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一书中,学贯政法、中西兼通的社会学家萨孟武,借中国传统经典小说《西游记》,对中国古代政治运作进行别开生面的透彻解读。
这是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以明辨是非、评判功过的智慧,引导读者窥探历史运行的真相。
本书是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 书名 |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精)/大家小书 |
| 分类 | |
| 作者 | 萨孟武 |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一书中,学贯政法、中西兼通的社会学家萨孟武,借中国传统经典小说《西游记》,对中国古代政治运作进行别开生面的透彻解读。 这是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以明辨是非、评判功过的智慧,引导读者窥探历史运行的真相。 本书是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内容推荐 萨孟武著的这本《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是一册对中国传统经典小说别开生面的解读。与常规的文学批评迥然不同,本书以《西游记》中的小故事为话题,以政治学家的专业眼光透视中国古代的政治运作,微言大义,见解精深,行文流丽,引证博雅,逻辑分明,能带给读者启发和思考。 目录 序 菩萨与妖精 孙行者大乱天宫 玉帝永保至尊的地位 太白金星的姑息政策 玉帝不留显圣真君在天宫保驾 玉帝请如来救驾 卷帘大将失手打碎了琉璃盏 唐太宗还魂延寿二十年 孙行者与紧箍儿 孙行者劝唐僧收起善心 莲花洞二魔念起咒语就可使唤山神土地 乌鸡国国王不敢在冥府控告全真怪孙行者不愿做乌鸡国国王 如意真仙不许孙行者白手来取落胎泉的水 孙行者要求朱紫国国王亲身来迎 比丘国国王要取小儿心肝为药引子 凤仙郡三年亢旱 阿傩伽叶向唐僧讨取贿赂 试读章节 人类的一切观念,甚至一切幻想都不能离开现实社会,从空创造出来。伦理、宗教、政治、法律的思想固然如此,而人类所想象的神仙鬼怪也是一样。《西游记》一书谈仙说佛,语及恶魔毒怪。然其所描写的仙佛魔怪,也是受了中国社会现象的影响。换言之,社会现象映入人类的头脑之中,由幻想作用,反射出来,便成为仙佛魔怪。所以仙佛怎么样,魔怪怎么样,常随各国社会情况而不同,而吾人由于小说所描写的仙佛魔怪,亦可以知道各国的社会情况。 一部二十四史不过争夺政权的历史。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王寇悬于成败,成败决于力之大小。王莽以外戚而篡帝位,这比之杨坚以外公而夺取外孙之天下,就亲属之远近说,杨坚未必比王莽为疏。然而王莽受尽了后人唾骂,杨坚则被视为真命天子。这种不平等的价值判断何以发生。王莽不及身而亡,杨坚统一中国,结束了五胡乱华以后三百余年的纷乱之局。一则力不足以保其身,一则力足以统一华夏,故他们所受后人的批评不同。曹操奋身于董卓肆凶之际,芟刈群雄,几平海内,他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魏志》卷一《武帝纪》建安十五年注引《魏武故事》)汉祚能够延长三十余年之久,实赖曹操之力。然后人尚斥之为奸雄。宋太宗继太祖而即位,兄终弟及,为秦汉以后的创举,这犹可以说是太祖的遗志。而烛影斧声,干载视为疑案,即位之后,复迫死弟廷美,侄德昭、德芳,其忍心比之曹操为自卫计,而弑伏后,(《后汉书》卷十下《献帝伏皇后纪》)终其身服事献帝,似还不如。而史臣乃谓“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宋史》卷三《太宗纪·赞》)曹操不必为文王而为文王,宋太宗可为周公而不为周公,既然不为周公了,又复迫死无辜的管、蔡。顾后人所作褒贬乃薄曹操而厚宋太宗,为什么呢?争天下者不尚小节,曹操只能造成三分局势,宋太宗则能降吴越而平北汉,使五代纷乱之局复归于统一。 这种力的关系射入人类的头脑之中,于是人类所想象的神仙社会便也以力为基础。神仙的力分为两种:一在身体之内,这称为法身,如孙行者的七十二般变化是也。二在物器之中,这称为法宝,如孙行者的如意金箍棒是也。合这两者称为法力。在神仙社会法力大小不但可以决定地位高低,且又可以决定生命长短。他们虽然修成了不老之身,而一旦劫运来临,苟法力不足以抗之,则千年苦行亦将化为虚幻,且看须菩提祖师对孙行者之言: 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唤做颀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西游记》第二回) 玉帝能够领袖群仙,据如来说,“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第七回)即其法力无边,故能享尽了仙界的富贵荣华:食则龙肝凤髓,玉液蟠桃;(第七回)居则三十三座天宫,七十二重宝殿,金阙银銮并紫府,琪花瑶草暨琼葩;(第四回)行则八景鸾舆,九光宝盖,声奏弦歌妙乐,咏哦无量神章,散宝花,喷真香。(第七回)这种享受比之人世帝皇,似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当然激动了孙行者的觊觎。他自幼立志修玄,远涉天涯,参访仙道,学得了筋斗云及七十二般变化,“善能隐身遁身,起法摄法,上天有路,入地有门,步曰月无影,入金石无碍,水不能溺,火不能焚”,(第三回)于是下打到十八层地狱,强迫冥王勾销了生死簿上自己的名字,把有限的生命改为无限的生命;(第三回)上打到三十三天,竟令玉帝不能不采用怀柔政策,降诏招安,承认其为齐天大圣。(第四回)法力虽大,而尚不是全能,先失败于显圣真君,(第六回)再失败于佛祖如来,(第七回)压在五行山石匣之中,称为“妖猴”,历时五百余年。 P2-5 序言 明清时期流行一种说法,认为《西游记》是金代丘处机宣扬道教思想的作品。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有个扶乩的小故事,质问“现身”的神仙丘处机:“书作于元初,其中祭赛国之锦衣卫、朱紫国之司礼监、灭法国之东城兵马司、唐太宗之太学士、翰林院中书科,皆同明制,何也?”那个虚拟出来的丘处机答不上来,便开溜了。这个故事从《西游记》中官制描写,推断其必出于明人之手,洵为卓见。不过,它没有,也不可能由此展开《西游记》与古代政治的探讨,当时人们更热衷谈论的仍是《西游记》的道教观念。到了现代,胡适、鲁迅等人对儒释道三教争说《西游记》不以为然,倾向于将其视为“游戏”、“玩世”之作。这种“忘怀得失,独存赏鉴”的阅读立场,与其说为《西游记》揭示了新的主题,不如说是开启了《西游记》自由解读的新法门。萨孟武《<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在《西游记》接受史上的意义,或许就应放在这一背景下来看待。 萨孟武是著名的法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著述丰硕,有《政治学概论》、《中国社会问题之社会学的研究》、《社会科学概论》、《西洋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社会政治史》、《儒家政论衍义》、《韩非思想与西汉监察制度》、《孔子的法治思想》等。这样的学术背景必然会影响他对小说的看法与评论小说的角度。正如他所说:“研究社会科学的人是将小说看作社会意识的表现。”(《<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自序)在《<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中,他也反复提醒读者:“阅者须知本书不是以文艺的眼光,批评《西游记》;也不是以考证的方法,研究《西游记》;而是借用《西游记》的情节,借题发挥,说明政治的道理。”他是在“利用《西游记》的材料,研究吾国古代的政治现象与政治思想”。 因此,《<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研究著作,却也不同于纯粹的中国古代政治史论著,而是以稗引史、文史互证的学术随笔。照我的理解,在学术研究中,发现固然重要,联想也同样重要;有时,联想即发现。而本书正是寓发现于联想中的精彩之作。由于学通中西,尤其是深谙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制度和理论,萨孟武通过对《西游记》人物与情节不落俗套的感悟与分析,讲历史、谈政治、说法律,将自家的拿手好戏发挥到了极致。例证与论述之间,间或看似若即若离,但活络的联想式解读,却使我们能透过幻想的迷雾,以开放的眼光,体察小说家想象的现实基础与小说描写必不可少的社会意识。翻阅本书,我们经常会被作者旁征博引的学识所吸引,被作者挥洒自如的行文所感染,更被作者犀利深邃的洞察力所折服。 作为一部神怪小说,《西游记》的写实性描写往往点到即止,萨孟武总能在小说叙事的缝隙中,找到借题发挥的着力点,从而以明辨是非、评判功过的智慧,引导读者窥探历史运行的真相,把握社会发展的轨迹。书中十八篇独立成章的文章,分别涉及权力的谋夺、皇权的责任、官员的升黜、姑息政策、赏罚制度、财产律法等,这些皆为古代政治的重大问题。比如萨孟武连用三篇文章讨论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各方的言行,从孙悟空的大乱之由与取败之道,到天庭苟安一时的姑息政策,再到专制时代人主不自操事、不自运筹,多方面地将此一情节与历史上的政治斗争相参照,表现出对古代政治运作机敏而深刻的体认,而殷鉴俱在,古今相通的理性点拨,尤足发人深省。 应该说,萨孟武的联想式解读并非凿空之论,他认为:“《西游记》一书谈仙说佛,语及恶魔毒怪。然其所描写的仙佛魔怪,也是受了中国社会现象的影响。换言之,社会现象映入人类的头脑之中,由幻想作用,反映出来,便成为仙佛魔怪。所以仙佛怎么样,魔怪怎么样,常随各国社会情况而不同,而吾人由于小说所描写的仙佛魔怪,亦可以知道各国的社会情况。”正与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西游记》时称其“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是一致的,符合艺术规律,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透视幻象背后的人情世故或社会现象。 其实,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意识形态影响,强调《西游记》现实意义的论文很多。例如小说第四十四回叙孙行者来至车迟国,得悉众僧遭受迫害,鼓动他们逃走,众僧说:“老爷,走不脱!……且莫说是和尚,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逃。四下里快手又多,缉事的又广,凭你怎么也是难脱。”这番话常被指为明代厂卫特务统治的写照;而妖道受车迟国国王宠信的描写,也被认为有对明世宗崇道的影射。与这些观点相比,萨孟武的联想式解读不刻求坐实某一特定史实,而着眼于历史的普遍性问题,见解更为弘通,也更具有启发性。比如孙行者充任弼马温这一“后生小辈下贱之役”,与他的能力与心性不符,萨孟武写道: 但是“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孙行者就职之初,固曾“昼夜不息,滋养马匹”,那些天马都“养得肉膘肥满”,(第四回)亦可谓忠于职务了,卜式曾在上林牧羊,羊肥息,遂迁县令,而国相,而御史大夫。(《汉书》卷五十八《卜式传》)金日曾在黄门养马,马肥好,亦由马监而驸马都尉,而光禄大夫,最后且受遗诏辅政。(《汉书》卷六十八《金日传》)由此可知官职虽小,苟有出身的机会,则英豪之士亦愿借径于小吏以发身。 可惜,神仙社会却没有“察能授官”的健全制度与拔擢机会。萨孟武继续评论说: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这是才智之士所最痛心的。孙行者说“玉帝不会用人”,(第四回)这与黄巢所说“铨贡失才”,如出一辙。明代“资格独重进士,致举贡无上进阶”。(《明史》卷二百六《陆粲传》)举贡受了歧视,所以李自成一反,举人李岩、牛金星等,皆往投自成……自成能够大乱天下,而明祚因之而亡,未始不是明代举官太重资格为其原因。 也许我们不能,也不应将孙悟空的大闹天宫与特定的历史人物或事件联系起来,但现实政治中普遍存在的对人才的压抑,无疑是《西游记》此一描写重要的社会基础。其他如由玉帝不留显圣真君在天宫保驾推测其“大率也是文帝遣周勃就国之意”,以免臣下有震主之威;由卷帘大将失手打碎了玻璃盏招致严惩,谈到科刑的标准;由唐僧可能擅用紧箍儿咒,谈到权力制衡的重要;由山神土地听凭莲花洞二魔驱使,谈到地方官素质与政风;由阿难伽叶向唐僧索贿,谈到“创业之主虽然望治之心甚切,而对于贪墨之臣,又往往认为可靠,而愿寄以腹心之任”。无不在纵横捭阖、收放得当的夹叙夹议中,使说部之虚构,与史实相印证。尽管萨孟武的本意不是对《西游记》作文学性的研究,但他既对相关历史驾轻就熟,又对小说情节了然于胸,故能出文入史,融会贯通,洞幽烛隐。从小说阐释角度来看,这样的抉发奇秘、演绎情理,毫无牵强附会之感,反而令人时时领略到触类旁通、别开生面之胜识妙解。希望学术普及著作写得平易近人,是很多人努力的方向,萨孟武也曾将自己的此类写作戏称为“姨太太面孔式”的小书,以有别于端庄的学术论著。但是,读《<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我却有一种感觉,对一个见识精微的学者来说,它或许已是“深入浅出”了;但有时,似乎也可以说是“浅入深出”的。比如他在《孙行者劝唐僧收起善心》篇中说:“我研究汉宋学说,以为汉学所注意的,是治国平天下之术,而非修身齐家之道;宋学所注意的,是修身齐家之道,而非治国平天下之术。汉学注意治平,并未忘记修齐之道;宋学注意修齐,而却忘记治平之术。”这种饱学之士脱口而出的精辟判断,读者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恐怕一时竟会不得要领。而这也正是萨孟武的高处,他总能由浅显的故事入手,引发读者进入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作更高层次的思考。只要读者不满足于时下所谓“浅阅读”,有扩展阅读、一同探索的兴致,往往能够获得意外的阅读快感和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萨孟武对古代小说匠心独运的阐释并不只是体现在这一部著作中,他的《<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水浒传>与中国社会》同样脍炙人口。在《<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自序中,他曾说这三部著作一写家庭,一写社会,一写政治。这或许不是作者撰写三部著作初始时的有意构思,但合而观之,确实可以相辅相成。《<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早已列入了“大家小书”系列,《<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也不难觅得,读者不妨对读。 为了写这篇小文,我特意找了萨孟武的回忆录《学生时代》、《中年时代》来看,其中有不少地方关涉古代小说。他那个时代的人对古代小说的亲近程度,远比今天要高。在众多古代小说中,萨孟武认为写得最好的有三部:《红楼梦》第一,《西游记》第二,《水浒传》第三。第三姑且不论,《红楼梦》、《西游记》的排序,是区区乐于附和的。对于《西游记》,他强调是一部幽默的著作,也是鄙人深以为然的。可惜当年我写《<西游记>论要》时,无缘拜读《<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如今出版社约我为这位前辈名家的著作写序,自是愧不敢当。事实上,本书并不是一部体系严明的著作,所讨论的问题也是开放性的,循着萨孟武不同流俗的逻辑,也许读者还可以从《西游记》中找到其他有深度、有趣味的话题。则本书启人心智,又岂止在十八篇范围之内。以上拉拉杂杂,只是一点个人的阅读体会。相信读者诸君阅读了本书,必能思路大开,各出高见。 2012年12月29日于奇子轩 后记 出版说明 “大家小书”多是一代大家的经典著作,在还属于手抄的著述年代里,每个字都是经过作者精琢细磨之后所拣选的。为尊重作者写作习惯和遣词风格、尊重语言文字自身发展流变的规律,为读者提供一个可靠的版本,“大家小书”对于已经经典化的作品不进行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处理。 提请读者特别注意。 北京出版社 书评(媒体评论) 萨先生兼通政治经济学与社会学,可谓教育界与文化界的知名元老,是这一行当中的“导夫先路”者。 ——白化文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以明辨是非、评判功过的智慧,引导读者窥探历史运行的真相,阅读后令人醍醐灌顶、思路大开。 ——刘勇强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