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一场瓢泼秋雨下得人心惊,一束闪电倏忽划过天空,照亮了整个垣头村。闪电不时划过窗户,高家大院熟睡中的高国庆翻身坐了起来,一只手按在冰凉的炕楞上,欺地跳在脚底。又一道闪电破窗而人,还在迷糊中的国庆浑身一激灵,向炕楞边蹭去。他定了定神,才感觉到外头下大雨。他摸揣着在炕边找着火柴,呲呲划着。火柴有点潮湿,划到第三根时,火柴才咝地着了。国庆把火柴对准放在前炕边黑瓷灯盏里的棉花捻,点着煤油灯,转身拉开炕窗上的遮玻璃布,透过窗玻璃往外看。豆大的雨点铺天盖地哗哗落下,打在积满水的院子里浮起一串串水泡,落在房顶上、坡道上的雨点溅起一层白蒙蒙的雨雾。国庆慌忙穿了单袄,在后窑掌拿了个装过肥田粉的塑料袋,折成有帽短雨衣戴在头上,一边一只手揪着下角,一边从门口拿了把铁锹,赤着脚快步跑到下院看水口。水口已被柴草堵了一半。他一把揪开柴草,顺手扔到墙外,看到排水顺畅才赶忙跑回了家。
国庆回家掩上门,坐在炕楞上,想起第二天就要娶进门的漂亮媳妇张晓鹰,不觉心中窃喜。听着外面一阵紧似一阵的倾盆大雨,心中焦虑起来:这么大的雨,是不是老天预示着娶亲不顺;晓鹰刚从大队院临时搬到村边王大娘家,黑间半夜怕不怕;土窑里漏水没有;水道通不通;院子里积水多少……搅得他心神不宁。坐了会儿,国庆长出一口气,转念一想,大娘家窑洞虽说是土窑,但还算结实;晓鹰也不算胆子小的人,加上王大娘平时爱好,院子收拾得干净整洁,水道也不会被柴草堵塞,至于说偷偷动了响器,邻村公社马书记家小舅子李二小也动了,马书记碍于小舅子的面子不会怎样。高国庆想来想去,一颗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
隔壁国庆娘刘丑汝看见院子里有一束亮光,知道是国庆窑里点着了灯,喊了声:“国庆,看看水窖接水了没有,看罢赶紧睡,明的事还多着呢!”
国庆听见娘在喊他,应了声:“欸,妈,知道了。你先睡,我这就看去。”
在这水比粮贵的干山垣上,一场饱雨不仅意味着丰收,也意味着一年有了充足的水吃。国庆披上雨衣,赶忙出门,跑到水窖跟前,水窖进水口不畅,他圪蹴下,揭开进水口巴掌大的片石,雨水顺水眼涌进水窖。国庆转身在圪台上拿了水桶,搬出大盆、水瓮,放在房檐下接水,安放稳当后,三箭两步跑回居舍。
雨下得国庆心烦,但他的脸上仍然充满喜悦。明天地里泥,男女劳力不用上地,他自己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操办婚事。国庆笑眯眯地钻人充满汗味的被窝,酣然入睡。
天刚蒙蒙亮,国庆就起来,叠好被褥,放入红油漆木箱,给土脚底洒了水,用去壳硬糜子穗绑扎成的笤帚扫了炕,用扫帚扫了脚底,用湿布细细擦洗了炕楞、锅台、大瓮、箱子,把居舍收拾得干干净净,这才开了门。外边还在沙沙地下着小雨。 国庆听到娘居舍有说话声就走了进去。头天后晌已到家的妗子贺香香和他娘已起了床,弟弟高国军、妹妹高国英正叠着铺盖。国军拉起一块半新旧格格布被子两头,用力抖了几抖,弄得居舍尘土飞扬。国庆淡眉笑脸地说:“看你的恶劲,就不能从容点,叠个被子弄得居舍乌烟瘴气!”
国军恼悻悻地说:“媳妇还没娶进门,就开始训人,今黑夜训你老婆去,看人家说你甚呀!”
“国军,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你得改改你这毛里毛糙的毛病。”P1-2
题材的选择与艺术的精神(代序)——关于《北岳风·中国原创长篇小说》系列丛书
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省作家协会和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持,北岳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三晋百部长篇小说文库》,是一项意义深远、里程碑式的文化德政工程,也是当代山西文学史上规模较大的一项文学基础建设工程,更是展示山西文化实力、文学魅力的自信工程。
山西长篇小说创作,在当代中国长篇小说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山西作为文化、文学大省的重要标志之一。以赵树理、马烽等为骨干的“山药蛋派”作家,在长篇小说创作上成绩显著,新时期以成一、李锐、柯云路等为主将的“晋军”作家,代表作也都是长篇小说。从张平的长篇小说《抉择》获“茅盾文学奖”为标志的山西第三次创作高潮,到以刘慈欣、葛水平、李骏虎等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作家频频摘得国内外文学大奖,都进一步巩固了山西长篇小说创作作为中国文学重镇的地位。近年来,一批充满朝气、富有理想、敢于探索的生机勃勃的80、90后作家,也都有长篇小说新作问世,表明山西长篇小说创作后继有人。
《三晋百部长篇小说文库》出版工程,坚持正确的方向,务实创新,去伪存真,从2014年启动,三年来具体实施,已经出版了赵树理、马烽、成一等作家的近三十部经典力作,唐晋、浦歌等中青年作家的原创作品近十部。可以说,这些作品比较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近百年山西长篇小说创作轨迹,集中展示了山西长篇小说创作实力,在文学界和广大读者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在实际运作中,有一个环节是公开征集原创长篇小说,作家们出乎意料地踊跃,三年时间竟有一百多部作品应征,作者都是山西省内的老中青作家,显示出大家创作长篇小说的积极性。这么多作品经过专家组的认真审读,只能有十几部入选原创作品之中出版,还有不少作品质量已经达到正常出版水平,却离《三晋百部长篇小说文库》的原创要求有一些距离。为了尊重广大作家的创作热情和付出的努力,专家组经过充分讨论,提出可以将这些达到正常出版水平的作品,以《北岳风·中国原创长篇小说》系列丛书方式出版。省作协党组同意了这个建议,于是,第一批共十部长篇小说入选,经过规范化审读和编辑程序,现在,这套书将出版发行。
创作最能体现作家对某一个社会进程生活经历深刻思考和昭示作家艺术追求的长篇小说,是每一位踏上文学写作道路者的良好愿望;而文学史家、批评家和阅读界对某一位作家的成就和价值的评估,长篇小说无疑是重要的一个尺度和参照依据;后代人们评价某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成就高低,也是要看那个时期是否有一批高质量的长篇小说。因此,近些年来,山西大多数在中、短篇创作上有过一定业绩的作家,都转入了长篇小说的构筑。据有关资料介绍,仅就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每年全国出版或发表的长篇小说大约有近千部,山西省也有几十部。从数量上看,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为活跃和创纪录的时期;从作者队伍看,中年作家是主力,老作家中也有不少新贡献,青年作家则初露锋芒。
我认为,长篇小说创作出现这种繁荣现象,应该说是文学创作内部发展规律的必然走向。当然,读者对文学的热情逐渐减退和各种文娱形式的兴盛,廿.促使作家们不必再追赶阅读写短平快作品而沉下来做长篇大活。从创作内部发展规律分析,经过“文革”十多年的严重摧残,使得整个文艺创作园地一派凋零;进入新时期以后,随着社会政策的拨乱反正,作家们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显示了十分旺盛的活力,大家多年积蓄的生活感受汹涌喷发,短篇小说自然首先得宠,成为作家们表现形式的最好选择。几年过去后,作家们似乎感觉到短篇小说难以将他们对人性的深层思考和对探索艺术的愿望全部承载,于是,中篇小说以从未有过的显赫登上文坛,为作家们纷飞的思绪和艺术创新的热情提供了最佳工具,也为读者逐步增长的阅读要求提供了机会。随着文学作品在文艺形式中一枝独秀的局面开始衰微,同时,作家们经过十来年的左冲右突,把过去的体验大都宣泄于尽,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法的热情也告一段落,意识到认真地思考一些社会问题和确立自己艺术风格的时候到了,而这种“思考”和“确定”的结果,非长篇小说表现不行,所以,长篇小说创作开始走俏。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假如你碰到任何一位有过一段创作经历的小说作家,询问他的创作计划,无疑,都会以正在写长篇作答。
从外部条件分析,读者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对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逐渐减弱,只当作一种业余生活的消遣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横空出世后,娱乐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的注意力被分散,阅读文学作品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复存在。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市场经济冲击着一切领域,人们都在为了生计奔波,休闲或余暇时间只想轻松愉快一些,而阅读小说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尤其是新潮小说中所追求的深沉、探索、寓含、意识流、时空交叉等等,让许多读者感觉不是在消遣娱乐而是增加疲惫。另一方面,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与国际交流的加强,大多数人的主动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被动地接受作家的思想已经让他们不喜欢,他们也要参与创作,比如风靡一时的卡拉OK、网络小说,就是因为给人们提供了参与自娱的条件,所以倍受欢迎。这些外部条件虽然不是专门为对付文学作品而出现的,但是,它们对作家的自尊、清高、以我为中心等多年形成的意识,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作家的崇高地位开始动摇,职业的优越性转向了危机感。如此,促使作家们开始冷静地思考文学的热情减退之后,创作应当采取什么对策,进而认识到应该从艺术的角度多表现些人生、历史的实在内容,让读者在为了消遣娱乐而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也不无某种生活的启示。长篇小说的基本属性契合了作家的意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也就从中、短篇转到了长篇创作。
从《北岳风·中国原创长篇小说》系列丛书作品中可以看出,这些年来作家们切入的角度,往往是凡人俗事较多,更接近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我们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长篇小说中常常读到的悲壮、英雄、理想主题和宏阔的大场面大冲突等等,已经很少出现在当今的作品中,让读者阅读到的主要是逼真的生活过程,逼真的细枝末节,逼真的人物心态,逼真的文化氛围。
由《北岳风·中国原创长篇小说》系列丛书艺术特点,我产生了一点关于长篇小说创作艺术精神的思考。近三十年来山西的长篇小说创作,数量是创纪录的,一些代表性作家在创作方法上的有益探索也是值得赞赏的。但是,如果我们站在文学史的位置上观照,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真正可以称得上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扛鼎之作还是少数,大多数作品属于探索之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乐观的数量与有待提高的质量共存的现象呢?我以为,简单地概括其直接原因,不外乎作家生活经历简单,人生体验不够深刻,感情投入不彻底,艺术积累不厚实等几个方面。实际上,这些直接原因的基本症结在于,作家缺乏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精神。这种艺术精神决定着作家在理解人生、透视历史、叙述故事等过程中,能否具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特风范。
不难确认,在大多数小说家的思维里,虽然不能说没有急功近利的意念,但是,他们总还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跳出平庸的圈子,用艺术的魅力感染读者。那种就事论事的思维方式,那种肤浅单一的生活判断,那种直奔主题的建构形态,都不可能是作家在创作长篇小说时愿意出现的景况。我不否认,由于整个国家的社会环境的冲击,例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而强化了人们的务实精神,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使许多人转向了“向钱看”的实惠主义,国外各种思潮的渗透致使部分人的价值观出现了某些失落,等等,这些都会对作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长篇小说创作毕竟是一种艺术精神的活动,不能让外界的干扰过多。所以,能否写出优秀作品,关键还是艺术精神本身的体现。
从明、清时期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经典大作,到“五四”以来茅盾、巴金、郁达夫、老舍、钱钟书等文学泰斗的长篇代表巨著,之所以能够成为传世之作,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个辉煌纪录,成为长篇小说创作永远的楷模,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这些作品有着一种悠远而充满了生命力的博大艺术精神的缘故。当代长篇小说作者,必须要在生活阅历、艺术修养、思想基础、情感投入等方面向经典作家学习,才能逐渐树立自己的艺术精神和品位,创作出优秀作品来。
2017年5月
白占全著的《肥田粉》以吕梁山区清泉县垣头乡垣头村为背景,根据垣头村高贺两家两代人辛勤劳动创业的生动传奇故事,通过插队知青“肥田粉”(绰号)张晓鹰与高国庆、贺狗子的爱恨情仇和艰苦创业,讲述中国农村四十年来特有的故事,展示时代精神,揭示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实现中国梦的梦想。
白占全著的《肥田粉》这部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书名也土出了档次。说的是泥土里冒出的话,讲的是土地里藏着的事。于是,我们明白人是怎样被泥土生出来,又是怎样被泥土掩埋掉;肥沃也会长出萎朽,贫瘠也会催生茁壮;烈日可以暴晒出粉腻,细雨也可以淋洒出龟裂。这时,你听到的是人们与黄土打斗的喊吵,时间与旷野交织的呻吟。黄土地的这些辩证,就是《肥田粉》要告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