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不一定会成功,但抢执行可以
在一片荒凉的草原上,一群饥饿难耐的狼,正隐藏在深草丛里,悄悄地向猎物靠近。它们已经好几天没有吃到食物了,体力上有所不支,前进速度明显迟缓。但是,在头狼的指挥下,它们行动一致,仍然有条不紊地完成包围任务。头狼一声令下,它们同时出击,最终成功捕到了猎物。
这是动物世界里一个小的狩猎故事,狼群用计划作战、统一行动,完美演绎了狼性里的执行力。没错,狼群拥有高度的执行能力,这种能力使它们成为了动物世界里的王者——无畏无惧,当者披靡。无论环境多么恶劣,肚子多么饥饿,它们要想获得生存希望,就必须抛掉一切负担,认真执行头狼命令。
人和狼一样,都需要有执行力。实际上,执行力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看似平常却极具重要性。一个人或一个团队,要有执行力才能有行动,有行动才能有结果。没有执行力呢?那当然什么都没有。
为什么有人很聪明,也很能干,但工作却一塌糊涂?为什么诸多企业中,有些企业有着相似策略,但结果却不同?为什么无数拥有伟大构想的企业,成功者却寥寥可数?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较强的执行能力。没有好较强的的执行能力,或者说不能执行,那么再完美的计划也只能是镜花水月。显然,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无论做什么,执行力都很重要,没有执行一定不行。
那么,有了执行就一定能行吗?
前段时间,我在一本儿童读物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长久以来,一群老鼠不断被一只猫猎杀,数量不断减少。为了改变这个状况,老鼠们召开了一次全体鼠民大会。一只平时习惯发号施令的老鼠率先发言,它以很有权威的语气说,“如果不解决那只猫,我们终将会沦为它腹中食物,但是杀死它却不是我们能力所及的事。所以,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躲开它,不被它抓住。各位,我准备了一个铃铛,如果能把铃铛挂到猫的脖子上,那么当猫靠近我们时,我们就能听到铃铛声,就能躲进洞里了。”这只老鼠说完,全场一片欢呼声,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忽然,有只老鼠问道:“可是,谁去往猫脖子上挂铃铛呢?”会场瞬间安静下来,大家面面相觑,谁也说不出话来。
故事讲到这里——当然没有完,结局可能跟大家想的有点出入:最终,经过鼠群推选,一只最敏捷的老鼠接受了这个任务。它带着铃铛,想趁猫熟睡时挂上铃铛,却不小心成为了猫的爪下玩物。因为,老鼠身上的气味出卖了它。
我想说的是:没有执行一定不行,但有执行也不一定行。执行是把命令、想法或战略决策变成行动,然后再把行动变成结果,这是彻彻底底落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执行者需要注入很多东西,才能在最终取得满意结果,比如设定可行目标、快速行动起来、找对执行方法等。如果只是死板、机械地执行,没有优化执行过程,那么未必能够得到利想结果。就像那只老鼠,它的确执行了上级命令,但由于目标不切实际、方法不够完善,最终不还是功亏一篑了吗?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人学习英语,刚开始雄心勃勃地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万全计划。起初两天,每天都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但三五天之后,原本的学习计划就被抛诸脑后了。虽然还在按计划翻书记单词,但不走心,前边记后边忘,这样的执行能学好英语吗?有人执行领导命令,从头至尾也确实落实了,但执行过程中松松散散、敷衍了事。这样的执行,能达到预期目的吗?当然很难。
我这里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案例,不妨再拿出来重温一次:小A和小B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同样的薪水。可是一段时间以后,小A青云直上,而小B却仍在原地踏步。小B不满,于是跑到老板那里发牢骚。老板耐心听完他的抱怨后,没解释什么,只是和颜悦色地说:“小B,你去集市一趟,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东西。”老板发话,必须执行,于是小B立即奔向市场。从集市回来后,他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老板又问。小B赶快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说一共有五十袋土豆。“价格是多少?”老板再次问道。小B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清价格回来时,半天时间已经过去了。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你坐在椅子上别说话,看看小A怎样做。”
很快,小A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向老板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五十袋,价格是每斤两元,多买的话还可以更便宜一些。土豆质量不错,我带回来一个,请老板过目。另外,这个农民一个小时后,还会运来几箱西红柿,价格也很公道。昨天我们店里西红柿卖的很快,库存已经不多,需要再进一些了。因此,我也带了一个西红柿样品回来,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呢。(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