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海南梦(痴心热土三十载)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迟福林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2018年,将迎来海南建省办特区三十周年。本书作者迟福林作为亲历者,在新时代十九大精神指导下,紧密结合海南当前的发展实际,全面回顾个人参与海南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峥嵘岁月。《我的海南梦(痴心热土三十载)》以口述形式原汁原味地展现作者个人亲历海南发展重大节点的历史事件,同时展现作者关于海南三十年改革开放进程中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

内容推荐

《我的海南梦(痴心热土三十载)》分上、中、下三部分。上篇“走向大开放:30年的痴心探索”、中篇“改革要走在全国前列:30年的痴心建言”、下篇“做好‘很了不起’这篇大文章:30年的痴心追求”。本书试图将作者迟福林自己对某些事情的回忆与以往发表的文章汇集在一起,严格说来,既不属于回忆录,也不是文章汇编,但是,是作者亲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的真情实感。

目录

上篇 走向大开放:30年的痴心探索

 一、探索研究海南特别关税区

(一)以大开放促进大改革、大发展

 1.邓小平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战略设想

 2.起步先喝“娘奶”还是先喝“洋奶”

 3.国务院[1988]24号、26号文件

 4.海南“三十条”出台后被叫停

 5.岛屿经济体实行开放的体制模式更重要

(二)海南省设立特别关税区的申请

 1.参与起草海南省第一次党代会报告

 2.成立省委特别关税区研讨小组

 3.设立海南特别关税区的主要考虑

 4.首份《关于建立海南特别关税区的请示》

 5.设立特别关税区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难

 6.我陪书记赴东南亚考察

 7.腊月二十八我赶到北京送报告

(三)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再次研讨特别关税区

 1.办好海南经济特区的三种方案

 2.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

 3.中改院建院当天研讨海南特别关税区

 4.海南要实行“大开放”方针

 5.邓小平南方谈话再掀研讨热潮

 6.中改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特别关税区研讨会

 7.中改院召开建立海南特别关税区国际咨询会

 8.省委再次向中央提出建立海南特别关税区的请求

 9.海南岛:向世界开放的岛

 二、探索研究琼台经济合作

(一)琼台经济合作大有可为

 1.琼台经济合作缘起

 2.加快促进琼台经济合作

 3.全面推进琼台经济合作

(二)琼台经济合作:农业先行

 1.从投石问路到农业投资

 2.以农业合作为先导,推进琼台经济的全面合作

 3.提出“实行琼台农业项下自由贸易”的建议

 4.“实行琼台农业项下自由贸易”的建议引起两岸广泛关注

(三)加入WTO后的琼台经济合作

 1.重提琼台农业合作

 2.建议“建立琼台自由贸易区”

 3.建议开展琼台现代服务业合作

 三、探索研究洋浦开发模式

(一)洋浦:特区中的特区

 1.没钱如何搞开发

 2.“洋浦模式”的开创之举

 3.省委第一次向中央请示外商成片开发洋浦

(二)“洋浦风波”的前前后后

 1.“洋浦风波”突然袭来

 2.“夭折”的记者招待会

 3.邓小平批示后风波平息

 4.国务院批准设立洋浦开发区

(三)外资撤离,洋浦发展陷入低谷

 1.熊谷组为了短期利益炒地皮

 2.洋浦陷入低谷

(四)洋浦模式:如何看全岛开放与局部开放

 1.洋浦模式的历史终结

 2.全岛开放与局部开放

 3.只有全岛开放,局部开放才有效果

(五)服务南海油气资源开发的自由工业港区

 1.积极发展油气综合加工

 2.建设洋浦自由工业港区

 四、探索研究海南国际旅游岛

(一)从区域开放转向产业开放

 1.陷入困境的海南何去何从

 2.提出“从区域开放到产业开放”

 3.产业开放的突破口在旅游业

 4.以开放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开发

(二)“国际旅游岛”的建议被省委省政府采纳

 1.“三亚国际化旅游城市”的提出

 2.2000年提出“国际旅游岛”

 3.2007年:国际旅游岛写入省党代会报告

(三)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

 1.省政府向中央申请设立国际旅游岛

 2.国际旅游岛正式获批

 3.在全国政协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言

 4.提升国际旅游岛的国际化水平

中篇 改革要走在全国前列:30年的痴心建言

 一、率先全面推进价格改革

(一)放开粮食价格

 1.出差忘带粮票

 2.海南粮食自给率长期偏低

 3.成立粮食购销价格改革领导小组

 4.国务院派调查组到海南

 5.修改方案后再次上报国务院

 6.粮价改革顺利推进

 7.落实困难户的粮价补贴

 8.对农垦的粮差补贴

 9.购销同价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

(二)生产资料价格的全面放开

 1.全面放开生产资料价格

 2.从制定方案到改革落地

 3.完善和发展生产资料市场

 二、率先建立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结构

(一)推行股份制改革试点

 1.为什么要推行股份制改革

 2.成立省股份制试点领导小组及其日常工作机构——联审办

 3.试点工作全面铺开

 4.批准“海航”搞股份制

 5.员工持股是“化公为私”还是“化私为公”

 6.海南股票内部交易中心突然挂牌营业

 7.5家股份制企业申报异地上市

 8.股份制改革人才培养的“黄埔一期”“黄埔二期”

(二)推进国企改革

 1.深入企业调研

 2.企业改革的三点意见

 3.组建椰树集团

 4.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

 5.从国有企业到国有资本

(三)推进农垦改革

 1.下放地方管理

 2.深入农垦调研

 3.农垦改革的“三化”

(四)形成各类企业竞相发展的制度环境

 1.海南为什么要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竞相发展

 2.制定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各项政策

 3.实行企业直接登记制

 4.项目审批制改备案制

 三、率先建立新型社会保障体制

(一)省社会保障委员会成立

 1.全国唯一的社会保障改革试点省

 2.参与设计社会保障改革方案

 3.召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国际咨询会

(二)社会保障方案的社会化特点

 1.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先易后难,分步推进

 2.组建省社保局,社保改革进入实施阶段

 3.改革公费医疗制度

(三)探索新型社会保障模式

 1.考察德国模式

 2.对“公积金+个人账户”模式的不同看法

 3.全国第一个社会保障国际研讨会在中改院召开

 四、率先实行“小政府、大社会”新体制

(一)探索建立“小政府”体制

 1.撤销黎族苗族自治州,率先实现省直管县

 2.小政府:从酝酿到具体的操作方案实施

 3.调整完善“小政府”机构

 4.整顿临时机构和非常设机构

(二)探索建立“大社会”体制

 1.群众团体改革的“三自原则”

 2.由政府部门转为经济实体

 3.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三)“小政府、大社会”的方向是正确的

 1.“小政府、大社会”的争论

 2.“上下不对口”的矛盾

 3.“小政府、大社会”体制仍具参考价值

下篇 做好“很了不起”这篇大文章:30年的痴心追求

 一、打造扩大开放先行区

(一)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升级版

 1.打造国际旅游岛的2.0、3.0、4.0升级版

 2.加快推进服务贸易项下产业开放

 3.从服务贸易项下产业开放走向自由贸易港

(二)服务业市场开放要走在全国前列

 1.海南有条件加快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

 2.加快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

 3.打好健康海南这张“王牌”

 4.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

 5.实施“极简版”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三)关键之举: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1.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在推动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究竟扮演何种特殊角色

 2.没有开放模式的突破,光给政策是难以落实的

 3.海南建立自由贸易港的时机和条件

 二、打造改革创新试验区

(一)深化以全面改善营商环境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

 1.全面扩大企业自主权

 2.全面提升企业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3.以税收结构转型为重点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4.推进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点

 5.率先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体制

(二)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试点

 1.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率先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3.以保护农民财产权为重点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4.率先建立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

(三)以明显提升政府效能为重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1.以“放、统、合”为重点加快机构改革

 2.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重点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

 3.以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为重点建设阳光政府

 4.强化干部特区意识,鼓励各级干部改革创新

(四)深化“多规合一”改革

 1.从委托课题说起

 2.提出省下辖五大区域性中心城市

 3.建设五大功能经济区

 4.重点是实现“六个统一”

 5.率先实现“大三亚”的突破

 6.实现“大海口”的实质性破题

 三、打造泛南海经济合作先导区

(一)从陆地走向海洋

 1.从陆地开发走向海洋开发

 2.实行本岛开发与海洋开发并举的战略方针

 3.走开放合作的南海资源开发之路

 4.建设海南岛天然气综合开发基地

 5.海南应成为开发南海、挺进南海的基地

 6.以旅游带动海洋资源开发

(二)推动构建“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1.“南海基地”与“南海服务合作基地”

 2.提出“泛南海经济合作圈”的构想

 3.加快构建“泛南海经济合作圈”的重大任务

(三)务实从“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做起

 1.“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的提出

 2.加快构建“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

 3.率先实现泛南海邮轮旅游的重要突破

 四、打造绿色发展引领区

(一)提出“建设海南环境保护特区”

 1.提出建立海南环保特区的建议

 2.建立海南环保特区的首份提案

 3.再次提交建立环保特区的提案

(二)初步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1.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保护与发展并举”

 2.率先建立全岛绿色生产体系

 3.加快建立全岛绿色生活体系

 4.加快形成全岛绿色能源体系

(三)要在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成为表率

 1.率先形成绿色发展的区域布局

 2.加快实施绿色产业的财税金融政策

 3.加快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4.率先设立省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

试读章节

推进股份制改革试点需要大量的人才。中改院1992年举办了全国及海南股份制改革人才培训班,为我国培养了最早一批股份制改革规范化运作人才。后来,有人把它称为股份制改革的“黄埔一期”“黄埔二期”。

1992年5月7—21日,全国体改系统第一次规模较大的股份制实践研讨班在中改院举行。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海南省省长刘剑锋和常务副省长鲍克明,国家体改委委员傅丰祥、孙效良,国家体改委生产司司长孙树义、处长李小雪及宏观司副司长许美征等同志到研讨班作了重要讲话和授课。来自国家体改委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和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证券交易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王珏、肖灼基、王波明、李小雪等为学员授课。学员来自全国44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城市和股份制试点企业,约140多人。

研讨班气氛热烈,学员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普遍认为,在加快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国家体改委和中改院联合举办这样大型的培训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它将对全国股份制改革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在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举办股份制研讨班,对于宣传海南、促进海南改革开放和股份制改革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时,股份制实践研讨班的主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和讨论了我国股份制改革实践中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二是广泛交流和讨论了全国各地股份制改革试点的情况和经验,提出了股份制实践中的若干问题及建议;三是学习和讨论了全国各地股份制改革的法规、法则和有关政策以及股份制经济运作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学员们希望通过这次研讨班,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和创新,加速推进我国股份制改革实践。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进行股份制改革实践,是一种新的、大胆的尝试,没有现成的经验。我国股份制实践正处在起步阶段,积累的经验有限。在股份制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既有理论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又有具体运作过程中的政策法规和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在这次研讨班上,学员们围绕这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重要的问题,有的问题已基本弄清,有的问题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解决。

海南股份制改革试点的初步成功,对参加研讨班的学员是个很大的鼓舞。从1993年开始,尤其是阮崇武同志来海南担任省委书记兼省长以后,海南把股份制改革重点推向了基础设施领域。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海南高速公路和海南发电厂等若干股份制企业。事实证明,海南选择股份制改革这条路是正确的。党的十五大、十六大都对股份制给予了充分肯定。股份制改革为海南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重要贡献,这点不能否认。通过股份制改革,不仅可以迅速壮大企业,构建现代企业结构,形成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还让资金量数十倍地放大,并打破了资金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海南建省初期开发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后来,这笔沉淀下来的资金也帮助海南渡过了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的经济低谷。

当然,今天回过头来看,由于缺乏经验和急于求成,海南的股份制改革有许多相当不规范的问题。特别是1994年当海南发展进入低潮时,一些股份制企业相继办不下去,有的企业直到今天还没有走出困境,某些企业已名存实亡。

但是无论如何,股份制改革是在国家体改委等中央部委的支持下,海南进行的一项重要改革探索,也是我在海南做过的最具实际意义的一件事。这项改革实践的意义就在于,它探索出了一条海南加快企业发展的新路子,这对今天的企业改革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应继续坚持把这条路走下去,而且应当在规范的前提下走得更好。

P125-127

序言

10年前,为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我编写了《痴心热土——20年的梦想与追求》一书。书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虽然海南岛的工作、生活环境同北京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很快就爱上了这片热土。转瞬间,20年过去了,我发现自己与海南的这份情感已难以割舍。这里,有我喜欢的青山绿水,更有我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尽管这20年间时有坎坷和失落,但更多的是希望与追求,是不懈的努力。”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又是10年过去了,我从北京来海南工作已30年。说句实话,我对海南的梦想与追求有增无减。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30年前的这一天,我在京参加了广东省为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举办的午宴。这天中午,我多喝了几口酒,为自己能见证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感到荣幸,为能投身我国最大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和价值感到兴奋。

再过几天,海南将迎来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这是一个值得好好纪念的日子。一方面,我为30年来海南发生的巨变和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拿几个数字来说:2017年,海南GDP总量是1987年的77.9倍,人均GDP为52.4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27.7倍。没有30年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海南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实践证明,中央关于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另一方面,我为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后经济发展尚未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有所拉大而感到压力巨大。也拿几个数字来说:1988年底,海南的GDP总量是广东的1/15,2017年为1/20;1987年海南的GDP总量比深圳还略高一点,2017年仅为深圳的1/5左右。这说明,海南的发展潜力还远未释放出来,海南的改革开放还大有文章可作。这两组数字,使我在欣喜的同时,更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30年前,邓小平关于创办海南经济特区的战略构想激励我投身于海南的改革开放事业。今天,重新学习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更鼓舞着我继续为建设美丽的宝岛而奋发努力。进入新时代,发展好海南、建设好海南,要按照习总书记的嘱托,“发扬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上走在全国前列”。我相信再用30年左右的时间,海南一定会建设成为高度国际化、现代化的美丽宝岛。这个梦想与追求将一直激励着我、支撑着我不断为海南的改革发展鼓与呼。

这30年,我在海南经历了两个工作单位。1988—1991年,我担任省委政策研究室、省体制改革办公室主要负责人。这四年多时间里,我和30多位同事一起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为大特区的发展出谋划策。可以说,那是一个改革激情燃烧的岁月。如今,有七位同事已经离世,我很怀念他们,怀念那段我们共同度过的风风火火的日子。从1991年11月1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成立至今,我和同事们从未忘记“立足海南”这个办院宗旨,也从未放弃对海南改革开放事业的追求与探索。直至今日,大家仍在努力地为海南的发展建言献策。我常听到有人对我说:“你没有走,观点也没有变。”我喜欢这个评价。从30多岁到60多岁,我把自己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留在了海南。对海南的这份情与爱,将伴随我一生。

正是基于上述思考,我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撰写了《我的海南梦:痴心热土三十载》。全书分上、中、下三部分。上篇“走向大开放:30年的痴心探索”、中篇“改革要走在全国前列:30年的痴心建言”、下篇“做好‘很了不起’这篇大文章:30年的痴心追求”。本书试图将我自己对某些事情的回忆与以往发表的文章汇集在一起,严格说来,既不属于回忆录,也不是文章汇编,但是,是我亲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的真情实感。

在此,感谢我的同事张飞、匡贤明、郭达、陈薇、郭文芹、范敏、刘铁奇、张瑾、宋玉瑶对本书编辑给予的热情帮助!感谢江苏人民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

迟福林

2018年3月30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