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近代海上画坛五人(三吴一冯海上四家艺事琐记)(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冯天虬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冯超然各种画科全能

冯超然(1882~1954),近代著名书画家,江苏常州人。名迥,字超然,以字行,号涤舸,别署嵩山居士,晚号慎得。他自童年始即酷爱绘画,十三四岁卖画已有收入。早年精人物、仕女,后以山水著称于时,作画宗法清四王,又习明四家,并上溯宋元,熔南北宗于一体。好吟咏,工行草篆隶,偶一刻印,直逼汉宗。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华东美术家协会理事等。冯超然的画斋“嵩山草堂”培养了陆俨少、张谷年、郑慕康、程芥子、陈小翠、汤义方等山水、人物、花卉等各擅胜场的绘画人才。

冯超然的中国画可称精能,举凡仕女、高士、山水、花鸟、鱼虫等各种画科,均可信手拈来。他成名时的画作以仕女为最,自20世纪一二十年代末至他逝世,海上画坛无人与之匹敌。他早年的仕女画,风格与改琦、费丹旭相近,尤似仇英。随着山水画的日益精湛,仕女题材作品逐渐减少而对文人高士画的描绘增多,笔法也上溯至唐寅、仇英。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中央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在《中国近百年绘画展览选集》序言中说“冯超然童年就爱画,山水、花卉都很精工,他的仕女画独步一时,为传统人物画之后劲。”

冯超然1925年所作的《西宛清暑图》,是他盛年仕女画的杰作。《现代名家翰墨鉴藏丛书——冯超然》的编著者诸文进先生介绍此画的艺术特色日:“画中湖石曲栏,芭蕉芍药之宫苑,石案钟鼎罗列,高髻宫女一坐一立,相对闲谈,仕女旁侍,此图笔墨全法宋人院本,直接的笔墨依据参证了明人仇十洲,无论人物衣纹服饰流畅飘逸,转折有致的线条,还是秀美风腴的开相,都与一般学仇者易板易病的弊习大不相同,借助着深厚的造景能力,使全图蕴涵着古雅的气息,与时史俗手相比自然格高气贵。”

实际上,冯超然的人物画,无论是竹林高士,还是月下美女,都是得心应手,运笔自如。诸先生评叙道:“冯超然中年以后虽然独立的人物画不多作,但山水景物配合着他独具风采的人物,则在许多山水画家而言是望尘莫及的。”“冯超然的高士人物设色明秀,与周围树石远岑竹木丛兰的色调都是相匹配的,他的人物,较之也善此道的张大千,在风格上更觉高古宁静,有儒雅君子风度,大千则以秾丽遒健胜,冯氏宗宋,张氏宗唐,各自而下,风致自然各不相同了。”真如画坛所公认,讨论冯超然中国画的造诣,他的人物画是不能绕过的。

诚然,山水是冯超然饮誉海上的关键。他对传统各家各派笔墨领悟之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作画笔笔要有所交代,出自哪家,来自何法,否则就是败笔”。他的山水画广泛吸取前人优良技法,融汇南北诸家之长,作画专心精意,从不苟简。特别是中年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笔墨更为遒健,章法构图更为宏阔大气,山水画特具的沉浑雄茂之风,幽邃奇胜之景表现得更为突出,笔不厌烦,雄强老硬,丝好无颓老之态,虽称摹古,然于似中寻神,己意毕现,早已迈出古法苑囿。“无派而派”技法运用之灵活,意境情感之抒发,足见自由无束,笔歌墨舞似达无碍之境,充分展现了中国画家出入传统,然化为自己的气韵和面貌的自信。

P7-10

后记

百家争鸣、海派横流的近代海上画坛,为什么始于三十年代会有“三吴一冯”“海上四家”之名?这是因为时代的进步促进了南北画坛的交流互动,海上画坛的画家们,也从集中于四王画风的注意力逐渐转移至上溯更高古年代,开始师法宋元乃至追踪晋唐的山水画风。在这个转变中,这五位画家都能在高古传统画之技法养料上广采博取,于熔南北两宗画于一炉的笔墨风格上格外地用力用功。所以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时代造就的结果。

以文人画藉笔墨以摅发性情者,绝不可单求迹象,而应注重神似。五位画家的画虽以高古画的传统笔墨为基础,然“拟”和“仿”并非盲目崇古,而是运笔于传统技法套路以外,以不同笔、墨、色之灵性揣摩之妙,抒展了他们虽出入传统、却化为自己的气韵和面貌的自信。吴湖帆书画、收藏和鉴定多管齐下,海上画坛的盟主地位在三十年代已经确定。他五十岁后获米芾字体纵横恣肆、纯熟自然的风格启示,绘画笔墨更趋于凝重洗练,画面布局更纯熟洒脱,南北画风糅合更为自然。六十岁后,山水由繁密而趋简约,笔致愈加逸放沉稳,貌似荒率则意更深远,以清逸明丽、雅腴灵秀、似古实新的面貌独树一帜,成为那个时代最发光华的画家。冯超然的绘画广泛吸取前人优良技法,融汇南北诸家之长,作画专心精意,从不苟简。中年后更形成了个人的独特风格,笔墨更为遒健,章法构图更为宏阔大气,山水画特具的沉浑雄茂之风,幽邃奇胜之景表现得更为突出,笔不厌烦,雄强老硬,无丝毫颓老之态,虽称摹古,实则早已迈出古法苑囿而己意毕现。“无派而派”技法运用之灵活,意境情感之抒发,足见自由无束,笔歌墨舞似达无碍之境。赵叔孺精于画马,这些马立卧嘶饮,俯首扬蹄,动静各呈,姿态别异,可谓天机遄发。他善将马安置或柳下或坡岸或溪边或草地,且大都采用青绿设色,以营造画面安闲之感,笔墨技法骨力神韵兼俱,自成一格,人称其为“近代之赵孟烦”。吴待秋的作品,笔墨工整,讲究传统,除研习王麓台笔路,又集明代诸家之长而融会贯通,落笔随意然不草率,设色厚重但不混浊,苍中带秀,刚中有柔。晚年则注力于浑朴豪放,皴擦点苔善用枯笔,近景山石喜染焦墨,托古创法,笔墨劲爽,显现了自己的独特面目。吴子深的山水力主中西并重,运用不同的设色表现中国画的华美细腻,厚而能雅,淡而见腴。画兰竹则法度谨严,风韵嫣然,妙至毫颠。在绘画所称的拟仿中,处处可见对古人笔墨理解后的转化。他晚年寓居台湾,也是“三吴一冯”中对台湾艺坛影响最深的画家。此书为艺事琐记,故记录的点点滴滴、林林总总不外乎艺事,并注重于“用图片说事”之运笔宗旨。如这些叙述或图片能为读书者的资料索求起到一些补充作用,则乃是笔者的一大乐事也。

书画家据德游艺的真功夫,不仅需过硬的技法,还在高尚的人品。此书的的篇幅中,很多的还是介绍五位画家的良好德行所获得的社会认可,努力让读者从全方位了解这些书画家。对于这些记事,此书亦都用附图之方法辅以佐证,而让读者感到记事的真实性和史料性。当然,由于年代的差异,很多资料或图片的选用,还嵌在“一手”与“二手”中间,很难说百分之百的正确无误。虽然自以为已经尽心尽力地加以考证与甄别,但依然可能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对于那些出乎自己意料的不慎与偏颇,笔者也许只能开玩笑地说一句,“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了。

目录

卷一

 吴湖帆主盟海上画坛

 冯超然各种画科全能

 赵叔孺一马黄金十笏

 吴待秋笔墨为时宗匠

 吴子深书画妙入毫颠

 “三吴一冯”画“末进先出”

 “明月清风一捻须”

 “四君子扇”

 后画中九友歌

 书画笔扇庄的掌故逸事

 “桃花扇面”和“桃花图”

 画笔重现并蒂莲

 书画神笔显灵光

 “白居易成名”趣话

 “画坛医师”有偏方

 冒广生日记趣话

 “八骏图”传奇

 “华津画社”奇事

 从《古泉杂志》到《美术日记》

卷二

 吴湖帆与叶恭绰

 最早出版的《吴湖帆山水集锦》

 《吴湖帆仿元八家山水合璧卷》

 六幅梅花图

 吴湖帆自述“梅景书屋”名之由来

 “梅景书屋”的宋微子鼎

 吴湖帆与《富春山居图》有缘

 未“抱真”之趣话

 《嵩山草堂图》

 从唇枪舌剑到握手言和

 湖上寒汀见帆影

 又“红”又“砖”

 吴湖帆书画鉴定逸事

 梅景书屋收藏逸事

 吴湖帆与张大千

 吴湖帆的最后岁月

卷三

 “三十六鸳鸯馆”

 冯超然与李平书

 “知予心,唯有汝”

 “梦绿轩”

 王同愈慧眼识人

 唐文治仔细推敲《嵩山草堂记》

 鸿雁传书

 家山虽好虎狼多

 冯超然与穆藕初

 “我有不像先生的学生”

 冯超然“盗富济贫”

 章士钊笔下的“三高”

 “今始纵笔除积习”

 老师为学生批八字

卷四

 神童画马得夫人

 赵叔孺痴迷于古

 “三赵”皆“三绝”

 “赵君门人,多有造就”

 “桃李成荫归别人”

 舒坦自如赵叔孺

 “叔孺得意”和“巨来得意”

 “画水笔笔变醇酒”

 待秋落笔即十万

 《北平笺谱》

 《褒绢图》

 屈指可数的画学世家

 吴待秋还是出版家

 吴待秋的节俭习俗

 “代客卖老子”

 苏州残粒园

 吴子深的《四景山水图》

 “贵吴”亦为书画之家

 吴子深与苏州美专

 吴子深亦藏《富春山居图》

 “不为良相,必为良医”

 “何当结琼佩,寄此情缱绻”

 吴子深的病理命理之道

 离开大陆后的吴子深

后记

序言

人世间堪称兄弟的人,更多的不是一母所生的。这说不上是一种悖论,实在是一个事实。当然也可能是我生来无兄弟之人的偏见。

天虬就是我的兄弟。他小我一岁,我是他哥。

我在三十岁上,去了《解放日报》做记者。不久做编辑,负责编文艺副刊《朝花》。一个三十年里生活在底层的甚至没多大文凭的人,可以做一件很文化的事,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是会有种感恩之情的。也不知道具体该感恩谁,就因为这恩不具体,反而感觉很重,让自己时时不敢懈怠。

很虔诚地每天读稿、编稿,也就这时候,先读到了天虬的来稿,之后认识了天虬这人。

天虬是个奇人。他似乎有种不平凡的病。他会瞬时间失忆,毫无知觉。几秒钟或几分钟后恢复过来。当时他是厂长。我好奇地问他,做报告的时候有过这情况吗?会怎样?他说,几秒钟,几分钟纹丝不动地坐着罢,听众以为他在沉思,在想下面的话茬。几次都没发现。我担忧他马路上行走是否有这情况。他回忆了一下说,还真没有过。我相信天赋异禀,我觉得他非常人。这个秘密,他和我分享,原因就是两人是兄弟。

他是个学理工科的,这点他像是我哥了。我很呆,除了文字,对世界上的大部分事情无知。即使是文字,也只是某一类的有点感知,如果是合同、协议、技术说明,还有发票之类的文字,看上去都认识,其实意思都不懂。可叹认识了天虬,这奇人,奇迹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我竟然是第一代最初级的计算机的拥有者和使用者,这自然是拜天虬所赐。我对现代的东西,天生抗拒。但一种兄弟的引力,有点荒诞地让我变异,居然在天虬的指导下成了第一代的计算机使用者。我们曾经南计算机联络。他沉湎其问,而我没几下子就被打回了原形。所用的可怜一丁点的程序永远记不住,哈哈,真的好痛苦。

我很诧异我和天虬怎么会是兄弟?两人太不一样。我是商人的儿子。也只是因为父亲留过些个人恩惠,生活上会得到一些意外的帮衬,不至于很困窘。但“文化”两字,是不靠谱、不搭边的。他是书香门第,文化贵族。冯超然先生的长孙,血脉里流的就是文化和书香。我们可以成兄弟,应该是因为他坚守了他,我改变了我。

由于工作关系,我也写过一些画坛的人物,有些还被认为写得不错。其实是误会了。不是曹雪芹,哪里知道大观园?即使是人在大观园,贾府的焦大,即使认字,哪怕文笔超群,也肯定写不出《红楼梦》。所以,写到这里,我要说一句;天虬写本书是天择其人。这本书的所有意义,就在它是由天虬写成的。

辛未年清秋,天虬出国定居。行前,我写了《送天虬兄远行二首》:

一苇度海亦前缘,兰卮初逢是别筵。

岁暮人与秋共老,回徨红叶一潸然。  千日因缘两病鸿。合时忘影散遗踪。

临歧我作南天卜,十翼天成自傲空。

隔海二十五年,未得重见,牵念不忘。应命为新书作序,不知合兄弟意否。

内容推荐

近代海上画坛之翘楚有“三吴一冯”“海上四家”的称号。“三吴一冯”即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四位画家,当年均以出众的山水画在画坛称雄;“海上四家”即吴湖帆、冯超然、吴待秋、赵叔孺四位画家,当年则是以吴湖帆的山水画、冯超然的人物画、吴待秋的花木画、赵叔孺的鞍马画享誉画坛。他们的绘画在民国年间曾风靡大江南北,直至今日,此两称号还在画坛流传,深有影响。他们能受到如此的推崇,是得力于画艺、学养以及不可忽视的社会地位。冯天虬所著的《近代海上画坛五人(三吴一冯海上四家艺事琐记)(精)》是有关于五位画家特别生动的艺事琐记,故记录的点点滴滴、林林总总不外乎艺事,并注重于“用图片说事”之执笔宗旨,是了解画家画坛较为亲切的阅读物,也是研究近代海上画坛人士的重要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冯天虬所著的《近代海上画坛五人(三吴一冯海上四家艺事琐记)(精)》主要介绍被誉为 “海上四杰”“三吴一冯”的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赵叔孺,他们在民国间曾风靡大江南北,他们的才艺,丰富了中国美术山水画的发展,而他们的人生,则反映了与社会的风云际会。作者以耳闻目睹的方式,用琐记方式,并配以大量照片,介绍了他们生动的人生。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3: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