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缺乏信任的世界可能相当空洞,但我们仍有必要谨慎地评估我们接触到的所有信息:它是什么意思?是谁告诉我们它是这样的?有什么用意呢?这些无疑是这个社交网络、大数据时代的关键问题。
丹尼尔·史密斯著的《你能破解吗(掩盖在历史中的100个秘密全彩图文)》中描述的100个案例就是从这个灰色地带发掘出来的。盛大的阴谋、未破的案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以及令人困惑的历史谜团等相混合,令人沉浸其中。每个例子中,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论互相对垒,尝试解释事情发生的真相,但我们无法确定哪一种正确。如果接下来的页面中详细描述的案例激发出了你强烈的兴趣,以至你继续发掘它们背后的真理和无可驳斥的真相,那就再好不过了。
丹尼尔·史密斯著的《你能破解吗(掩盖在历史中的100个秘密全彩图文)》是一本让你惊奇错愕的书,带你走进那些掩盖在历史中无人知晓的秘密。从极负盛名的开膛手杰克到广为流传的幽灵宇航员假说,从残忍血腥的黑色大丽花悬案到困扰世界的陶斯之声,那些突然出现的神秘地标、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骇人听闻的都市传说,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详细介绍和破解指南。书中收录了100个从未得到合理解释的未解之谜,配上精美的彩色插图,让你产生揭开谜底的渴望与冲动,迫不及待与作者一起寻根究底、还原真相。
《伏尼契手稿》
康涅狄格州耶鲁大学图书馆藏有世界上最耐人寻味的书,《伏尼契手稿》便是其中一本。20世纪早期,它因波兰稀有书书商伏尼契的发现而得名。书的内容经过加密,如今还没人能翻译出来,书中还有一些深奥难懂的插图。有人认为这是凭空捏造的骗局,其他人则认为它最终将揭示一些伟大的智慧。
《伏尼契手稿》比A5纸略小,约5厘米(2英寸)厚,约Z40页(牛皮纸),是用某种未知语言手写的文本。大部分内容都是一些错落有致的奇特插图和图表。通过碳元素测定,确认手稿写于15世纪头40年间。根据插图性质,可以将文章分为5个主体部分:生物、占卜、医药、草药和处方。
追踪手稿的所有者,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功绩。1912年,伏尼契带着手稿到意大利,发现里面有一封信写道:神圣的罗马皇帝鲁道夫二世(1552-1612)曾经花600达卡银币(约为当今的10万美元)买下了它。后来又辗转到乔格·巴尔克(Georg Baresch)的手中,他是17世纪早期一位活跃于布拉格的炼金术士。1666年,巴尔克激发了阿塔纳斯·基歇尔(Athanaslus Kircher)对此书的兴趣,后者是一位耶稣学者,因破译古代语言而闻名。
基歇尔想买下它,但巴尔克不卖。巴尔克死后,手稿传到了他朋友约翰尼斯·马库斯·玛西(Johannes Harcus Marci)手中,他是布拉格查尔斯大学的牧师。之后他又将书交给基歇尔查看。有关该书的线索就此中断,直到威尔弗雷德-伏尼契在意大利的罗马学院工作时发现了它。1930年,他去世之后,手稿辗转流落于很多人手中,直到1969年,手稿被捐给了耶鲁大学。
虽然有一些模糊不清的符号影响了统计的精确性,但大家普遍认为这本书约有17万个符号。语言学家指出这种“语言”是由20~30个主要的符号构成的。许多世界顶尖的密码学家,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破译员,多年来一直尝试破解密码,但至今没有任何进展。
因为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有些人便觉得没什么可破解的。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这书用的语言就是一堆废话,整篇手稿就是一场恶作剧,欺骗人们相信在这些密码里隐藏着巨大的秘密。这到底是为了金钱利益,还是纯粹恶搞,依然存在争议。
人们猜得最多的作者是14世纪圣方济会教士、哲学家罗杰·培根(Roger Bacon),不过培根的在世时间和手稿的存在时间不那么吻合。还有人认为该手稿的作者是另一位学识渊博的人,即列奥纳多·达·芬奇。此外,约翰·迪伊(John Dee)(伊丽莎白时代声名狼藉的数学家和占星术士)和爱德华-凯利(Edward Kelley)(仿效自己偶像的炼金术土、迪伊的犯罪同伙)是最有可能将手稿卖给鲁道夫二世的罪魁祸首——还有传言称他们当中一个或两个都参与伪造了手稿,目的是骗取皇帝的钱财。
如果手稿是一场骗局,那它的创造者可谓用尽了心思。在那个时代,一个不算高明的伪造都能蒙蔽欧洲的宫廷,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来伪造一份直到21世纪都使专家们迷惑不解的文稿呢?但是在2003年,英国基尔大学的电脑科学家戈登-鲁格(GordonRugg)根据16世纪的加密设备设计了一款程序,并宣称该程序在三个月内就能帮助伪造出这份看似毫无意义的手稿。
怀疑依然存在,因为晦涩的手稿和不计其数的复杂插图不像是伪造的水准。几位顶尖的语言学家运用数据分析,发现了符号中有一种规律与已知的语言相同。符号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语言还是现存的加密语言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手稿绝不是随意发挥和毫无意义的,其中的真相需要人们继续去寻求。也许正是由于人们对于真相的追求才使得手稿如此有魔力。至少,我们可以确定作者将谜底带进了坟墓,以此向世人发出挑战。
失踪的玛雅文献
玛雅文明的消失是最神秘的历史事件之一。为什么繁荣了2500多年的世界领先文明之一的玛雅文明突然崩塌?可惜的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文化破坏导致我们对玛雅文明的了解骤然减少,比如主教迪戈-德·兰达(Diego de Landa)的“虚荣的篝火”(bonfire of the vanities),让我们付出了无法估量的代价。
这是一个困扰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数个世纪的难解之谜:在8世纪至10世纪,是什么摧毁了伟大的中美洲玛雅文明?战争或内乱?疾病?自然灾害?过度狩猎?外星人入侵?这些猜测都值得思考。如今,大家都认为玛雅文明的消失是由于过度砍伐森林带来的长期干旱造成的。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玛雅文明的衰落,玛雅人大批地逃离自己的城市,从此永不返回。16世纪,西班牙征服者来到这片土地的时候,玛雅人后裔零散地分布于现代的伯利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墨西哥。玛雅的文化元素通过他们以及大量的文本和刻有复杂的玛雅语言符号的纪念碑得以延续。玛雅人是技艺精湛的科学家、数学家和建筑师,他们的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唯灵论。总之,这些古人给现代世界留下了丰富的智慧。然而,在当时的西班牙人定居者中,有一位天主教士,他叫迪戈·德-兰达,是犹卡坦(Yucatan)的大主教,当时正在执行一项奇特的精神使命。
一方面,迪戈·德-兰达在他的作品《征服前后的犹卡坦》中对玛雅人进行了人类文化学研究;另一方面,由于对天主教的狂热以及震惊于玛雅文明的活人献祭,迪戈·德·兰达在1562年7月12日组织大量焚烧玛雅文明的书籍和图腾。他称有27本书葬于火海,但有人说真正的数量是它的100倍。无论这个确切的数量是多少,除了4本在大火中幸存的法典,他几乎清除了所有的玛雅文字记录。
自19世纪以来,玛雅文字基本上都是通过对这次幸免于难的文本,以及之后玛雅文明考古发现的研究而破解的。但是,被大主教付之一炬的东西却永远地消失了。
……
P51-53
秘密是阴谋的工具,绝不能成为常规政府的系统。
——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
真理是同时代人让你远离的东西。
——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
人人都喜欢神秘的事物,喜欢那些难以理解,甚至不可能解释的谜题。想想这个词的一些同义词:谜团、难题、谜语、秘密,每个词随口一说便能激发想象,引诱我们决心去探究个水落石出。
今天,人们对于神秘事物的钟爱程度相比以往丝毫未减,对于侦探小说、现实生活中的犯罪以及政治阴谋等素材依旧痴迷。一个显著的现象是:自本世纪初开始,有史以来最出名的解密人——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又重新活跃于荧屏之上,担任经典剧目的主角,并为作家、记者和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主题。我们对于神秘事物的热情依然存在,并且十分饱满。
探索秘密的冲动是我们人性的基本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讲,每个谜团都会在我们群体存在的外表产生一个凹痕,而我们的自然倾向就是将它们解决掉。凹痕越大,时间越长,它对于我们就越有吸引力,我们解决它的愿望也越强烈。但我们不要总是那么仓促——一个不完美的表面只是年龄和经历的证明,并且它通常远比一个完全没有标记的表面更加迷人。所以说,调查一个谜团的时候,要享受这个过程,因为它可能比结果更加令人愉快。
如今,我们的时代似乎不太适合诞生真正伟大的奥秘。在一个以“开放”和“透明”著称的世界,表面上看,保密和神秘的空间更少了,一支由朱利安·阿桑奇和他的维基解密组织组成的互联网战士队伍可以将所有“必要”的信息暴露给全世界。即便是名人,人们对他们的关注点也已经从神秘性转向无限制的揭露。处在一个“刷爆互联网”的世界里,人们可能会怀疑,神秘性的丧钟是否已被敲响!
尽管人们都在讨论开放性和联通性,但神秘仍然围绕着我们。事实上,我们与世界越联通,就越容易失去彼此之间的一些联系。这就是为什么理论家的阴谋和犯罪暴行未被发现,客机从天而降未得到解释,甚至谋杀案受害者的尸体数周后才被邻居发现,而在此之前邻居竟未发现任何异样。因此,现代信息时代并不能保证人们对于真相的自由探访。我们生活在一个新奇的时代,接收着不断涌来的大量数据,但我们对于所听到的信息的不信任却在增加。虽然说,一个缺乏信任的世界可能相当空洞,但我们仍有必要谨慎地评估我们接触到的所有信息:它是什么意思?是谁告诉我们它是这样的?有什么用意呢?这些无疑是这个社交网络、大数据时代的关键问题。有时候想要找到真相,不受错误、虚假言论的干扰,几乎不可能。这个灰色地带充满神秘气息,却也十分有趣。
本书中描述的100个案例就是从这个灰色地带发掘出来的。盛大的阴谋、未破的案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以及令人困惑的历史谜团等相混合,令人沉浸其中。每个例子中,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论互相对垒,尝试解释事情发生的真相,但我们无法确定哪一种正确。有人怀疑,之所以提出论据,不是为了阐明真相,而是为了欺骗、迷惑和混淆,从而使得这个事件更加复杂。
真相可能是某个犯罪主谋试图逃避身份证明,有对于挽回颜面、平息公众恐惧的希望,抑或有对推动某个特殊的个人目的达成的欲望,还有可能仅仅是一个正在进行的大型恶作剧。真真假假,谎言的麻烦在于,它们有时候太诱人!
我们也要警惕过分的愤世嫉俗。也许书中所描述的一些神秘事件有着简单和单纯的解释,我们对此认可。我们也有可能相信大人物拥有智慧和敏锐的头脑,但这种信任并非必然,尤其是当他们精心策划一些欺骗行为的时候。因此,当我们面对表面上的“确凿证据”和“真实故事”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我希望即将潜入的神秘地带会令你着迷,带给你乐趣。你有很多志趣相投的同伴——正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说:“我们所能经历的最美好的事情就是神秘。”
如果接下来的页面中详细描述的案例激发出了你强烈的兴趣,以至你继续发掘它们背后的真理和无可驳斥的真相,那就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