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译全本世界经典文学名著》从世界文学史中浩若繁星的著作中,遴选对人类发展进步尤其是对国人影响深远的数十部作品,本本经典。
它选取傅雷、朱生豪等知名翻译家、文学家的完整翻译版本,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既保留原汁原味,又让作品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本书是其中一本, 创作于1864年,是儒勒·凡尔纳早期的科幻小说之一,它的诞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一方面,在那个时期,欧洲殖民者出于扩张领土的目的,掀起了一股全球探险的热潮;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地质学和考古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充满传奇色彩的《地心游记》也就应时而生。
小说讲述的是德国矿物学教授黎登布洛克带领侄子阿克赛、向导汉恩斯进行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地心探险旅行。
儒勒·凡尔纳著的《地心游记》讲述德国科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受前人萨克努塞姆一封密码信的启发,偕同侄子阿克塞尔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整部小说就像凡尔纳的所有作品一样,不仅文笔幽默流畅、情节波澜起伏,而且有着浪漫而合乎科学的非凡想象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幻想世界,让读者感受阅读的美好体验。
为了让读者更加全面地领略凡尔纳作品的魅力,译者还选译了凡尔纳的另外两篇小说《一个在冰雪中度过的冬天》和《墨西哥的“幽灵”》。这两部作品都是凡尔纳早期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一个在冰雪中度过的冬天》讲述了水手们为了搜救遭遇海难的同伴,前往北极海域探险的故事。《墨西哥的“幽灵”》则讲述了墨西哥第一支舰队的离奇诞生过程。
第一章
古怪的教授
1863年5月24日,星期天。我的叔叔黎登布洛克教授急匆匆地赶回他的小房子,房子坐落于科尼街19号,那是汉堡城里最古老的街道之一。
女佣马尔塔以为晚饭做晚了,因为午饭才刚刚在厨房的炉子上嵫噬作响。
“这下好了,”我想,“叔叔是个急脾气,他要饿了,准会大喊大叫的。”
“黎登布洛克先生这么早就回来了!”马尔塔惊慌失措地低喊着。
“是呀,马尔塔,不过现在还不到两点钟,午饭时间还没到呢。圣一米歇尔教堂刚刚刚敲了一点半钟。”
“可为什么黎登布洛克先生就回来了呢?”
“也许他会告诉我们为什么的。”
“他来了!我要走开了。阿克赛先生,您要让他理智点啊。”
我独自留了下来。但是,要想让一个向来脾气急躁的教授理智些,可不是我这种优柔寡断的人做得来的。于是,我打算小心翼翼地回到楼上我的小屋里。
正在这时,对着马路的大门突然被推开了,沉重的脚步压得木楼梯吱呀作响,这幢房子的主人穿过餐厅,快速朝他的工作室跑去了。
但是,在他快速穿过餐厅的时候,他把他的圆头手杖扔到了房间角落里,把他的宽边帽扔在桌子上,又朝他的侄子大喊了一句:
“阿克赛,跟我来!”
我还没来得及行动,教授就已经不耐烦地向我喊道:
“怎么?还不快过来!”
我立刻飞奔进我那位令人敬畏的叔叔的书房。
黎登布洛克教授不是一个坏人,这一点我完全认同。但是,除非发生什么奇迹,否则他一辈子都是一个可怕的科学怪人。
他是约翰大学的教授,主讲矿物学。讲课的时候,他总会有规律地发一两次脾气。他根本不关心他的学生是否按时上课,是否认真听讲,也不关心他们日后取得什么成就,这些细节他完全不关心。用德国哲学的术语来说,他是凭“主观”讲课,就是在为自己讲课,而不是为别人。他是一个自私的学者,是一口科学的深井,可是要想从这口深井里打上水来并非易事。总而言之,他是个吝啬鬼。在德国,像叔叔这样的教授有那么几个。
不幸的是,我叔叔的表达能力不够好,如果说熟人之间闲谈还好些,但对于一个经常发表演讲的教授来说,这的确是个令人遗憾的缺点。因此,在大学讲课时,他常常会突然停下;他为了同一个特别刁钻、拗口的词作斗争,这个词顽强抵抗、高傲自大,最终被教授以不太科学的粗话形式讲出来,接着他便大发雷霆。然而,在矿物学里有很多这样的词,它们中不少是半希腊、半拉丁的名称,难念得甚至能将人的嘴巴磨破。我并不是想说这门科学的坏话,但是,当_个人面对“菱形结晶体”“钼酸铅”这样的名称时,再灵活的舌头也不免出错。在城里,大家都知道我叔叔这一可以原谅的缺点,但是,他们还是会趁机取笑他,甚至有些常来听叔叔讲课的人就是为了欣赏他发火。
但不管怎样,我必须强调一下,我叔叔是个真正的学者。尽管有时他因为动作粗鲁而把一些标本弄坏,但他却有着地质学家的天分和矿物学家的敏锐洞察力,他自如地运用他的锤子、钻子、磁石、吹管和盐酸瓶子。仅凭一块矿石的裂痕、外表、硬度、可溶性、声响、气味和味道,他就能判断出它属于现今科学已发现的600多种物质中的哪一类。
所以,在所有国家机关和国家学术协会里,黎登布洛克教授的名字是响当当的。很多化学家、物理学家、自然学家、探险家都喜欢向我叔叔请教最为棘手的问题。1853年,他发表了《超结晶学通论》一书,这是一本附铜版纸插图的巨著,但因为成本过高,入不敷出。此外,我叔叔还担任俄国大使斯特鲁维先生开设的矿物博物馆的馆长,这座博物馆的藏品享誉整个欧洲。
现在正急躁地朝我大吼大叫的就是这位大人物。你们可以想象一个高个子男人,他身材瘦瘦的,身体像钢铁一样结实,外表很年轻,所以这位50来岁的人看起来只有40多岁。他的眼睛很大,不停地在大眼镜后面转动。鼻子尖而长,宛如一把锋利的刀片。有些顽皮的学生甚至说他的鼻子是一块磁铁,可以吸起铁屑。这完全是造谣,他的鼻子只吸鼻烟,只是数量有点多而已。
还要补充一点,我叔叔跨一步就足有3英尺,而且走起路来双拳紧握,这也说明他脾气急躁,也正是别人不敢接近他的原因。
他住在科尼街的这所小房子里,房子的结构是砖木浞合的,旁边有锯齿形的山坡,还有一条蜿蜒的运河穿过汉堡旧城中心。的确,这所老房子已经有些歪斜,而且中间朝马路方向凸出;它的屋顶倒向一边,如同大学生所戴的便帽;房子的垂直程度也不尽如人意。但总体来说,它还算牢固,因为有一棵老榆树深深地嵌在墙面当中,每逢春天,还能看到它的花蕾伸出窗口。我的叔叔不失为一个生活富裕的教授,因为这所房子以及里面住的人都归他所有。这些人当中有他的教女格劳班——一个17岁的维尔兰少女,还有女佣马尔塔和我。由于我是个孤儿,又是他的侄子,于是成了他科学实验中的助手。
我承认我非常喜欢地质学,我的血管里流淌着矿物学家的血液,而且玩起那些珍贵的石头来,我从不会感到厌倦。总之,住在科尼街这所小房子里很快乐,虽然这幢小房子的主人有时候态度粗暴,但他非常爱我。他天生就是个急性子,不懂得等待。4月份的时候,他在客厅的陶盆里种了几株木樨草和牵牛花,此后,他每天早晨都要去拽拽叶子,以便这些花能长得快点。对于这样一个性格古怪的人,我只有选择服从命令了,于是我连忙跑进了他的书房。
……
P2-4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大多以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无法完成的探险旅行为主题,充满了异乎寻常的想象,其中很多大胆的设想在几十年后变成了现实,这为他赢得了“科学时代的预言家”的美誉。
凡尔纳生于法国西部海港南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早年遵从父亲的意愿,学习法律,后来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862年,他发表了处女作《气球上的五星期》,从此踏上了科幻历险小说的创作之路。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各国广为流传,包括《地心游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
《地心游记》创作于1864年,是凡尔纳早期的科幻小说之一,它的诞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一方面,在那个时期,欧洲殖民者出于扩张领土的目的,掀起了一股全球探险的热潮;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地质学和考古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充满传奇色彩的《地心游记》也就应时而生。
《地心游记》主要讲述了德国科学家黎登布洛克教授受到古代冰岛人阿恩·萨克努姗的密码信的启发,带着他的侄子阿克赛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之旅。他们由冰岛的斯奈弗火山口疾驰而下,一路上遭遇了缺水、迷路、断粮、暴风雨、高温等种种困难,最终在一次火山爆发中,从意大利的斯德隆布利岛回到了久违的地面。
凡尔纳在《地心游记》中将科学与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其产生了无穷的魅力。在科学幻想方面,作者将丰富的地层学、地质学及古生物学等知识巧妙地融入到超凡的想象之中,描绘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和匪夷所思的奇观——变化丰富的地质层、浩瀚无垠的“地中海”、巨大无比的海兽、骇人的史前人类古尸、放牧乳齿象的巨人……把读者带到光怪陆离的地下世界,使人感到既真实又虚幻。
在文学创作方面,凡尔纳塑造了三位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主人公:阿克赛原本是个优柔寡断的大男孩,但是经历过艰险的地心之旅后,他变得成熟起来;黎登布洛克教授性格急躁,有时候顽固得甚至有些可笑,但是他意志坚定,相信科学,是个讨人喜欢的科学狂人;向导汉斯冷静、平和、惜字如金,但他总能在最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保护教授和阿克赛。由此可见,凡尔纳是一位态度严谨的科幻大师,同时又是一位善于刻画人物的文学大师,正如后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凡尔纳既是科学家中的文学家,又是文学家中的科学家”。
为了让读者更加全面地领略凡尔纳作品的魅力,译者还选译了凡尔纳的另外两篇小说《一个在冰雪中度过的冬天》和《墨西哥的“幽灵”》。这两部作品都是凡尔纳早期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一个在冰雪中度过的冬天》讲述了水手们为了搜救遭遇海难的同伴,前往北极海域探险的故事。《墨西哥的“幽灵”》则讲述了墨西哥第一支舰队的离奇诞生过程。
凡尔纳以浪漫的笔调、精巧的构思,为读者打造了精彩绝伦的科幻文学作品,希望读者在欣赏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的同时,还可以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感受人类探索自然的坚强意志。
儒勒·凡尔纳的杰作令我们的童年更加斑斓,教会我们许多地图集所不能讲述的东西:冒险的意味和对旅行的热爱。
——法国作家、导演 让·谷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