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往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顾彬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回溯过去

我在其他文章里已经说过,我是个怀旧主义者,但我更是缅怀损失的诗人。我知道什么可能,什么不可能。因而,我也是个道德家便显得不足为奇了。也就是说,我会违背所有好的美学,独树一帜。在这过程中,幽默会有所吃亏,因为真理,或者说我们认为的真理,大都是不受欢迎的。有了真理,生命的谎言便宣告终结,好像真的会再来什么,或者说至少在我们吐最后一口气时会再来什么。

我会讲一个历时一年的故事,故事从11月开始,又在11月结束。那一年距今已快40年了,但它在我的记忆中却像昨日一样鲜活。我讲的时候会很困难,因为这将不像我喜欢的那样只是隐喻式的展示些什么,而是要说明些什么,这就要求娓娓道来。另外,还有词汇的选择问题。如果只是展示,并不需要太多词语,相对比较拘谨。但如果要准确地说明什么,便需要一连串的形容词、副词来做出评价,那样韵律感才会好,对读者来说才是最理想的,因为不需要猜测。对作者来说也更简单,因为不需要过多考虑条条框框。

我很想以另一种方式开始,但我内心存有激情,这与我的人生信条——泰然自若不太相符。有人可能会将激情理解为愤怒、欲望或是忧愁,但这是向往的后果——向往过早说过的话、轻易许下的诺言,以及贪婪的期望等。而这些都是热烈的。我是轻信向往的牺牲品吗?这不是个好问题,因为它会让我们很容易陷入对过去和现在的时代精神的冷嘲热讽中去。而我们不应该受到所谓的时代精神的掌控。相反,我们应该将其理解成一位老熟人,一位我们不愿领进门的老熟人,最好是让它走向我们遥远的过去,小心伺候着。因为,它也许会提一个问题,一个让我们反思世界观的问题:如果生命从来就不会变得更好,那我们真的还要重新来过吗?

以前,我拒绝把生命作为反思的对象,而且总信誓旦旦地对那些受苦的大众说,生命要么是“我们”的生命,要么是“我”的生命,因为这样才可能重新来过。但事实上,生命不是个体,而是所有人的,所有感谢救赎与公平的人的生命。当然,这也是革命与改革的结果。但曾宣称会将一切变样的革命,现在自己也需要革命!而曾经作为激情澎湃的革命鼓吹者的我们,如今已经懒散如魔鬼,是否也需要革命呢?只可惜,革命早已有了新邻居——不受我们欢迎的新邻居。其名字是奴役压迫与滥采滥伐,是疲惫不堪与争相逃离。代名词则是小资产阶级,满足于办公椅与轿车的小资产阶级。向“前”看齐变成了向“钱”看齐,这已经够让我们觉得可悲了。但更可悲的是,如果他们觉得年轻一代没有希望,便会努力致富,然后移民去远方。而曾受千万人唾弃的死对头——那些肥胖的资本家,无支点的帝国主义者也一同加入了这个游戏中。那些曾经的一无所有者,靠宣称自己没有祖国,带着大包小包,穿梭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区区几美元便把自己卖了。在为别国的建设挥汗如雨的同时,他们会嘲笑该国文化不济,并继续把自己视作古老文化的载体。只是他们忘了,那古老的文化,早已被他们努力破坏、蓄意出卖了。

就像我曾经害怕那些面黄肌瘦的“文革者”一样,我如今害怕的是那些新富的跑路者。这两类人一瘦一胖,却统一了一个原则:不是他们创造的,便可以被利用。对他们来说,一切古老的东西都是廉价的杂物堆;不和他们一样思考或是吃饭的人,就是天然气、废气或者是不受他们控制的胀气。所有被他们冠名的东西都在停滞不前,而那些没有任何历史的口号,竟然被他们视作生活的依据。不撒谎、不欺骗的人,不是他们的同类,故而被视为灾难的制造者。殊不知,真正引起灾难的是他们自己。可负责任的却只有他们的后辈——没学会写作、没学会阅读的人,堕胎的年轻女子,以及住在地下室的年老体弱者等。这些人要见证一样东西:此时此刻的幸福。他们也是这样歌唱的。他们用鼠语去歌唱鼠皇帝,生生把那令人作呕之徒抬高成了神圣之辈。

P8-10

目录

中国的诗意——致读者

译者序

忆当年

槐树之下

台北足球

香港沉思录

与中国作家朗诵之尝试篇

诗人之旅

碎片——忆顾城、谢烨

向往的哲学

酒壶杂忆(外三篇)

序言

中国的诗意——致读者

我常常问自己:我的散文是一个德国人写的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些散文完全出自一个中国人之手。可是,这怎么可能呢?我是中国人吗?好像是。我难道不是德国人?好像不是。我叫顾彬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不是带着“WolfgangKubin”这个名字出生的吗?谁又知道呢?

也许您被我绕晕了,认为我在开玩笑,其实不然。您或许听说过,在西欧,除了法国,其他国家都不太重视散文,德国尤甚。但我热爱散文、小品文,不仅用德文写,也用中文写。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写散文时,我常把自己想象成中国的那些散文大家: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苏东坡、欧阳修、李渔……有时,我甚至觉得自己是鲁迅,尽管这么说有些大言不惭。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散文还是现代的散文,都是世界上最好的。故而我写散文的志趣与感觉也都来自中国,而我散文的读者也多在中国,鲜在德国。对此,我会失意、会难过吗?不会。

且对于我和我的文字,中国读者倾向于鼓励指正,而德国读者则大多沉默不语。因此,我是一个给中国读者写散文的中国人。

用德文写作时,我多半会叹息:我的译者真可怜!因为我用的德文是最复杂的德文。而如果用中文写作,我用的则是最简单的中文。为什么呢?

我经常伏案写作,有时会想休息,而中文则是我绝佳的休憩地:跟严谨复杂的德文语法相比,中文语法并没有什么特别严格的要求。它灵动婉约,美妙绝伦,是那么一目了然,又是那么云雾迷蒙。而诗意便由此大开大合。

我所渴望的、追求的正是这诗意——中国的诗意。我有错吗?当然没有。我的写作灵感源于《诗经》《楚辞》,得益于杜牧、韩愈。所以,感谢中国!也希望您,我亲爱的读者,能在我的文字中寻找到中国的诗意。

顾彬在波恩

2017年2月

内容推荐

陌生人总是用同样的方法,穿梭在北京的各个角落。没有一个地方够偏僻、够破旧、够斑斓,能阻挡他的脚步。他成了一个穿着不适宜的中国人,而不是一个衣不得体的德国人。

他曾是孔子的反对者,如今却很喜欢坐在文庙古老的雪松下,任由孩子们抱着他的腿嬉戏,只偶尔顾得上看一看墙上的铁丝网,回一回别人蹩脚英语的搭话。

每个时代都有其相应的映像。他的心更多停留在寺庙内部那些未被触及的东西。他的青春似乎在这里找到了终点。

《中国往事》为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有关中国的书写,讲述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编辑推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中国往事》是“欧洲三大汉学家”之一——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的散文选集,这本散文集收录了他有关中国的叙述:既有对自己汉学之路的回顾(,也有对被其视为第二故乡的北京城的感慨,还有他对台北、香港的沉思。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0: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