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银红时代/季羡林国学大师斑斓人生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季羡林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从灰黄的童年时代、青葱的大学时代、银红的留学时代、金黄的执教时代、红黑交加的“文化大革命”时代,一直到黛蓝的游历时代,季羡林终于走到了人生大红大紫的巅峰,其中曲折坎坷,可谓五味杂陈,所蕴含的深沉意味也值得读者仔细揣摩与品味,继而平静地迈入从容豁达的米白时代。

本书系最大特点是以不同颜色表现季羡林波澜起伏的百年人生,并与当时社会变迁相联系,分别对应八种颜色,以此组成一个完整的色系,将季羡林的百年人生用富有视觉效果的色彩展现于读者面前。

一套完整记录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生的璀璨文集。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季羡林传世之作,呈现大师斑斓人生。

百年中国,百岁人生。

斑斓八卷,写尽跌宕一生。

季羡林之子季承倾情授权,季羡林弟子钱文忠、卞毓方、梁志刚、张保胜倾力推荐!季羡林著的《我的银红时代》是该套书之一。

内容推荐

《我的银红时代》主要收录了季羡林在德国留学十年生活的文章,包括当时留学热的时代背景、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生活、选择梵文专业的前情后果,并对其倾注近十年的热情和辛劳,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还回顾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人的生活状态,着力描写自己在轰炸和饥饿的交相压迫下坚持完成学业,以及遭遇美好的情愫并怀念德国师友等内容。

作者认为,这一时期“倘若用了象征派诗人的话,这也算是粉红色的一段了”,他的留德生涯也渗入了这种粉红色的甜蜜。

目录

第一辑 留德十年

 楔子

 留学热

 天赐良机

 在此平的准备工作

 满洲车上

 在哈尔滨

 过西伯利亚

 在赤都

 初抵柏林

 哥延根

 道路终干找到了

 怀念母亲

 二年生活

 章用一家

 汉学研究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完成学业尝试回国

 大轰炸

 在饥饿地狱中

 山中逸趣

 烽火连八岁 家书抵亿金

 我的老师们

 学习吐火罗文

 我的女房东

 反希特勒的人们

 伯恩克(Boellncke)一家

 迈耶(Mever)一家

 纳粹的末日——美国兵入城

 盟国

 优胜记略

 留在德国的中国人

 别哥廷根

 赴瑞士

 在弗里堡(Friourg)

 同使馆的斗争

 从瑞士到法国马赛

 船上生活

 西贡二月

 从西贡到香港

 回到祖国的怀抱

 余音袅袅

第二辑 欧游散记

 去故国

 表的喜剧

 听诗

 Wala

 忆章用

 纪念一位德国学者西克灵教授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

 遥远的怀念

 二战心影

 追忆哈隆教授

 十午回顾

试读章节

留学热

五六十年以前,一股浓烈的留学热弥漫全国,其声势之大决不下于今天。留学牵动着成千上万青年学子的心。我曾亲眼看到,一位同学听到别人出国而自己无份时,一时浑身发抖、眼直口呆、满面流汗,他内心震动之剧烈可想而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仔细分析其中原因,有的同今天差不多,有的则完全不同。相同的原因我在这里不谈了。不同的原因,其根底是社会制度不同。那时候有两句名言:“毕业即失业”;“要努力抢一只饭碗”。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没有后门,会找不到工作,抢不到一只饭碗。如果一个人能出国一趟,当时称之为“镀金”,一回国身价百倍,金光闪烁,好多地方会抢着要他,他就成了“抢手货”。

当时要想出国,无非走两条路:一条是私费,一条是官费。前者只有富商、大贾、高官、显宦的子女才能办到。后者又有两种:一种是全国性质的官费,比如留英庚款、留美庚款之类;一种是各省举办的。两者都要经过考试,这两种官费人数都极少,只有一两个。在芸芸学子中,走这条路,比骆驼钻针眼还要困难。是否有走后门的?我不敢说绝对没有。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观察,还是比较公道的,录取的学员中颇多英俊之材。这种官费钱相当多,可以在国外过十分舒适的生活,令人羡煞。

我当然也患了留学热症,而且其严重程度决不下于别人。可惜我投胎找错了地方,我的家庭在乡下是贫农,在城里是公务员,连个小官都算不上。平常人家,勉强糊口。1934年,我大学毕业时,叔父正失业,家庭经济实际上已经破了产,其贫窘之状可想而知。私费留学,我想都没有想过,我这个癞蛤蟆压根儿不想吃天鹅肉,我还没有糊涂到那个程度。官费留学呢,当时只送理工科学生,社会科学受到歧视。所以说,今天社会歧视社会科学也是源远流长的,我们社会科学者运交华盖,只好怨我们命苦了。

总而言之,我大学一毕业,立刻就倒了霉,留学无望,饭碗难抢;临渊羡鱼,有网难结;穷途痛哭,无地自容。母校(省立济南高中)校长宋还吾先生要我回母校当国文教员,好像绝处逢生。但是我学的是西洋文学,满脑袋歌德、莎士比亚,一旦换为屈原、杜甫,我换得过来吗?当时中学生颇有“架”教员的风气。所谓“架”,就是赶走。我自己“架”人的经验是有一点的,被“架”的经验却无论如何也不想沾边。我考虑再三,到了暑假离开清华园时,我才咬了咬牙:“你敢请我,我就敢去!”大有破釜沉舟之慨了。

省立济南高中是当时全山东唯一的一所高级中学。国文教员,待遇优渥,每月一百六十块大洋,是大学助教的一倍,折合今天人民币,至少可以等于三千二百元。这是颇有一些吸引力的。为什么这样一只“肥”饭碗竟无端落到我手中了呢?原因是有一点的。我虽然读西洋文学,但从小喜欢舞笔弄墨,发表了几篇散文,于是就被认为是作家,而在当时作家都是被认为能教国文的,于是我就成了国文教员。但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深知自己能吃几碗干饭,心虚在所难免。我真是如履薄冰似的走上了讲台。

但是,宋校长真正聘我的原因,还不仅仅这样简单。当时山东中学界抢夺饭碗的搏斗是异常激烈的。常常是一换校长,一大批教员也就被撤换。每一个校长身边都有一个行政班子,教务长、总务长、训育主任、会计,等等,一应俱全,好像是一个内阁。在外围还有一个教员队伍。这些人都是与校长共进退的。这时山东中学教育界有两大派系:北大派与师大派,两者勾心斗角,争夺地盘。宋校长是北大派的头领,与当时的教育厅长何思源,是菏泽六中和北京大学的同学,私交颇深。有人说,如果宋校长再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与何在国外也是同学,则他的地位会更上一层楼,不止是校长,而是教育厅的科长了。

总之,宋校长率领着北大派浩荡大军,同师大派两军对垒。他需要支持,需要一支客军。于是一眼就看上了我这个超然于两派之外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兼高中第一级的毕业生。他请我当国文教员,授意我组织高中毕业同学会,以壮他的声势。我虽涉世未深,但他这一点苦心,我还是能够体会的。可惜我天生不是干这种事的料,我不会吹牛拍马,不愿陪什么人的太太打麻将。结果同学会没有组成,我感到抱歉,但是无能为力。宋校长对别人说:“羡林很安静!”宋校长不愧是北大国文系毕业生,深通国故,有很高的古典文学造诣,他使用了“安静”二字,借用王国维的说法,一着此二字,则境界全出,胜似别人的干言万语。不幸的是,我也并非白痴,多少还懂点世故,聆听之下,心领神会;然而握在手中的那一只饭碗,则摇摇欲飞矣。

因此,我必须想法离开这里。

离开这里,到哪里去呢?“抬眼望尽天涯路”,我只看到人海茫茫,没有一个归宿。按理说,我当时的生活和处境是相当好的。我同学生相处得很好。我只有二十三岁,不懂什么叫架子。学生大部分同我年龄差不多,有的比我还要大几岁,我觉得他们是伙伴。我在一家大报上主编一个文学副刊,可以刊登学生的文章,这对学生是极有吸引力的。同教员同事关系也很融洽,几乎每周都同几个志同道合者,出去吃小馆,反正工资优厚,物价又低,谁也不会吝啬,感情更易加深。从外表看来,真似神仙生活。

然而我情绪低沉,我必须想法离开这里。

离开这里,至高无上的梦就是出国镀金。我常常面对屋前的枝叶繁茂花朵鲜艳的木槿花,面对小花园里的亭台假山,做着出国的梦。同时,在灯红酒绿中,又会蓦地感到手中的饭碗在动摇。二十刚出头的年龄,却心怀百岁之忧。我的精神无论如何也振作不起来。我有时候想:就这样混下去吧,反正自己毫无办法,空想也白搭。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我这辆车还没驶到山前,等到了山前再说吧。

然而不行。别人出国留学镀金的消息,不时传入自己耳中。一听到这种消息,就像我看别人一样,我也是浑身发抖。我遥望欧山美水,看那些出国者如神仙中人,而自己则像人间凡夫,“更隔蓬山千万重”了。

我就这样度过了一整年。P6-9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0: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