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士魂以经世(黄宗羲与传统士人精神的再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韶风文丛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顾家宁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节早年学思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晚明以降以至于明清之际可以说是继先秦、两宋之后的又一座高峰,而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又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农历八月初八,黄宗羲生于绍兴府余姚县黄竹浦。为家中长子,其父黄尊素(1584—1626),字真长,号白安,母姚氏。黄宗羲七岁时,父亲黄尊素中进士,次年授安徽宁国府推官,后任都察院山东道监察御史,他的少年时代,基本在宁国、京师等地的随父外任中度过。少年时期的黄宗羲并没有在事关举业的“正经功课”上表现出太多过人之处,相反倒是对小说演义等“闲杂之书”表现出浓厚兴趣。黄宗羲晚年回忆,其时年十四随父在京时,“课程既毕,窃买演义,如《三国》《残唐》之类数十册,藏之帐中,俟父母熟睡,则发火而观之。”孩子的一举一动自然逃不过细心父母的眼睛,“一日出学堂,忠端公见其书,以语太夫人,太夫人日:‘曷不禁之’?忠端公日:‘禁之则伤其迈往之气,姑以是诱其聪明可也。’”父母的开明,给了少年黄宗羲充分发展自身才智兴趣的空间,而这也对他未来的思想性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无忧无虑的少年岁月转瞬即逝,黄宗羲十七岁时,重大的家庭变故在风雨如晦的时代中骤然来袭。明天启五年(1625),东林党人在与魏忠贤阉党的政治斗争中失势,作为东林重要成员的黄尊素亦被削籍罢归,次年被捕入京,下诏狱,六月被害。天启家难,虽是黄宗羲一生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却也在无形中对其学术路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黄尊素被执入京前,遗言嘱咐黄宗羲须多读史书。天启六年(1626),黄尊素罹难于诏狱,门生徐石麒渡江来吊,教以读史之法,日“学不可杂,杂则无成,毋亦将兵农礼乐,以至天时地利、人情物理,凡可以佐庙谟、备掌故者,随其性之所近,并当一路,以为世用张本。”父亲与师长的教诲,使得黄宗羲改变少年时代泛滥驳杂的读书习气,开始系统研读历代史书,“自明十三朝《实录》,上溯《二十一史》。每日丹铅一本,迟明而起,鸡鸣方已,两年而毕。”

天启家难带来的另一学术因缘是黄宗羲与刘宗周的结识。黄尊素被逮临行前,命其师事同乡挚友、理学大师刘宗周(1578—1645,字念台,号蕺山)。这段师生缘,将对黄宗羲后来的学思历程产生深刻塑造。刘宗周的学术思想一方面深受王阳明心学影响,另一方面也对阳明后学末流的玄虚、情肆之弊深有反思,主张以慎独、诚意之学修正良知之教。在挺立个体精神的同时维系道德价值。不过,心性之学的深微显然不是初谙世事的少年黄宗羲所能充分领会的,只有在经历了人生的磨砺之后,老师的道德性命之教在他那里才完成了从“闻见之知”向“德性之知”的转化。不过,刘宗周对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却并不是在桑海之后方才发生的。

崇祯七年(1634),黄宗羲服侍刘宗周从嘉禾经水路返回杭州,在这段旅程中,发生了一件令他终生记忆深刻的故事:

陈畿亭以《与绍兴守书》呈先生,先生览毕付羲。其大意谓:“天下之治乱在六部,六部之胥吏尽绍兴。胥吏在京师,其父兄子弟尽在绍兴。为太守者,苟能化其父兄子弟,则胥吏亦从之而化矣。故绍兴者,天下治乱之根本也。”羲一笑而置之,日:“迂腐。”先生久之日:“天下谁肯为迂腐者?”羲惕然无以自容。

少年意气的黄宗羲,此刻对于道德性命之教当然难有深刻体认,故不免对此付之一哂。陈氏之论固不乏迂阔,然而刘宗周的用心显然不在就事论事,而是意在点拨青年弟子留意天下治乱兴亡背后的道德人心之本。作为在崇祯一朝三起三黜、位列七卿的重臣,刘宗周对于大明王朝社会积弊的复杂性显然有着深刻认知。此番提点对于年轻气盛的黄宗羲而言实有棒喝之效,以至我们看到,这段故事在多年之后仍被其反复提及。P11-13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知人论世:黄宗羲的生平与时代

 第一节 早年学思

 第二节 时代风云

 第三节 濒于十死

 第四节 厕身儒林

 第五节 遗民志节

第二章 德性与经世:心学之重构

 第一节 阳明学与晚明思想的问题

 第二节 玄虚与荡越:本体派批评

 第三节 归寂与一贯:工夫派批评

 第四节 工夫与自得:为学之道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性情与载道:黄宗羲的文学思想与时代意蕴

 第一节 诗以道性情

 第二节 为文、为学与为道

 第三节 性理、本色与至情:黄宗羲之论词曲艺术及其思想张力

拓展阅读 黄宗羲诗文选

序言

“韶风文丛”总序

郁郁文哉,闳约深美;箫韶九成,思入风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韶风文丛”出版计划,主要支持出版本院及全校人文社科中青年学者的专项学术研究成果,编辑体例均以“学术研究文本和拓展阅读(经典作品辑选/译介/赏析)”的形式独立成书。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先后创设了人文社科高研院,志在探索设计一种新的组织结构和互融机制,加快提升高校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创新力与社会影响力。北航高研院成立于2010年11月,是学校直属的文科精英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机构。在当前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将秉承“融汇中西、贯通古今、承续文化”的宗旨,恪守“交叉渗透、涵育创新”的理念,深入思考并树立学术导向、突破隔阂、前沿交叉、涵育创新等四个意识,聚焦学术及育人本位、拓展学术平台,创办学术集刊、出版精粹文丛,以期形成合力与特色,提升水平与影响。

“韶风文丛”的构想与实施,所收书目议题涉及文学、艺术、审美及文化领域,以“历史人文探寻、中外文学研究、艺海悟道求索、经典作品赏析”为经纬,提倡“有学术的人文”和“重文化的学术”,坚持“学术性、人文性、艺术性、可读性”并重,“义理与考据、个案与综合、博雅与传承”融合,既多维呈现北航学者在文史哲艺术等学科的独到研究成果,也可作为深化大学通识教育、拓展读者人文素养的学术精品读本。

思之所处,斯文所在。“韶风文丛”旨在呼唤学园同道,荟萃人文精短佳作,不追长篇宏论,但求视野新颖、问学立论、寓道于文,重思想气质涵蕴、观念寻绎益明和文化自觉探究,以学术记录北航人文社科中青年学者的思考与努力。

内容推荐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转型时期的一位大思想家。他治学的主要目的就是经世致用,并留下颇具影响的两部著作:《明夷待访录》和《明儒学案》。顾家宁著的《士魂以经世(黄宗羲与传统士人精神的再造)》从黄宗羲的生平时代入手,通过解读研究他的心学主张,进而挖掘出他的思想对文学和经世之道所产生的作用。以此为视角,既可以探究黄宗羲学术思想之整体意蕴,亦有助于理解明清之际儒学思想转型的特质。

编辑推荐

士人精神的重铸与再造是黄宗羲<连珠合璧>的学术思想背后的根本关切之一,而伦理公共性与个体精神性之间的<一><多>张力则是贯穿其中的核心问题。上述问题,在黄宗羲心学、文学思想之中有着集中反映,具体呈现为德性与经世、性情与载道等问题。黄宗羲心学深深影响了整个明代学术的走向,时至如今,仍是具有恒久价值的思想主题。

顾家宁著的《士魂以经世(黄宗羲与传统士人精神的再造)》共分为三章:首章简要介绍黄宗羲生平经历,第二章以阳明后学批评为中心,探讨黄宗羲心学重塑中的多重思想意涵,第三章以诗论、文论与戏剧观为中心,在与心学、经世思想的互动中讨论黄宗羲的文学思想。附录部分是对黄宗羲诗文作品的选录,基于本书的主题,附录中黄宗羲诗文作品的选择首先侧重于其思想史料价值,同时亦适当兼顾其文学性。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1: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