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间烟火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邹剑川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舌尖乡愁

襄阳、随州,处在中原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皆为千年古城,历史文化传承,鄂菜四大源流之一。融汇南北,交通东西,茫茫九派中国,饮食冷暖自知。故乡食物,是每个人幼时的舌尖记忆,是浓浓淡淡的乡愁,也是伴随一生的食物密码。襄阳、随州千百年的悠久历史,成就了这里深厚的饮食文化;中国南北方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造就了这里独有的食材。这是上苍的恩赐,这是襄阳、随州人的幸福和骄傲,也是我们集体珍藏的共同记忆。故乡的味道、老家的方向、熟悉的食物,深藏在我的精神家园。

满怀激情的战斗早餐

圣宫饭店是随州城有名的老字号饭店,坐落在繁华的大十字街上。

饭店兼营早餐,招牌主打就是汤包和牛肉面。圣宫饭店20世纪80年代名噪一时,说一说去圣宫“过个早”(湖北方言,吃早饭),和20世纪80年代武汉人说去晴川饭店喝喝茶、20世纪90年代入住高档酒店、21世纪去香格里拉饭店吃西餐差不多,是很发抛、很玩味的事。

圣宫汤包,其实就是天津汤包,俗称小笼包子。皮薄、肉厚、油多。既然叫汤包,那就是包子里的肉馅,全部都在高温下变成了汤汁。吃圣宫汤包,不要心急,一口吃下去,那必然烫着了舌头,所以吃汤包,说起来还是担惊受怕的。在人头攒动时,你还得小心翼翼,慢慢地去咬。为什么呢?如果你放肆地去吃,没准儿,汤汁会喷射而出,烫着了自己,伤着了别人。所以吃汤包是个技术活,要慢条斯理,要温文尔雅,和吃螃蟹一样。而且汤包还是奉上味碟的,你可以调芝麻酱、辣椒酱、醋、油、酱油,这真是太拿包子当回事了,享受和阳澄湖大闸蟹一样的高级待遇啊。不过20世纪80年代,吃肉还是很奢侈的事,肉包子也差不多算螃蟹价了,更何况圣宫汤包是有别于当下早点摊、包子铺的俗品的。第一是皮薄若纸,隔着皮可以看见肉馅,和古代官窑烧制的薄胎瓷器一样,呈半透明状;第二是肉馅在高温蒸汽下,成为半液态,油水十足,而肉馅也都是选的上好的土猪精肉,肥瘦搭配、不腻不厌;第三是表面看上去不烫,包子皮温度不高,肉馅看起来也没什么温度,但送到嘴里,那是烫得惊人;第四则是小蒸笼都是选竹木特制的,内中铺有松毛,竹木、松毛的清香渗入包子,那真叫一个自然清香!

圣宫饭店另一主打早餐则是牛肉面。这面当是西北甘肃、陕西一带的改良。首先是碗,硕大无比,足有一个人脑袋大,看上去像一个小脸盆。这是陕西关中的风格啊。再就是牛肉,专取带筋有嚼劲的精肉。特别是那牛肉筋,老随州人就喜欢和它较劲,放在嘴里咀嚼啊撕扯啊,越嚼越觉得有味道、有劲道。那意思,和现在吃口香糖差不多。但我少年时很烦牛肉筋的韧性,一团带筋牛肉,啃上几分钟还没烂。我性子急,只爱精瘦牛肉,三下两下下肚,但现在吃寻常牛肉面,却找不到那种艰难感了。最后就是这牛肉面的辛辣,那个辣是面上撒一层辣椒,中间还有辣椒粉,就这般还怕不辣,还要上干红辣椒。这辣椒嘛,也不知道什么品种,辣得人,那叫一个入口火烧火燎,几乎当场就跳起来,而不敢大肆吞咽。因为你吃得急了,从舌头到咽喉到肚子都毛焦火辣。辣得你想流眼泪,辣得你嘴巴咽喉里像捅进了火钳子一般,但你就是和这辣椒较上了劲。偏要吃完!看是你厉害,还是我厉害。

我觉得在圣宫饭店吃汤包、牛肉面,那是一场挑战和冒险,那是一场战斗或者战役。每个人都如临大敌,小心翼翼、高度紧张。拨挑着面、捧着包子,艺术的、生活的,形而下和形而上地进行着一场早餐。

我想,圣宫饭店的包子、牛肉面,大概是20世纪80年代的夜总会、酒吧的感觉。它不提供酒精、慢摇、暧昧、摇滚、激情、艳遇,它提供辣椒、滚烫、刺激、痛快。让你在一场大汗淋漓后,想要高叫:“哎哟,我的个妈喂,真是舒服个伙计!”

在人头攒动时分,排队等候,你会看到20世纪80年代随州市民的精神艳遇和物质盛宴,围绕着圣宫饭店展开。

为了保留这份绵长、悠远的记忆,我每次回老家,总是刻意回避圣宫饭店,拒绝享受一次当下的早餐。我以为有些食物,属于回忆,应当珍藏,而不是去挥霍。

为此,我满怀敬意地路过圣宫饭店,却不愿去做一个在其间品味的当下食客。

……

P1-5

后记

我们单元楼的大妈,每次看到我,都会好心地提醒我多吃点。这种提醒,数十年萦绕在耳边,已让我麻木崩溃。

年轻时自以为高大帅气有才学的我总能遭到异性沉重的打击:“其实你这人长得还行吧,人也还不错,就是太让人没安全感了,你太瘦了,一阵风都能吹跑。”

我至今没明白安全感和体型到底有啥关系,但是我是听懂了我的老师们的话的:“邹同学,回去让你妈多称点肉,别把钱看得太重。实在家庭困难,可以到老师家来吃饭。”

还有些朋友偶尔会在交谈时一脸神秘地看着我:“阿川,你真的不吸毒吗?”甚至有一天,某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谈工作之后,语重心长来了句:“小邹,作为一名优秀青年,可不能有不良嗜好啊!”

烟我是抽的,毒我是不吸的!但从前每次坐长途车、出租车到外地,遇到警察检查,我总会被盘查得格外仔细,我想他们是希望替群众抓捕到一个以贩养吸的嫌疑人。

经历了无数次打击后,我的校友、一位领导,终于在我心上重重地踏上了一脚。在某次饭局上,给了我许多工作上的建议后,他来了句:“小邹,你是怎么混的,你看看你怎么这么瘦?”然后,用手摸了摸他开始微微发福的肚子。

其实我觉得我挺能吃的,吃得挺好的,而且有时一天要吃四五餐。我很少回家吃饭,为的是实现告别瘦子的梦想。我吃大鱼大肉,吃肥腻、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我大量喝啤酒,幻想哪天开始发福。我买了哑铃、拉力器,想练出肌肉,但我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每次我精神抖擞、春风满面地出现在单位、各种公众场合,用自以为充满魅力的眼神注视大家时,往往会有一人冲出来拍拍我的肩,然后故意打量我几眼:“小邹,你又瘦了,你怎么这样瘦?没吃好吧?”

最终让我放弃长胖梦想的人是我的母亲,她某天描述苦难家史,在第一百次讲述她以前打猪草给我换作业本两面写(谁作业本只写一面),小时候只吃一分钱一个的烧饼(20世纪50年代,一分钱购买力等同于当下一元钱)后,终于爆了些新鲜猛料:“其实你是个早产儿,怀孕时,我又没什么吃的,鸡汤都喝不上。你小时候,家里也买不起牛奶,五岁前吃不上肉,全靠你爸爸抓青蛙、钓鱼来改善生活。”原来我瘦属于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再怎么补也没用了。

为瘦而困惑的日子里,我阅读报刊、图书,发现在女作家、女作者笔下,往往男主人公或者梦中情人是那个撑着一把雨伞,高高瘦瘦的男孩,多有诗意啊。我想文艺女青年、女作家应当是喜欢瘦子的,从而我努力成为一个文艺男青年、男作家。

最终让我解脱的是上次体检,我被查出患有高血脂。医生告诉我,今后要注意饮食,不要吃得太好,尤其要避免大鱼大肉大油。我当时充满感激地看着医生点点头,心里道:“理解万岁!”

我从医院出来,再遇到朋友,都会假装唉声叹气:“唉,我上次体检查出了高血脂。”“你这么瘦还有高血脂?”“唉,吃得太好呗。”这样的话,我每天上演,乐此不疲。

为了告诉别人我是一个高血脂的瘦子,我吃得好、喝得好、混得好、活得好,我真想把那张高血脂化验单照下来,贴在我博客上,做我的论坛签名,或是印在我的衣服上。但我仔细想想,作为一个文化人,咱可以写一百篇美食随笔,在报纸上、杂志上、论坛里、博客里发表,最后出一本书,让所有人都知道:哥,其实是一个高血脂的瘦子。

只是,我老婆,一名三甲医院的医生,常常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我:“亲爱的,你真不能多吃了。”

是的,作为一名瘦弱的高血脂的吃货,我的余生,可能只能在纸上谈谈吃喝了。

目录

第一章 舌尖乡愁

 满怀激情的战斗早餐

 泡泡青

 红薯藤子

 三鲜与春卷

 正在消失的古楼民间美食

 三角馍馍和杂碎汤

 腊月灌肠格外香

 石花粉

 汤中自有滋味长

 包面、面片和疙瘩

 老家的烧饼

 青蛙呱呱的日子

 故乡的野菜

 一碗面的关怀,一碗面的爱

 沙河西瓜

 随州蜜枣

 随州烧饼

 随州乡土菜

 襄阳大头菜

第二章 楚天食尚

 泥蒿腊肉

 太和千张

 洪山菜薹

 淡雅香椿菜

 清蒸武昌鱼

 赤壁凤尾鱼

 安陆云梦白花菜

 罗田吊锅

 涂镇藠头

 湖北鸡汤

 湖北蒸菜

 湖北小吃

第三章 江湖滋味

 醉虾

 小龙虾

 螺蛳壳里做道场

 翘嘴鲌

 试鱼

 鱼丸

 庙岭雄鱼头

 鳝鱼

 鱼杂小白菜

 沼山三品

 藕

 梁子湖螃蟹

 黄颡鱼

 洞庭湖野黄鱼

 三山火烧鱼

 罾鱼

 剁椒鱼头

 梁子吃鱼

 寻常觅得野鱼香

 清水小龙虾

 泽林辣子鱼

 新县财鱼火锅

 陈贵葱烧鱼

 大黄鱼

 柠檬鱼

 小海鲜

 刺身花螺

 北海吃海鲜

 鳜鱼三吃

第四章 中华名吃

 东坡饼

 “翠花”的盛宴

 烧烤蒸煮总相宜

 武汉小吃

 赤坎黄鳝饭

 米粉里的青春

 美艳大盘鸡

 洛阳水席

 新疆羊肉串和烤全羊

 云南觅食

 陕西三味

 杭州楼外楼的女吃货

 安庆吃徽菜

 南江小炒肉

 安庆迎江寺素菜

 皖江小春鱼

 广州早茶的家乡味

 大唐灯火下的乾县锅盔

 肉夹馍和涮涮锅

 南京小吃

 三河茶干

 食鸭

 涮羊肉和烤鸭

 韶山汤面

 山西河南特色面食

第五章 异域格调

 爱尔兰咖啡

 越南绿豆糕

 在越南吃“土豪”火锅

 牛排几分熟

 日本料理

第六章 酒兴连绵

 一个人喝酒

 诗酒江湖

 那杯醉生梦死的酒

 温酒绍兴城

 湖北的酒

 酒吧饮酒

 喝酒那点儿事儿

 恩施摔碗酒

后记 一个高血脂的瘦子

序言

人间有味是清欢(自序)

对于美食方面文学作品的热爱,源于我少年时对梁实秋、汪曾祺、贾平凹等人作品的阅读,源于对湖北作家刘正中、龚建民等人美食类文学作品的喜爱,那是20多年前的旧事了。我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就是在16岁时创作的关于故乡的牛肉面的散文。

从20年前发表第一篇关于美食的文章,断续写来,到结集出版,也算对我拙劣文字的一个总结。

苏轼词云:“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也是我少年时阅读的一本闲情、生活随笔类选集的名字。这些年我陆续读了三联等全国诸多出版社出版的,不同作家的美食文学作品。在美食类文学作品受到欢迎的背后,潜藏着人们对于中国味道、中国文化、中国美食的热爱和探求。人生是平淡和琐碎的,而美食是一场艳遇和惊喜,让人的生活有了情趣,有了高度,有了艺术。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在中国,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本,吃是头等大事。在中国各个地域,各个菜系,关于美食有不同的理解,有繁多的食材和独到的烹饪技法。

关于美食的文学写作,我坚持亲身经历、体验、品尝、思考和感受,力求原创,是为著而不是编,所以写作起来比较艰难,因为美食繁多,要到各地去品尝、去体验是一件耗费时间、精力、金钱的事。对于美食的写作,我倾向对色、香、味、形有较为贴切的描述,有对美食地域、美食文化的阐述。

由于我是湖北人,我注意到新鄂菜已跻身新十大菜系,在中国美食界有较大的影响,而鄂菜近些年在全国各地比较受食客的欢迎。饕餮之徒、旅游爱好者、餐饮旅游行业从业者、文学爱好者对于鄂菜的了解有更深层面的需求。而市面上系统地介绍湖北美食的图书并不多见,《人间烟火》的内容以鄂菜为主,兼顾其他地方的美食,突出了湖北的楚文化和楚天美食风味。

这些年,我走遍中国大江南北,从城市到乡村,从南海、东海,到边疆沙漠,从彩云之南到华北平原,从华中、华南到西北、西南,我还有很多没有去过的地方,没有品尝过的食物。在行走的路途中,在每一次和食物的相遇里,我体会到许多乐趣,也很愿意和读者分享。

由于才疏学浅,我虽然坚持亲历实地考察采风,并查阅借鉴了大量资料,但难免有错漏不当之处,还望读者、专家不吝赐教。

人生有味,味在四海。味道江湖,每每相逢,处处清欢。

内容推荐

邹剑川著的《人间烟火》对于美食的色、香、味、美有较为贴切的描述,有较为精妙的关于地域、文化的阐述。本书以介绍鄂菜为主,兼顾其他地方和异国美食,突出了楚文化、美食风味,是帮助饕餮之徒、旅游爱好者、餐饮旅游行业从业者深入了解鄂菜和各地美食文化的一部作品。

编辑推荐

《人间烟火》为作者邹剑川游历国内外,品尝各地小吃、美食之后所写的随笔集。本书和诸多的关于美食的文学作品相比,另辟蹊径,既细致描述了不同美食的味道和做法,又融入了对地域美食文化的分析以及作者个人的内心感悟,点睛之笔是把美食升华到一定的高度,从而美食成为作者乡愁的符号、文化的象征和情感的寄托。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5: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