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历经了战后恢复时期、高速增长时期、泡沫经济时期以及泡沫经济结束之后的经济萧条时期。
野口悠纪雄著的《战后日本经济史(从喧嚣到沉寂的70年)》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上述个时期的主要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现象的同时,结合作者本身作为儿童、学生、初入社会的青年以及走向经济学家的个人经历,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具体的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图景。通过对整个战后七十年日本经济发展过程的描述,作者也深入分析了国家经济体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并提出了面对今后的世界经济形势,日本所应采取的措施及其应该重点发展的方向
著者简介
野口悠纪雄,1940年出生于东京。东京大学工学部毕业后,进入大藏省工作。1972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一桥大学、东京大学、斯坦福大学及早稻田大学等任教授,于2017年9月起任早稻田大学商业及金融研究中心顾问。专业为金融理论、日本经济论。著有《信息经济理论》《财政危机的结构》《土地经济学》《泡沫经济学》《经济危机的途径》《金融政策之死》《制造业毁灭日本》等。
译者简介
张玲,贵州大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现就职于日本爱知大学。有《对中国中央政府教育政策动向的考察》《从央视春晚看中国的文化政策战略》等多篇论文发表。
日本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中迅速实现了经济复兴?是什么力量推动日本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曾经喧嚣一时的泡沫经济到底是如何产生,又终究归于破灭?将近30年的沉寂之后,日本的未来,路在何方?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沉浸在辉煌盛世的狂热气氛中时,野口悠纪雄率先对房地产泡沫提出了公开警告。如今,当日本逐渐被世界经济的大潮抛在身后,而安倍经济学却收效甚微之际,野口悠纪雄又通过本书,将多年思索和追问的答案公之于众。
野口悠纪雄在他所著的《战后日本经济史(从喧嚣到沉寂的70年)》中追忆,其人生的最初影像始于1945年东京大空袭中的恐怖经历,他这一代人亲历和参与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他们曾为高速发展的无限风光而豪情满怀,也曾因经济失速后的衰落萧条而五味杂陈。他们中有很多人因时代的变幻而饱受命运的捉弄,或者被无情地湮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中。
本书论述经济发展历程及其深层机制的同时,还穿插介绍了野口悠纪雄本人及其好友、同事的大量真实经历,为读者还原出一幅幅生动、立体的战后日本社会经济图景。相信无论是野口悠纪雄对经济问题冷峻犀利的剖析,还是他对往昔经历满含深情的回望,都会为读者带来不同凡响的阅读体验。
前言
序章
3月10日,侥幸活了下来
从此不再信任国家
1940年前后,改革派官僚改变了日本
金融财政制度大改革
战后的日本企业成形于战争时期
我们如今身处何方
第1章 1945年-1959年战时体制延续到战后
1 废墟中再次出发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军国少年的水雷游戏
毫发无伤的经济官僚
占领军民主化政策的真相
阎王不在,小鬼当家的公务员改革
德国也保留了技术官僚
农地改革其实是战时改革
层层选拔出来的大企业管理者
工会与公司是命运共同体
神秘的芦之湖
2 倾斜生产方式与通货膨胀
重建基础产业
在通货膨胀中没落的旧地主阶级
道奇成了大藏省官僚的傀儡
空洞无物的夏普建议书
真实目的在于拉拢个体经营者
审议会制度初具雏形
3 经济高速增长前的助跑
迎来朝鲜特需
价格方式与配给方式
通产省的外汇管理
日本银行的窗口限制
有了1940年体制,重化工业才得以发展
4 告别战后
神武景气与岩户景气的开始
我们来到了卡美洛
5 战后史观与1940年体制史观
通常观点:通过非军事化和民主化实现复兴
1940年体制史观:复兴是战时体制首战告捷
第2章 高速增长是如何实现的?1960年1970年高速增长是如何实现的?
第3章 企业大家庭战胜了石油危机1971年1979年企业大家庭战胜了石油危机
第4章 金光闪闪的80年代1980年1989年金光闪闪的80年代
第5章 泡沫与1940年体制同时消亡1990年1999年泡沫与1940年体制同时消亡
第6章 前进中的世界把日本抛在了身后1980年前进中的世界把日本抛在了身后
终章 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后记 摆脱头脑中的1940年体制
附录:战后七十年回顾年表
出版后记
对日本的社会和经济,我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仿佛我过去只是模模糊糊地意识到的那些问题,经过之后各种各样的事情,它们才逐渐具备了让人无法否认的清晰轮廓。
本书关于战后日本经济基本结构的观点,是我以前就有的。但是,在如何评价它的问题上,我之前还没有形成确定的看法。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
周年的1995 年,面对“我们应该肯定日本迄今为止的经济结构,还是应该否定它”这个问题,我可能还无法做出不自相矛盾的回答。
但是现在,我则可以做出明确的回答。因为我已经清楚地看到了问题的核心所在。所以我现在需要把它表述出来。
这就是我写作本书的理由。
我们1940
年前后出生的这一代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亲身经历了日本经济的潮起潮落。我们从学校走向社会时,日本经济刚刚开始高速增长,其速度在世界上也属罕见。在各自工作领域的最前线,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担负了发展经济的重任。同时,我们也目睹了日本产品横扫世界市场的情景。但是,当我们临近退休时,却又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日本经济走向衰
落,前途未卜。换句话说,我们这代人见证了战后日本经济涨落起伏的整个周期。因此只要把我们的经历汇集到一起,大概就能写成一部日本战后经济史。
不过本书并不打算像流水账一样记录过去发生的各种事情,也不打算写成我的私人回忆录。我希望在这本书里,展现一个连贯的过程,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加以定位,根据从中得出的认识,来正确面对“我们现在身处何方”的问题。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将开篇提到的观点作为本书的核心。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提炼出一个日本经济结构的模式,由此来评价日本战后70 年的经济发展。
然后,我还将通过这个模式来抓住日本构筑未来的线索。不过我想预先提醒大家,我们由此展望到的并非五彩缤纷的未来。希望这本书能够剥开多年以来一直被灌输给人们,让人们充满期待的那些假象,为日本的未来敲响警钟。
本书在附录“战后七十年回顾年表”中专门设了“个人历史记录栏”,读者也可以记录下您自己的战后史。如果将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与表格前一栏中的世界和日本大事加以对照,您的回忆将会变得更加鲜明。
本书出版得到了东洋经济新报社出版局长山崎豪敏先生、周刊东洋经济编辑委员长谷川隆先生以及该社出版局伊东桃子女士的大力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致以衷心感谢。
野口悠纪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