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杨雨讲诗词故事(自然卷)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杨雨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夕息抱影寐——陆机《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二

有一句俗话叫作“人比人气死人”,但是有一种人总是逃脱不了被比较的命运,这就是——名人。而且人越是出名,越是容易被拿来跟人比较:和类似的名人比、和更有名的人比,和没有名气的普通人比……一有比较必分上下优劣,这简直是名人的宿命。这种比较发展到比较高级的阶段就形成了各类排行榜,从古到今,人们都非常热衷于制造排行榜,从未消歇过。例如在诗歌创作极为鼎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文学批评家钟嵘就撰写了一部《诗品》,将两汉以来的著名五言诗人排成了上、中、下三品。比如曹氏父子三人居然分别被排到了不同的品级:曹植位列上品,曹丕仅居中品,曹操居然落到了下品。若是曹氏父子复生,除去父子伦理关系与情感关系的约束,恐怕在文学水平上谁也不会服气谁的。

然而不管当事人怎么想,也阻止不了旁人对于比较、排行的热衷。再比如说西晋时期活跃在诗坛的有一大批水准很高的诗人,被视为第一线的最著名的诗人归纳起来就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也就是张载、张协、张亢三兄弟,陆机、陆云两兄弟,潘岳、潘尼叔侄,还有一个左思。这一批诗人之中的佼佼者当属被誉为“潘江陆海”的潘岳、陆机二人,这个词语就是形容他们两个人的文学才华如江海般深不可测、滔滔不绝、才华横溢。

潘岳字安仁,“潘安”是他的别称,此君除了文学才华如江似海之外,相貌英俊也是他的标志之一,他拥有的是现象级的美貌,甚至因为他的美貌还专门形成了一个成语“貌似潘安”,简直成了中国美男子的一个象征,一个标杆,一个符号。一个人颜值太高往往会掩盖掉他的其他才华,因此一直到今天,潘安美貌的名气很可能远远超过了他创作的那些优美的文学作品。

与他并称的陆机则主要以文才闻名于世。陆机本来是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的出身很不平凡:其祖父是东吴赫赫有名的大将、丞相陆逊,统领吴国军政大权,曾经率军在夷陵大败刘备,创造了疲敌制胜的典范战例。经此一役,刘备元气大伤,退回白帝城后不久抑郁而终。陆机的父亲陆抗也是东吴的大司马,出将入相,堪称吴国中流砥柱似的人物。受到这样的家族的熏陶,陆机不仅文才出众,少年时便体现出异于常人的盖世才华,军事能力亦可圈可点,父亲陆抗去世后,陆机曾出任牙门将,积累了一定的战争经验。

公元280年,也就是陆机二十岁那年,东吴被西晋灭亡。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年),陆机、陆云兄弟告别故乡华亭,前往都城洛阳谋求发展。“人比人气死人”这旬俗话在他们身上再次发挥重大效应:当时盛传“二陆人洛、三张减价”,意思是当陆机兄弟来到洛阳之后,张载兄弟三人就相形见绌了。当时的太常张华曾经夸奖陆机说:“别人写文章,经常嫌自己的才华不够用;而你写文章就担心才华太多唯恐要溢出来了。”陆机兄弟光是被人拿来和张氏三兄弟比还不算,甚至有人看到陆机的文章后自惭形秽,恨不得一把火把自己的笔墨纸砚全烧个精光……

陆机将两晋文人排行榜颠覆得七零八落,且又受到了太常张华的极力提携与大力宣传,简直成为太康诗坛的领军人物,不过这主要是在他到了西晋都城洛阳之后发生的现象。而在太康十年陆机兄弟刚刚挥别故乡、北上洛阳的时候,其实他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漫漫旅途中,他对于未知的前途充满了隐隐的担忧。其代表作《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二便是写于他离开华亭奔赴洛阳的途中: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尽管出身名门,且身负高才,然而世事变化如此无常,国家灭亡,自身的命运还有太多不可预知的变数,这种孤独和迷惘的情绪势必影响到陆机对旅途风景的感受。他脚下的路途是那么漫长、益折而艰辛,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他有时挥舞着马鞭登上高高的山丘,有时又扣紧马缰沿着广阔的平原缓缓前行。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的时候,他守着孤独的身影入睡,一大早便满怀愁绪继续赶路。当奇异的风景突如其来映入眼帘的时候,他也会按住缰绳让奔波的马儿暂时停下来,静静地侧耳聆听高山峻岭中悲风回旋的声响——其实风的声音哪里分得清是悲还是喜呢?悲喜全在诗人的主观感受罢了。

路途的艰辛漫长还不是最令人忧愁的,毕竟一路上总有不同的风景可供赏玩,最难熬的还是一个又一个难以入眠的夜晚,“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看似纯粹写景——将要西沉的月亮照耀在清澈的露水上,熠熠闪光,晶莹透亮,更加显出月色的皎洁明朗,实则蕴含深沉的情愫——只有孤独忧虑的人,才会守着月色一夜无眠吧?既然睡不着,只好披衣起床,陷入久久的沉思之中……P2-4

目录

羁旅行役篇

 夕息抱影寐——陆机《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二

 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凉州词》

 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停车坐爱枫林晚——杜牧《山行》

 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菩萨蛮》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肝肺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

 谁得似长亭树——姜夔《长亭怨慢》

 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夜深干帐灯——纳兰}生德《长相思》

赠友送别篇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

 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钱塘自古繁华——柳永《望海潮》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追忆梦境篇

 我欲因之梦吴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能不忆江南一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早是伤春梦雨天——韦庄《长安清明》

 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黄蜂频扑秋千索——吴文英《风人松》

 隐居林泉篇

 风飒飒兮木萧萧——屈原《九歌·山鬼》

 池塘生春草——谢灵运《登池上楼》

 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群芳过后西湖好——欧阳修《采桑子》

 三径初成——辛弃疾《沁园春》

序言

这是一套被约请的丛书,与往常被约书稿时的迟疑不同,这次接到出版社的约请,我几乎是满口应承了。这除了与“诗词”的主题有关,也与我一直想为青少年诗词爱好者写点东西的心愿有关。对于我来说,洋洋洒洒写下这五卷四十多万字的诗词解析,倒不是为迎合当下的诗词热,而是作为诗词中人,普及传播中国的优秀诗词,我一直引以为自己的天职。我很清楚,所有的“热”都有一定的时效性,都会有降温的时候,从而变成僻置一旁的“冷”。而中国作为诗的国度,忽冷忽热的情形都不是诗词应有的常态,诗词就应该是我们生命中的一股暖流,舒缓、优雅而有力地呵护着我们的人生。

诗词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也许答案各不相同,但我深信,长期浸染诗词的人,诗词回馈的一定是丰厚而优质的生命质量。辛弃疾曾惊讶地发现他与自然之间,时常有着互相深情而神奇的眷顾之心,他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一种怎样温润而浪漫的情怀和情景,又有谁能拒绝这样心物交融后纯净而纯美的时刻呢?而人文中的诗词与自然中的“青山”,其与“我”的关系正是神韵相似的。我希望更多的人走近诗词,尤其希望青少年多品读诗词,多感受一流诗人笔下曾经的风景和情怀,从而让自己的世界更丰盈、更有姿态、更有内涵。

为了便于读者在主题上把握‘占典诗词的类型,我将这套书分为品格、智慧、珍惜、情谊、自然五卷。每卷之下再细分若干专题,如品格卷下分爱国、战争、气节三篇;智慧卷下分人生哲理、豁达胸襟、讽刺劝谏三篇;自然卷下分羁旅行役、赠友送别、遣}-乙梦境、隐居林泉四篇,等等。当然,所有的分卷分篇也只具备相对的意义,其中交错夹杂的情况难免存在,所以严格来说,这个主题及主题之下的细目只是从大概的意义上来划分的。但我也深知,古典诗词所反映的世界如此繁复变幻,如果混沌无序地把这些诗词随置一处,可能更让读者有茫然无措之感了。

我选择的这一百五十首诗歌,从先秦的《诗经》到龚自珍的作品,基本上涵括了整个古代的诗歌发展史,显然带着尽力展示诗史源流的用意。这些诗歌更在主体上覆盖了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的诗词,兼收一些虽未被收入语文教材,但在中国诗歌史上卓有影响的作品,目的当然是为青少年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之外,拓展他们的诗词视野,加深他们对诗史源流的整『本l生理解和接受。

诗词虽然是诗人思想和情感的结晶,但其背后往往有着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现实背景。我的解析注重知人论世,原因亦在此。如我在分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时,用了一半多的篇幅叙说南宋与金朝之间称“臣”称“侄”的屈辱历史,并最终形成以“主和”为核心的南宋偏安政治局面。在这种背景之下,陈亮与辛弃疾的“鹅湖之会”,剧谈“恢复之事”,简直可以视为一场民间“英雄会”。以此来看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冷白发生”数句,辛弃疾的内心该深藏着何等的苍凉与悲愤!

考虑到青少年的接受特点,我在讲解中还非常注重故事性的场景还原,以使读者能形象而便捷地切入到诗歌的情境之中。李白的《赠汪伦》本身就是写一个诗坛巨星与粉丝之间的有趣故事。汪伦以一封夸奖泾川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信件,引发了李白的兴趣。但这背后实际上是汪伦的“狡狯”之心。面对并无桃花的“桃花潭”和只有一家“万”姓人开的“万家酒店”,不用说,李白与汪伦的见面一定充满着戏剧性。还原这一戏剧性的场景,想来读者可以对当年那“历史性”的场面心追神想了。

一等的诗歌当然也具有一等的艺术性,所以对诗词的艺术分析,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书稿中分析《山鬼》用风云变幻的景物变化来写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情景交融的典范。而汉乐府《妇病行》是如何体现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艺术特点,等等,这些也都在讲解中会涉及。情感的熏陶与艺术的感染,是我讲解时并重的两翼。

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总有人担忧诗词的边缘化。而以我粗浅的了解,至少在中国人的心中,这是一种过虑了。诗词可以不张扬在生活的表象,独自徘徊;但也必然会盘踞在心里,生根发芽。伴随着诗歌一路走来的中华民族,这种诗性早已沉淀在血脉里,是一种与生命同在的存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这首诗是写给琴师董大的,如果我们把“君”换作“诗”,我觉得这完全就是诗词的自信了。

诗词,天下谁人不识君!诗词,何愁前路无知己!

杨雨

2018年2月10日

内容推荐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 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本系列图书由“ 百家讲坛” 主讲杨雨教授悉心创作, 从先秦到清代的古典诗词中提炼出“ 品格、智慧、珍惜、情谊、自然” 五大主题, 从时代特色、历史背景、诗人身世、创作经历等角度, 为青少年讲述蕴藏在古典诗词背后或伟大、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 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内涵、精神与品格。

《杨雨讲诗词故事(自然卷)》由杨雨著、周敏绘。

编辑推荐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经典古诗词,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工具。“杨雨讲诗词故事”系列图书由百家讲坛婉约派教授杨雨倾力创作,将深入浅出地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内涵,精神与品格。该系列图书共五本,以“萃取国学精华”为基础,分为“品格、智慧、珍惜、情谊、自然”五大主题,精选从先秦到清代,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诗词篇目或节选进行赏析,并讲述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或诗词故事,向青少年传递爱国、诚信、豁达、独立、坚韧、勤俭等优良品质,以期古为今用,把经典传统文化嵌在青少年的脑海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本文稿为“品格卷”,精选30篇与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相关的古诗词进行解读和赏析,也为青少年讲述诗词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周敏绘的《杨雨讲诗词故事(自然卷)》为其中的一册。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