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两章
第一章 “熊”
第一节
“熊”和“人”有亲密的友谊。“熊”是一个人。“人”是一只狼。他们俩很合得来。狼的名字是那人给取的,人的名字大概是人自己取的;他既然认为“熊”这个名字对他合适,他就认为“人”这个名字对那个畜生合适。这个人和这只狼合伙做生意,使定期市集、教区的节日集会、行人聚集的街道,都增添了热闹,而且能满足各处人们爱听卖艺人吹嘘和爱向卖艺人购买草药的需要。这只狼既驯服,又彬彬有礼地听话,很能得到观众的欢心。观看驯服的动物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我们最大的满足是观看各种驯服的动物列队走过。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围观王家仪仗队开过的原因。
“熊”和“人”从十字路口到十字路口,从阿伯里斯特威斯的公共广场到叶德堡的公共广场,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郡到另一个郡,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一处地方的生意做完了,他们就到另一处。“熊”住在一间有车轮的小屋子里,那只已经相当开化了的“人”,白天拉者小屋子走,晚上看守着它。在难走的道路上,在上坡的时候,路上车辙太多,泥泞太多,人就把绳子套在脖子上,同狼兄弟般地一齐拉车。他们就这样一起度过许多岁月。他们随意在各处歇宿;荒地上,林中空地上,十字路旁,村庄口,城门外,菜场里,广场上,花园边,教堂门口,都是他们歇宿的地方。每当他们的车子停在市集的空地上,老大娘们张着嘴奔过来,好奇的人们围成一圈的时候,“熊”就开始大发议论,“人”在旁边赞成他说的一切。“人”的嘴里衔着一只木碗,很有礼貌地向观众讨钱。他们就这样赚钱维持生活。那只狼是有知识的,那个人也一样。那只狼有讨人欢喜的一套,使观众看见了就肯赏钱,这一套是那个人教它的,或者是它自己学会的。它的朋友时常对它说:“你可千万别堕落成人啊!”
那只狼从来不咬人,那个人有时却要咬一口。至少,他是自居为会“咬”人的。“熊”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为着显示他的孤僻,他才做了卖艺人。同时也是为了要活下去,因为人不能抗拒胃的要求。此外,这个愤世嫉俗的卖艺人还会行医,也许他行医是为了给自己找麻烦,也许是为了使自己更增加一些本领。行医是小事,“熊”还是一个会口技的人。人们听见他说话,却看不见他的嘴巴动。他能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个陌生人的口音和声调;他学别人的嗓音简直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他单独一个人能够作出一大群人的嘈杂声;凭这一点他就有权利被称为口技家。他也确实以口技家自称。他能学各种鸟叫,画眉,鹪鹩,云雀(又名为百灵鸟),白胸的乌鹊,这些鸟都像他一样到处旅行,它们的鸣声他都学得来;因此,随他高兴,他能够叫你忽而听到公共场所嘈杂的人声,忽而听到草原上鸟兽的叫声;一忽儿像人潮那么汹涌而骚动,一忽儿像黎明那么清新而平静。——顺便说一句,这种本领虽然少见,但确实是有的。前一世纪有一个叫作屠赛尔的人,能作出人和牲畜混杂在一起的吵闹声,能模仿各种禽兽的叫声,他是一个活的动物园,他就本着这种资格留在布封身边。——“熊”是聪明伶俐的,稀奇古怪的,做出事来常常叫人难以置信,他喜欢那些怪诞的理论;我们往往把这些理论称为无稽之谈,而他倒装出相信这些理论的样子。这种厚颜无耻是他的狡猾的一种手法。他给陌生人看手相,随意翻阅一本书就作出判断,他预言别人的命运,教导别人说在路上遇见黑母马是不祥之兆,如果出门旅行的时候,听见一个不知你到什么地方去的人叫你一声,那就更是凶多吉少,。他自称为“迷信贩子”。他说:“我同坎特伯雷主教之间只有一点分别:我承认自己是迷信贩子。”坎特伯雷主教当然免不了要动气,有一天就传他来见;可是富有机智的“熊”对主教讲了一篇他自己创作的关于圣诞节的教理,使主教大人平息了怒气。主教爱上了他的这篇讲道,竟熟记在心,在教堂里讲述一番,还以自己的名义发表。这样,他就宽恕了“熊”。
“熊”因为是医生,或者,尽管是医生,倒也能替人把病治好。他最擅长使用有香味的草本植物。他熟悉药草。他会利用许多被人忽视的植物的潜在能力,像榛,菜荑花,白杨,白蔓草,紫花草,野铁线莲,泻草等等。他用茅膏菜来医治肺结核;他使用大戟的叶子使用得很适当,这些叶子从上面采下来的就用作呕吐剂,从下面摘下来的就用作清泻剂;他用一种称为“犹太人耳”的寄生植物来治好喉痛病;他知道哪一种灯心草能治牛病,哪一种薄荷能治马病’;他熟识曼陀罗草的优点和医疗的功能,这种草人人都知道是具有雌雄两性的。他有一些秘方。他用蝾螈的软毛来医治灼伤,据普林尼说,尼禄曾经有过一条用蝾螈软毛制成的毛巾。“熊”有两个蒸馏瓶,一个是曲颈的,一个是长颈的;他一面炼丹,一面配制一些万应灵药出售。据传说他过去曾经在贝德兰姆疯人院关过一个时期;人们给他一个光荣的称号,说他是个疯子,后来发觉他只不过是个诗人,又把他放了。这个传说大概不是事实;我们大家都有一些关于自己的传说,往往无法纠正,只得忍受。
P2-4
序
第一部 海洋和黑夜
序幕 两章
第一章 “熊”
第二章 儿童贩子
第一卷 黑夜比不上人心黑
第一章 波特兰的南岬
第二章 遗弃
第三章 孤寂
第四章 疑问
第五章 人类发明的树
第六章 死亡和黑夜的战斗
第七章 波特兰的北岬
第二卷 在海上的比斯开船
第一章 超人力的自然规律
第二章 把船上的人物描写清楚
第三章 不安的人们在不安的海面上
第四章 一片与众不同的云出场了
第五章 赫德瓜侬那
第六章 他们以为得到了帮助
第七章 超凡的恐怖
第八章 “白雪和黑夜”
第九章 委托给怒海来照管
第十章 风暴是个野蛮的巨人
第十一章 头盔灯塔
第十二章 和暗礁肉搏
第十三章 面对着黑夜
第十四章 奥塔赫礁岩
第十五章 可怕的海洋
第十六章 哑谜突然变得温和起来
第十七章 最后的办法
第十八章 临危的一招
第三卷 在黑暗中的孩子
第一章 象棋山
第二章 雪的功能
第三章 凡在痛苦的道路上,均有重负,更觉难行
第四章 另一种形态的沙漠
第五章 愤世嫉俗的人又做蠢事了
第六章 醒来
第二部 国王的圣旨
第一卷 过去的事物永远继续出现。这几个人是人类的镜子
第一章 克朗查理爵士
第二章 大卫·弟里-摩瓦爵士
第三章 约瑟安娜女公爵
第四章 “时髦魁首”
第五章 安娜女王
第六章 柏基弗德罗
第七章 柏基弗德罗钻通地道
第八章 “下层”
第九章 恨和爱同样猛烈
第十章 如果人是透明的,我们就看得见这种火焰
第十一章 柏基弗德罗埋伏着
第十二章 苏格兰,爱尔兰和英格兰
第二卷 格温普兰和“女神”
第一章 我们到目前只看见过他的行动,现在我们看见他的脸了
第二章 “女神”
第三章 “她没有眼睛,可是看得见”
第四章 一对十分相配的情侣
第五章 乌云里露出的一角蔚蓝色天空
第六章 “熊”既是教师,又是监护人
第七章 瞎子可以教我们看得清楚
第八章 不仅是幸福,还加上繁荣
第九章 没有鉴赏能力的人们称为诗歌的荒唐东西
第十章 一个与世隔绝的人看一看世人和世事
第十一章 格温普兰想的是正义,“熊”说的是现实
第十二章 诗人“熊”带领哲学家“熊”
雨果的《笑面人》是很吸引人的一部小说。
它是一本相当典型的浪漫主义小说,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一开始,读者就被带到英国荒凉的海岸,为一个被拐骗犯扔下、受到死亡威胁的儿童担忧,从这里开始展开了主人公传奇的一生。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个赞成共和制的贵族上议员的儿子,在复辟时期,被国王出卖给儿童贩子,遭到毁容手术之后,成为畸形的笑面人。他终于逃离了死亡的阴影,流落民间,靠卖艺为生。他成人后不久,由于极偶然的原因,被证实了作为贵族特权合法继承人的身份,宫廷的矛盾和阴谋又使他恢复了爵位,但他在上议院一席激昂慷慨的演说,马上又使他从权力的高峰重新跌进底层,最后以悲剧告终。
这里,的确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善于把不平凡的事件编纂得奇异巧妙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才能。但如果这个长篇小说仅仅以曲折有致的情节和奇特的人物形象来引起读者的兴趣,那只不过是一本通俗小说而已。《笑面人》却大大高于这个水平,而具有相当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雨果十分有意识地在主人公的身上制造了矛盾的两重性,从血统上说,他是贵族的后代,从经历上说,却是苦难的人民的儿子;国王把他推进火坑,他却从民间吸取了新鲜的血液;宫廷把他当作工具推上权力的高峰,与人民的血肉关系却使他必然担负起人民赋予的使命,在巍峨殿堂中痛斥贵族统治,充当了老百姓的代言人。主人公这种传奇色彩十足的经历,实际上是作者设置的一条方便线索,借以揭示尖锐的社会矛盾和表现他民主主义的思想主题。
小说以十七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为历史背景。这次革命并不彻底,于一六八八年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统治的君主立宪政体,广大人民群众并没有从此得到真正的解放,而是在没有被彻底消灭的封建压迫剥削之上,又加上了资本主义的枷锁。雨果在这部小说里,力图表现出这一社会现实。他以深切的同情描绘了一幅人民群众悲惨生活的画面。在雨果的笔下,人民的不幸甚至达到这样严重的程度:到处都是失业,煤矿工人拿煤块填肚子,哄骗饥饿,渔夫只能靠树皮草根充饥,贫穷的妇女冻死在雪地里,怀里还抱着婴儿……可贵的是,雨果通过形象的描写表现了王室、贵族的穷奢极欲的生活是如何“建筑在穷人的痛苦之上”,他让笑面人向统治阶级发出了这样愤怒的指责:“你们投票通过的税收,你们知道是谁负担吗?是那些濒死的人在负担。唉!你们弄错了。你们走错了路。你们加重穷人的贫困来增加富人的财富。你们应该做的事恰恰相反。怎么!你们从劳动者手中拿走了一切去送给游手好闲的人,你们从衣不蔽体的人手中拿走了一切去送给吃饱穿暖的人,你们从穷人的手中拿走了一切去送给亲王!”这一切使得这部奇特的故事具有了一种激愤的揭露和批判力量。
雨果揭露批判的锋芒集中在封建贵族身上。在他看来,产生笑面人的悲剧的那个社会之所以那样黑暗,就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仍然保留了国王和贵族阶级。他在小说里,特别从政治权利和财产关系两方面表现了英国贵族阶级在革命后仍拥有的特权地位,并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揭露:查理二世是“无赖”,詹姆士二世是“坏蛋”,贩卖儿童、摧残儿童的形体这种伤人害理的活动就是他们所默许和支持的;宫廷里充满了阴谋和诡诈,贵族人物有的是骄奢淫逸、腐化邪恶的典型,有的是脑满肠肥的废物,有的像“比狼更像狼”的野兽。与此同时,雨果又以自己惯用的对照法,描写下层人民善良的品质、纯洁的心地,来衬托贵族人物的丑恶。雨果在序言里说明小说所写的是“贵族政治”,实际上他是把批判贵族阶级及其统治作为自己小说的主要任务,他在小说里明确表示,贵族阶级已经完全过时,应该把它埋葬起来,而他的形象描绘正是为了说明这样一个结论。
雨果写作《笑面人》时,已经是一个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有了丰富经验的老人。他目睹了二十年代反复辟王朝的自由主义思潮的高涨,参加了作为这一思潮一部分的反对伪古典主义的文学运动,当上了这一运动的领袖,以著名的剧本《爱尔那尼》和小说《巴黎圣母院》显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实绩;在一八四八年革命中,他对巴黎无产阶级的六月起义抱同情的态度,很快又成了拿破仑第三的反对派,在国民议会中充当了社会民主左派的主要人物;一八五一年拿破仑第三政变后,他被迫流亡国外,向拿破仑第三的独裁政权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表示了“如果只剩下一个,我就是那最后的一人”的绝不妥协、斗争到底的精神,正是在这种战斗的精神状态中,他写出了享有世界声誉的诗集《惩罚集》和长篇小说《悲惨世界》。《笑面人》于一八六六年开始写作,完成于一八六八年,是雨果十九年流亡生活中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可以理解,它作为雨果战斗生涯晚期的成果,仍然充沛着旺盛的民主主义激情。
正像很多优秀作家常常难以避免的那样,雨果在《笑面人》里只是重复了他自己过去的作品,他未能在过去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并继续提出现实生活中新的重大问题,并且,他过去在《爱尔那尼》、 《吕意·布拉斯》《巴黎圣母院》中所表现的那种反封建的激情,他在《悲惨世界》中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到了《笑面人》里,开始具有一种抽象的性质,他借用笑面人之口做的关于社会正义和人类未来的演说,也带有空泛的色彩。在艺术上,他的描述总不免有浪漫主义式的浮夸,往往以对自己某些知识、见解的炫耀和夸夸其谈的议论,来代替对人物的行动和心理作令人信服的描写分析,使小说缺乏《悲惨世界》中那种雄浑的笔力。尽管如此,这部小说动人的故事情节和贯注其中的高昂的民主主义激情、强烈的社会正义感,仍能给读者很大的艺术感染,这就是它很吸引人的原因。 柳鸣九
故事发生于十七和十八世纪之交的英国。由于王室内部的权利之争,贵族出生的关伯仓在孩提时代就被儿童贩子毁容变成了“笑面人”并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被遗弃在海岸边。好心的流浪汉窝苏斯收留了他以及名为蒂的女婴。在历经磨难成长中,关伯仓和蒂成为一对理想的情侣,并与窝苏斯和他的狼奥谟红下了深厚的情谊。然后,宫延内部的耳目巴基尔费特罗的一次意外发现,摧毁了关伯仓一家的美好生活,并将这对情侣推向了死亡和毁灭。
《笑面人》是雨果在流亡期间的最后一部作品,发表于1869年,作者站在共和主义高度对贵族特权作了犀利的批判,主人公关伯创扭曲的笑空,表达的是人类永恒的痛苦,象征了人类的权利、正义、真理和智慧惨遭摧列。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则是那个不公正社会的一曲悲歌。
《笑面人》是雨果在一八六九年写成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十七世纪末和十八世纪初的英国社会为背景,也就是从詹姆士二世起到他的女儿安妮女王统治英国的那个时期。雨果通过格温普兰他们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的两个对立的阶级的尖锐矛盾:占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过着贫穷困苦的生活,一小撮上层贵族穷奢极侈,道德败坏。雨果利用了丰富的历史文献生动地列举了当时英国不平等的社会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种种虚伪和丑恶。值得一阅。
本书是一本相当典型的浪漫主义小说,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一开始,读者就被带到英国荒凉的海岸,为一个被拐骗犯扔下、受到死亡威胁的儿童担扰,从这里开始展开了主人公传奇的一生。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个赞成共和制的贵族议员的儿子,在复辟时期,被国王出卖给儿童贩子,遭到毁容手术之后,成为畸形的笑面人。他终于逃离了死亡的阴影,流落民间,靠卖艺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