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兵著的《超越民法的民法解释学》立足于规范的民法解释理论,结合我国司法审判中的典型性案例,分上下两编、九大章内容,围绕司法审判中的具体民事争点内容,进行了视角独特、论证充分、解释有力的阐释。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紧扣中国司法实践,大部分内容都是基于案例(尤其是最高院指导性案例和公报案例)的研究,内容饱满且针对性强;其二,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把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突破了传统民法解释学的窠臼;其三,研究问题涵摄了民法总论、侵权法、物权法、合同法等民法的基本范畴;其四,书稿中部分章节的删节版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法学》等国内有影响力期刊,已经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口碑。
本书名为《超越民法的民法解释学》,是想表达作者的学术立场:民法问题不应是由民法学者“独家经营”的知识领域。惟有打破学科壁垒,并从司法裁判中挖掘思想素材,法学技艺才能顺应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变迁。
税兵著的《超越民法的民法解释学》分为上、下两篇。上编主题为“司法裁判中的民法解释学”,从内在视角讨论民法规范,在研究工具上偏重于传统的法教义学;下编主题为“学科对话中的民法解释学”,从外在视角探讨民法规范,在研究工具上偏重于日益兴起的社科法学。通览全书,既有条分缕析的说理论证,又有全景式的数据分析,堪称民法学研究的新典范。
上编 司法裁判中的民法解释学
第一章 民法规范漏洞的填补
——占有改定案
第一节 语义学论述:中国物权法语境中的“交付”
第二节 体系性论述:占有改定与物权变动模式
第三节 目的—评价性论述:占有改定人为何不能善意取得
本章 小结
第二章 多数人债务体系的重塑
——包价旅游合同案
第一节 不真正连带之债的学说史考察
第二节 不真正连带之债“四要件说”批判
第三节 多数人债务体系的重塑
本章 小结
第三章 穿越生死线的民法机理
——身后损害案
第一节 身后损害:利益是否永垂不朽
第二节 裁判立场:救济路径的正当化过程
第三节 法律拟制:穿越生死线的民法机理
第四节 “最不坏”方案:未来民法典的新展开
本章 小结
第四章 合同履行中的道德风险
——居间合同跳单案
第一节 序说:“重新发现”居间合同
第二节 居间合同规则的法律构造
第三节 履约过程中的双边道德风险
第四节 “跳单”条款效力的裁判立场
本章 小结
第五章 惩罚性赔偿中的规范竞合
—— 知假买假案
第一节 惩罚性赔偿的规范性质
第二节 惩罚性赔偿的规范竞合
第三节 惩罚性赔偿的规范适用
本章 小结
下编 学科对话中的民法解释学
第六章 民法与宪法的对话(一)
——宪法规范如何进入民事裁判
第一节 1995—2015:宪法有无缺席民事裁判
第二节 宪法规范的裁判意义
第三节 真实世界中的法律模型
本章 小结
第七章 民法与宪法的对话(二)
——国家所有权是个法律神话
第一节 国家所有权概念在中国语境中的特殊性
第二节 重拾文本: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规范配置
第三节 理论反思: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法律特性
第四节 双阶构造: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解释论机理
本章 小结
第八章 民法与宪法的对话(三)
—— 国家所有权如何在海域中实现
第一节 以养殖用海为中心的社会考察
第二节 海域物权制度的形成机理
第三节 海域物权制度的规范分析
本章 小结
第九章 民法与行政法的对话
——《基金会管理条例》为何遭遇“零适用”
第一节 基金会治理的生成机制:公司治理的“模仿秀”
第二节 基金会治理的中国实践:非对称依赖关系的打破
第三节 基金会治理的道路选择:从“管理”到“治理”
本章 小结
第十章 民法与刑法的对话
——涉罪合同是否当然无效
第一节 刑民交织:“吴国军案”的核心命题
第二节 量变论:“吴国军案”的裁判逻辑
第三节 涉罪合同效力:“吴国军案”的学理展开
本章 小结
第十一章 民法与房地产法的对话
——“限购令”有无侵害合同自由原则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从“限购”到“限外”
第二节 合同自由的歧视性限制
第三节 “限购令”引发的民法问题
本章 小结
词汇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