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儒学与汉帝国意识形态(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林聪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目录

新版序

自序

第一章 汉代儒学的一个侧面——思想、统治与权力运作

 一、汉代儒学的时代课题:论述为帝国需要的统治思想

 二、汉代儒学研究回顾与本书对汉代儒学采取的立场

 三、如何看待庄严的儒学论述背后蕴藏的权力关系

 四、本书的几个论述重点27

 五、小结

第二章 叔孙通“起朝仪”的意义——刘邦卡里斯玛支配的转变

 一、前言

 二、打天下时期的刘邦:卡里斯玛式的领袖

 三、卡里斯玛支配的衰落:“起朝仪”的必要性

 四、“朝仪”出现的积极意义

第三章 陆贾“逆取顺守”观念新探——建立帝国的深层稳定机制

 一、前言:汉帝国“逆取顺守”统治方向的奠立

 二、“以顺守之”的深层意涵:统治阶层领导权的扩大

 三、仁义、经艺、伦理教化与“以顺守之”的结合:帝国深层稳定机制的建立

 四、“士”角色的重新认知:作为帝国深层稳定机制组成要素的“士”

第四章 《韩诗外传》论“士”——《诗》教、造士与儒士共同体的建立

 一、前言

 二、秦纲绝维弛后儒士的愤激及面对新帝国的兴奋情绪

 三、兴奋情绪的另一面:新帝国政治情势下儒士的压力

 四、“士”处境的反省与“造士”:儒士的机会、压力与群体力量的抟聚

 五、经义、修身、士节与“士”的自负:儒士共同认同的强化

 六、进入统治体制,积极参与帝国政治:“仕”的优位选择

 七、“士”集团力量的建构:士之重、师之尊与友之助

 八、君求于臣,甚于臣求于君的君臣关系定位:“士”对保有政治上独立人格的奋斗

第五章 “礼”世界的建立——贾谊对礼法秩序的追求

 一、前言

 二、贾谊建立“礼”世界的现实目的

 三、贾谊论“礼”与“法”的关系

 四、俗世世界的改造:贾谊的“礼”与文化秩序

 五、帝国意识形态的雏型:贾谊的“礼”扮演的历史角色

第六章 帝国意识形态的建立——董仲舒的儒学

 一、前言:“更化”以建立儒学为主导的新统治秩序

 二、建立新的帝国意识形态的必要性

 三、帝国意识形态应扮演的功能

 四、尊儒与意识形态控制

 五、“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新诠释

 六、尊君与大一统

 七、普同世界观的建立:儒家理论与阴阳五行宇宙图式的结合

 八、日常行动的指引:“三纲”等伦理原则

 九、调和不同阶级的利益

第七章 西汉郡国庙之兴毁——礼制兴革与统治秩序维护之关系之一例

 一、前言

 二、高、惠帝时期郡国庙之建立:透过制度神圣化出身寒微的统治家族之一环

 三、武帝时期对郡国庙制的挑战:从“系海内之心”到皇室内部矛盾的出现

 四、元帝时期的罢郡国庙之议:经学理想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典型范例

第八章 帝国意识形态的重建——扮演“国宪”基础的《白虎通》思想

 一、前言

 二、章帝制定“国宪”的努力与白虎观会议的召开

 三、《白虎通》出现的历史要求

 四、扮演帝国意识形态的《白虎通》思想

 五、帝国意识形态的发展:《白虎通》与董仲舒儒学的异同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人名列表

内容推荐

林聪舜著的《儒学与汉帝国意识形态(精)》以儒学发展成为汉帝国意识形态之核心为主轴,探讨汉代儒学有哪些特质,让它成功扮演帝国意识形态的角色;又是如何自我调整,使其在长期思想竞逐中胜出。本书也特别留意庄严的儒学论述背后蕴藏的权力关系,诸如经学理想、帝国统治、儒者利益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牵制的关系。

编辑推荐

尊君、造“士”、大一统、改制、三纲六纪、“国宪”《白虎通》……

汉代儒者如何重新诠释经艺,成功改造先秦儒学,一步步建立了一整套帝国意识形态理论?

坚持道德洁癖,抑或与统治权力结合?阅读林聪舜著的《儒学与汉帝国意识形态(精)》,看儒者如何一面与现实权力周旋,一面苦心孤诣留住些许儒学理想的宏愿?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0:16:18