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既来之则安之
十几年后重新回到中国,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尤其是刚来中国读硕士的前几周。留过学的人都会知道出门在外最开始的一段日子是最不好过的。
被闺蜜说麻烦
多年没见的闺蜜开着新买的车,第一次上高速去机场接我到她家住。一路上可以看出她开车的紧张与见到我的欣喜。
那几天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找房子,看房子。一会儿一个问题地询问她关于北京的各种信息,比如北京租房一般多少钱,做饭合适还是出去吃合适,和别人见面是需要点头还是握手等。问的多了,她就显得越来越不耐烦了,说我吃饭不一样,想事情不一样,找房子还挑三拣四……
被好朋友说自己很麻烦是一件让人心情相当糟糕的事情,我为给她带来的麻烦而感到自责。
第4天看的房子相比较而言还是可以的,所以第六天就立刻搬进了离学校4公里远的单身公寓。
干辛万苦找房子
闺蜜告诉我找房子之前需要在网上先看看,先需要知道不同地方的房子的情况,这样实地去看就容易很多。用了几天的时间在网上搜信息,打电话求证,搭2个小时的车实地考察,没有想到还有中介费这一说,而且中介费有1个月的房租那么多。
在犹豫中介费的时候,被闺蜜嫌弃,所以立即就签订了合同。外国人需要做住宿登记,但业主没有租房给外国人的经验,所以让我自己去弄。从大楼物业一小区物业办公室一小区所属街道办事处一小区所属派出所,每一个部门我都至少去了3次,因为盖章的人总是不在或者中午2个小时的午休时间不办公。在街道办事处还需要我个人缴纳1年租金10%的税。各种事情办妥后,终于把几大箱行李搬进公寓,然后用了3天的时间来打扫房间的各个角落,一天去一次大型超市买生活用品。一件件学习水、电、煤气、暖气、停车、物业等问题的处理方法。
翻山越岭的学校注册
闺蜜住在东五环外,从她那里出来到学校正门大约2个小时。
没想到校园超级大,从正门开始就各种问路,因为没有一个英文路标可以参考,有点让人崩溃。“跋山涉水”找到注册的地方,只见我前面是“人山人海”,总觉得自己走错了地方。一步一厘米地往前挪动,轮到我的时候,发现前面有8个不同桌子来办理不同的文件。
走到奖学金的那张桌子,用流利的中文询问自己的条件是否可以申请奖学金,桌后面的两位妇女把我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没说话,接着两个人眉飞色舞地聊电视剧。我客气地又询问了一遍,还是没理我。
突然觉得自讨没趣,就“灰头土脸”地走了。
“世外隔绝” 以前就算几分钟不在脸书上刷屏就会抓耳挠腮。可万能的谷歌在这里也变成了万万不能。Gmail邮件打不开。有几千追随者的博客也只能置之不理。最孤独的时候,我却无法和之前的朋友们取得联系,不知道他们的生活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也看不到我这边新鲜的一切。
面对生活的各种突发状况,我难免有些不满与抱怨。但我仍然相信这就是生活。虽被闺蜜埋怨,但也只有最好的朋友才会如此刀子嘴豆腐心。虽然辛苦找房并伴有各种问题,但问题解决后,我也在公寓里面舒舒服服地住了好几年。虽然注册中“路途艰辛”,但后面类似的事情没再发生。“世外隔绝”的优点也让我放弃了很多旧的习惯,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现在面前社会带给我的冲击与影响。
既然选择留学这里,那么面对一切,我决定:既来之,则安之。(P002-004)
中国迅速崛起为经济、科技和文化强国。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来到这个文明古国工作和学习。走在这轮“国际化”潮流的前沿,清华大学接纳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研究人员和学者。清华大学的两名留学生赵凌(凌波微步)和史凯特在这本书中讲述了他们在中国经历的小故事,包括有趣的“探索”经历,而书中插图来自中国学生毛天骅。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促进了中外学生的共同成长,便于我们了解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外国人的所思所想,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思考和惊喜。——清华大学国际处处长 郦金梁
由于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其语言文化的魅力,世界各地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中国留学。本书即讲述了100个发生在外国留学生身上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可以一窥他们的留学生活。本书文字作者是来自韩国和澳大利亚的两名国际学生赵凌和史凯特,她们正在各自攻读清华大学人文和工程博士学位,本书插画来自一名目前留学美国的中国艺术家毛天骅。她们以轻松的笔触,生动地描写了留学中国过程中发生的有趣故事和精彩见闻,非常新鲜有趣,简短好读,相信会为中国的读者所喜爱。——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参赞 林漠怡
前言 特立独行的“歪果仁"
坐在北锣鼓巷的一家咖啡厅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突然有种莫名的感慨。
同样的咖啡厅,同样的座位,窗外的树已花开花落五年。这些年在中国遇到过很多不同的人和事。
对比刚来的时候各种委屈、各种抱怨,现在的我却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勇士。当然操作上还是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勤加练习我的“内功”修为,以达到“凌波微步”的境界。
我很喜欢“凌”这个字,和我的名字发音相同,书写起来秀气,更重要的是这个字的所有意思都和我这个人的个性接近。
起名字的时候想着一定要把这个字用进去。朋友们帮忙出主意,大家的一般反应都是先问我是哪个“líng”,我每次都需要解释好多。
后来一位朋友告诉我,“下次别人问是哪个líng,你直接说‘凌波微步’的‘凌’就可以了”。借着这个词的光,我还把电视剧《天龙八部》看了一遍。
虽然很喜欢里面的降龙十八掌,但是我本人还是觉得凌波微步更合我意。它是逍遥派(多好的派名啊)的独门轻功,以《易经》为基础,使用者按照卦象的特定顺序行走,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正好行走一大圈。每踏出一步,都与内功息息相关,绝非迈步行走。
我觉得我的人生就是如此,为了躲避生活的追赶,修炼逐渐精进。偶尔按部就班地练习,然而更多是误打误撞地领悟。
在中国我已经是在“剩女”边缘徘徊的年纪了。最近看朋友圈里晒得最多的就是萌娃。身边的中国朋友大多都已结婚,不是在酝酿小生命,就是已经为人父母了。
每每看到朋友晒他们孩子的照片,我绝对不吝啬点赞,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孩子们又萌又可爱的小脸蛋。
有次和中国同学聚会,发现我是唯一的单身,大家都拖家带口地晒幸福。对此,自己做了一副对联自嘲。上联:没家没爱没娃,没房没车没有卡。下联:有天有地有梦,有瓦有袜只有哇。横批:自由单身狗。
旁边一同学笑呵呵地对我说:“看吧,露馅儿了吧。去看看《围城》吧”。
别人安稳的家庭,可爱的孩子,确实是让我挺羡慕的,同时家里人的苦口婆心我也是明白的,可是我就是想追求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终点的自由与梦想。
这5年在中国的“修炼”让我的内功更升了一个层次。命运的安排也许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顺利,但也足以幸运到一直让我感恩。
朋友说我是个天天都在变的人,唯一没变的就是自己那份坚持幼稚的心与一直追求的学业。我本是美术专业出身,之后换过四次专业,现在仍然觉得我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那个专业。
没上大学的时候总觉得大学没什么可以教我的,上了大学以后觉得自己创业得到的要比学校给的多得多,但是快到毕业的时候才猛然觉得大学的知识满足不了稍微高层一点的工作领域,于是选择换成比较有针对性的专业读硕士。
硕士毕业的时候拿到了一些大家都认为不错的高薪厚职,然而我却迷惑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真正所追求的人生。冥冥之中自有机缘巧合,在我正不知所措的时候,我遇到了我的博士生导师。之后兴高采烈地读了博士,然而现在的我又一次迷茫了。
越在学校里面待着,就越感到自己的无知,总觉得自己的专业性和对于生活的认知都是那么浅薄。
20岁的时候觉得每天都很新鲜。每天都有无限的精力,想着要去实现一些想法。对于外界的影响,我的反应都是尖锐的,不加思考的,喜欢用行动与语言展现自己的活力。
那时候,一天做一件事情就觉得充实而又有意义。眼看就要而立的我对于外界的刺激,反应略显迟钝了,然而各种想法却愈加频繁与深刻。现在一天做五件事,如果都与学习、读书无关,便会觉得对那一天有所愧疚。
在所有人都说我就是地道的中国人的时候,在所有人都认为我和美国人无异的时候,我暗自害怕露出自己的不足,贻笑大方。有时会对自己博士生的身份有一种莫名的使命感与空虚感。好像自己知道却又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一样。一种对知识的渴望,一种要改变现状的迫切感。然而当面对社会的时候,却又很真实地体会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
这些年,我一直在试着用笔来记录我身边的人和事。
身边来来往往的人,每一个都充满自己的个性,都有对生活的要求与执着。身边的各种事情也因为文化、生活观与价值观的差异,而变得与众不同。不管是什么样的回忆,对我来说都是如此地珍贵。
从对这本小书的构思开始,到邀请史凯特写作书中的部分内容,以及找到远在纽约的中国留学生毛天骅画插画,最后再到与不同的出版社进行沟通。寻寻觅觅中,我竟也找到了给我机会的出版社。
每次帮忙修改史凯特中英文夹杂的初稿,都很佩服她学习的刻苦与坚持。天骅为了得到满意的作品也是不知疲倦,总是根据大家的意见反复修改上百幅插画。
最有耐心的策划人李猛面对我们的各种问题,都会及时地作出回复。他们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不仅给予了我充分的信任,也在不同的方面给予我莫大的支持,而且教会了我不同的知识。
我和史凯特完全是两个不同性格、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价值观的外国学生。我们的故事很不相同,我们把这些不同的故事整理成书,不只是希望可以和更多的人来分享与感受我们拥有不同背景的“歪果仁”的欢乐、幸福、感叹、无可奈何和期望,更是希望能通过我们的故事来增进我们与大家之间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在中国寻找梦想的“歪果仁”的小小心思,请您笑纳。
凌波微步
2016年2月
来自韩国和澳大利亚的两位留学生凌波微步和史凯特,在《洋博士中国留学记(泡菜薯条遇上炸酱面)》一书中以故事的形式记录在中国生活的所见所闻,中国旅美艺术家毛天骅绘制有趣的插画。聊聊学习、聊聊生活、聊聊男人、聊聊女人、聊聊五花八门的趣事;有快乐、有伤心、有思考、有总结。感受不同的同时,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外国人的所思所想,会给你带来不一般的思想碰撞与惊喜。
由来自韩国和澳大利亚的两位留学生凌波微步和史凯特所合著、毛天骅绘制插画的这本《泡菜薯条遇见炸酱面:洋博士中国留学记》一书,作为国内少有的全角度描写外国留学生活的作品集,来自韩国和澳大利亚两位留学生以逗趣的方式记录她们在中国生活的所见所闻,中国旅美艺术家毛天骅绘制有趣的插图。本书用三种食物代表了三种文化的交流、碰撞,看似一个小玩笑,但也足够表现这本书的精神,乐观俏皮又不失真诚。
这本书和你聊聊学习、聊聊生活、聊聊男人、聊聊女人、聊聊五花八门的趣事;有快乐、有伤心、有思考、有总结。在让我们感受不同的同时,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外国人的所思所想,给你带来不一般的思想碰撞与惊喜。文艺青年总爱说“诗和远方”,而这三个真正远行的姑娘告诉我们,琐碎平实的生活也能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