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作家们(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巴里·吉福德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场

刚过晚上10∶30,海明威领头,凯西和希格比从正面门廊的入口冲进房子,像被鞭子赶进笼中的困兽一样在客厅里转来转去。有好一会儿,每个人——包括欧内斯特——都蹑手蹑脚,仿佛从没进来过一样。他们都醉得不轻。

凯西

所以这是你的地盘了吧,嘿,欧尼?你喝酒的地方。

希格比

叫他欧内斯特,凯斯。他说过不喜欢听人叫他欧尼。

海明威

我在哪儿就喝到哪儿。现在我在这儿。

希格比

我们也是。我们三个在这儿,在古巴。

凯西

对。希格比说得对。你准备做点什么,欧内斯托?

海明威

我能为你们两位先生上酒吗?

希格比

我以为古巴只有古巴女人。

海明威

他在说什么?

凯西

你在说什么,欧内斯托?

海明威

我在请你们两个醉鬼喝饮料。

凯西

见鬼,喝,海姆,我们接受这份邀请。

希格比

好,好!

海明威走到吧台,为两人各倒

了一杯威士忌,递给他们。

海明威

哈瓦那乡村射击俱乐部的常客肯定会欢迎你们光顾,伙计们,不过我不确定他们有那么多鸽子,可以撑到

你们春训结束。

希格比

我们这种乡巴佬肯定他妈都是些婊子养的神枪手。

海明威

希格,我真想有你那种老鹰一样的眼睛,但我遗传了母亲的视力。要是我母亲是只老鹰,而不是现在这位,我可能会过得好些。她的性格跟视力一样糟糕。希格比和凯西觉察到海明威提起母亲时情绪有了变化。他们开始痛饮。

海明威  来吧,凯斯,我们把手套戴上。海明威取下用系带吊在墙角挂钩上的两副拳击手套,扔了一副给凯西。在希格比的帮助下,两个男人戴上手套,系上带子。正在这时,海明威的妻子玛莎·盖尔霍恩进场了。她长着深金色头发,像是芭芭拉·斯坦威克那类人,作风强硬,打扮时髦,不算特别漂亮,但很有魅力,而且比包括她丈夫在内的这几个男人更聪明。这点他心知肚明,而且为此憎恨她。她敏捷而精准地对眼前景象表达出赞叹之情。

盖尔霍恩

晚上好,孩子们。要是我听不见风中摆动的第三条帆脚索,我就没救了。

凯西

晚上好,海明威夫人。

希格比

晚上好,夫人。

海明威

伙计们,你们可以不用拘礼。盖尔霍恩女士不喜欢婚内称呼。玛莎,我这位可敬的对手正是休·凯西先生,现任布鲁克林道奇队投手。我们两位共同的替补是柯尔比。希格比先生,也来自布鲁克林队,也是一位知名作者,书名恰如其分,叫作高快球。

希格比

别听他说的,夫人——我是说,女士。我不是什么作者。我是个投手,跟凯斯一样。就是人们说的我的“第一天性”’。

盖尔霍恩

你的西班牙语很棒,希格比先生。不过,不用担心,我听海明施坦恩说过,那就足够了。

凯西

我明白你的意思。老欧恩知道怎么匆匆忙忙就说服人。

P4-9

书评(媒体评论)

在读《作家们》时,我们听到的是谁的声音?是吉福德的?作家们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吉福德说了,想要了解关于作家的一切,“实情可见于其作品之中”。那么,就请大家赶紧……翻开《作家们》,进而翻开海明威、狄金森、加缪、普鲁斯特、兰波,去寻找关于包括巴里·吉福德在内的作家们的“实情”吧。

一一陈星

后记

出场人物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在世时(1899一1986)

是阿根廷作家,现为鬼魂

罗贝托。博拉尼奥,住在西班牙的智利作家,四十九岁

场景

2001年,西班牙布拉内斯,博拉尼奥在其住所附近的

海滩上散步。他在抽烟。他听见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停了下来。

博尔赫斯

据我所知,你正在用一种文学的形式假冒我。

博拉尼奧转身看见豪尔赫·路

易斯·博尔赫斯的鬼魂。

博拉尼奥

这不可能。你已经死了。

博尔赫斯

你也快死了。很快,医生是这么告诉你的。这就是为

什么我选择这个时候来跟你对质,趁你还有时间承认。

博拉尼奥

你可以等的,不是吗?等到我们都是鬼魂的时候。

博尔赫斯

你不知道要找到另一个幽灵有多难。我找了梅尔维尔

很多年却一无所获。不过告诉我,你这种强迫症是出

于尊敬,还是说你在我的文集上寄生?

博拉尼奥

你很聪明地区分了文集和尸体。你作品的躯体,而我一直认为它可以被拍成一部好电影。现在仍然能·

尽管好莱坞可能会让那个他抛弃的女人目睹他死在街

垒上。

博尔赫斯

就我的情况而言,电影对我没用。

博拉尼奥

海明威好在把《猎人笔记》作为他的奠基文本。还有

《父与子》。他自己的一个短篇小说借用了这个标题。

博尔赫斯

海明威的作品,除了《不败的人》我都忘了,那是关

于曼努埃尔·加西亚,一个孤苦、注定悲剧的老斗牛

士。当剑终于刺中目标,曼努埃尔·加西亚五指都插

进了公牛身体。他满身血污,要让自己和对手的血相

融。海明威写那个故事时才二十几岁,但它很聪明。

博拉尼奧

这些年攻击海明威已经成了潮流。我欣赏他是因为承

认他极深远的影响。加缪的风格是从海明威和詹姆

斯·M·凯恩那儿学来的。

博尔赫斯

你放肆却又严肃,博拉尼奥,是个有点好玩却很糟糕

的批评家。死后来找我吧。我们有大把时间说话。

博拉尼奧

我怎么找到你?你死了这么多年都没碰上梅尔维尔。

博尔赫斯

总会碰到的。这些通道十分拥挤。也许他不想说话。

我听说他还在恼恨生前没能出版大作《比利·巴

德》。你我注定迟早会相遇。到时候,我会告诉你你

的作品里缺了什么。

博拉尼奧

缺丁什么?为什么现在不告诉我,趁我还在写作的时候?

博尔赫斯

再读一次《南方》。要诀在那儿。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消

失了。罗贝托·博拉尼奧四处

张望,但鬼魂已经走了。

博拉尼奥

该死,我讨厌神神秘秘的东西!这是个我本来可以写下来的故事,一个没有答案的故事。只有博尔赫斯能写得更好。

目录

瞭望山庄的春训

翁贝托蛤蜊屋一夜

软木帽

被放逐的伊克西翁

阿尔格伦的地狱

阿蒂尔.兰波的遗言

俨乎其然

囚徒

伟大的真正考验

诀别书

无足轻重的人

后记

音乐

序言

一般说来,一部作品的他序最好是采取导读的形式,通过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之间的关系,指出作品的不俗之处,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为读者提供解读作品的“权威”思路。换言之,一部作品的他序应该正面地、准确地、权威地论述作品的写作契机/动机/目的,探讨作品中流露出的作者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剖析作品的文学/学术/社会意义。

但我受托为《作家们》这本书作序,却不揣冒昧,想借此机会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我在读本书“作者的话”时产生的,在阅读正文的过程中未停止思索,可到现在也没能找到圆满的答案。我忍不住想在这里提出来——好在提出问题也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为读者提供某种解读作品的思路吧?因此这篇序虽然很不合格,但或许勉强可以算没有完全失职。

我想问的是:读《作家们》时,我们听到的是谁的声音?

乍一看,这个问题应该很好回答:既然《作家们》是巴里.吉福德的作品,那我们听到的自然就是巴里.吉福德的声音。尤其是吉福德还特地在“作者的话”里提醒我们他“自作主张改动了作家们的生平信息”——换言之,即便这部作品原本旨在再现这些作家的真实生活,实际上我们读到的这些信息也只是吉福德的主观构建,我们听到的是吉福德自己的声音。的确,撰写任何传记都意味着对实存“事实”的选择、解读、删改、润色,甚至“改动”。吉福德在《作家们》中解读了十六位在欧美现当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的人生和文学艺术。不论这些作家在世时是以擅春秋笔法、言简意赅著称,还是以喜洋洋洒洒、鸿篇巨制闻名,在吉福德的笔下,他们通通只能出演自己生命中或许曾发生过、或许从未有过的一个片段:《作家们》中的十三部短剧(也许用“微剧”这个时髦词来描述它们更合适)里,除了海明威出演的《瞭望山庄的春训》,余下十二部都是独幕独场剧,出场人物不超过三位,对话寥寥,最多一刻钟就得谢幕。

传记学研究者迈克尔.本顿曾经撰文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所有的作家传记描绘的都是传记作家自己”’,吉福德的《作家们》似乎也不例外。从剧本中频频出现的一些意象和话题(旅店、犯罪、音乐、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古巴、墨西哥、西班牙语)里,我们的确能隐约看到吉福德本人的生活和写作经历。巴里.吉福德1946年出生于芝加哥的一家酒店里。他的父亲是一个犯罪集团成员,主要在大小酒店内活动,因此吉福德的童年基本上是在芝加哥和新奥尔良的一家家酒店里度过的。在2015年接受采访时,他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童年:“出生在一家酒店里,在一个个酒店的游泳池边长大,听着南来北往的人们

但是我,以及即将阅读这十三部剧的读者们,是通过纸上阅读的方式看《作家们》的。吉福德在“作者的话”里也说了,这些篇目“可作剧本演绎,也同样可作故事阅读”。而把它们当故事阅读时,我们既听不到乔伊斯如“利菲河漫过石块,流经都柏林”的声音,也听不到演员演绎这些作家时所用的腔调。而且,如果在翻开此书前,我们对吉福德的生平和其他作品了解不多的话,我们其实也听不到藏在旅馆、音乐、死亡、拉美这些元素背后的他的声音——所以,我最终听到的,或许只不过是我自己的声音?我觉得这十三部剧里充满了讽刺:以惜墨如金叙事简洁、只展示冰山一角著称的海明威,是《作家们》中唯——个需要连“演”五场的人物;而写起书来巨细靡遗滔滔不绝的乔伊斯,居然只有一句由一个单词组成的台词;在自己诗歌里惯用半韵的狄金森,与妹妹日常对话时却时时用上工整的韵脚;死亡天使对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嗤之以鼻;波德莱尔的情妇用一首诗甩掉了他。但这样的“讽刺”,是吉福德的本意,抑或仅仅是我的偏见?

我还觉得,《作家们》中的众作家虽然分属不同的剧本,但他们中的不少却又似乎隔着这些剧本在对话:加缪引用普鲁斯特的“文学是最精致的谎言”,和妓女讨论国家机器;普鲁斯特反驳死亡天使对他强迫男孩子与自己性交的指控,并向她打听天堂和地狱;博尔赫斯的幽灵从天堂(也可能是地狱)飘回人间,抱怨一个幽灵要找另一个幽灵实在是困难,自己这么多年都没能遇上梅尔维尔;在人间的梅尔维尔放弃了写作,当上了无足轻重的海关检查员,与同为“国家机器”一员的无名警察聊起了“考验”;狄金森押着韵,告诉妹妹爱的考验是死亡,说自己是无足轻重的人,妹妹则评价姐姐“确实经常写花”;波德莱尔拿着情妇的分手信,开始吟诵“恶之花”。所以,虽然吉福德将《作家们》安排为十三部独幕剧,其实本书也可以看作是一整部剧。作家们隔着时空对话,在这样或那样的话题上有小小的交集,而所有的交集加在一起,便组成了《作家们》的主题: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艺术?什么是成功?但是,这是吉福德的本意么?是海明威、加缪、普鲁斯特、梅尔维尔、狄金森、波德莱尔的本意么?抑或只是我因不习惯当代文学的支离破碎、戛然而止,强行建立起来的联系?吉福德,还有作家们,介不介意我给《作家们》搭出这样一个框架呢?

所以说,在读《作家们》时,我们听到的是谁的声音?是吉福德的?作家们的?还是我们自己的?(而读者们在读了这篇序之后,再读《作家们》时,是不是还会顺便听到一点我的声音?)我还没能找到答案。不过吉福德说了,想要了解关于作家的一切,“实情可见于其作品之中”。那么,就请大家赶紧扔开这篇序,翻开《作家们》,进而翻开海明威、狄金森、加缪、普鲁斯特、兰波,去寻找关于包括巴里。吉福德在内的作家们的“实情”吧。

内容推荐

《作家们》一书中,来自美国的讲故事大师巴里·吉福德想象了著名作家生命中脆弱的时刻。吉福德用风趣、怪诞而带着点粗暴意味的文字刻画出这些作家人性、真实的样子。这里有醉醺醺的海明威在古巴的家门外安装引燃炸药的绊线,加缪在纽约市的宾馆房间里一边凝视自己的镜像,一边与一位年轻妓女交谈。吉福德还一并引出了凯鲁亚克、兰波、普鲁斯特、梅尔维尔、波德莱尔、博尔赫斯、乔伊斯和贝克特等。

吉福德的镜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观察这群文学大师。我们看见他们的执着被放大了——最大的莫过于对死亡的共同关注。而作为可演出的剧本,这些故事本身也是温柔细致的移情练习。吉福德问道:将自己献身于艺术意味着什么?对艺术家来说,怎样定义成功与失败?

编辑推荐

《作家们(精)》是一本图文并茂、十分有趣的小书。在本书中,美国著名作家巴里·吉福德用13篇幽默简洁的对话,描绘了众多经典作家的形象,如海明威、杰克·凯鲁亚克、加缪、兰波、普鲁斯特、波德莱尔、艾米莉·狄金森、贝克特等等。这些对话抓住了作家们生命中最能体现其个性、经历、言行乃至作品特色的瞬间,表现了他们最生动的一面,为读者认识这些文学巨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2: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