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聚散一杯酒(精)/艺术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郑重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顾颉刚:疑古与信古

1981年冬天,历史学家顾颉刚逝世的时候,我写了《当他远行的时候》为他送行。文章写道: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远行去了。

他走得是那样匆忙,走得又是那样突然。

可不是吗,就在去年11月中旬,记者有北京之行,画家刘旦宅、承名世合作了一幅松鹤图,嘱咐带给顾颉刚先生,以贺他八十六诞辰。他们都是顾先生的多年老朋友了。临行的时候,还有的同志说:“看看他的眉毛白了没有?”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当他六十多岁的时候,已经是满头白发,唯有两道眉毛是浓黑的。

“这次能见到他吗?”到京之后,我有一些犹豫。前年的夏天,我去看他,他住在医院里;去年的夏天,我又去看他,他还住在医院里;冬天到了,他会不会又住进医院呢?

这次,他在家里。11月24日,我在他的书房里见到了他。他坐在藤椅上。前面是一张不大的书桌。原来那浓黑的眉毛已经全白了,只是耳朵有些聋,但眼睛不花,看书写稿,不用戴眼镜。他看到那张画,爱不释手,展开在书桌上,看了又看,然后把我拉到靠近他旁边的沙发上,亲切地交谈起来。

看到这样情景,一点也看不出他要远行的样子。

《我怎样度过这风雨飘摇九十年》,看到他写在稿纸上这个题目,我心中一动,马上想到我看过他在60年前过黄河铁桥时写的诗中有“探源星宿海,我欲指深波”的句子,那时他就注定自己的一生要在书山学海中度过了。在这个题目上,他已写了87年,还要继续地写下去,看得出来,他是有这样的决心的。

看到这个题目,谁能想象得到他要远行呢?“到90岁的时候,你还要做许多工作?”“是的。我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他好像是在沉思中给我作了回答。

怎样提出问题?怎样搜集材料?怎样收集歌谣……这是他准备在民间文学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就在这个提纲旁边,他还写着:“千万不可错过机会,本会前程远大。”还画了加重符号。这是他要为成立民俗学研究会而作的呼吁。

“我这十种书,如都能出版,则死不恨矣。”在十种书目的后面,他写上了这样几行字。这十种书都是他自己的著作,有的是过去出版过,现在要修改重版;有的是正在写作中;有的正在整理资料,准备写作。

“人们想到我的年纪了!”在一张剪报的旁边,他作了这样的批注。在这张剪报的文章中,提到了他的名字,要抢救他的学术成果,为后人留下更多的文化遗产。

无论是从他的日记上,无论是我们的交谈中,都感到他还准备做许多事情,而且正在做许多事情,谁也想像不到他这样快地就离开了自己的岗位远行去了。  就在我去访问他的这天晚上,他发烧了,医生来了,要接他去住院,他觉得自己是偶感风寒,不必去医院。医生有些不放心,坚持要他往院。

他向医生及家属提出了约法三章:“不能让我老是躺在床上,我还要工作;如果此行一去不回来了,也不要开追悼会,那是劳民伤财;把我送到医学科学院去,供青年们实习解剖。”这时,他还对医生说:“我吃了六十多年的安眠药,看看我的神经有没有中毒。”

他说得是那样轻松,又是那样的风趣,没有任何远行前的留恋和别离的忧伤,好像此去只是暂离开书桌几天,很快就会回来的。

到医院,经过医生们的治疗,热度很快就平息下去了。他让儿女们为他搬来《十三经注疏》,高兴地说:“今年冬天可以好好写文章了。”

时不我待,岁月无多,在这种感情的支使下,在医院里,他还是紧张地在工作,每天都看许多文稿,约后学之士到医院去交谈,指导他们如何进行研究,以完成《古史辨》的第八册。《古史辨》是他几十年研究的心血,前面已经出过七册,这次重版,他要增补第八册,是历史地理专集。

他就是这样不停地工作着。为了让他休息一下,小女儿为他找来《三国演义》,他说:“我不看,我7岁时就看过它了。”

他还有许多工作没有做完,就离开书桌远行去了。

1月3日清晨,胡乔木和周扬同志为他送别来了,他在学术界的许多老朋友为他送别来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吴阶平来迎接他了。他的夫人张静秋拉着吴阶平医生的手,说:“让他为树立新的风气尽一分力吧。”吴阶平说:“他把自己献给医学科学,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我们感谢他。”P1-3

后记

这是一本感旧怀人的小书,记述着昔日我和几位老人的交往。

类似的集子也出版过几种,但是这里的文章多篇没有收入进去。我还算有点自知之明,我不大愿意在集子中重复自己,更没有自我重复的资格,更不愿意让读者有所浪费。收集到这里的有几篇旧作,我都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有的甚至重写了。有几篇完全是新写的。这样,如能给读者诸君带来些许新的感觉,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在年轻时,我就欢喜和老年人交往。我认为他们就是一本书,他们的人生经历,他们的知识学养,他们的道德操守,我都作为文化凝结于心,消化吸收,但我是一头笨牛,不善反刍,在他们魂归道山几十年之后,我才诉诸笔端,愧对前辈,也可能是受到他们“有得忌轻出,微瑕当细评”的影响,并以此为警诫。

目录

顾颉刚:疑古与信古

俞平伯:京华无梦说红楼

一篇没有写完的访问记

听启功先生说阁帖

戴家祥:金石为开

席臻贯:撞天门,九死无悔

钱瘦铁:侠义画家

陆家云水

瞿髯、吴闻:西子湖畔两词人

袁安圃与“董美人”

钵水斋主:苏渊雷

胡问遂:石库门内播种者

壶魂

贾植芳:要活得像个人样

聚散一杯酒

王世襄:自我得之,自我遣之

八壶精舍四题

150程十发的幽默

送谷孙同学一程

泼彩·落墨·高墨叠彩

马蒂斯的剪纸艺术

远观第三次画家出国潮

——石头城访陈丹青

唐德刚访谈录

再访唐德刚

内容推荐

郑重是著名的艺术家传记作家,在艺术界享有盛名。《聚散一杯酒》是郑重历年所写关于书画家人生故事和艺术成就的文章结集。郑重对现代中国书画名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许多画家是朋友。本书用流畅的文字写成,既有艺术性,又有研究深度,很有可读性。

编辑推荐

郑重,字若清,别号大泽乡人,堂号百里溪,1935年生于安徽宿县农村。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被分配到《文汇报》工作。著有《时代风云录》、《原子核在内耗》、《风雨文汇》、《寻找中国金字塔》、《紫砂壶鉴赏》、《丹青行》、《百里溪札丛》及书画家、收藏家传记数种。《聚散一杯酒》是该作品之一。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4: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