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荒草萋萋的山坡延绵向西,颜色由深渐浅地终于与天际相融。被碎石和杂草遮蔽了一半的洞口外鸦默雀静,静得连一丝风都没有。
透过杂草向洞口里望去,隐隐地可以看到一条轨道蜿蜒着伸进矿洞。铁轨有些部分或扭曲或隆起或断裂,锈迹斑斑的。轨道间的枕木横七竖八地躺在铁轨边,有的已经腐朽不堪,有的似乎被动物啃噬过,烂糟糟的。
散落的碎石遮掩着的铁轨时隐时现,断断续续地向黑暗无底的矿洞深处延伸进去。铁轨两旁随处散落着被丢弃的采矿工具、矿帽、矿灯。铁轨旁边歪倒着一辆辆破旧的矿车,矿车里的矿石散落一地。这一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往事,让人浮想联翩。
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儿小心翼翼地来到洞口。她十四五岁,长相普通,身材单薄孱弱,看上去就像个小学生。她的头发胡乱地一把抓起束在头顶,穿一身碎花连衣裙,脚上一双白色帆布鞋,背着一个式样普通的双肩背包。她神情有些慌乱,行动却异常谨慎。她在洞口向里张望了一下,又紧张地回头向身后看了看,顿了一下,终于下定决心向洞里走去。
矿洞里阴森昏暗,寒气逼人,静谧诡异,黑幽幽死寂间似乎暗藏着危险的诱惑。女孩儿进洞后没走多远便陷入完全的黑暗之中,她有些慌了,更多的是害怕。她摸索着勉强向前走了一小段路便停了下来,微微闭了闭眼睛,努力适应着黑暗的环境。
她从背包里摸出一个打火机,啪的一声打着,借着微弱的火光,她勉强可以看清脚下的路。深吸了一口气,又继续往前走了几步,脚下碎石被她踩过发出稀里哗啦的声响。这声音在静悄悄的矿洞里被无限放大,回声一波一波地久久没有散去。
女孩儿不禁打了一个寒战,身体不由得随之晃动了一下,手被打火机烫到,她不自觉地松了手。女孩儿再次陷入黑暗,黑暗似乎更加深了一层。女孩儿蹲下身,双手在地上摸索着,同时朝来时的洞口方向看去。洞口的光亮已经变得很小了,朦胧间,就像黑夜里的半个残月,模模糊糊地挂在矿道的斜后方。
四周,一片漆黑,除了自己的喘息声听不到任何其他的声音。女孩儿不由得双手交叉抱住自己的双臂,脖子缩紧,缓缓转身又向矿洞深处望去。里面更是黑漆漆的,就像一块黑布严丝合缝地挡在眼前。一股无形的恐惧感在女孩儿的心底油然而生,她的心随之抑制不住地狂跳起来。她闭上眼睛,努力想使自己镇定下来,却发现自己的脚下似乎变得软绵绵的,站立不稳。她又深深地吸了口气,努力想定住神,却忽然觉得身体像风中的树叶般忽悠悠地飘飘荡荡起来。
“哗啦”一声,把女孩儿从虚无缥缈中拽了回来。她不自觉地牙齿咬紧,双眼瞪得大大的,屏住呼吸,浑身紧张得就像绷紧的弦一样。她向着发出声响的方向望去——不是很远的地方,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影影绰绰地有两只绿豆般大小的小绿眼正阴险地盯着她。
女孩儿一动不动地看着小绿眼,小绿眼也同样一动不动地盯着女孩儿。矿洞里即刻恢复了寂静,更加异常的寂静,静得疹人。女孩儿这时已经适应了黑暗,她看清了小绿眼的后面还隐隐地有更多双暗绿色的小眼睛,它们也在一齐盯着她看。
女孩儿这时眼底深处闪过一抹怨恨,眼神逐渐从恐惧转为倔强。她摘下书包,奋力向小绿眼们扔去,随着书包落地的声音,小绿眼们嗖嗖嗖地全都一下子逃走了,留下一片窸窸窣窣的声响。很快,洞里又恢复了平静。小女孩儿脱掉一只鞋,另一只脚把鞋子踢到与书包相反的一个方向。然后她把手腕上的翡翠镯子脱了下来,捧在手心里,轻轻地抚摩着,又放在唇边轻吻着,泪水瞬间汩汩涌出。少顷,她咬了咬牙,果断地把镯子狠狠地向地上摔去。镯子顿时碎成了几块,散落一地。接着女孩儿头也不回坚定地向矿洞深处跑去……(P3-5)
这篇小说不仅是一个充满悬疑压抑的深洞,也是阴森诡异迷宫和交织着玄幻的“盗梦空间”,并带有显而易见的电影化特征。
——章明(电影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
内心的世界,亦幻亦真,充斥着妄想似又充满憧憬。扭曲的心录,淡漠刻薄,却在挣扎中幡醒。凭借敏锐的视察和细腻的描述,作者带我们走进女主内心深不可及之处,体会她多年蕴积的痛苦、挣扎、恐惧、仇恨……大起大落的情绪,意想不到的结局,非常精彩的一部小说。
——《看天下》杂志
这本书蕴藏着细腻的人物个性刻画,扑朔迷离的故事结构,动人的情感冲击、紧凑的起伏转折常常令你喘不过气,是你想急着看完的一本烧脑小说,也是制片人想要看到的一部推理惊悚电影。
——林炳坤(著名资深电影监制、资深影视制片人)
前几年的一个夏天,我们去贵州为之前的一部电影采景。在地处偏僻闭塞的大山里,途经一座不知道是什么年代废弃的铜矿区。站在路边仰望这片废弃的矿区,就是现在小说中描述的真实场景:山坡上是一大片几乎望不到头的废弃厂区。厂房、办公楼等各色建筑层层叠叠地沿坡而建,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这些建筑物之间杂草丛生,连接各厂房及办公楼之间的甬道在杂草中若隐若现。所有建筑已经非常破败。建筑物上的窗户几乎没有完整的玻璃,甚至有一些连窗框都不见了,窗口黑洞洞地敞开着……
我们当时就被这种极具电影感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面对这样的荒芜和衰败,你无法不在脑海里去追溯其久远的年代,控制不住地想象着在它日渐荒废的进程里,埋葬了多少数不清的往事……
从偶遇这座废弃矿区的那一刻起,想要写一个与这个废弃矿区有关的故事的念头就深深地刻进了我们心里。“埋葬”——这个词带有沧桑的时代感,悲情气息,而且充满惊悚气质;而“废弃的矿洞”可以埋葬太多的记忆,甚至罪恶。以“废弃的矿洞”为故事背景,这样的故事具有很强的原创性、新鲜感和神秘感。
真正令这个故事起步的是“镯子”这个灵感,它激活了整个故事的人物设置,激发了最初的情节设定。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确定这个故事的主题。我们相信,一部好的作品必须要有足以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共鸣的东西。亲情,是每个人都无法割舍的情感,平淡生活中它如水一般,不足挂齿。然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它却是最重要的,是最能唤起每一个人心灵感触的东西。我们确定把笔墨围绕在母女感情这个层面。我们设定女主人公因为心底有不可触碰的痛苦,于是患有选择性遗忘症。
我们把完全现实发生的戏剧冲突放在人物的幻觉中,让故事的叙事结构由线性叙事上升为非线性叙事,最后增加了一层反转。反转,对于悬疑故事来说,无疑是读者最期待的;同时把故事结尾落在女主人公终于敢于面对自己,承认过去,接受现实,并与母亲及继父的相认,使故事在感人催泪中结束。
最初故事的雏形就这样形成了。但是我们都觉得还要寻求更深层的思想,需要有更大的突破。再经过反复讨论、研磨,我们决定应该再深入挖掘母女多年分散不相认的原因,并从而探讨更深一层的人性分析及当前存在的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的弊端及不足,希望可以此警示社会。
同时我们想把故事的类型确定为心理悬疑,让主人公的现实与虚幻交错,让同一个人物在现实与虚幻中的两条故事线并行且互有交织。我们最终决定给主人公设置一个身世之谜,然后让她主动去寻找并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
镯子是一个非常好的象征符号,我们刻意突出镯子在整个故事中的作用。完美的玉镯既可以象征少女的纯洁,又可象征家庭的完好。镯子被打碎,不但破坏了女孩儿的纯真,更击碎了家庭的完整。所以镯子应该在整个故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现实中的镯子由完好到破碎,象征着女主人公的心碎与坠落;梦境中的镯子被女主人公的想象修复得非常完美,象征她对完整家庭和重新做人的向往。镯子因此在故事中无论对女儿还是对母亲、继父都是相互间心底最深刻的思念与寄托。
矿洞同样是一个非常好的象征。荒废的矿洞可以寓意被丢弃或失落在记忆深处的住事;洞底就是主人公最不愿去触碰的秘密;走进矿洞就像是对过去的探险与揭秘;走出矿洞意味着走出过去的阴霾,走向光明的未来。
弗洛依德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梦一被压抑的欲望+伪装起来的满足。在梦境里,人可以伪装成在现实世界中无法成为的样子,可以弥补不完美的现实。早已破碎的镯子在梦中也被精心镶嵌银花,修饰完美。可是梦总会醒来,犯过的错、造成的伤害以及内心的痛苦挣扎不会真的消失。
梦是碎片式拼接的,是天马行空的,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桎梏。于是我们将非线性叙事做得更彻底,彻底将时空打乱,让主人公在时空里穿梭,甚至让时间倒转,一遍遍重回事件的起点,去重建最原始真实的自己,寻找自己的身世之谜。
为了让故事情节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严谨,写作过程中我们走访了北京大学的心理学专家。就我们小说中有关心理分析的一些设置、细节以及可能涉及的专业问题与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探讨,并根据专家意见对小说相关情节进行了相应调整。
我们把情节设置成在主人公心理治疗过程中一层套一层的梦境中逐渐推进,让主人公在梦境中挣扎,也在时空错乱中和自己的伪装肉搏。
故事中废弃矿洞深处的坟墓象征着主人公的过去。我们让她一次又一次走进矿洞,在试图埋葬过去的徒劳中,不停地挣扎,不断地拷问自己的良心。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以女主人公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她的内心世界,直击她的撕裂与挣扎,体会人性恶意与善念的搏击。
喜爱悬疑推理故事的读者最迷恋的就是用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与作者角力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也正是这类小说故事的魅力所在。
在小说中通过女主人公一层套一层的梦境推进情节发展,令人难辨真伪,配合出人意料的反转更使寻找真相成为烧脑悬念,让读者以为猜到了结尾,却想不到还有更猜不到的结局。
刘辉 艾翎
刘辉、艾翎著的《深洞》讲述了吴杏雨在一场车祸中丧失了记忆,手上的镯子成了唯一可以证明她身世的线索。于是她化身女模特来到一个废弃的矿区寻找失去的记忆。在寻找身世的过程中,她惊奇地发现,无论是随行的老曹、张建铭,还是当地的老枪、耗子都似乎处处在与她作对,让她屡处险境,幸得林雅娴相救才得以逃生。就连她的助手刘亚楠似乎也突然有了一种超能力,每次她插画上的事故、险情等都如噩梦般地在现实中一一发生了!而精神不正常的林雅娴竟一口咬定吴杏雨就是她多年前失踪的女儿玲玲!更令吴杏雨不解的是她手上的镯子一直在诡异地变化着它的样子……
所有这些经历都让吴杏雨惊恐万分、不知所措。她到底是谁?她该怎么办?
刘辉、艾翎著的《深洞》是一个心理推理悬疑的故事。以女主人公的视角带领读者在她的梦境时空里穿梭,与主人公一起体会良心的拷问,感受人性恶意与善念的搏击,重建最原始真实的自己。
找回曾经遗失的亲情,挖掘不堪回首的过去,挣脱内心的自我桎梏,走出遗忘的记忆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