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女孩范贝西/总有一天会长大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杜梅
出版社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女孩范贝西》是一个十二岁女孩的成长记录。作者杜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描述了女孩范贝西,从六岁进入小学直至毕业六年间的心路历程:从最初对这个世界的美好幻想或懵懂,到一点一点接近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最后再到逐步理解和认可周围的人和事,期间的挣扎和努力,仿佛是通往长大的必经之路,怎么也绕不开。

内容推荐

杜梅著的《女孩范贝西》给每一个孩子,和曾经是孩子的你。

对于一生而言,六年的光景和十二个鲜活的生活片段只能是惊鸿一瞥。然而,一个女孩既然艰苦地跋涉过,我们就不能对此熟视无睹。

如果你是孩子,你就会明白,成长之痛与快乐并行。如果你已长大,你就不难明白,每个孩子都会长大。

目录

一年级

 小声说话你会吗?

 黑夜的秘密

二年级

 疑似小偷

 天堂里有没有葱油饼

三年级

 小女生做了一件大事情

 我的独立宣言

四年级

 父母大人的事情

 转学及同桌

五年级

 留守娃宋安娜

 校裤门事件

六年级

 老师啊老师

 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成长不烦恼

 ——与杜梅阿姨谈谈心

试读章节

小声说话你会吗?

你是否还记得很小的时候,自己遇到过的最窘的事情?

我遇到的窘事,或许你也经历过。

那时我刚六岁,很骄傲的年纪。一天,我正在草坪上玩滑板车。老妈遇到一位阿姨,阿姨身边黏着一个小男生。小男生右手死死地拽着妈妈的衣襟,左手放在嘴角。我一看就有点儿看不起他,更谈不上喜欢他了。再去看他的脸,更失望了:细细的三角眼,眼角下面还挂着几颗泪珠,一看就是刚哭过的。哼,一个男生,居然是哭包!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鄙视了。

阿姨看见我却很热情,说:“啊,贝西长好高了,真是一个小美人啊!”老妈就像收到了一桶金币似的,赶忙说:“啊,城城也长高了许多,是个帅气的小伙子了!”

就这样,两个相互吹捧的妈妈在一起瞎扯了起来。

我赶紧踩着滑板车走开了。老妈在后面直喊:“贝西,跟哥哥一起玩。”

我才不要跟哭包男生玩呢!我骑得更快了。

骑了几圈回来,老妈还在跟那个阿姨瞎扯。这回越发扯得不像样子了。老妈居然答应和阿姨做亲家,要把我嫁给那个哭包男生。我把滑板车狠狠地摔在地上,然后指着老妈气呼呼道:“哼,要嫁你自己嫁,我才不会喜欢这个哭包男生呢!”

说完,我跺着脚跑回了家。

这件事发生在我上一年级的前一天。

第二天,我就上学了。

我对上学没有感觉,既不感到兴奋,也没感到害怕。

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词来形容,我觉得“忐忑”这个词,比较能代表我的心情。

当然,那时,我还不认识“忐忑”这个词,我以自己的经验读作“上下”。老妈问我这个“上下”什么意思,我说:“就是有很多想法,所以,心总是一会儿上一会儿下的。”老妈想了想,答:“算你蒙对了。”

上学后,总有人问我:“贝西,你最喜欢学校里的什么啊?”

我说:“书包。”

“可是,书包并不是学校里的东西啊。”

我才不管那么多。我就是喜欢我的书包。不过,有时我也为我的书包感到难过。

在我上学之前,我的书包里什么都可以装,比如我的毛绒娃娃蛋黄。但是,现在蛋黄只能躺在家里的沙发上,每天可怜巴巴、望眼欲穿地等着我放学回家。

如果女孩子的书包里不能装自己最喜欢的娃娃,她怎么能高兴起来呢?

我知道,你或许会说,书包本来就是装书的呀。  可是,我想说的是:书包的确可以用来装书,但也可以用来装娃娃。

上学不像老妈说得那么严重。但是,也不像我自己想得那么轻松。

第一天上课,我就挨批了。上课铃响了很久,老师也没来,我突然发现,刚才忘记上厕所了。我想都没想,一头冲了出去。上完厕所回来,我在走廊地板上发现一只红蜻蜓。我悄悄地走近红蜻蜓,它并没有飞走。它已经快死了。于是,我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拨弄起红蜻蜓的翅膀来。

正玩得开心,一位老师经过,看见我,她很吃惊,大声地问我:“你是哪个班的?为什么还在这里玩?没听到上课铃吗?”

我呆呆地站起来,看着她说:“我听到上课铃了。可是老师还没来,我就上厕所了。”

“范贝西,你在这里做什么呢?”又一个声音响起,我扭头一看,是班主任白老师站在教室门口。“你难道不知道上课铃已经打过了吗?”

我感到万分委屈,可是一句话也不敢说。

回家说给老妈听,老妈却莫名其妙地笑得合不拢嘴。“傻孩子,就算老师没来,只要上课铃打过了,你就不能再溜出教室了,这是规矩。”

这使我受到一次不大不小的挫折。好在很快我就忘记了。一入学,需要应对的事情纷至沓来,很快我就被别的事情缠住了。说得再详细一些,我被更大的事情难住了:我居然不会跳绳!而全班大多数同学都会。

P3-6

序言

我是那么深爱你

十多年前一个初夏的清晨,我叫醒了女儿,那时她七八岁。她是一个容易相处的、憨厚的、任何时候起床首先会跟你微笑的小女孩。但在那个阳台上开满了兰花的早晨,她意外地嘟起了小嘴:“我刚把冰激凌的纸剥开……”

我的第一个反应是立刻道歉并后悔不迭:“唉,要是我再晚一分钟叫你就好了。”

看到我如此真诚,她只好原谅了我。

自始至终,我没有煞风景地跟她说:“我赔你一个冰激凌好了。”

因为我了解孩子。要真是那样,我也就不值得女儿原谅了。你想啊,跟一个没有童心的妈妈,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再有,就算我想赔,我能赔得起吗?

对于孩子,梦,就是他的另一个真实世界。这世上,唯有纯真的孩子能自由穿行在现实与梦境之间。严格地讲,我们这些已然被尘埃污浊了翅膀的成人,早已失去了梦想的资格与功能,即便还能扇动几下翅膀,也只能以白日梦聊以自慰。

遗憾的是,不是所有孩子的梦都能得到父母细心的呵护。

看着那些被书包压弯了腰的孩子,我痛心疾首地问自己:难道他们一天天长大,就是一天天远离梦想吗?

这绝非我耸人听闻,在我们周遭,不难发现,越是高年级的孩子,越是现实得可怕。

当然,无论谁,只要是正常的,随着年龄的递增,心智自然会趋于成熟。但我可以肯定,成熟心智一定不是以牺牲梦想为代价。

梦想的可贵,只有在遗失之后,才能意识到。

常有家长苦恼地问我:为什么孩子对生活和学习没有一点儿激情呢?

为什么?因为缺乏追求,没有梦想。

激情源于对生命的高度热爱,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没有激情的孩子,无论是脑海里,还是胸腔里,都是一片苍白——可是能怪他吗?他并非生来如此。他的脑海里、胸腔里,也曾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啊!

我们的孩子怎么就迷失了梦想呢?

是社会和父母单一的标准使然,是“好成绩等于好孩子”这个畸形的标准目标使然。

我们都是从童年、少年走过来的,我们深知,人的成长是多面性的,成长所需的滋养也是多种的。并且,每个孩子的天赋也是迥异的。一方面,我们需要榜样的力量激励;男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失败和错误警醒——甚至,跟着坏人也能成长:某失足少年偶遇了一个通缉犯后,发现被通缉的生活生不如死,于是发誓改邪归正,回到了父母身边。  每一种生活都是经历,每一种经历都是财富。

现在的家教新观念是:没有不好的育儿方法,只有不适合的育儿方法。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刚好看到杂志上介绍陈佩斯。陈佩斯曾经认为父亲心硬不管他,但是,他成熟一些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心硬也没错。因为,心软心硬都是爱,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

学习也是如此。现在谈到学习,绝大多数人想到的是课堂学习、书本学习。但是,一位对教育有着自己独特认识的爸爸却不以为然,他说:“学习是广义的,也是多样的,更应该是直接的。课堂学习充其量是二手知识。”

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实践出真知。许多事非亲自经历,无法感受。

基于这一点认识,作为母亲,我希望自己能做到:尽可能保护好孩子最初的梦想,同时,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多尝试,多经历,多实践。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经历风雨,又如何看见彩虹?

迄今为止,我写了四个儿童故事,其中三个的主角都是男孩,《女孩范贝西》是唯一一个讲述女孩的故事。

范贝西身上难免有我女儿的影子,但范贝西绝不是我女儿,尽管现在她已经成了我的另一个孩子。

最初想写范贝西,是朋友女儿的话触动了我。

一天,朋友苦恼地对我说,她的女儿越来越不听话了,居然自己找裁缝把校服改了。她气急败坏地把改过的校服扔到了楼下,并厉声警告女儿不许去捡。

她问女儿:“为什么你小时候那么可爱,现在变得这么淘气?”女儿回答:“只有傻孩子才永远听妈妈的话。”

其实,女孩真正想要表达的是:我已经长大,我要自己思考问题。

每个孩子,不管他能力强,还是能力弱,都希望父母看到自己在长大。

女儿十六岁去留学,临走,我们母女俩促膝谈心。我说:“以后再回家,你就是客人了。过去我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你能不能给我提出来?我愿意改正。”

她想都没想,脱口而出:“你一直把我当小孩儿!”说完,眼泪一向金贵的她竟然落了泪,想必是委屈了太久。

我一时无语,继而也落下泪来。

拒绝孩子长大。我想我这个妈妈绝不是个案吧。

但是,我发誓,自己绝非故意看不到孩子长大。当孩子尚在襁褓里,我曾无数次地幻想:什么时候孩子能长大成人啊!

无情地剖析了自己之后,我觉得,是自信的缺乏,使得自己拒绝面对长大了的孩子。在我的潜意识里,也许认为孩子长大,就意味着不再需要自己;或者说,翅膀日趋硬朗的孩子对我的依赖越来越少,这让我不适应。

这就是中国父母的通病:总说孩子离不开自己,实际上是自己离不开孩子!

常常,想到在异国他乡求学的女儿,想到由于自己的短见无意间曾给她造成的伤害,我的心中充满了愧疚。

人生若可以重来,女儿,我希望能再次跟你一起成长,因为我是那么深爱你!

仅以此书祝贺女儿十八岁成年!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