相

 14.天祚帝逃命被擒

 15.朱弁西京开书馆

 16.雷渊杖杀奸豪

 17.成吉思汗三攻大同

 18.溥光题匾遍宫廷

 19.常遇春攻占大同

 20.明英宗土木堡被俘

 21.俺答犯边隆庆议和

 22.李自成攻占大同城

 23.姜瓖抗清,清军屠城

 24.千里扶灵送“河神”

 25.慈禧西逃过大同

 26.帝王师李殿林

 27.大同义和团举义

 28.辛亥革命大同守城

 29.军阀混战殃大同

 30.大同会战失利

 31.平型关大捷

 32.八路军围攻大同

 33.大同和平解放

三 魅力帝都文化名城

 1.古都文化

 2.军事文化

 3.宗教文化

 4.长城文化

 5.边贸文化

 6.融合文化

 7.碑文化

 8.煤文化

 9.食文化

 10.民俗文化

 11.土特产文化

 12.非物质文化

四 古城新貌胜景奇观

 1.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

 2.天下巨观——悬空寺

 3.辽金博物馆——华严寺

 4.辽金巨刹——善化寺

 5.龙壁之冠——九龙壁

 6.日寇侵华遗迹——煤矿万人坑

 7.大同古人类遗址——许家窑遗址

 8.太后陵寝——方山永固陵

 9.地下佛教文化——曲回寺石像冢

 10.绝塞名山——北岳恒山

 11.火山地质博物馆——大同火山群

 12.神奇地貌——土林

 13.碧波荡漾——文瀛湖

 14.地下探秘——国家矿山公园

五 时代新声天下大同

结语

后记

试读章节

引言

大同,是孔子描绘的理想王国。一个城市地名,能与一个民族追求与向往的最高理想契合,是何等难得的机缘和荣耀。2300余年,史海沉浮,兴衰更替,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成就了大同的古朴、经典与大气。大同,起步伊始便是那样的不凡: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疆拓土,引领了七雄武略;中原逐鹿,拉开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大幕。大同的峰巅是那样的辉煌:北魏建都,“胡习汉制”,开启了王权号召下的史无前例的民族大融合,延续并优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催生了隋唐大帝国的横空出世。大同的续韵同样璀璨:辽金陪都,明清重镇,作为中国北方的政治副中心或朔方门户,自始至终罡斗拱北,锁钥雄边。大同就是这样,踏着中华民族文明信史的步子,—路黄钟大吕地高歌走来,直到今天……

大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古都之一、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也是华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大同位于山西北部,区位优势突出,东与河北阳原、涞源、蔚县相接;西穿朔州右玉通往内蒙古的“走西口”西大门——杀虎口;南过怀仁、山阴,依雁门关与忻州代县、繁峙相连;北隔长城与内蒙古丰镇、凉城相邻。大同东距首都北京330余公里,南离省会太原不足300公里,为首都之门户、三晋之屏障。大同南北长约189公里,东西宽约136.9公里,总面积14127平方公里。由于地处晋、冀、内蒙古三角带区域中心,大同铁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通往省会太原和河北张家口的高速铁路也在兴建之中。大同市现辖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4区,阳高、天镇、广灵、灵丘、浑源、左云、大同7县,总人口335.71万人。

大同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有着10万年的文明史、2300余年的建城史。悠悠历史长河,从远古“许家窑人”开始的人类文明,到春秋战国建城立郡,是人类文明在大同的飞跃。北魏建都,辽金陪都,在长达4个世纪的时间里,大同曾强烈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更为自身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直至今天,大同的古都文化、边塞文化、宗教文化和民族融合文化,依然影响着北方甚至整个中华文明。

大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大同有山有水,尤以山多著名。五岳中的恒山,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是儒释道三教同修的圣地。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气势壮观,景色如画,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桑干河是大同的母亲河,自西流向东北横贯全市,为大同典型的“北雄”特色平添一抹江南的水秀。1991年5月,国家旅游局公布大同为首批中国国线景点旅游区。它是以云冈石窟为重点、名城大同为中心的特色文化旅游区。区内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其他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00余处。其中居全国“文物之最”的就有7处:云冈石窟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上华严寺大雄宝殿,建筑面积之宏伟、殿顶鸱吻之高大,均为全国佛寺之最;下华严寺天宫楼阁雕塑艺术,堪称辽金时期的“海内孤品”;善化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辽金寺院;九龙壁是中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龙壁;悬空寺是中国唯一的高空绝壁建筑,也是中国罕见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雁塔为国内建筑位置罕见的城墙上八角七级空心砖质瞭望塔。大同的山水,大同的景致,无不彰显着美丽精致、古典高雅,以及王家之气。

大同也是一座物产富饶的城市。丰富的矿产资源、极大的煤炭储量,为大同赢得了“中国煤都”和“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之誉。大同煤炭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品位很高,是世界著名的工业优质动力燃料,被称为“工业精粉”。全市草地面积广阔,野生植物种类众多,仅经济价值较高的就有736种;野生动物215种,占山西全省种数的53.2%。其中黑鹳、天鹅等26种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大同的铜器、恒山黄芪、黄花、皮毛等都是有名的土特产。大同的戏剧“耍孩儿”“罗罗腔”,广灵的染色剪纸等都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以来,古城实施全面保护和复兴工程,按照“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名城复兴宗旨,展现历史风采,创造当代辉煌。按照北魏建筑风格建设的云冈石窟大景区,气势恢宏,重现了昔日的“山堂水殿”“石窟寒泉”及皇家园林之景色;新修复的明代城墙巍峨壮观;辽代华严古刹修旧如旧,规模宏大;明代所建文庙,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华——儒家思想。大同,正以其魅力无限的“大同模式”,吸引着世人的注目,实现着古都大同的复兴梦,打造着一个最具特色的魅力城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P1-4

序言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大同史话》作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图书,历经编撰人员累时付出,终于通审付梓,我深感欣慰。

大同曾有骄人的辉煌,从远古碧波荡漾、森林环抱的一方火山盆地,经世历时,因绵延的历史而绚烂,因璀璨的文化而闻名。许家窑人的出现,点燃了旧石器时代人类文明最初的火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创了变革图强的历史先河;拓跋鲜卑的定都,造就了民族融合空前的盛况;声名远播的云冈石窟,开启了宗教艺术的殿堂之门。古老神奇的华夏文明和人文品质深深地沉淀、蕴藉于大同的每一寸热土之上,渗透、传承于一代又一代大同人的精神潜质之中。沧海桑田,乾旋坤转。这座起转沉浮的典型资源型城市,正迎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曙光,以“五都”为基石,以“五宜”为品质,以“五城”为标度,坚韧地走向崛起!

“五都”,是其底蕴所在、潜力所在。名副其实的古都,凸显着历史的张力。2300多年的建置史、17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970多年的称名史、412年的都城史,使其成为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古都之一,无不彰显其历史地位。闻名遐迩的煤都,见证着资源的实力。312亿吨的储量、曾长期居全国之首的产量、累计27亿多吨的运量、7500大卡以上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仍然说明大同是享誉海内外的煤中翘楚。避暑纳凉的夏都,蕴含着环境的引力。地处北纬40度、平均海拔1000米、平均照度7。6小时/日、夏季平均温度20度、相对湿度50%,这些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自然使大同成为休闲养生、文化旅游、沙龙会展等现代服务新兴业态发展的首选之地。当之无愧的佛都,凝聚着文明的合力。北魏文成帝时的帝佛一身、政教合一,奠定了佛教的社会政治基础;昙曜译经十四部为密宗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佛学理论基础,“道人统”“度牒制”奠定了佛教的经济制度基础;石窟文化、梵宇文化、宝塔文化、碑刻文化、雕塑艺术等,奠定了佛教的文化艺术基础;密宗、大乘空宗、华严宗、净土宗等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佛教人物流派基础。流光溢彩的艺都,展示着文化的魅力。以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为代表的石窟艺术、以华严寺和善化寺辽金彩雕为代表的雕塑艺术、以古壁画为代表的壁画艺术、以广灵剪纸为代表的剪纸艺术、以魏碑书法为代表的书法艺术、以木石飞梁为代表的建筑艺术等,让这座古老神奇的城市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可以说,“五都”是历史沿革的见证、文化传承的记忆、生态文明的依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交会对接中,无不折射出集“五宜”——古都宜游,煤都宜业,夏都宜居,佛都宜心,艺都宜目——于一身的独特品质。大同必将在城市复兴的征程中大放光彩。我们为其骄傲,为其自豪,也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充满憧憬。

今日之大同,机遇与挑战并存。立足时代新的起点,我们将承历史之遗风,续大同之新篇,开“五城”之新局。打造生态之城,改善人居环境,坚持绿色发展,探索一条城市与农村统筹、产业与环境互动的生态文明路子,努力把大同建设得更富饶、更美好;打造创新之城,抓住京张高铁等交通优势,全面向东开放,融入京津冀,推动创新创业,努力使大同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之都;打造新能源之城,发挥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地热等洁净能源优势,以国家首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之一为目标,建设更具创造力和竞争力的综合能源基地;打造智慧之城,使信息化与城镇化展翼齐飞,拉动战略新兴产业,建立产学研联盟,招才引智,借智兴业,创建一个宜居特征明显、历史文化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打造商贸之城,加快大同都市区建设步伐,积极参与新丝绸之路建设,让晋商文化的通衢地与西口文化的源头再度崛起,让这座美丽而古老的皇城帝都重新焕发历史荣光。我们的蓝图正徐徐展开,未来的“五城”是“五都”的辉煌再续。一座浓缩了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名城,将在凤凰涅槃后浴火重生。

感悟历史责任,我们深深地明白,每一代人都承担着自己的使命。面对伟大中国梦的鼓舞与召唤,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基本遵循,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推进六大发展、六权治本和煤炭六型转变中,夙夜在公,奋发图强,为大同的跨越发展夯实基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知史明志,我们必当心存责任,以求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

坚信,大同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值此《大同史话》刊行,有感于怀,是为序。

中共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 李俊明

2014年8月

后记

作为“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之一,《大同史话》由大同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从2013年10月开始到2014年底,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编撰,终于脱稿通审,付梓上印了。一本用8万文字浓缩了古城大同2300多年发展变化历史的市情教育和爱国主义读本,即将与读者见面。

《大同史话》的成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首先,《中国史话》编委会对本书的撰稿、编改、通审以及体例给予了及时指导,体现了丛书的总体布局和指导原则。这是我们做好编撰工作的精神主导。其次,大同市委、市政府对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十分重视并寄予厚望,有要求、有督促。市长李俊明还为本书撰写了序,市地方志办公室专门成立编辑部负责编撰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选派精兵强将,专责承办。这是我们做好编撰工作的有力保证。

在编写过程中,由大同市文史专家、地方志编审姚斌和大同市地方志办公室刘艾珍负责全书的文字起草,由王林负责全书的照片采集、摄影及通审联系工作。各位同志各司其职,以筚路蓝缕、焚膏继晷的精神,淬炼主题、谋划布局、筛选史实、精心撰写、认真配图,均按规定时间完成了各阶段的具体任务,顺利实现通审付印。值此成书之际,我们对所有关心本书、为之付出劳作的领导、同仁、同事,以及“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与“大同史俗论坛”等致以诚挚的谢意。

对于《大同史话》的编写,尽管我们倾注了全力,但由于时间较短,加之我们史学学养和驾驭文字的能力有限,本书存在缺憾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斧正。

大同市地方志办公室

《大同史话》编辑委员会

2015年6月1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2: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