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太阳升起之前
曾经有过一段非同一般却极其荒诞的经历。18岁之前和3个高中同班同学步行6700里路,从四川的大凉山走到北京,这3个同学的名字是陶学焱、王守智、张云洲。几年前回西昌见到了这3位同学,还一起照了相。今天想起他们,是因为想起一个词:“恋栈”。
老子有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有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讲的是急流勇退,见好就收,反之,则称为恋栈。恋栈之情浓者,一辈子占着一个坑,还用专一、献身、热爱之词当作花环摆在自己的面前,说得多了别人不感动,自己也感动,好像提前念悼词。很多事,说透了其实简单,比方对一切不知进退,死守活赖的行为客气地说出“恋栈”二字,很真切,又形象。
所以想到那3个老同学,就是想到那6700里路,用了4个半月,最重要的体验,就是每天和“恋栈”角力。长途跋涉,每天多则百里,少也六七十里。到了这天的目的地,吃饱喝足,用热水烫了脚,仰面躺下,休管是草堆还是硬水泥地,这6尺长两尺宽的地方就是天堂!(是啊,跋涉一天腰酸腿疼,得到伸展休息的机会容易吗?虽说只是行程中的一站,与人生中之一驿,道理相同,都得之不易难舍难离。)继续前行的可能,就是与这样越走越强烈的“恋栈”情结角力。
我们的“长征”,只是一次小小的反叛行为。因为“文化大革命”学校不能上课了,因为毛主席接见造反的红卫兵,学校里家庭出身好的同学都得到一次天赐机会坐车上北京“大串连”。我因为父母被打成“黑帮分子”揪斗,其他3个同学的家庭也不够当红卫兵的资格。少年气盛,4个人在学校贴出一张“我们也要到北京见毛主席”的堂皇宣言,深夜背上行李卷,连夜北上。一路上害怕红卫兵和校方阻截,每到一地,都在凌晨三四点钟起程赶路。
凌晨出门行路难啊。梦中被闹钟吵醒,从热被窝出来是初冬的寒风,没有灯火的马路一片漆黑,一边走还一边打瞌睡……头两天这样走还行,因为害怕被抓回去。再往后走,就难了。谁不想多睡一会儿,谁不留恋热被窝?只是这样一来,几乎就没办法再走下去了。睡够了起床,再吃了早饭,就到了八九点钟了。走不了30里,太阳当头,就该吃午饭了。下午在阳光下行军,十分燥热,到了住宿点,什么事也干不了,倒头睡觉。第二天更不想起床,越走越没劲头。于是4个人认真休整一天,商量是继续走下去,还是结束行程回家。面子当紧,回头丢人,那就必须确定怎么走。头几天每天最小行程都在80多里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凌晨三四点钟起身上路,用前面的词来说,就是:“绝不恋栈”!
凌晨三四点钟起程。天黑风凉,走起路来快,也不出汗。有时太冷了,背着的军用壶里装着烧酒,喝上一大口,寒气全消!等到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已经行程近一半,走出三四十里路。吃过早饭,再走到中午最热的一点多时,就到了今天的目的地。午餐后,还能在乡镇上逛一逛。我们带了个行程本。每到一地,就到所在地的邮局,请邮局在我们的本子上盖上一个当天的邮戳。就这样,路也走了,每到一处还能在太阳下山前休整闲逛一下。天一黑,烫脚睡下,这样一天天下来,形成习惯,凌晨自然就醒了。P1-3
他的记叙文与忆旧性散文也写得好,有一种平和,有一种沧桑感,有一种明晰,说得再好一点就是我爱说的清明。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状态。读叶延滨的随笔散文,你会学得聪明、不受骗和有节制。
——原文化部部长 著名作家 王 蒙
叶延滨的作品,在广阔的思路、丰厚的底蕴、成熟的功力这些作为一位成就卓异的作家必备的因素之外,我觉得另一个突出的标识与独特的风致是他那别具一格的思考与内含机趣的诙谐。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著名作家石 英
叶延滨的人文底蕴很厚,内在视野很开阔,所以他是一个洞明世事、心胸宽广、眼光高远的诗人。而且他的随笔、杂文、散文也很出色,研究叶延滨,一定要把这一切都加以研究,才能复原他的本像。,
——重庆市文联主席 著名作家 吕 进
叶延滨的随笔都不是说教的,它与宜传手册之类格格不入,读者还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作者不愧是一个诗人,而且首先是一个诗人。甚至在那些认真反思当代社会现象和文化景观的文字里,诗人这两个字眼具有了它的最本质的含义。
——著名诗人路也
在随笔中,能将散文、杂文和小品文中的“情”“辣”“巧”有机地融会贯通,我想,那样的随笔肯定会成精的。叶延滨的随笔不但具备这些成精的基本特征,而且还把他的诗质融了进来,所以,他的随笔成了大气候。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著名散文家 红孩
阳台看景(代跋)
最近,我家阳台外有了风景。原先那是一大块空地。在北京三环内,有一块能摆下两三幢楼的空地,实在是奇怪的事。空地空了10多年了,说最早设计图上是个小学校,小区建成后,小学不建了。于是各家为争这块地的消息不断传出,但最终都没人动土。今年总算有了模样,一半是社区花园,一半是一幢矮层办公楼。于是阳台外有了可看的风景。这风景也有价,常在社区出没的房屋中介,见面就道喜,你家阳台面对花园,现在可以卖个好价,比去年多50万元,卖不?风景有价?想起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站在我家阳台上,看风景不在月下,北京看月光目前还是要在梦里。阳台上看风景,最好在夕阳斜照时。金子般的阳光洒在阳台上,窗下是忙碌了一天来花园散步和散心的人。夕阳照着花园也照着我,此时我不是在卞之琳的月光中,而是在我的夕阳里看风景。眼里是散步的人,而散心的我在看自己。夕阳总提醒我,是一个退休的人了。夕阳中的阳台,是退休的最好意境。夕阳告诉你还有一段值得珍惜的时光,你最好的舞台是窗外有风景的阳台,闲看别人散步,闲让自己散心。散心就是回首,一回首发现自己也成了风景。收在这本集中的几十篇散文,是我2009年从《诗刊》主编位子退休后写下的文字,也如阳台上看自己的风景。
看自己的风景,是夕阳中的享受。一个人如果活了一辈子,一回头,白茫茫,空荡荡,一片空白,或者一片残垣,一辈子算是白瞎了。看自己的风景,读自己的心语,夕阳之下,不只是金灿灿的光芒,还会有雾霾般的暗影。回首读心,心事浩渺,有两大不堪之心语,读来仍觉得“对不起自己”。
“对不起自己”之一,有些日子活得不自在,忐忑不安,像丢了魂儿似的。在以往的经历中,这种忐忑不安,每隔一段时间,就找上门来。少时求学考学,交上考卷等待发榜,那心里如猫抓一般,吃不下睡不好地装没事,直到榜上有名,方在心中大声对自己说,小子又过了一关!这是一生的噩梦,现在还常在梦中进考场,怎么也看不清试卷上的密密麻麻的字。年长一些后,申报职称,申报评奖,申请住房,凡是心想欲求之事,都明白地由自己黑字白纸写出来。欲求之,也怕求不得,一次次地自证凡夫俗子的“求不得”有多烦心!
“对不起自己”之二,有些日子活得不踏实,犹豫焦虑,辗转反侧,像大难临头地害怕。这辈子中,每临大事常会丢掉自己。举着小旗随大流去开斗争会,人云亦云念自己也不知所云的批判稿,一篇又一篇地写自己也不信的学习体会……藏在心底那小心眼,是怕失去了什么。患得患失两难取舍中,舍掉求真务实之心,舍掉说真话的底线,取平安无事熬过眼下的坎儿!直到后来,自己也会成了批斗对象,读着报也读骂自己的匿名文章,方敢笑自己当初少不更事,一次次自证读书人明哲保身常让斯文扫地!
夕照的金色抹亮了眼前的风景,也扫去回望的阴霾。那些忐忑不安的日子,那些焦虑辗转的光阴,都被温馨的阳光熨去,心里此刻只剩下感激和安宁。也许这是上苍给每个人同样安排的一段岁月,不再为别人奔波,不再为名利羁绊,可以平心静气地观望四周的风景,也有时间回眸逝去的时光。“念既虚闲,室复幽旷,无事此坐,长如小年。”消除了纷扰与烦恼,时光会变得和你一样,慢慢地走,悠悠地游,细细地品,细细地看。好像重新回到少年,少年正挎一只小篮子,去熟悉的老地方,捡拾雨后的蘑菇。这一次记住了,哪些是好看却有毒的菌子,而藏在树丛中的香蘑,早收藏在你的心里头……
2016年
《前世是鸟/名家散文自选集》精选了作家叶延滨的数十篇精品散文,作者从自身经历说起,小到一餐一饭,大到一江一城,从童年回忆拉回到现在,其笔触干练精到,文字和内容具有当下性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观点独辟蹊径,渗透着智者的沉思。开卷一读,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思考空间。
《名家散文自选集》精选精编中国当代现代散文大家的经典散文,旨在带给读者美文的感受,在字里行间体味岁月的悠长。作者秉承“散文就是同亲人谈心”的执笔原则,叙事文笔疏朗,记人如同与亲友对话,抒情则“以乐写悲,以悲写乐,人间至情,自然出之”,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典型化的艺术细节去感慨人生,可以从“心灵的圣火中”生出美妙的景观。
本书是其中一册之《前世是鸟》,收录了叶延滨的散文作品,收录了《赶在太阳升起之前》《半瓶老酒一杯茶》《喝高了》《灵感之道》《那一双忧郁的眼睛》《蒲居小记》《气息》《跳房子》《无来由》《独饮时光》等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