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温·利非弗、杰西·利弗莫尔著的《股票作手回忆录》为记述20世纪初期最伟大的股票投资人杰西利弗莫尔生平事迹的经典作品。他从14岁时的5美元起家,直至身价过亿,是华尔街历史上无人能及的传奇。金融巨子摩根曾以爱国之名请求他放过股市,美国总统威尔逊曾邀请他到白宫,帮自己的棉花期货平仓以救国急。1999年,利弗莫尔压倒性地击败巴菲特被《纽约时报》评选为“百年美股第一人”。在一百多年的股票市场里,杰西·利弗莫尔一做就是半个世纪;在股神辈出的华尔街,他成为三代股神的导师;“百年美股第一人”利弗莫尔的智慧和故事则时时在激励和警示着后人。
埃德温·利非弗、杰西·利弗莫尔著的《股票作手回忆录》是一本以第一人称讲述杰西·利弗莫尔与股票之间多年“爱恨情仇”的回忆录。在经历了世界证券市场的种种波折之后,沉浮于惊涛骇浪中的他进行了一场回忆与反思:从最初相见时的忐忑不安,到赚第一桶金的欣喜若狂,再到股指横盘时的忧心忡忡,最后到终于拨开股市迷雾之后的淡然自若……探索股市奥秘的这一路,他走得艰辛不易,同时也找到了人生乐趣与生命价值。
第一章 入行
我曾做过股票经纪行的报价记录员,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记得大概是初中刚毕业的时候吧。当时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我非常喜欢数学,对数字极为敏感,心算能力超强,我差不多1年就学会了别人3年才能学会的数学课程。所以我在经纪行里专门负责在大报价板上誊写那些时时变动的股票价格。当时,报价机就在客户室里,常常有一个客户,习惯飞快地喊出报价机里的价格,而我总是能跟上他的速度记录,轻轻松松,完全没有困难。
在那个股票经纪行里,我在众多同事眼中是个不错的人。我人缘很好,可是股票行情活跃时,我就会变得忙碌起来,没时间跟他们聊天,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整整5个小时的上班时间,对我来说,其实也不算什么难熬的事。
不管工作如何忙碌,我对股票行情的掌握以及对股票价值的思考,从来没有停止过。那些报价,在我看来,并非只是股票价格、每股多少钱什么的。它们虽然是数字,但是,我认为它们有自己存在的意义。
我总是关注着那些股票的价格变化,并不是作为一个报价记录员,为完成工作而去注意那么简单。事实上,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何总是在乎着它们的变化,无法理解时,我索性就不去理解了。只要看到它们的变化,把记录做好,我的工作就不会出错!可是我每天还是要用5个小时、再加上周六的两个小时,去想那些股票价格:它们仍在变化着呢!
每天耗费大量时间去关注股票价位的变化,使我对“价格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我超凡的数字记忆力,我能清晰地记得它们在前一个交易日的涨幅及运动情况,所有细节我都能记住!这都托我擅长心算的福,我对此可以不费吹灰之力!
我特长的最大用武之地,是我发现了股价涨幅其实是有某些特定模式的。我能保证,相同的情况曾经发生过,而且是很多次。当时的我,虽然只有14岁,但我脑海中庞大的记忆量,就像指引我继续摸索股票价格模式的明灯。我曾在千百次的观察后,做过检验它们准确性的实验。比如,将今天的股价变化和过去价格变化相对比,不久我便敢于独立预测股价变化了。顺便强调一下,我并非有什么成功指南或者秘籍手册,我判断的唯一标准就是那些股票在过去的价格表现。我在脑中为它们制定了一套只有自己才能渎懂的“秘籍”(Dope Sheet)。我按照记忆库中的数据,去搜寻那些股价的某些运动走势,并为它们绘制带有时间节点和价格节点的曲线图——相信你们一定知道我在说些什么吧。
这就像有人能够找出买进某只股票的最佳时机,或者能够及时卖出某只股票。打个恰当的比方,股票市场就如同没有硝烟的战场,而股票的报价,就是我们在战场上不可或缺的望远镜,有了它的帮助,我们就会有七成的把握。 当然,我也在工作中发现了很多值得借鉴的事情,比如教训:在华尔街这个世界金融圣地,并没有什么是新鲜事物,尤其是投机这种行为。股市里,今天发生的一切,对于昨天而言已经发生过,对于明天而言还会继续发生。就如同亘占荒原里的尘埃一样,昨天是尘埃,明天依然还是尘埃。我时时刻刻将其铭记于心,只是我比别人都记得更加清楚,它在何时何地如何发生,后来义怎样了,我都记得一清二楚,所以我赚到钱了,也就有了此时此刻的经验总结。
我弄了一个小本子来记录我所推测到的情况。许多人都在做类似的记录,不过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在赚钱的时候不至于红了眼,或是在失利的时候不至于倾家荡产、流离失所。我的记录则和他们截然不同,我把记录到的情况当成一场“竞猜”,并且对此十分痴迷。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推测后,最令我兴奋的事就是看推测到的情况是否正确,也就是说自己是否猜对了。(P1-2)
世界证券市场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于1602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落成;英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于1773年在“乔纳森咖啡馆”成立,即现在的伦敦证券交易所;美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于1790年在费城建立,1817年成立纽约证券交易会,1863年更名为纽约证券交易所,便是全球著名的“纽交所”。在此期间,世界各国的证券交易所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行业准则也在不断规范化。
尤其在20世纪初,资本市场从自由竞争过渡为垄断阶段,股票证券以其独特的资金获取形式,有效地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原始积累,已完全适应了垡断经济;同时股票证券市场自身也获得了高速发展,股份制企业与公司数量急剧增加。然而l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先兆是大盘波动剧烈,股票价格暴跌,证券经营机构锐减,于是经济开始萧条,持续到1932年下半年,直至“二战”后全球经济复苏时才再次活跃起来。
股票证券市场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它将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变成现代概念中的“商品”,充分调动出资人的投资热情,明晰了股权分配方案,可兼并收购,能优胜劣汰,促进科技革新,推动经济模式更新换代,为资本运作提供了无限空间。尽管股票是虚拟资本,但它却拥有无可比拟的资本魔方,大大弥补了实体经济市场的缺憾。事实上,对它的解读越深,经济发展越快速,理解越透,经济革新则越超前。
这本书的作者杰西·利弗莫尔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创作了这样一本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与股票之间多年“爱恨情仇”的回忆录。在经历了世界证券市场的种种波折之后,沉浮于惊涛骇浪中的他进行了一场回忆与反思:从最初相见时的忐忑不安,到赚第一桶金的欣喜若狂,再到股指横盘时的忧心忡忡,最后到终于拨开股市迷雾之后的淡然自若……探索股市奥秘的这一路,他走得艰辛不易,同时也找到了人生乐趣与生命价值。
杰西·利弗莫尔是美国股票史上最为知名的传奇人物。他天赋异禀,14岁与人凑了5美元进场,15岁赚到1000美元;21岁赚到1万美元;24岁赚到5万美元;29岁身价百万美元;30岁身价300万美元;52岁身价1亿美元。可以说旷古绝今、绝无仅有。《纽约时报》在1999年进行了一次投票,他当选为“百年美股第一人”。美国历代的股神,包括格雷厄姆、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等都受其影响。本书作者利弗莫尔毫无保留地讲述了自己的生平和投资思维。即使在8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适用。
在讲述自我经历时,杰西·利弗莫尔很好地诠释了股票市场中的那句俗语:“耐不住寂寞,拿不住钞票。”股票之所以使人兴奋,甚至让人谈股色变,是因它承受太多市场的云谲波诡、太多政策的风云变幻……行走在炒股这条路上,他体验到了患得患失与孤独寂寞并存的心情,毕竟炒股者一时胜者为王,下一刻也许就无法掌控市场。然而,股票这条路,却也给他带来了温情与希望。繁华落尽,寂寞如雪消融之后,拿利刃在股海劈出的道路,让他走向胜利之巅。
而最为珍贵的是,杰西·利弗莫尔始终是诚挚的,在真实的描述、自我心理剖析、设身处地的情境之中,让读者身临其境,与作者共同经历股票市场的风云变幻,体会相似的心有余悸。他的分享无疑是撕开自己的伤口,给他人忠告。
任何成功者在到达彼岸之前,都曾有过一段雾霭沉沉的迷茫期,那种漂浮不定的感觉如同航行在大海上的一叶扁舟,孤独的舵手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不知前方是暗礁密布还是云开雾散。或许对于许多人来说,那些在电子屏上跳动的数字并没有温度,可对于某些人来说,它却是涨跌的重要符号,是终生追逐的一种经济理念与人生执着。本书不仅在于教人们如何炒股赚钱,还教人们如何守住这样的执着,它将使人们重新认识股票!
愿这本启示性书籍,为股票作手们点燃一盏希望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