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黎明降临/中国科幻基石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林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我们曾经与毁灭擦肩而过,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这个宇宙中所有的一切,包括所有物质、所有物理规律、所有数学逻辑、各个维度、双螺旋、膝跳反应等等等等,为何全部如此精妙、如此美丽?如果不是巨大智能有意为之的产物,还可能是来自哪里?

杨林,36岁,现居于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MBA。目前从事战略市场方向的工作,这是他的第一部小说。《黎明降临/中国科幻基石丛书》分为上下两部:笔记疑云、星云诗人联盟。

内容推荐

杨林著的《黎明降临/中国科幻基石丛书》介绍:杨进开,一名以调查各种婚恋问题维生的“私人侦探”,本是离科学最远的人,却因接受某位大学教授的委托,追寻一本“遗失”的笔记而陷入迷阵。杨进开本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校园纠纷,不料这本记录着理论物理研究的学术笔记,竟然引发多起神秘命案,而随着调查的深入,线索越来越多,真相却越来越遥远和不可相信——这本源于半个世纪前遥远的美国的笔记,竟然记录了宇宙终极真理的恐怖真相,而每一个接近真相的人都面临着来自宇宙本身的死亡威胁。

宇宙到底是可知还是不可知?死亡到底是巧合还是阴谋?自然界的谜团尚未揭开,人与人的谜团才刚刚开始……

目录

楔子1

楔子2

上部 笔记疑云

下部 星云诗人联盟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齐南

杨进开这个私人调查所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是交通方便,离地铁34号线的转接站不远,二来租金比较实惠,对他这个一直紧紧巴巴维持的小调查所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得不做的考虑。

刚入行的时候,杨进开也考虑过不租单独的办公室,在搜索网站上投推广广告,用私人电话和邮件来联络,面谈就放在附近的咖啡店。但很快他就发觉,大多数(其实也并不多)来电咨询的客人一听没有办公室,都更加犹豫是否来面谈了,所以后来他咬了咬牙租了这间小办公室。

另一个后来杨进开才慢慢觉出的好处是,办公室要从隔壁联华超市大门侧边的楼梯上来,这能给客人难得的私密感。虽然第一次有点儿难找,但私人调查也不是靠招牌吸引随便路过的谁进来就点单的,不是奶茶或者手机贴膜那类的生意。在这个大多数客人都更倾向于不被人注意的行业,私密无疑非常重要,杨进开很清楚这点,第一次上门时戴口罩墨镜的客人不在少数。

离昨天电话预约的时间还差二十分钟,杨进开把空调的热风开到最大,一边使劲搓着手,一边从包里拿出电脑打开,又手忙脚乱地把办公桌和沙发归置齐整。他这问狭小的办公室乱得就像昨晚被两个醉鬼光顾过一样。

杨进开很早就知道,对任何人来说,第一印象一般都比他意识到的更重要,而且更要命的是:世界上绝对没有第二次制造第一印象的机会。他记得昨天电话里是一个年长、略带迟疑的老人的声音,这点不会错,但由于昨晚还喝了点儿酒,之后的记忆就有点模糊了。

其实,昨天委托人在电话里的第一句话不是物理考试,而是“我有很多钱,我要找人处理一件简单的委托。有人介绍说你在这行很有经验,不过在此之前请认真回答我的一个问题”。

接到电话后,杨进开一听就告诉自己必须要接这个案子。虽然那个问题是蒙的,但今天第一次见面会谈,自己非常有必要给这位潜在雇主塑造出沉稳尽职的中年调查人员的第一印象,把生意彻底做下来。

一定要接下这个案子,只要有钱赚。杨进开的计划很明确也很迫不得已。现在是淡季,他的私人调查生意已经干巴到没水了——在春节这段时间里,似乎全上海所有犯“桃色罪行”的人都已经改邪归正,要不就是荷尔蒙在过去一个月的冷冬里被彻底冻结了。

距离上次委托结束已经快三个星期了。这漫长的三个星期里,只有楼下联华超市送的鸡蛋限时打折券算是唯一的进项,而付下季房租的时间就在下个月底,显然这无法用鸡蛋打折券付清。杨进开必须尽快接到下一个案子,还要尽快结案才能避免再次动用不多的储蓄。今天正好是情人节的前一天,天注定就应该是个让他重新开张的Et子。  一切似乎都准备妥了。杨进开站起来关上窗户,然后回身再次环视一圈,却发现门口的衣帽架上还赫然挂着一条黄色的连裤袜。杨进开大吃一惊,慌忙过去摘下,与此同时,门铃响了,客人在昨天电话约好的时间如期而至。

匆忙之下,杨进开只能赶紧把裤袜团起来,随手塞进门边一个小柜的最下格。每个人的家里都有这么一个类似的小柜子,平时总是随手把各种拿不准有没有用的东西扔进去,然后顺理成章地彻底遗忘,直到天荒地老的某一天,才终于意识到无数记忆碎片都已经随着灰尘累积在了里面,然而继续保存这段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继续遗忘下去。

杨进开又紧张地确认了下发型,下意识地咳了一下,抚了抚领子,展开微笑.才打开门。P8-9

后记

很高兴看到本书终于出版了。

本书开始动笔大概是在2015年的1月底或者2月初,初稿在2015年5月2日完成,随后立刻投给了科幻世界杂志社。那个时候,这个故事还只是一个十一万字的长中篇。2015年11月,科幻世界决定要在杂志增刊上发表,但那时我已经把后半部扩写了一大半,于是又几经周折,终于在2016年2月得到本书决定作为长篇小说直接出版的消息,后面又是几经修改,以及漫长而又没有着落感的等待,直到今天。这种没有把握的感觉对一个新人作者来说几乎是致命的,可以说从开始写到最终可以跟大家见面,纠结就自始至终缠绕在本书内外的故事里。

这是我第一部小说,也是我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完成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某些碎片漂在脑海里已经很长的时间了,几年,甚至更久。进入某个昏暗电梯间时的闪念,或者某个带着熟悉香水味的陌生人从身边走过,或者因为阴天,这些念头不知不觉间杂乱无章地沉积在池塘里,直到在某个合适的时候,被一条冒失的鲶鱼搅了起来。我很庆幸自己得到了这个机会。

本书的动笔就是这样一个毫无准备的机缘,对此我永远充满感激。现在回想起来,这次写作的经历非常难以描述。一开始的时候我完全手足无措,故事似乎就在脑袋里,但我对把故事描述出来的最基本的技术一无所知,比如如何记录一段对话,如何描写一个动作,甚至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等。故事进入中段之后,整个过程变得不同了,所有的人物已经完全活了过来。他们任性地生活着,任性地出现和消失在那个世界里,并对故事的发展做着完全自我的选择,有的时候甚至我自己也无法猜到他们这么做的原因,直到再后面的某个地方,“扣子”被他们自己揭开。这个过程,与其说是我在编一个故事,倒不如说是我经历了一次充满惊喜的发现之旅。本书后面三分之二的内容几乎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

于是写作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在最初的一两个月里,我每天的习惯是白天去图书馆从一早写到下午,晚上再去咖啡馆写到十点。后来,大概是从“崇明农场化肥仓库”这一段开始,在咖啡馆关门后,我会再去旁边的酒吧写到两点打烊。然而即便这样,很多时候杨进开们还是会在头脑里继续兴奋地生活着,直到黎明降临。那段时间我压力很大,睡眠很差(当然不完全是因为写作),每天抽很多雪茄,晚上则会喝一到两瓶啤酒。我不得不坚持让自己每天跑三公里,隔几天就扔下电脑彻底休息一下。我的家人付出了很多,我对他们亏欠了很多。所以总的说来,我很享受写作,但却并不非常享受作为作家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里,非常感谢科幻世界杂志社几位编辑对本书的大力支持。作为一名初次涉足创作的超纯新人,能由科幻世界出版这本书,我感到无比荣幸。在科幻世界出版一本书是我从初二以来的人生梦想之一,但在本书动笔的时候我就预料到,针对这个故事的讨论也许会非常坎坷。从杨进开必需的情色作家背景、很多主要人物涉及的敏感公职身份,到故事本身,以及科幻元素在这个侦探悬疑故事中的表现形式,而且很多地方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科幻小说”的定义。这部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小说最终可以见到大家,离不开科幻世界和出版社多位编辑的奋力推动,由衷地感谢。

幸运的是,我似乎慢慢找到了比较适合我、比较可以平衡生活各方面的写作习惯。一直到现在,如果没有其他安排的话,我每晚依旧会抽出三个小时待在咖啡馆里,工作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留给写作。目前“杨进开探案”第二部的故事即将完成初稿了。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杨进开的故事应该是一个系列故事,是一个关于上海,关于我们生活着的现在,关于我们每天都可以迎面遇见的普通人的故事。它站立的位置一定是每个人每天的日常,但它眼望的方向永远是最远的远方。科学,尤其是基础科学的最前沿,一直是我永远着迷的地方,那是真正的未来,一切真正的意义只能存在于那里。可惜那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已经远远超过我个人的头脑的最大想象,相信除了极少数真正的天才之外,对于其他人来说,那里的一切都已经类似于大爆炸之前的宇宙,所有的理解和逻辑都消失了,完全不可认知。

我曾经试图从科普读物里理解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但量子力学和弦论让我彻底失去了尝试理解的勇气。延迟选择波函数塌缩十一维空间……你们在逗我吗?三十岁那年我列给自己的下一段人生目标里,曾经包括用十年的时间学习理解量子力学,幸好后来被我理智地划去了(当然这不是唯一被划掉的部分,原来那个表太长,以至于不像是三十岁而像是三百岁时的目标,我需要过好几辈子才真正有可能把那上面的事项全部完成),否则这必将预示一个悲惨困惑伤感的人生。我决定接受这是我进入科学领域的极限,然后把时间踏实地留在我真正可以理解的不会因为观察而崩溃的世界里。

但这显然不是杨进开的选择,或者说,这不是杨进开所在世界的选择。他将身不由己地(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真正只有一般科学素养的普通人代表、一个把全上海一千五百万各色男人搅在一起再平均一切挤出来的样板,从拖鞋、便利店和早晨八点的地铁四号线这些纯世俗的生活,卷入到一个又一个与人类最前沿科学相关的悬疑事件里。这就是杨进开探案系列所要讲的故事。

这也必将是最大的现实,因为那里发生的一切都必将从根本上影响每一个人。当然,会以一种完全没有戏剧性的、巨大的、压倒性的方式。科学不是人类的选择,宇宙的意义和人类无关。

感谢蔡文赋小姐,陈蒙先生提供生活。

感谢张芳医生、尚丹丹教授、钟怡律师和蒋晨曦律师的帮助。  感谢直总。

感谢庄玉辉师姐。

Special thanks to Art for opening the window.

献给我的家人。

杨林

2016年9月20日

于上海某咖啡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