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为这颗卫星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慧眼”。
为什么它的名字叫“慧眼”呢?原来,这里面包含着两层寓意。
本来,“慧眼”是一个佛教用语,指的是某种能够认识过去和未来的“高超眼力”,后来慢慢变成了一个常用词,进而又演变出了“独具慧眼”这个成语。用“慧眼”来命名中国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意思是说,这颗奇特的“星星”,就像最明亮又最美丽的“大眼睛”,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具有最敏锐的眼力,它将在茫茫太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太空进行巡天扫描,寻找证据解开那些困扰着人类的“宇宙之谜”:比如黑洞和脉冲星。
有了“慧眼”,我们就可以“看”清楚“黑洞”的活动,就可以穿过星际物质的遮挡,“看清”更多隐藏在茫茫太空里的秘密。
“慧眼”的另一层寓意,是为了感谢和纪念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为这颗卫星成功遨游太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位女科学家就是何泽慧,她的名字里也有一个“慧”字。
1914年春天,一个可爱的小女婴,在中国苏州的一座美丽的园林式大宅院里诞生了。她就是后来成为著名高能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的何泽慧。
何泽慧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里,幼小时就十分机灵、敏捷,特别喜欢读书,经常大声念诵诗词和故事给弟弟妹妹们听。
可是,渐渐地,她不再愿意陪弟弟妹妹们玩耍了,而是经常一个人坐在夜晚的庭院里,静静地仰望满天的星星。
那时候,她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笑着说她是一个喜欢仰望星空的小女孩儿,她的爸爸、妈妈也称她是“星星的孩子”。
青年时代,何泽慧和兄弟姐妹们都在国外留学,发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她们兄弟姐妹8个,不约而同地从世界各地返回祖国,把各自所学到的科学技术,贡献给了祖国。当年谁也想不到,从他们这个家庭里,竟然走出了4位物理学家、1位植物学家和1位医学家。
何泽慧成为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她的丈夫钱三强先生,是中国的“两弹一星”元勋、杰出的物理学家。
星星的孩子长大了,也变成了闪耀的星星。她把自己最明亮的光芒,洒在了祖国辽阔和美丽的大地上。
2009年,何泽慧已经95岁高龄。可是,她仍然每天都在牵挂着祖国的科学进程。这一年的5月和8月,她两次写信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建议把HXMT尽快立项。
她以科学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了中国科学正在到来的新的希望。她建议说,我们应该尽早“抓住利用方法的原始创新,在一个新的领域取得突破的机会”。
对于她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大科学家而言,出面支持一个全新的、未知的研究领域,这是要冒“失败”和“丢脸”风险的。但是,为了国家科学事业的未来,为了全人类追求科学梦想的脚步,何泽慧把个人的声誉放到了一边。
她叮嘱和鼓励年轻一代科学家说:“第一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我们中国自己的科学家一定要把它送上太空!”
正是有了像何泽慧院士,还有李惕碚院士这样的科学界前辈的全力支持,所有参与HXMT项目的科学家,才能坚定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年轻的科学家们说:“(他们)那么大年纪还在为这件事操心,我们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李惕碚院士的学生、后来担任HXMT有效载荷总设计师的卢方军,当年就毅然中断了在美国的博士后研究,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忱,毫不犹豫地加入这个项目。
像卢方军这样毅然选择加人这个项目的年轻科学家,还有好多好多。每当在攻坚克难中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就会互相鼓励说:“通往星辰和大海的道路虽然遥远,但是,只要我们不停地向前迈进,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心中美丽的梦想!”
这颗神奇的卫星,耗去了中国科学家们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已经无法计算了。
卢方军说,在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里,因为连续的疲劳和排山倒海般的压力,他两次患上了荨麻疹,一到天热就犯病,必须吃药才能控制。遇到攻关难题、压力增大时,他只好一个人背上相机和水壶,去山野里转悠大半天,借助大自然的花香、鸟鸣和清风,来缓解身心的压力。
在他的工作桌上,贴着一张奇特的彩色图片:大约400年前的一颗恒星爆炸后留下的绚丽景象。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摆放着这样一张图片吗?那是为了时刻提醒我自己:不要忘记盛开在宇宙深处的美丽花朵,它们都在等待我们去采摘!”他说。
还有一位年轻的科学家,因为经常熬夜,时刻盯着屏幕和图纸上那些星光浮动的符号和曲线。结果有一天,他感觉好像有一块黑布突然蒙住了他的双眼,整个天地好像都在旋转一样,眼前的一切,瞬间都变得模糊不清了。
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告诉他说:“再这样下去,你的眼睛就要失明了!”
这位年轻的科学家虽然有些着急,却一点儿也不后悔。他说:“就算我为这颗卫星耗尽了全部视力,失去了像星星一样的眼睛,但是,我们的国家,从此却拥有了一颗‘大星’,这不是更值得吗?”P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