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宁新路著的《来去无尘(一位财政部长的生前事第2版)》以饱满而深情的文字,以翔实的故事,简洁的文字,朴素的文风,饱满的情感,首次全面讲述了一代传奇人物、共和国财政部原部长吴波,这位代表财政人高尚情怀的闪光侧面,对他一生追求做无产者、廉洁奉公、艰苦朴素、一身正气的高风亮节情操做了生动描述。这本书第一版一出版,就得到了社会广泛影响,2014年9月,本书荣获中国第二届“孙犁文学奖”散文大赛一等奖。本次在原版基础上修订,重装再版。
| 书名 | 来去无尘(一位财政部长的生前事第2版)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宁新路 |
| 出版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宁新路著的《来去无尘(一位财政部长的生前事第2版)》以饱满而深情的文字,以翔实的故事,简洁的文字,朴素的文风,饱满的情感,首次全面讲述了一代传奇人物、共和国财政部原部长吴波,这位代表财政人高尚情怀的闪光侧面,对他一生追求做无产者、廉洁奉公、艰苦朴素、一身正气的高风亮节情操做了生动描述。这本书第一版一出版,就得到了社会广泛影响,2014年9月,本书荣获中国第二届“孙犁文学奖”散文大赛一等奖。本次在原版基础上修订,重装再版。 内容推荐 财政部长吴波,是一个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人,是一个散发着精神光芒的人。谁看到他的光芒,谁就会被他的光芒牢牢吸引;谁走近他的光芒,谁就会被他的光芒穿透内心;谁仰望他的光芒,谁就会被他的光芒牢牢牵引。 走近这束光芒你会感慨,人生如弃钱权名奴役,可以像他那样,活得宽阔而淡然。 《来去无尘(一位财政部长的生前事第2版)》由宁新路著。 目录 引子 一无所有 第一章 寻觅中的艰难跋涉 第二章 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第三章 “重要任务”交了白卷 第四章 那些错都是我的错 第五章 “西楼会议”波中“波” 第六章 绘在财政长河里的彩虹 第七章 沙洋农场养鱼翁 第八章 举贤让位财政部长 第九章 他是一个“两头真” 第十章 烙在人心的感动 第十一章 大酱坊胡同20号故事 第十二章 他的心中有座丰碑 第十三章 儿子们的故事 第十四章 两套房子和遗嘱 第十五章 凡尘世俗里的“苦行僧” 第十六章 拒绝与给予是一个高度 第十七章 财政部长拒礼是习惯 第十八章 一生都做普通人 尾声:灵魂无尘 原来可以活得如此淡然(后记1) 浸透泪水的文字(后记2) 《来去无尘》与巨大反响(后记3) 试读章节 吴波听着这些口号既新鲜,又兴奋。在响亮的口号声中,有奉《三民主义》的书,让他放不下手了,尤其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提法,是要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平等,承认民族自主权,还要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防止欧美现行制度流弊,人民有选举权,使人民拥有政权,还要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社会!这些设想,让吴波热血沸腾。他从这本书中认识了孙中山,知道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会很美好,对孙中山产生了景仰。吴波下决心离开宣城,去参加北伐军。 吴波几经周折参加了“皖属先遣队”。穿了军装当了兵,他以为这就是参加了“革命”,兴奋地跟这支队伍出发了。 由一个小店员成为北伐军的书记官,吴波由衷地喜悦,而这喜悦又那么短暂。在合肥,北伐军“皖属先遣队”被北伐军的白崇禧部队缴了械,他侥幸从先遣队逃了出来。 蒋介石已叛变革命。尽管芜湖北伐军仍在宣传革命,实际上已变成蒋介石的工具。 吴波又回到家乡。行李丢光了,两手空空,在宣城当店员欠下的亏空要归还,生活费要靠家里解决。所有这些都使他母亲发愁。村里人把他看成不守本分的青年,说他放着体面的店员不当,跑出去“革命”,把自己“革”得屁股精光跑回来……闲言碎语,像刀刺心窝,吴波难受,他母亲更难受。 好心的乡亲,劝他仍去经商。他不想再干经商行当,想干改变社会的事,而这雄心壮志离现实又那么遥远。他找不到渴望的那束光亮,他感到眼前一片迷茫。 吴波日渐困惑,在家等待的日子是那么苦涩而艰难。在母亲的责难和人们的讥笑中,他再也呆不下去了,决意远走。这时,恰好有位在西北军当书记官的族兄冯剑青回芜湖探亲,听了吴波的窘况,答应帮忙,带吴波离开了老家。 在郑州,吴波经族兄托朋友帮助,考取了郑州市政府公益科的见习科员。吴波做事不惜余力,且又极其仔细求真,不久就被转正为三等科员。那时局势动荡,郑州市一年内换了三任市长,三任市长都很欣赏吴波的才华,每任市长都给他提了一级,一年多时间被破格提升三级,他由见习三等科员升到一等科员。 对“三民主义”抱着幻想的吴波,很快发现国民党说一套,做一套。所谓“打倒军阀”,军阀都挂上了“革命”的招牌;所谓“打倒土豪劣绅”,豪绅们依然很神气;蒋介石屠杀进步青年,社会弥漫血腥。他对国民党失望至极。吴波决意远离国民党。 1930年内战开始,冯玉祥的西北军西撤,郑州市政府解散,人员各找出路,吴波只好又回到老家水东,等待新的工作。回家后的吴波,生活失去经济来源,又陷入困境。 吴波的命运里,好像有根好机缘的“红线”,一直在牵着他。这根牵引的“红线”,在他最为困苦的时候,就会牵他走向新的天地。吴波等了半年,那根“红线”又来牵他了,原郑州市市长赵守钰给他发信,通知他来上海工作,吴波在上海的国货商场办事处做了文书主任。吴波感到这个差事不错,看起来是经商,实际上是同英租界工部局打官司,是同帝国主义作斗争。他干劲十足地做好每件差事。 P8-9 后记 《来去无尘》出版后的2015年1月,我又拿到了这本书第二次印刷的样书,想到二月将是吴老去世十周年,这本书的再次印刷,总有些机缘,吴老的事迹在社会上渐渐已有影响,心里感慨不已,便有了想写一篇简短散文在他离世的日子刊登,以此怀念他的想法。于是,以《来去无尘》为基础,写了长篇叙事散文“一位财政部长的两份遗嘱”,发给了著名作家、《光明日报》领衔编辑韩小蕙。小蕙读后大为喜悦,在转给责任编辑饶翔和赵屿的同时,并向《光明日报》社领导作了汇报。《光明日报》社领导对此稿高度重视,以最快的速度写了本报评论员文章,饶翔和赵屿精心策划,安排一整版篇幅,在吴老去世一周年之际的2015年2月6日刊登。文章一经刊登,便被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文摘报》、中国网、求是网、搜狐网、新浪网、海外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财政部网等多家网站转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在微信群得以广泛互转和群众广泛传诵。同时,也得到习近平、刘云山、王岐山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 《光明日报》在整版刊登该文的同时,还在一版刊发本报评论员文章。该评论员文章写道: 秉德无私,可参天地。财政部原部长吴波已经离世10年,但他的高风亮节垂范后代、精神遗泽长留人间。 《光明日报》2月6日的文荟版,作家宁新路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撰写的“一位财政部长的两份遗嘱”,将吴波朴实而光辉的一生娓娓道来。今天的报道,又再次多侧面、多角度展现了他的人格境界。吴波的一生就如同一本厚重的书,起承转合是中国革命、解放、发展、改革的壮阔历程,字里行间是共产党人大公无私、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人们从他的一生里,学到了“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的道理。吴波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新中国的财政工作贡献了他的一生,却不置私产、不留私产,始终以一个“无产者”要求自己。他将自己的人生,纳入了全民族的整体命运;他将中国的繁荣与人民的安康,看成自己最大的财富。 人们从他的一生里,读出了“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意义。在世时,他长期住在单位分配的旧平房里;去世后,他的儿孙又按他的遗嘱将住房全部归还国家。他从不让妻子儿孙“蹭”专车,从不许后辈工作受“特殊照顾”;下乡调研不坐专车、不要陪同,出差住宿不住套房、不接受超标接待;一顿饭的招待也要付钱,一箱水果的礼品也要退还。正是这样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严以律己、慎独慎微的态度和习惯,造就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与高风亮节。 …… 《来去无尘》出版以来获得如此大的读者反响,是写作起初没有想到的,这本作品近期又引起了中央一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一定范围内作了推荐。《来去无尘》的影响,仍在“发酵”般地加大和产生着巨大的精神效应。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了解读者需求,决定推出第二版,以更加清新的面孔,把这部作品呈现给更多的读者,这是富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出版界重要的事情。 这是《来去无尘》出版后的重大事件。一部作品引起习近平总书记、刘云山、王岐山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重要批示,是重大事情;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是重大事情;吴波精神在人们心灵深处产生巨大波浪,是重大事情。正如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财政部部长助理戴柏华不约而同地说:“新路同志为财政部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正如中宣部《党建》杂志总编辑刘俊汉代表中宣部领导表达的:“新路同志你为我党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透出的厚重肯定一样,吴波的事迹是重要的,《来去无尘》的故事是重要的。当然这部书和这篇文章,作为文学界和作家的我来说,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因而,有必要为《来去无尘》第二版出版,写此记录文字。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