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底两万里/名著地理之旅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法)儒勒·凡尔纳
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十一万公里的海底旅行,毫无疑问是内容丰富、光怪陆离的。在神秘的海底,我们能感受到平时感受不到的,能看到我们平时不敢想象的,可以说无奇不有。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海底森林是可以漫步的,而且可以打猎;原来,海底也有煤矿;在印度洋,潜艇成员与鲨鱼展开搏斗,场面惊心动魄;在红海,他们追捕一条频临绝种的儒艮,儒艮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你吃过儒艮肉吗?你知道珊瑚礁是怎样形成的吗?你知道海洋到底有多深吗?你能想象海水传播声音的速度有多快吗……

由儒勒·凡尔纳著、时光译的《海底两万里/名著地理之旅》描绘的是种种奇遇。时而险象环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绝美、令人陶醉。全书充满异国情调,如神话般色彩绚烂,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试读章节

1866年,一个神秘的庞然大物在海上出现,它到处兴风作浪,闯了不少祸。平静的海洋变得一点儿也不平静,遇上它的船只,不是被撞坏,就是消失不见,真是可恶至极!

它到底是什么,没人能说清,是鲸鱼,还是礁石?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大家伙,比海洋中最大的鲸鱼都要大,起码有六十米那么长,不仅如此,它还能游得像闪电一样快,时不时喷射出巨大的水柱!这个庞然大物到底是何方神圣?没人能给出答案,全世界最知名的生物学家也束手无策,只能暂时把它叫作“海怪”。

仿佛天底下就只剩下了这一个话题,所有人都在议论,大多数人好奇海怪的模样,而那些靠海吃饭的渔民则盼望它赶紧消失。海怪可不管这些,它的胆子大得很呢,顶风作案是它的最爱。这次倒霉的是一艘叫“斯科蒂亚号”的客轮,那是1867年4月13日的下午,旅客们正悠闲地吃着下午茶,突然,船的左舷轮子震了一下,人们立即惊慌失措地大喊:“海怪来了!船要沉了!”大家都很恐慌,船长赶紧出来稳定乘客的情绪,他下令立即停止航行,派出一名水手潜入海里检查,结果发现,船底竟然被撞了一个洞,足足有两米长的大洞!这样的大洞肯定是堵不上了,“斯科蒂亚号”没有办法,只能带着大洞拼命向港口开动,万幸,这艘可怜的客船在沉没之前到了码头。检查船只的工程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大洞居然是一个整齐的等腰三角形,切割得……非常完美,而这完美简直太恐怖了!

海怪这祸算是闯大了,人们对它既好奇又憎恨,从此,再有不明原因的海难发生,大家就会把矛头统统指向它。为了维护海洋安全,人们一致决定:清除海怪!

对于这个海怪,我想不知道都不可能,我不仅知道,对它的“光荣事迹”还了如指掌呢!本人是巴黎自然科学馆的副教授,刚在美国做完科学考察,准备返回法国。在美国的时候,就有人来咨询我关于海怪的问题,你要知道海洋广阔而神秘,肯定存在着无数个未知,我推测海怪很有可能就是某种未知物种,比如一头凶猛的独角鲸。

关于海怪到底是什么,有些人并不感兴趣,在他们看来,快点铲除这个害人精才最为紧要。于是,美国政府以最快的速度组建了一支远洋队,发誓要消灭海怪,大名鼎鼎的“林肯号”就这样诞生了。说起“林肯号”,那可是个了不起的战舰,不仅装备精良,还配有最先进的武器。这下好了,人们摩拳擦掌,就等海怪出现,动手把它打个稀巴烂!

说来也怪,海怪这个机灵鬼,仿佛提前得到消息似的,躲得严严实实,整整两个月都没露面。这可急坏了“林肯号”上那些人,人们还编了顺口溜召唤这个怪物:“海怪海怪快出来,缩头乌龟不好看,要是害怕就投降,滚回海里别出现!”这样过了好多天,终于等来一个好消息:有人看到海怪在北太平洋出现了。“林肯号”的法拉古舰长担心错过开战的好机会,决定马上启程。于是,“林肯号”开足马力,向北太平洋进军。战舰上每个人都士气满满,随时准备和海怪大干一场!

在“林肯号”离开码头三个小时之前,我收到一封邀请信,信是美国海军部长寄来的,邀请我加入“林肯号”,参加铲除海怪的伟大行动。我呢,本来是打算回法国的,因为刚刚经历的长途旅行实在是让人疲倦,我想回家好好休息休息。可是,对我这样一个自然科学家来说,能随“林肯号”出征,去海洋探险,实在是个诱惑,我不假思索就接受了邀请。

当然了,我不是一个人去,还要带上我的同伴康塞尔。康塞尔是我的仆人,一个忠心耿耿的小伙子,一直跟随着我,他生性沉稳,循规蹈矩,我很喜欢他,他也乐于照料我。他可是一个顶好的帮手,对生物学的分类工作非常在行,相当于专家的水平!我相信他肯定愿意和我一起去。P1-5

序言

航海家换来大作家

据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作品数量第二多的作家,排名在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之上,被人称为“科幻小说之父”。

这位“科幻小说之父”于1828年2月8日出生在法国西部海港南特,他的父亲是位成功的律师,一心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幼年的凡尔纳对法律不怎么感兴趣,对海洋倒是非常向往,一直渴望远航探险。11岁时,他曾上船当见习生,甚至想远航印度,结果被家人发现抓回了家,狠狠挨了一顿揍,他被迫流着泪向家人保证:“以后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许正是由于这次经历,凡尔纳一生都驰骋于幻想之中,创作出众多优秀的的科幻作品。世界上少了一位航海家,却多了一位大作家。

凡尔纳18岁时,遵从父亲的命令,去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对法律仍然毫无兴趣,却机缘巧合地爱上了文学。

这个机缘完全可以用“神奇”来形容。凡尔纳在一次下楼时忽然童心大发,沿着楼梯扶手悠然滑下,结果不偏不倚撞在一位胖绅士身上。面对“天上掉下”的凡尔纳,胖绅士伸出了友谊之手,为凡尔纳打开了创作之门。这位胖绅士正是大名鼎鼎的大仲马。

毕业后,凡尔纳一门心思投入到诗歌和戏剧创作中,为此失去了来自家庭的经济资助,不得不在贫困中奋斗。在巴黎,他创作了20个剧本(未出版)和一些充满浪漫激情的诗歌。

后来,凡尔纳与大仲马合作的“折断的麦秆”成功上演,这标志着他在文学界初露头角。兴奋之余,凡尔纳看到自己的困局,开始寻找文学出路。他发现大家都在试图把其他领域的知识融入戏剧,比如大仲马将历史学融入文学,巴尔扎克是把社会伦理学融入文学……仿佛是对童年渴望的回应,凡尔纳发现地理学还没有被开发,于是凡尔纳利用一年的时间,创作出“冰川上面过冬”等作品,虽然并未发表,但凡尔纳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

1863年,波兰人民爆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起义军遭到独裁政府的残酷镇压。这成为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个直接导火索。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艇长这个形象,并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小说创作之初,凡尔纳和出版商赫泽尔(Piere-Jules Hetzel)之间就尼摩艇长的设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赫泽尔认为该把尼摩描写成为奴隶贩卖交易的死敌,为他对某些海上船只的无情攻击提供合乎人情的辩护,但凡尔纳却希望尼摩是位波兰人,他永不宽恕地把仇恨直指俄国沙皇。不过赫泽尔担心这会引起外交上的分歧,使该书在有利可图的俄国市场上遭禁。最后,二人相互妥协——尼摩的真正动机模棱两可才有吸引力,于是,尼摩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在凡尔纳的另一部小说“神秘岛”中,才最终公布尼摩的身份是印度达卡王子。

凡尔纳生活的19世纪,正是欧洲工业文明快速崛起的时代,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人们切实感受到了自身力量的飞跃,由此很多人陷入到类似狂欢的科学想象中。

虽然科幻作品大量涌现,但是凡尔纳的作品凭借其流畅清新的文笔,波澜起伏的情节,吸引了最广大的读者。更可贵的是,他那非凡的想象力,浪漫而又符合科学的幻想,总能使读者如痴如醉,仿佛跨过时代的门槛,提前迈进未来世界的大门。就拿潜水艇来说,尽管早在2000年以前,亚历山大一世就坐在一个密封的容器里,沉到海底待了一会儿,但人们一直没能制成真正可以在海底航行的船。1796年,著名的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富尔顿着手设计潜水艇,直到1863年,人们才开始尝试制造很小的潜水艇。而“海底两万里”中的潜水艇可以在海底长驱2万里,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还没有一个人游历过大洋海底呢!

正是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凡尔纳形象地描绘了未知的海底世界,使读者如睹其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凡尔纳还是名副其实的预言家。在那时,人们还没有发现冥王星,然而早在“太阳系历险记”中,凡尔纳便写道在海王星之外还有一颗行星;在那时,人们还没有发明电报,但在凡尔纳的笔下,不仅有电报,甚至还有电视机;在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飞机前几十年,他便已在他的作品中写到直升飞机;“海底两万里”发表25年之后,人们才制造出真正的潜水艇,与小说中的描写大同小异。“科学时代的预言家”,这一称号凡尔纳当之无愧。

后来,许多科学家都曾谈及,他们是受凡尔纳作品的启迪,才走上科学之路的。如潜水艇发明者之一,美国青年科学家西蒙·莱克在1897年建造了“亚尔古”潜艇。莱克在自传中的第一句话便说:“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飞越北极的海军上将伯德、气球及航海探险家奥古斯特·皮卡德、无线电发明者之一的马可尼,在谈到他们的创造发明时,都说是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中受到了启发。正如法国的利奥台元帅所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

凡尔纳,正是把科学与文学巧妙结合起来的大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3: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